1、 能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能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心理学术语心理学术语人际沟通分析学理论简介人际沟通分析学理论简介第1页,共42页。人际沟通分析学(简称TA)是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这个理论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套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通俗、简洁的分析语言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它的基础部分可以成为帮助公众改善自身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心理学自助理论。第2页,共42页。术语一、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术语一、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三种自三种自我状态我状态”人际沟通分析理论(TA)认为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成人自我状态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组成,其中每一
2、个自我状态都包括完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这三种自我状态细分后又成为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人们各自三我之间的交往,三我的具体内容如下:第3页,共42页。一是父母自我状态一是父母自我状态 指我们从我们的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又分做: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态和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一个人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状态的时候,与人交往常常会表现出教育、批评、教训、控制的一面;而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人与人交往时则常常会表现出温暖、关怀、安慰、鼓励的一面。人际交往中,那种特别喜欢教训
3、别人的人,常常运用的就是自己的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而那些总是无微不至关心别人的人则常常是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为主 第4页,共42页。二是儿童自我状态二是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带着一个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又分做:适应型儿童自我状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态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处于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处于此种自我状态的人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和自罪;而处于自由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则往往表现为活泼、冲动、天真
4、、自发性行动、贪玩、富于表情、爱憎分明等,像以自我为中心的婴儿一样追求快感并能充份表达自我的感情。一个成年人在与人相处时总是任性妄为,其自由型儿童自我的状态显然就过度了,而一个总是唯唯诺诺的人,则是其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过度的表现。第5页,共42页。三是成人自我状态三是成人自我状态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指向于此时此地。具体表现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以上五种自我状态不存在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其适应性,也都各有其不适应之处。事实上,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成人自我状态态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
5、、帮助我们过一种有效率的生活;而要融入社会,我们既需要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提供规范以便遵守底线伦理,也需要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帮助我们去营养并且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是我们可以遵守社会上的游戏规则的前提,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所包含的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力,则是工作成就和业绩的基础。第6页,共42页。从人际沟通分析学理论(简称TA)的角度看,人在清醒时,总是处在某种状态中,即父母父母、成人成人或儿童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一种。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恰当的自我状态的人。第7页,共42页。学习到此,你有什
6、么收获和体会?第8页,共42页。术语二、心理游戏术语二、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是指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暧昧的交流与沟通,TA称之为:“一系列连续进行的互补隐藏式沟通”。心理游戏是在成人间的无意识中发生的,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总在重复的行为模式。人们最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戏剧三角”,也就是人们常常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轮流扮演这样三个角色:拯救者(rescuer,R);迫害者(persecutor,P);受害者(victim,V)。最常见戏剧三角例如下:第9页,共42页。最常见戏剧三角例如下:1迫害者对受害者迫害者对受害者*责备型:“你为什么不?”“如果不是为了你”;“都是你害的我”;“要不是为了你”(有
7、些父母对孩子的说法)。还有一种被动攻击型,表面上他什么都不说,但是,他做出的委屈、忍让、顺从、讨好等在外人看来他是受害者,其实当事人知道他是迫害者。2受害者对迫害者受害者对迫害者*“看你对我做了什么?”(和对方生气时,自己故意不按时吃饭或者不吃饭;故意让自己着凉)3受害者对拯救者受害者对拯救者*“是,但是”;*“我不能”,“我没有办法”,“可怜可怜我”;4拯救者对受害者拯救者对受害者*我只是试着帮你呀!第10页,共42页。以上戏剧三角游戏中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游戏中人们的位置是会不断变换的,迫害者可能变成拯救者,而被害者可能变成迫害者,拯救者也可能变成迫害者或者受害者等。TA理论认为心理游戏是
8、安抚的替代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和别人玩心理游戏。游戏的结果是双方都觉得不舒服。因此,为了避免那种双输的结果,我们要对自己常常玩的游戏有敏感,同时也要懂得及时终止别人与自己玩的游戏。第11页,共42页。学习TA理论最大的感触是能够及时地发现身边日常的心理问题,及时地中断问题,抑制其蔓延扩散,使偏离健康的心在最短时间内回归正常轨道,就像面对各种人际沟通中的心理游戏,及时地对自己说:我要主动结束这个游戏 第12页,共42页。学习TA理论让我感兴趣的内容是心理游戏部分。比如最为常见的”yes,but”。因为在我的周围常发生这样的一幕,比如:甲:我不想做作业;乙:你可以看电视;甲:但我
9、内心愧疚;乙:那你看杂志吧。甲:不,看杂志也是看书,我现在不想碰书。乙:现在学习了TA理论,我知道自己虽然不能干预他人玩心理游戏,但是我自己可以调动起成人自我状态来拒绝和别人一起做游戏。这样不仅省了我的时间,又避免了自己产生挫折感 第13页,共42页。在交互作用分析学中,我还学习到一个对于改善我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的理论心理游戏心理游戏。原来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游戏存在,不仅给我造成了负面影响,还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有时,当别人玩游戏时,我会很难受,但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玩起这种游戏。现在,我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和别人玩游戏。例如,当别人向我要建议或者态度时,我会很明确地表
10、达出自己的思想,但是当她说但是时,我也会很明确地表示: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没有其它办法了,帮不了你对不起 第14页,共42页。说到心理游戏心理游戏,我想,我们都深受隐藏沟隐藏沟通通之苦,让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变得很糟糕;也都说过是,但是 让别人与我们都对现状更绝望;遇到一个说我没有办法呀的人更是不知所措。但是学过人际沟通分析学后,让我们能清楚地在交往中分辨出这于人于己都无益的游戏,并用学过的方法终止它。这无疑帮助我们学会了如何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第15页,共42页。要点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对关系疏远的人,我们往往能够比较体谅对方,对对方对自己的偶然的误解表现出大度的理解。但是对关系亲
11、密的人,我们却常常表现出非常狭隘的一面,一点容不得对方对自己的误会,总觉得对方“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想,“应该”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在和亲友相处时常常玩要别人猜谜的游戏。结果当然是常常让自己和对方都失望并且疲惫不堪。很多时候,人们是通过隐藏沟通的方式邀请别人玩心理游戏的,要想避免这点,我们自己就需要学习在与别人交流时尽量少使用隐藏沟通,并且学习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第16页,共42页。术语三:安抚术语三:安抚TA理论有三个哲学假设,其中之一就是:“人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或说安抚才能生存”。安抚分作正面安抚和负面安抚。所谓正面的安抚是指能使接受者感到愉快或者安慰的抚慰。而负面安抚则指接受者感
12、到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和别人热情地打招呼,别人不理睬。或者是老师批评学生等。但是人对客观安抚的主观评价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的人却显得“贪得无厌”;对一个人来说是高品质的安抚,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低品质的安抚。这与每个人的文化与家庭环境还有早年经历有关。大多数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会接受到某些安抚,但是由于这些安抚太熟悉了,人们常常就觉得这些安抚较没有价值或者对这些安抚熟视无睹。第17页,共42页。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特别感慨地说过:“我越来越相信对自身幸福的熟视无睹是人类罪恶、痛苦以及悲剧的最重要的非邪恶的起因之一。我们轻视那些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用身边的
13、无价之宝去换取一文不值的东西,从而留下无尽的懊恼、悔恨和自暴自弃”(马斯洛著,1954,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p192,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而对待安抚的健康的态度是:对自己的所得到的安抚敏感,满怀喜悦和感恩地接受别人给予自己的安抚,并且主动去寻求自己想要得到的安抚。第18页,共42页。有关安抚人们的常见误区误区一:要来的安抚是没有价值的而事实上要来的安抚和未经要求而得的安抚是同样有价值的!误区二:别人都能够猜出我想要什么样的安抚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自己都常常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安抚,又怎么能够指望别人?误区三:别人都应该是安抚专家这是不对的,别人能否给你所需要的安抚,一是由每个人自
14、己的共情能力所决定,另外则是由你自己的表达和接受方式所决定。误区四:不可以给自己安抚我们有权利并且有义务随时安抚自己,而这是可以通过练习学习到的能力。第19页,共42页。有关安抚人们的常见误区误区五:自我安抚可以取代他人的安抚虽然自我安抚是安抚的重要来源,但却不能完全取代来自别人的安抚。健康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之一。没有他人,我们的世界不可能完整。误区六:只有正面的安抚才是好的,负面的都是不好的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教诲,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任何形式的安抚都比完全没有安抚要好。因此为了满足安抚饥渴,人宁愿接受负面安抚也
15、不愿意没有安抚,因为对人而言,负面安抚至少说明我们存在并且别人知道我们存在。第20页,共42页。安抚就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座桥,通过这座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这座桥,输送出我们对另一方的关心和爱心,通过这座桥,接受对方给予我们的关爱;通过这座桥,每个人都不再孤独。现在出现了一种很不益的寻求安抚的方式:网络游戏。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很多人打游戏就是为了从中获得安抚。但这的确不是一个良好的寻求安抚的途径,对身心健康不利不说,还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工作或学业。第21页,共42页。我们所受到的教育要求我们应该自律,自强,应该通过自我修炼磨砺自我。所以,在我们看来向他人寻求安
16、抚,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是一种示弱。比起寻求安抚,给予安抚他人更来得容易。但是,如果自己都无法接受安抚,那又如何给他人提供真正的安抚。而且,中国人有不麻烦他人的传统,而情绪与感受是很私人的事情,更不应该麻烦他人。这也是我们少有人接受或提供安抚的原因。不少的中国人都会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不提供也不允许儿女接受安抚,为的是不想让他们太过一帆风顺,但结果,可能造成的是对安抚的更深的渴望或是干脆的拒绝一切的安抚第22页,共42页。我就安抚问题,问过很多的同学,却很震撼的发现:很少有人能坦然地接受安抚,很少有人认为安抚是必要的。比如赞美,被赞美的人却认为他不值得赞美;比如拥抱,无论是施抱者还是被抱者,都
17、会觉得别扭,而不会觉得快乐和幸福。为什么会这样?本来该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却根本触及不到我们的内心,我们把这些都挡在了门外。这很可怕,也让我震撼 第23页,共42页。安抚在调节与父母的关系或帮父母改善关系上的运用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可和回应,也就是需要安抚,妈妈也是。作为妈妈,她需要我对她母亲权威的认可。小的时候,我会乖乖地听话去做,这对于她是一种很好的安抚。但是大了以后,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我仍然可以给妈妈在其它方面的安抚(如:陪妈妈逛街,给妈妈挑好看的衣服,在特别的日子给妈妈惊喜。第24页,共42页。一个学生的感言有一次,妈妈和我聊天,无意中说起爸
18、爸有时会忽略她。听到妈妈说她的委屈,我突然想到TA理论中有关安抚的内容。我告诉妈妈,爸爸并非不关心她,只是表达的方式不明确或不是妈妈想要的方式而已,妈妈完全可以直接告诉爸爸自己的想法,这并没有什么丢面子的。后来我又和爸爸说起了这事。起初,爸爸并不理解妈妈的想法,认为已经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夫妻,已经不需要太过形式的东西了。我反问爸爸:如果妈妈只是在心里想着你,而给予任何语言、肢体、动作的表达,早晨不再帮你热奶,冬天不再给你添衣。而只是把你放在心里,那你能接受吗?你应该以成熟的成人自我状态对待身边的人,处理周围的事。生活不需要模式,但有时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来提示自己、抚慰他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19、我觉得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交流好了很多,妈妈开始尝试着向爸爸表达自己的需求,爸爸也更多地奖励和感谢妈妈:太好了,我今天正好想吃菠萝呢,你就买了,真是越来越默契拉!我觉得父母交流得顺畅了,家里的气氛自然就好起来了。第25页,共42页。术语四:生活定位术语四:生活定位 人际沟通分析学中的“生活定位”是指一个人童年时确立的有关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关系的基本信念和结论,这种信念成为此人日后所做决定和行为的准则。人的生活定位通常有以下四种: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第26页,共42页。一是:一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也好”这
20、里的“我好,你也好”是指:相信自己是好的,别人也是好的。换言之,就是对世界与人充满信心,因此,在在现实生活中会与别人共同追求双赢。第27页,共42页。二是:二是:“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不好”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虐待,他就有可能产生“我好,你不好”的生活定位。这样的人会表现出一种防卫态度或者是有有很强的攻击性,并且常常处于偏执、愤怒的状态。这是一种输家的人生定位。第28页,共42页。三是:三是:“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好”也许一个孩子在胎儿时和出生时都还顺利,但是他出生后被长期惩罚、教训、贬低和忽略,这样的孩子渐渐就会形成这样的人生定位“我不好,你好”。持此生活态度的人有以下两种生活方式:自卑、依
21、赖、无力感、自我放弃、无主见,发展出一种退缩的生活方式;极度顺从或服从别人的要求,努力得到赞许;为了符合自己的人生定位,此人会在无意识中选择持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并且总要显得自己不如别人。第29页,共42页。四是:四是:“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伯恩认为,有些母亲有创伤体验(如家庭暴力导致的躯体或者心灵受伤,),或是孩子出生时难产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种经历很可能影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使他感觉生活充满了恐慌和威胁。这样的人容易产生“我不好,你也不好”的生活定位。这样的人不敢信赖他人,他会有很深刻的被遗弃感和消极、绝望的情绪;对他而言,生活充满了艰辛,具体表现为:会对生活持高度警觉的态度
22、;有深刻的无价值感,觉得空虚无望,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也不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他整个的人生都是在重复上演拒绝这出戏:拒绝自己、拒绝别人同时又被别人拒绝。第30页,共42页。我们的生活定位最初是由我们的童年经历决定的一个学生以“童年,我学会了自卑”为题,写了下面的话:童年,我学会了自卑:我受的教育使我自小就认同了我不好这样的生活定位。有时我甚至觉得老北京人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要让孩子们认为自己不好。师长们对待后辈习惯使用斥责的态度。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的脸总是严肃的,或者甚至是带着蔑视神态的扭曲状。我可以举出好几个鲜活的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但声讨长辈们的吹毛求疵并非是我写此文的初衷。况且我也心有余
23、悸。所以还是不写为好。我童年的玩伴和同学们大体都有受辱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内心作何反应。总之我是对此十分敏感并且记忆深刻的,每当回忆起来就会感到羞耻。第31页,共42页。学习了TA,我知道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怎样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甚至是命运的,好象慢慢地我的人生被照亮了,我渐渐地看清楚了我的未来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在你好,我好的生活态度下,我发现自己身边快乐的事情多了起来,而烦恼越来越少了。一个好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一个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让一个人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并且让一个人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愿意去改变自己以让自己更好。第32页,共42页。*我好并不意味着自己是最棒的,最杰出的,而是知道
24、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权利,都有权利感到自己是美好的,并且有权利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你也好是你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你去留恋并不断奋斗的。你也好的态度会让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态度。会避免好多无谓的麻烦,会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第33页,共42页。选择我好,你也好生活态度的人,可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它代表着双赢,我觉得它更体现出一种平等,没有歧视、偏见、有色眼镜。持这种生活态度的人他周围的人也一定是幸福的。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好,我好可以化解矛盾、纠纷和不必要的误会。这种生活态度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持续发展。如果你选择这种生活态度,你一定会很珍惜很珍惜
25、,此时此刻的人和物,不会做断自己后路的事 第34页,共42页。老师说要在现实中多运用理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学习了你好我好的理论,我便在生活中寻找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我觉得在我发现了他人的优点后,我与他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比原来更充实、更温暖。老师说要用橘黄色的眼睛去看他人、欣赏他人。我原来是用黑色和白色,现在却越来越喜爱橘黄色。第35页,共42页。当一个人总要与人争时,就是在选择“你不好,我好”,这时他遇事即患得患失,惟恐选错了路,将来发展得不如别人而遭嘲笑等。而当一个人相信你也好的时候,才不会恐惧别人的成功会对自己不利。当一个人无条件地相信:我好的时候,才能不苛求
26、自己,不用拼命地要夺取成功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坚持你好,我也好的生活定位才能敞开心胸,享受大学这一段天赋的流光,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充实。我想起泰戈尔说过的一句话:在梦中我以为我们不相识,醒来时才发现我们是相亲相爱的!正如这句话所说,我不是不好的,我不是孤独的,我们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你好,我也好的世界里!第36页,共42页。要点 生活定位是在早期形成的,但伯恩也告诉我们可以进行再决定。所以不要灰心,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不幸福,我们可以找出自己的生活定位。倘若并非是你好我好的生活定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再决定,从而使自己成为拥有你好我好人生观的人,此时,我们就会引来幸福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美妙的事物
27、了!你发现了吗?第37页,共42页。要点 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并不存在单一的生活定位,每个人通常都拥有四种生活定位,人与人的区别只在于哪种定位的比例更高。第38页,共42页。术语五:术语五:生命脚本生命脚本 生命脚本生命脚本是指人“潜意识里的人生计划”。它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早年经历而做出的一种无意识的人生决定,这个计划中包括:自己能够活多久,自己的生活是否健康、快乐和满足?将怎样过自己的一生和有怎样的人生等等。人的生命脚本建立在他的生活定位之上。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虽然每个人的脚本都是由个人经历所决定的,是每个人自己写出来的,但是,只要一个人愿意,他就能够重新编写自己的脚本。第3
28、9页,共42页。术语五:再决定术语五:再决定 再决定再决定是指对自己以往的人生脚本做出更改,例如改写原来的悲剧脚本,再如改写自己的角色,把受害者、拯救者或迫害者的角色改成建设者的角色等等。再决定的提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表明不论一个人有多么不幸的过去,都可以通过个人现在的努力去改写以后的人生;表明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让自己重新具备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定位;最重要的是,它表明以往的不幸不会成为未来幸福的永久性障碍,只要我们愿意!第40页,共42页。TA理论提倡从自己记忆中最早的童话故事寻找自己人生脚本的痕迹如果必要,就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脚本做出再决定。我发现我的人生脚本非常美好。我能想到的我童年时最喜
29、欢的是一个丑公主的故事。她从出生就奇丑无比,但是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同胞妹妹。丑公主不但不仇视妹妹,相反她疼爱并处处保护着妹妹。她快乐地长大,并在新婚之夜冒着生命危险救回了被巫婆抢走的妹妹,杀死了女巫。此时她的容貌也突然变得美丽,比小公主还美。从此她与王子相爱,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有些类似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不同的是丑小鸭是自然蜕变,而丑公主却是经过了无数的身心折磨,勇敢拼搏才取得了成功。第41页,共42页。结束语结束语TA是一种非常好的可以有效提高人际沟通效率的理论。感谢瑞典沟通分析督导师(TSTA)托马斯.欧瑞(Thomas Ohlsson)先生,是他把系统的TA理论介绍给中国,使我得以从操作层面更好地理解TA并教会我的学生运用TA。最后,让我们分享一个学生的“再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天早起迎着第一缕阳光坚持读半个小时的英语,哪怕是雨天;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微笑,给朋友一个微笑,哪怕自己的心情并不是那么好;从现在开始,每天按照即定计划读书、写作业,完成一项就画一个对钩,如果没有完成,不要忘了画一个叉子,用红色的笔;从现在开,每天坚持慢跑十圈有氧运动,120个仰卧起坐;在跑到第9圈和第119个仰卧起坐的时候,决定的告诉自己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在睡前几分钟默念以上的自我宣言,并在第二天醒来告诉自己我可以!”第42页,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