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培训主体目录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条件不同绩效评价主体的比较评价主体的心理误区评价主体的培训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条件了解评价对象的绩效信息掌握绩效评价方法遵循绩效评价规程保持客观公正立场不同评价主体的比较上级评价(了解对象,纵向管理管理)同级评价(协调合作、监督与竞争关系)本人评价(有偏高评价倾向)下级评价(民主评议,有人际干扰)客户评价(外部评价,比较客观)作业: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怎样使用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怎样确定不同的权重?评价主体的心理误区及原因晕轮效应(以偏概全)逻辑误差(运用简单的逻辑推断代替实际的考察,如“见多必然识广”)宽大化倾向(天花板效应)原因 保护下属、横
2、向竞争、回避矛盾、对绩效评价缺乏信心和不够明确、督促和鼓励员工进步评价主体的心理误区及原因严格化倾向(地板效应)对评价缺乏充分了解、借机整人、迫使辞职、减少薪酬、企业文化中心化倾向(趋中效应)不愿采取极端评价、息事宁人、不了解对象情况、对评价缺乏信心、评价方法不明确评价主体的心理误区及原因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误差)近因效应(近期行为误差)评价者个人偏见(求同排异,恃强凌弱)克服心理误区的方法将绩效评价指标界定清晰使评价者正确认识绩效评价的目的结合使用比较法,提高区分度充分了解评价对象,全面收集相关资料熟悉掌握绩效评价系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绩效评价主体的培训内容评价者误区分析收集绩效信息方法培训绩效评价指标培训确定绩效标准的培训评价方法的培训绩效反馈面谈培训绩效评价主体培训的方法时间安排(管理初任、绩效评价前、修改绩效评价体系、日常管理技能培训)培训方式:专项培训 管理技能培训 实战培训(案例讨论、在职员工评价)案例讨论使用相关绩效评价案例,组织讨论。讨论重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思路绩效评价主体的工作要点绩效评价事实依据的收集绩效标准的确定和完善绩效评价程序和方法的运用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