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师用书》电子版教参-免费下载.pdf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科学 教材设计理念/1教师教学用书 使用说明/2本册教学课时分配建议表/6第 1 单元 光与色彩/1第 2 单元 热传递/39第 3 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73第 4 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26第 5 单元 人体“司令部”/160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204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科学教材设计理念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本体的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有原因的。落实到一年级教材,其上册四个单元的线索是: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以及科技与生活的关系;下册四个单元的线索是:世界是物质的。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为此,在每册教材的后面设有“专项学习”,将有关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含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的指导系统化和显性化,在保证过程完整的基础上,将探究和设计要素按年级有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编排。4.设计专门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STEM单元。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缩写,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模式。与主要指向概念理解及运用的主题单元不同的是,STEM主要指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5.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教材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有探究性学习,有探究性游戏,有科学DIY,有种植和饲养,还有观察与阅读这些学习活动有趣、有效、易做。为配合学习活动,教材配套了供学生观看的高清视频,供学生动手做的学具材料和供学生记录、课外拓展用的活动手册。全新的网站还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6.重视科技史的学习。为了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认识,教材在主题单元中渗透科技史内容,在专项学习中有专题介绍,在每个年级教材的最后一面,还特别对科技史作概略的梳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现。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教师教学用书使用说明从不同角度说明本单元设计的意图。从本单元在本册或整套教材中的地位说明选择本主题的理由。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说明选择本主题的理由。说明本单元各课的组成及课与课之间的关系。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每一课教学目标的抽象,旨在为每一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提供概括性的目标指向,以促进大概念和思维品质的形成。从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年段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角度说明选择本主题的理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3本课的主要活动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结构图的形式展示每一课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希望学生达到的发展水平。提示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每课课时及总课时的建议。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4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63大脚印为三趾分开的足迹,说明该动物足三趾着地,有鸟 类 足 迹 特点。此处的大脚印足迹间距长。小脚印为连趾的足迹,足迹较小,足迹间距较短,有兔子足迹特征。两种足迹在此交会、混杂。猜想:1.大飞虫冲了过去;2.大 雨 点 砸的;3.大风吹的猜想:1.肉食动物抓捕小动物,叼走或吃掉;2.大动物背、抱、叼走了小动物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65猜想:猴子在树枝上跳过导致树枝撕裂;树干里有虫;青虫到树上吃树叶或结茧;一只鸟被老虎或其他猫科动物惊飞或被捉走6.活动手册提示红底文字:回答教材中的提问。蓝底文字:解释教材中文字或图片的意思。指导使用并提供参考答案。5.教材提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5说明本课活动的设计意图,给教师以具体的教学指导和建议,并提醒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注意的问题。提供本单元必要的相关知识背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6本册教学课时分配建议表单元序号单元名称课题名称课时建议第1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2.光的传播23.光的反射14.七色光1第2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6.热对流17.热辐射18.物体的传热本领2第3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9.地球的表面110.火山和地震211.地球的内部112.地表雕刻师2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14.露和霜115.雨和雪116.水滴的“旅行”1第5单元人体“司令部”17.刺激与反应118.从刺激到反应119.我们的大脑1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1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23总课时:26276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一 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光对于地球上的每个生命体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光,整个世界便会陷入无边的黑暗中,地球万物将无法生存。人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由眼睛获取的约占80%。可以说,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研究光现象对认识外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单元将一系列光现象汇聚在一起,通过识别光的来源、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以及光在行进中遇到物体时传播方向的变化、观察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光带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的科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光的世界,认识、了解光现象及其作用,体会光对生命体生存的意义。光无疑是每个人所熟悉的,但儿童对“我们怎样看见光,光是怎样行进的,光和色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方面缺乏认识和了解,相关概念也存在缺失,导致他们对诸多光现象难以上升到理性认识。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承接了低年段“奇妙的光”相关主题的发展,还为学生学习光现象提供实践操作机会,筑牢基础知识,帮助他们乐于、易于参与到光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来。本单元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遵循可视化原则,通过设置某些媒介显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选取适宜的工具展现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等实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培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兴趣,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第1单元 光与色彩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6.2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6.2.1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6.2.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6.2.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3第1单元 光与色彩3.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一、光与色彩认识光的来源、传 播、反 射 以及白光的组成。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基本规律。描述地表,认识地球内部和改变地表的力量。了解并探究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二、热传递三、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对光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奇妙的光)对太阳光和热 的 初 步 认识。(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石头和泥土的特征。(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年级上册用力以后)认识热空气与冷空气。(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学会测量气温。(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认识热对物质的影响。(四年级下册冷和热)知道物体燃烧后产生新物质。(六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认识热能与其他能量的转换。(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能量)地壳运动伴随煤、石油以及化石的形成。(六年级上册化石的奥秘)树立资源保护的意识。(六年级下册自然资源)了解水资源状况,增强节水意识。(六年级下册自然资源)身体力行保护洁净的水源。(六年级下册理想的家园)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四年级上册岩石与矿物)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四年级下册地球、月球与太阳)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三年上册地球上的水资源)定量测量各气象要素。(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四年级下册冷和热)观察并描述水。(一年级下册水)观察并定性描述天气的变化。(二年级上册关心天气)了解人的大脑及神经系统,学会保护自己的大脑。五、人体“司令部”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六年级上册遗传与变异)认识人体的一些器官及作用。(三年级上册人的呼吸和消化)了解人的繁殖。(四年级下册繁殖)了解人体 感官及作用。(一年级上册用感官观察)学会猜想与验证。(一年级上册用大脑思考)地球的运动造成昼夜交替和四季循环。(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4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七色光四课组成。前三课按递进关系设计,是对光的来源、传播、遇到物体时传播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初步建立光源、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的概念;了解光的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和光的反射现象;辨识哪些光来自光源,哪些光来自物体反射;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获取光现象的信息,了解可以借助能够反光的物体来发现光的传播规律,打破光这一能量表现形式的神秘感。在学生对光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第四课将关注点放在光本体的性质上,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表现形式之一的光的颜色,以及白光的分解和色光的合成,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光谱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光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单元教学目标 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在行进中遇到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能够获取光现象变化的证据信息;采用新方法、新材料,调整、完善有关光现象的探究活动。愿意经历光现象的探究过程,发展尝试改变光的传播路径等探究活动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形成有关光的正确观点。运用有关光现象的原理,列举、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光现象事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5第1单元 光与色彩三 单元活动框架1.2 观察各种发光现象,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1.1 观察图片,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理解光源的概念。4.1 寻找生活中太阳光分解成色光的现象,能够提出探究的问题。4.2 通过制造“彩虹”的活动,阅读资料,知道太阳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1.光源3.光的反射一、光与色彩2.光的传播4.七色光2.1 观察各种光的传播路径,归纳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2 通过验证实验,感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1.3 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4.3 做各种色光的混合实验,体会光的色散现象及应用。3.1 利用镜子做游戏,知道光的反射现象。3.3 通过玩镜子与制作潜望镜,体验人们如何利用光的反射现象。3.2 观察、比较不同材料表面反光的效果,知道光滑表面对光的反射效果好。2.3 阅 读 资 料,做 小 孔 成 像 实验,进一步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四 课时建议序号课题课时1光源12光的传播23光的反射14七色光1总课时5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6五 教师课本第1课 光源1.教学内容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认识它们的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身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物体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学会区分。第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2.教学目标 观察各种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发现与分享。3.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明光源的特征,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难点:观察某些物体发光的过程。4.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7第1单元 光与色彩1光 源 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25.教材提示在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引出光 源 的 概 念,强调其 特征:能自己发光。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常见的有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常见的有篝火、燃放的烟花、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 光 灯、发 光二极管)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8 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发光需要能量哦!通电时千万不要摸钢丝!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1单元光与色彩3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 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 他 发 光 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最终是太阳)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蜡 烛 发 光 过程:点 燃 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而发光发热,蜡烛变短。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触碰它。两节电池最好放置在电池盒中。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9第1单元 光与色彩6.活动手册提示1 单元光与色彩11.光 源 给这些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里写“1”,是人造光源的写“2”。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极光太阳闪电激光萤火虫霓虹灯白炽灯手电筒油灯发光水母火炬篝火11122122222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依次是反光板、发光水母、广告牌、彩虹、发光二极管、油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0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活动一:识别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设计意图:观察各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光源,辨别这些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本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源,能够判断某种光源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教学建议: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各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也就是光源,你认识它们吗?让学生说说在何时何地见过光源,它们发光有怎样的特点,即通过什么方法发光。教师可以从识别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入手,帮助学生唤起区别自然物与人造物的记忆,如自然物就是大自然中存在的,而人造物是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的。注意事项:要向学生强调: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两类是光源的一种分类方法,但这不是唯一方法,可以选择其他的分类方法。电子教材中的相关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二:寻找各种发 光 物体,知道发光物体分 为 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设计意图:本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能够发光的物体并不都是光源,发光物体可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为后续学习光的反射积累一定的经验与知识。教学建议:教师在引领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关注光源的概念,即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发光的物体,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会发出光亮,有怎样的特点。要帮助学生认识那些能够发出光亮但不是光源的物体,要让他们关注这些物体发出光亮的环境是怎样的,是不是由其他发光物体引起的。在讨论月球是否是光源时,最好从人类已有的对月球的认识出发,结合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月球本身不发光,因而它不是光源。学生活动手册7.教学活动说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1第1单元 光与色彩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注意事项: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区别光源与反光物体,暂时还没有涉及反光物体是因光的反射被我们看见的,所以在交流研讨时不宜提及光的反射概念。本活动只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打下基础,积累经验。活动三:观察蜡烛与细钢丝发光的过程设计意图:本活动就是通过做使某种材料发光发热的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光是一种能量表现形式,体会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蜡烛和细钢丝发光的整个过程,即需要哪些条件或材料,发光时消耗了什么。在观察蜡烛燃烧发光的过程时,让学生说说什么在燃烧,是烛芯还是蜡油,由此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时主要消耗蜡油,蜡油为发光发热提供了原料。在观察细钢丝发光发热的过程时,让学生比较通电前后细钢丝的差别,说说细钢丝发光发热时要消耗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电池为其提供了能量。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中领会光源发光时是需要能量的。注意事项:本课要求学生了解光源发光需要能量,暂时还没有涉及是哪些能量转化为光能,所以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用提及化学能、电能等概念,以降低活动的难度。电子教材中的相关演示实验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2第2课 光的传播1.教学内容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和特征。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第二部分,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部分,制作一个简单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进一步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2.教学目标 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安装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通过对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的研究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合作与分享。3.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4.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激光笔、带盖子的透明玻璃容器、线香、火柴、手电筒、若干张硬卡纸、剪刀、橡皮泥、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3第1单元 光与色彩5.教材提示2光 的 传 播你认为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1.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2.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方法一4这些图片分别呈现了阳光穿过树叶间隙和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打开、激光灯打开的情景。共同特点是都能看见光束,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实验的关键是使光的传播路径明显可见。虽然激光沿直线传播,但空气对光的散射不够强烈,人们在侧面难以看到光束。为了增强效果,常用人造烟雾使光束明显可见。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4从以上两个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顺着箭头指示的方向看。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1.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2.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3.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方法二1单元光与色彩5三张硬卡纸形状、大小应一样,小孔的位置应相同,硬卡纸竖立时要保持与桌面垂直。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其要领是:身体立正,头向左(右)摆动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在不低头或仰头的情况下,只能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看不到其他人。其原理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5第1单元 光与色彩做小孔成像实验。小 孔 成 像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1.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3.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4.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2.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6在纸杯底部扎出的小孔的直径要小于3毫米。注意蜡烛的高度,要使烛焰中心、小孔和塑料膜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不宜过大。仔细调整蜡烛或纸杯的位置,可以在塑料膜上看到蜡烛火焰 倒 立 的 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66.活动手册提示1 单元光与色彩22.光的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择正确答案。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 A 和底端 B 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我的解释:AB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A.人眼准星靶标B.靶标准星人眼C.人眼准星靶标2.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A.皮影人偶幕布人眼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C.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小孔BC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投射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投射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AB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7第1单元 光与色彩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活动一:讨论各种光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特点设计意图:观察不同情境中光的传播路径,认识这些光来自哪里,射向何处。这个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指出这些光来自不同光源,形成光束,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直的,进而提出问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教学建议:准备不同情境中光束的图片,提出问题:在生活中经常能看见各种光源发出的光,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让学生说说在何时何地看见过光源发光现象,它们发光有怎样的特点,即光是否有源头、传播方向如何、传播路径怎样。让学生了解在怎样的环境中更容易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有条件时教师可以从雾天与晴天的比较介绍入手,帮助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的光现象积累更多的经验。注意事项:此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光是否沿直线传播的问题。在自然和生活中尽管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案例,但都是看起来沿直线传播,仍然需要通过设计实验来加以证明,这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电子教材中的相关视频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设计意图:此活动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利用某种特定的事物再现人们在自然或生活中所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一是比对激光束与直线物体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二是用相同硬卡纸上的小孔的直线排列来印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建议:教师在引领学生做第一个实验时,可以先在教室里打开激光笔照射某物,这时能够看见激光笔的灯亮和物体上的光斑,但激光的传播路径不可见,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关注使光的传播路径可见的方法:利用烟雾对光的散射作用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电子教材中的相关演示实验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7.教学活动说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8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 在烟雾显现了激光束后,需要用某些已知直线来比对光束是否为直线。这时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借助方形容器的边缘线或长直尺进行比对。做第二个实验时,三张硬卡纸一定要形状、大小相同,中间的小孔位置也要相同,即三张硬卡纸能够重合。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怎样才能保证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操作中可以直接用长直尺做比对准线,或画一条直线做比对准线。在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时,结合硬卡纸与直线的比对来说明。可以提问假如硬卡纸偏离直线时也能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那说明什么,由此印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注意事项:此活动是让学生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暂时还没有涉及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教师在举例和提问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解释现象时,也不要涉及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事例。活动三:制作一个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设计意图: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需要更多证据作为支持。该活动就是要动手制作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通过操作与调整这一装置使小孔成像现象显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同时在观察小孔成像过程中理解这一现象的原理。教学建议:教师在引领学生制作小孔成像装置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如透明度合适的塑料膜等;组装过程要细致,如保证杯口塑料膜的平整度等。提示学生在纸杯底部中间扎的小孔尺寸要合适,直径要小于3毫米。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要将烛焰中心、纸杯小孔及杯口塑料膜中心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前后调整纸杯与烛焰的距离,直到能够在杯口塑料膜中间看见倒立的烛焰像。做完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倒立的烛焰像是怎样形成的,从中认识与领会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使用锋利的笔尖、剪刀,以及燃烧的蜡烛时注意安全,避免出现伤害事故。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19第1单元 光与色彩第3课 光的反射1.教学内容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光来自光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光在空气中行进时,遇到其他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本课就围绕“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一话题展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并利用该现象做游戏,认识光的反射。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2.教学目标 在观察、游戏和制作活动中,描述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特点。能够依据物体表面的反光效果给物体分类,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潜望镜。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与利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乐于合作与分享。3.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现象与特征。难点: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并制作潜望镜。4.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若干大小适宜的平面镜、各种表面平滑度不同的物体、手电筒、若干张白色硬卡纸、长方形硬纸盒(如牙膏盒)、剪刀、美工刀、透明胶带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5.教材提示3光 的 反 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试着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怎样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3 页1单元光与色彩7在阳光下选择房屋背阴处画一个靶标。三人一组,每人手持一面平面镜,按如图 所示位置站好。仔细调整各自镜子的高度与角度,使光斑能够反射到靶标上。如果要提高游戏的难度,可以增加人与镜子的数量,也可以使用镜面较小的镜子。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1第1单元 光与色彩玩镜子。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镜子前,要能够与同伴在镜子里相互看见,但都看不见自己。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较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直射反射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8如果物体表面很光滑,那么当光线照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人们就会看到明亮的镜像。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光,但能反射太阳光,这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射到的半个月面。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2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古希腊学者认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后来,又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公 元11 世 纪 初,阿 拉 伯 科 学 家 伊本海赛姆纠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你是如何看见视力表的?你的视力正常吗?剪掉 制作一个潜望镜。硬纸盒镜子剪两个斜口镜面相对1单元光与色彩9在纸盒一侧的盒壁上剪两个斜口,斜口与纸盒底面成 45角。将两面镜子镜面相对放置进斜口中。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3第1单元 光与色彩6.活动手册提示1 单元光与色彩3.光的反射下面情形中,哪些属于光的反射?在“”里画“”。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手影游戏凿壁偷光猴子捞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4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活动一: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射到背光的墙上,利用该现象做游戏设计意图:通过使用镜子控制阳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体会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折返现象,理解光的反射的概念,观察在反射过程中光线方向、角度的变化特点,并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特点。教学建议: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是保证活动完成的必要条件,比如阳光明媚的一天,在房屋旁边光影分明处做实验。利用镜子控制阳光反射路径可以先易后难。先学会个人控制阳光的反射,探索其中的特点与规律,熟练后再小组合作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阳光接力打靶”游戏有一定的难度,调整好小组内几名同学彼此之间的距离很有必要。彼此距离近,难度小,彼此距离远,难度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提出相适应的要求,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反射过程中光线方向、角度的变化特点,并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特点。如果要提高游戏的难度,可以增加人与镜子的数量,也可以使用镜面较小的镜子。注意事项:此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并体验这种改变的特点,暂不要求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所以活动就在游戏层面开展,以体验为主。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二: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设计意图:此活动由两部分组成: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学建议:教师应该了解比较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有一定的操作标准的,鉴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活动只能在相对模糊的标准下开展。7.教学活动说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5第1单元 光与色彩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 在引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光的反射现象进行观察时,可以分两个层次展开。一是找出生活中类似平面镜的物体,像平静的水面;二是找出在阳光或灯光下看上去较耀眼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反光效果比较好。在讨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的表面具有什么特点时,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光滑,像镜面、玻璃表面、抛光的金属面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注意事项:本活动不涉及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现象。教师在举例或解释现象时,也不要涉及光的反射规律。活动三:玩镜子和制作一个潜望镜设计意图:选择反光效果较好的镜子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在物体表面反射时的特点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动手制作一个潜望镜,利用镜子控制光的反射,通过操作与调整这一装置使光的反射现象多次发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光的反射特点,在用潜望镜观察景物的过程中体会光的反射原理。教学建议:“玩镜子”活动中的镜子尺寸要大,高度与人的身高相当为宜。两名同学可以先在镜子前不同位置尝试站位,看怎样站位可以做到与同伴在镜子里彼此可见,但都看不到自己。然后其中一人改变站位,另一人重新寻找位置,再次使站位满足上述要求。本活动可以多次进行。在形成夹角的两面镜子中观察物体数量时,有条件的可以一边变换镜子角度,一边记录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教师在引领学生制作潜望镜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如大小、形状合适的硬纸盒,大小适宜的平面镜等;制作过程要细致耐心,如两个观察口大小要规整、镜子插口的角度要准确等。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6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可利用资源 在硬纸盒一侧的盒壁上仔细剪出的两个斜口要与纸盒底面保持45。在使用制作的潜望镜进行观察时,要选择在适当高度的遮挡物后侧,保持一定的高度,然后前后左右调整潜望镜的观察角度,直到能够在观察口的镜子中看见遮挡物后面的景象。在观察活动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潜望镜中两面镜子各自的作用,从中认识与领会光的反射现象的特点。注意事项:制作潜望镜时要使用剪刀、镜子等物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出现扎伤或割伤事故。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7第1单元 光与色彩第4课 七色光1.教学内容本课在学生对雨后彩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条件与彩虹的特征,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学内容围绕对“太阳光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观察和探究展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制造“彩虹”,体验、了解阳光可以分解为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中牛顿对光的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第三部分,分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的变化,了解、体会光的色散的逆过程。2.教学目标 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阳光的分解。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3.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有关牛顿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图片。学生分组材料:镜子,水槽,喷雾器,三棱镜,三只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玻璃纸,三色或多色圆盘陀螺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84七 色 光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你还在哪些地方用镜子制造“彩虹”。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1.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2.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纸板镜子水用水雾制造彩虹。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3 页105.教材提示其实,只要空气 中 有 小 水滴,而阳光在观察者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观察到彩虹。彩虹常在雨后初晴时出现,这时空气中尘埃少且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有雨云而较暗,容 易 看 到 彩虹。另外,瀑布附近也常出现彩虹。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9第1单元 光与色彩用三棱镜制造“彩虹”。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1.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2.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你发现阳光有几种颜色?七色光以前,人们都认为像阳光这样的白光是单色光。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大吊灯上的玻璃会产生彩色的光,他感到非常好奇,决定探究在这些玻璃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在一次实验中,他让一束太阳光透过窗上的小孔射入黑暗的实验室,并让这束光线穿过固定着的玻璃三棱镜。这时,对面的墙上出现了七种颜色的光。牛顿又使用第二个三棱镜,让第一个三棱镜产生的七色光平行穿过,结果,这时的七色光合成了白光。牛顿也试着让红光单独通过三棱镜,结果发现红光并未改变。在实验的基础上他得出结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就是牛顿关于光的颜色理论。1单元光与色彩11阳光明媚且入射光具有一定的角度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用手缓慢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阳光、三棱镜和地面的位置关系适宜,找到在地面上形成“彩虹”的最佳角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30用手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师用书》电子版教参-免费下载.pdf)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