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毛笔行书目录第二节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2第一节行书简介1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3第四节毛笔行书的章法4第一节 行书简介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介于两者之间,既具有草书的简便、流动、写意的特点,又兼具楷书的实用、易于识别的特色,因而受到历代书家的青睐和推崇,至今仍是人们书写汉字时应用最多的字体。在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称为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称为行草。第一节 行书简介 行书萌生于东汉时代分隶(已经蕴含有楷书的笔意)的快写。汉代居正统地位的字体是类似于礼器碑的碑版体隶书。这种书体蚕头燕尾,一丝不苟,装饰性很强,但书写速度很慢,而人们在竹、木简上书写一些日常文书时,便采
2、取一种相对比较率意的写法,即具有行书笔意的“简牍体”。隶书快写沿着不同的思路发展,还同时产生了章草和楷书。当时三种书体皆属草创,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至汉桓、灵帝时,经过刘德升和他的学生钟繇的整理完善,终于创造出一种为大家认可的新字体行书。第一节 行书简介 行书在东晋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行书大家和不同的风格流派。如果从行书的审美风格和用笔特点来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流派:一是以东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二王行书流派;二是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代表的行书流派;三是在清代碑学影响下试图以碑入帖、碑帖兼容的魏碑行书流派,或称碑派行书。在这三大流派中,以二王流派在书法史上的影响最大,其他两 个
3、流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王氏体系的影响。第一节 行书简介 王羲之把行书运用得淋漓尽致,他将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在我国的书法史上,行书从一出现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涌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并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行书在发展过程中受楷书影响较大,因此,在笔法上与楷书大体相同,只是在起收、提按、转折、疾迟等方面更丰富,更有变化。点在行书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横点、藏锋斜点和露锋斜点三种。书写横点(见图4-1)时,通常以顺锋起笔,然后向
4、右行笔,最后末端提笔向左上方以藏锋收笔。一、点一、点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书写藏锋斜点时,应以顺锋起笔,然后向右下方行笔,最后末端提笔向左上方以藏锋收笔。书写露锋斜点时,应以顺锋起笔,然后向右下方行笔,最后末端稍向左上方行笔,再向左下方以露锋收笔。一、点一、点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二、横二、横横的写法大体上可分为u 藏锋横u 露锋横、u 上钩横u 下钩横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藏锋横多以逆锋起笔,向右行笔,末端稍顿后向左以藏锋收笔。二、横二、横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露锋横多以顺锋起笔,向右行笔,末端提笔先向右下方行笔,紧接着向左上方以藏锋收笔。二、横二、横第
5、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上钩横多以顺锋起笔,向藏锋点露锋点右行笔,末端向上以露锋收笔。二、横二、横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下钩横多以顺锋起笔,向右行笔,末端稍顿后向左下方以露锋收笔。二、横二、横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三、竖三、竖对于行书而言,竖画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悬针竖、垂露竖、竖钩、竖提和竖弯五种。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悬针竖通常以逆锋起笔,转锋向下匀速行笔,以露锋收笔。悬针竖忌写得过快而虚浮。悬针竖通常都是一个字的最后一个笔画,行笔由重而轻,自然出锋。因此在书写悬针竖时,用力应至笔尖,这样才能保 证在收笔时 出锋自然。三、竖三、竖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
6、法 垂露竖一般以逆锋起笔,转锋向下匀速行笔,末端稍顿后向左上方以藏锋收笔。三、竖三、竖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竖提一般以逆锋起笔,转锋向下匀速行笔,末端稍顿后向右上方轻轻挑出以露锋收笔。三、竖三、竖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竖弯以逆锋起笔,转锋向下匀速行笔,行笔至中段处后,渐渐向左下方弯曲,末端向左下方 以露锋收笔。三、竖三、竖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四、撇四、撇 撇在行书中可以保持楷书的写法。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短撇、长撇、左向回锋撇和右向回锋撇四种。短撇以顺锋起笔,转锋向右下快速撇出,以露锋收笔。四、撇四、撇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长撇则应以逆锋起笔,转锋向左下匀
7、速行笔,行笔至中段处后,渐渐向左下方弯曲,末端向左下方快速撇出,以露锋收笔。四、撇四、撇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左向回锋撇以逆锋起笔,转锋向左下方匀速行笔,末端提笔回锋向左上方用力撇出,以露锋收笔。四、撇四、撇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右向回锋撇则多与竖画连用,以顺锋接竖画起笔,向左下方行笔,末端提笔转锋向右上方用力快速撇出,以露锋收笔。四、撇四、撇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五、捺五、捺同样,行书中捺的写法和楷书大同小异。捺一般出现在一个字的右侧,而且往往是和撇成对出现的。在写法上,捺大体可分为平捺、斜捺和带钩斜捺三种。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平捺以逆锋起笔,转锋向右
8、下方匀速行笔,末端稍顿后向右上以藏锋收笔。五、捺五、捺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斜捺以顺锋起笔,向右下方匀速行笔,以露锋收笔。五、捺五、捺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带钩斜捺以顺锋起笔,向右下方匀速行笔,末端转锋向左下方以露锋收笔。五、捺五、捺第二节 毛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行书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品格,是使用率最高的书体。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应该具备自如地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行书的能力。具体来讲,行书的结构特点如下。具体是指每个字在书写过程中应呈现出大小不同的特点,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
9、盼呼应,如图4-6所示的黄州寒食诗帖。一、大小相兼一、大小相兼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 每一笔画的收放不同,可以使每一个字形成不同的体态,甚至可以影响一幅书法作品的美感。因此行书在书写时,要求每一个字各个部分要有收有放,有轻重对比,以形成一种强烈的起伏感,从而增强字的艺术效果,如图4-7、图4-8所示。二、开合收放二、开合收放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二、开合收放二、开合收放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三、疏密虚实三、疏密虚实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 行书也应遵循楷书的书写原则,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少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少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
10、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一般来讲,行书的书写速度比楷书要快,同时讲求气势流畅、连贯。因此,往往会有意将一个字中的某一笔画或某一部分省略或改变,使一个字中的某一笔画或某一部分的写法近似于草书,而其余笔画或其余部分则大体上保持不变,如图4-9所示的行草祭侄季明文稿。四、局部草化四、局部草化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 一般来讲,行书的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倾斜度,从而体现出字的生机和活力。从前人的优秀行书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行书已经完全摆脱了楷书对字体要平稳、方正的要求,而写得倾侧偏斜,显得体态飘逸,如图4-10所示的兰亭序。五、欹正相生五、欹正相生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 如果一幅作品中的所有文字始终都写
11、成一样大小的话,就会显得呆板,从而少了意趣和生动性。因此,在一幅行书作品中,大小不同的字往往有着不同的形态,从而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如图4-11所示的洛神赋。六、参差错落六、参差错落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七、浓淡相融七、浓淡相融第三节毛笔行书的结构特点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会使整幅书法作品显示出行书特有的气势、韵味和意境。理解行书,首先要考虑到楷书的基础状况。毛笔行书与毛笔楷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楷书笔画形态独立而完整,行书笔画形态便捷而简略。在书写行书时,可以在不影响基本笔画和整个字的形体轮廓的前提下省略或
12、改变楷书的一些次要笔画。楷书用笔匀稳,行书用笔流畅。一般来讲,楷书由于用笔讲究完整,故起、行、收三个过程处处分明,而行书则不同,由于用笔的流畅,与楷书中行笔的方向相比会时有变化。一、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一、行书与楷书的区别第四节毛笔行书的章法 楷书用笔方折,行书用笔圆润。行书的体势摆脱了楷书力求方正的要求,在字形上,大小正斜不一;在笔画上,倾斜角度被加大;在风格上,放纵、飘逸掩盖住了严谨。楷书运笔速度慢,行书运笔速度快。由于行书的书写速度较快,往往只保持了楷书的基本笔画和形体轮廓,而在具体点画的书写上则淡化了楷书的笔法。一、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一、行书与楷书的区别第四节毛笔行书的章法 行书的章法布局与
13、楷书有所不同,由于行书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无论是在用笔上,还是在结构方式上,比楷书都有着更大的灵活性。所以行书的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比楷书也就更加突出,前后字距更紧密,加上行书在结构上有多形的变化特征,故人们常用“纵有行,横无列”来概括行书字距紧密、行距宽松的章法形式。传统行书作品的章法布局有以下几类:二、行书的章法布局二、行书的章法布局第四节毛笔行书的章法二、行书的章法布局二、行书的章法布局第四节毛笔行书的章法字距分明,行距字距分明,行距分明。分明。这类情况在楷书中常见,行书中也比较常见,是行书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这种格式里,字形大小错落变化,用笔的轻重变化等十分明显,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生动含蓄。字距紧密,时而连字距紧密,时而连挂。挂。这类情况常常是因作者在书写过程中控制字距时感到不能尽意,行气不畅达,于是以连挂的方式来加强贯气的效果。这样的方式,通篇看起来既有流美之感,又能得到换气的稍息,富于顿挫。字字相连,通行畅字字相连,通行畅达达。其特点是通行有一泻千里之势,通篇一气呵成。需要注意的是,行书在要求章法的同时,往往也要求字形的变化,以使通篇布局达到高度和谐自然的表现。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