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讲评:n2班优秀名单:林燕珊、李思华、谭敏芝、陈锐升n1班优秀名单:邓先伟、张美欣、林思晴、赵金凤、陈楚琪、n优秀标准:能以准确的条理性详略得当地回答问题。能深入思考,有深刻见解。n存在问题:(1)片断、简陋;(态度!)(2)完全或部分没体现出听课的作用;(笔记不完整?未下载课件?听课-作业间隔时间长?)(3)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思考。(课程太紧,科目太多?)解决方法:n1、将作业分为思考题和必做题,减轻负担。n2、争取课前预习:勾勒出内容结构。n3、调整教学策略,力争合作学习。预习n1班:斯金纳斯金纳生平斯金纳的研究方法-ok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ok强化的种类行为原理的应用-
2、okn2班:托尔曼的目的心理学托尔曼生平-ok行为的决定因素-ok学习理论之期待实验-ok学习理论之位置学习实验学习理论之潜伏学习实验-ok第五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n第一节 早期行为主义的困境与新行为主义的产生n第二节 行为主义发展的学习研究方向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1904-1990)p133n第三节 行为主义发展的认知分析方向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1886-1959)p118n第四节 行为主义发展的科学化方向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1884-1952)p126n第五节 行为主义发展的社会学习方向(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n到1924年,也就是华生正式建立行为主义11年的时候,即使华生最大的敌
3、人铁钦纳也承认行为主义已经吞噬了整个美国心理学。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成为行为主义者,或者至少说在方法论上,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接受了行为主义。到1930年的时候,行为主义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的产生n一、行为主义的困境用行为(条件反射)把认知、机能、人格统一起来这一壮举的最大价值在于确定了行为观察与定量研究的重要地位。选择“行为”作为统一的基础,尚无法完美地解释人们所熟知的思维和人格现象,早期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用于人才培养也尚嫌粗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也同样表现在心理学的研究上。分裂后的行为主义n行为主义发展的学习研究方向(行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1904-1990
4、)n行为主义发展的认知分析方向(认知)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1886-1959)n行为主义的科学化方向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1884-1952)n行为主义发展的社会学习方向(人格)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1925-)第二节第二节 行为主义发展的学习研究方向行为主义发展的学习研究方向 美国心理学深受进化论的影响。依据进化论,每一个物种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所以适应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环境的适应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是环境适应的标志。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的问题上。从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几十年以来,斯金纳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1990年斯金纳逝
5、世时,行为科学史杂志上的讣告描述斯金纳为“这个世纪行为科学的领头人物”。一、斯金纳的生平一、斯金纳的生平 n斯金纳出生于美国宾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从儿童时代开始,他就喜欢建造东西,如四轮马车、竹筏、飞机模型、蒸汽大炮,这个蒸汽大炮可以把土豆和胡罗卜射到屋顶。n他阅读了关于动物的书,饲养了火鸡、蛇、颚鱼、蟾蜍和花栗鼠等。在乡村的一个展览会上,他看到鸽子表演。多年以后,他训练鸽子执行任务鸽子执行任务。n1922年,斯金纳进入纽约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n1928年,斯金纳进入哈佛大学,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生,三年以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接着又完成了博士后研究。n1936至1945年之间,他在明尼苏达
6、大学任教,1945年至1947年,他到了印第安纳大学,然后返回了哈佛。n1989年,斯金纳被诊断为白血病,1990年去世。二、斯金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立场二、斯金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立场n(一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n(二)心理学的性质:(二)心理学的性质:自然科学的分支自然科学的分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R=f(SR=f(S)R=f(S,AR=f(S,A)A)A为原有行为学习基础为原有行为学习基础n(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分析法(学生讲解)行为分析法(学生讲解)单被试单被试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n(一)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7、n(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习得规律n(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规律n(四)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规律n(五)强化的类型(一)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斯金纳把行为分为两种:应答型行为和操作型行为。所对应的学习过程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n为了研究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建造了“斯金纳箱”,以消除无关刺激的影响。n他的经典实验涉及白鼠在斯金纳箱中揿压杠杆。一只剥夺食物的白鼠被放进箱子中,让它在里面自由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白鼠最终偶然压到了杠杆,激活了某种机制,释放出一个食物丸到了食物盘上。获得一些食物丸(强化物)之后,条件反射通常很快就形成了。n在应答型行为(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体
8、的行为反应是被一个特殊的刺激所引起,换句话说,反应是由先行刺激所引发的,是一种“应答型”行为。n而在条作型行为(操作条件反射)中,没有明确的刺激,有机体行为是自发操作的,有机体自发地作用于环境,这种自发的操作受到结果的控制。n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刺激是最重要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则是最重要的,没有强化,则自发的反应就不能巩固。n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刺激和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强化都是对需要的满足。(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习得律n 若要建立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则必须强化自发的操作行为。任一行为如有强化尾随其后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斯金纳把习得律概括为:若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则这个操作的强度就会
9、增加。白鼠按杠杆得到食物,它就可能再一次按杠杆,强化使动物形成了一种反应的储备,因而当食物停止以后,白鼠能多次的按杠杆。n人类的学习过程也遵循操作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婴儿偶尔发出“妈”音,得到母亲的爱抚,爱抚就是一种强化刺激,学会叫妈妈就是操作型行为的习得。(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除n操作性条件反射既可以习得,也可以消除。强化操作行为可以建立条件反射,停止强化则可以消除操作条件反射。n但是,停止强化并不能立即消除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型行为在强化停止以后还会继续一段时间。n条件反射的力量越强,消除的时间越长,条件反射的力量越弱,则消除的时间越短。如何总结?行为习惯的建立与消退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
10、度变化所致,习惯强度为反应被强化的次数的函数。能否这样总结?(四)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行为塑造)(四)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行为塑造)n精致行为的塑造在于操作性条形反射的分化。如狮子钻火圈。采取靠近火圈、在火圈两旁跳过、从火圈中跳过。小步骤、循序渐进。n行为塑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辨别强化,二是使用连续借近的方法使反应分化。前者指学会分辩刺激,知道在什么样的刺激下才有强化;后者指使反应与强化刺激相匹配。n这一研究的动力并不出于学术上的好奇,最初,它仅仅是个权宜之计。n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斯金纳注意到白鼠食物丸的供给不充足了。而在30年代的时候,这些食物丸并不是简单地从实验室供给公司购买。实验者
11、不得不亲手制造。这个过程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五)强化的模式(五)强化的模式n斯金纳不想把整个周末都耗费在制造这些食物丸上,因此他想,如果他不管白鼠反应的次数如何,仅仅在每分钟里强化一次,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如果按照这种安排,那么这个周末所需要的食物丸就大大减少了。因此,斯金纳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测定不同的强化速率和不同强化时间的作用。强化作用的模式有四种:n 固定时距模式:n 变异时距模式:n 固定比率模式:n 变异的比率模式:n效果如何呢?如何总结?可否这样总结?n强化的不固定规则提高了联结建立的效率。n那么?为什么呢?四、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四、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一).行为矫正n
12、考虑一下这样一个儿童,他通过发脾气而得到食物或吸引注意。当父母顺从他的要求,那么父母就强化了他不愉快的行为。在行为矫正情境中,踢打、尖叫这样一些行为从来都不会受到强化,只有那些社会接受的行为才能得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儿童的行为就会产生变化,因为发脾气不再能导致奖赏,而更和善的行为才能获得奖励。n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曾经被应用于工作场所,用于减少旷工、改善工作表现和遵守安全章程、传授工作技能等等。n行为矫正也已经成功地使用在脑科医院的病人身上。通过奖赏病人适当的行为和不奖励消极的或破坏性的行为,促进了积极的行为变化。n研究证明,如果想让理想的行为坚持下去,强化的计划就必须贯彻到底,至少也要保持间
13、歇性的强化。对于病人来说,如果他们的监护者在家中能以微笑、赞扬和其它情感和赞许方式强化理想行为,那么积极的行为反应就能维持下去。特别注意n惩罚不是行为矫正计划的一个部分。根据斯金纳的观点,人们不应为没有操作理想行为而受到惩罚。相反,当行为以积极的方式产生变化时,应该受到强化或奖赏。n斯金纳的行为理论只有联结的建立与消退消退,没有论及联结的去除。(二二).).教学机器教学机器n斯金纳所推崇的另外一种装备是教学机器。斯金纳推广类似的装置时,美国教育学生过多,教师太少,且存在着公众的压力,要求改革教育,以便于使美国在空间探索中与苏联竞争。n教学机器在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了广泛使用,直到后来被计算机
14、辅助的教学方法所取代。但其教学原理被沿用在计算机学习软件的设计上。n教学机器的教学方式是程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小步骤和积极强化为原则,把教学分成若干程序,强化教师期待的反应。程序教学的五个要素是:n第一,积极的反应。学习者处在积极的状态中。n第二,小步骤循序渐进。n第三,及时强化,使行为尽快巩固。n第四,自定步调,适应了个别差异。n第五,低错误率,让学生尽量少犯错误,不必要让学生犯了错误后再去改正错误,无错误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n言语学习训练n机械化育儿装置空中摇篮附:未能展现的军事才华:鸽子引导的导弹附:未能展现的军事才华:鸽子引导的导弹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金纳设计了一
15、种导航系统,导引从战机落下的炸弹准确击中地面的目标。他把鸽子放到导弹的前部突出部位,这些鸽子经条件反射的训练后,会啄目标的图像。鸽子的这些反应影响到导弹的角度,因而可以使导弹击中正确的目标。斯金纳证明了这些鸽子可以获得高度的精确性。n可惜,美国军事部门明显对此不感兴趣,不愿意把鸽子也纳入到他们的武器库中。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n早期的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把意识和心理还原为行为,又把行为分析为刺激和反应。这种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受到大部分心理学家的批评。n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吴伟士提出S-R公式过于简单化,认为人的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驱力,二是机制。n机制是联结的结构,是原因和结果
16、的关系、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它是回答“怎么样”。在机制之外,还有推动机制的原动力,这就是内驱力。它回答的是“为什么”。所以行为的研究应兼顾内在的条件。nS-R应改为 S-OR 这里的O指的是有机体。n托尔曼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认知地图”概念。n托尔曼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程,后来转向了心理学,1915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到德国跟从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学习心理学。格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观点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观点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对他产生深刻影响n1918年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贝克莱分校。他在贝克莱讲授比较心理学,对白鼠进行学习的实验研究,观察白鼠走谜津白鼠走谜津的行
17、为。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产生了对华生行为主义的不满,并开始建立他自己的行为主义。(一)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n行为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n刺激与反应间存在中介变量n1、整体行为及其目的性 托尔曼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指向某种目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指向某种目的的,如猫尝试跑出心理学家的实验迷箱;鼠尝试了解迷津;儿童尝试学习弹钢琴或者踢足球等等。但是,行为的目的性可以用客观的行为术语来加行为的目的性可以用客观的行为术语来加以界定,而不必求助于内省或求助于主观感受的以界定,而不必求助于内省或求助于主观感受的报告。报告。n目的行为是一种整体行为整体行为,而不是分子行为,其特征是:第一,每一种行为都有它的目
18、的性。第二,为了达到目标,行为总会对达到目标方式和手段进行选择,即具有选择性的特征。n第三,遵循“最小努力原则”,即在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时,整体行为总是选择最佳、最简便、最省最佳、最简便、最省力力的。n第四,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教育可以加以改变。注:第二、第三种特征表现了行为的认知性。中介变量是什么?n请学生介绍n作为行为主义者,托尔曼相信无论是行为最初的原因,还是作为结果的行为,都必须能被客观观察和进行操作定义。他列举了5个自变量作为行为的原因:-Ro 环境刺激 生理驱力 遗传以往的训练 年龄 S-中介变量行为变量(自变量)2.中介变量n在这些可观察的自变量和相应的
19、行为变量之间,托尔曼假设了一组不可观察的因素,即中介变量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实际决定因素因素。这些因素是联结刺激情境和可观察反应的内部过程。行为主义的S-R命题因而应该改作S-O-R。n托尔曼把中介变量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需求变量,主要是驱力和动机等,另一类是认知变量,指知觉、回忆和技能等等。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行为的方向;需求变量发动行为,决定着行为的动力。n托尔曼的研究特别突出在认知变量上,即符号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4月26日哲学思辨近代科学推动内容心理学冯特进化论心理学达尔文个体心理学高尔顿心理测量学比纳心理病理学麦斯麦构造主义铁钦纳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机能主义詹
20、姆斯日内瓦学派皮亚杰新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计算机技术认知心理学西蒙行为主义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n研究的对象:操作型行为n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习得:强化(?)n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行为得不到强化n复杂行为的习得: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n强化的类型:四种,变异时距、变异比率强化的效果更佳(?)行为习惯的建立与消退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度变化所致,习惯强度为反应被强化的次数的函数。总结:疑问:n强化的不固定规则提高了联结建立的效率。n那么?为什么呢?n赫尔采用更为严谨的科学思想为行为学习建造了一个结构复杂而严密的理论体系。n托尔曼采用中间变量对疑
21、问作了解答。第四节 行为主义发展的科学化方向n 赫尔(1884-1952年)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试图对早期的行为主义进行改造。n从40年代到60年代,克拉克赫尔及其追随者支配了美国心理学。n赫尔出奇地熟悉数学和形式逻辑,他把这些东西应用于心理学理论。n“华生太朴素了,他的行为主义过于简单和粗糙!”n赫尔要建立一个象几何一样完美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基本思路基本思路n1 1、提出公设(公理)、提出公设(公理)n2 2、对公设所及概念作明确的操作性的的定义,明、对公设所及概念作明确的操作性的的定义,明确其内涵及外延;确其内涵及外延;n3 3、从假设出发,用最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从
22、假设出发,用最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定理。(在具体情景中的表现方式)相互关联的定理。(在具体情景中的表现方式)n4 4、以实验验证这些定理。、以实验验证这些定理。n提出公理提出公理界定概念界定概念推演定律推演定律验证定律验证定律验证公理。验证公理。从这种思路出发,赫尔提出了十几条从这种思路出发,赫尔提出了十几条公设,并推演出一百余种定理和附律。从公设,并推演出一百余种定理和附律。从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赫尔对行为的理解n行为习得:接近+强化,强化的作用在于调节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度。习惯强度是反应被强化的次数的函数。n行为发生:p130反应势能:sE
23、r=DsHr有效反应势能:sEr有效=sEr-(Ir+sIr)n修正:sEr有效=sEr-(Ir+sIr)-sOrn再修正:sEr有效=sErDVK-(Ir+sIr)-sOrn赫尔的理论体系没有最终建立起来,但其研究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提出假设界定变量-形成实验假设验证假设疑问:n强化的不固定规则提高了联结建立的效率。n那么?为什么呢?n条件反射公式:条件反射公式:S-S-s-rs-r-R-R。n解释:解释:外部刺激外部刺激S S激发了感觉神经冲动,当外部刺激激发了感觉神经冲动,当外部刺激停止以后,这些感觉神经冲动仍然持续一段时停止以后,这些感觉神经冲动仍然持续一段时间,当感觉神
24、经冲动传入中枢以后,又引起运间,当感觉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以后,又引起运动神经反应动神经反应r r,从而导致了一个外部反应,从而导致了一个外部反应R R。n结论:中间过程既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结论:中间过程既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如何解释心理过程?(赫尔)托尔曼的解释:存在中介变量n托尔曼把中介变量归纳为两类:需求变量,主要是驱力和动机等;认知变量,指知觉、回忆和技能。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研究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的目的指导下,根据指向目标的一些符号,认识到达到目标的途径,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组织,即认知地图认知地图。n托尔曼采用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三个实验来支持他的符号学习理论。期待实验(
25、行为具有目的性)位置学习实验(行为学习中形成认知地图)潜伏学习实验(无目的行为也形成认知地图)n结论:认知地图是核心,老鼠脑子里有一张地图。n托尔曼以白鼠为对象安排期待实验期待实验:实验者使一群白鼠在干渴的状态下跑迷津,在最初的九天里,出口处放着水,在第十天的时候,把水换成食物,白鼠此时跑迷津出现的错误和花费的时间都明显增多。这说明白鼠跑迷津的行为是受到对水的记忆性期待所调节的。这也说明期待是影响学习的因素之一n 位置学习实验n位置学习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动物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类似于现场的认知地图,知道目标的所在,从而改变行为,适应环境的要求。与之对应的是反应学习,是动物以某种反应应付某种刺激
26、。托尔曼以实验证明位置学习优于反应学习。n托尔曼把白鼠分成反应学习组和位置学习组,两组白鼠跑一个十字型的迷津。反应学习组的白鼠有时从S1 处开始,有时从S2 处开始,但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在转弯处向右转才能获得食物。位置学习的白鼠无论从何处开始,总是在同一地点得到食物。n实验持续了实验持续了1212天。托尔曼所设置的学习标天。托尔曼所设置的学习标准是连续准是连续1010次跑迷津不出现错误。结果反次跑迷津不出现错误。结果反应组的应组的8 8只白鼠仅有只白鼠仅有3 3只达到了标准,而位只达到了标准,而位置学习组的白鼠全部达到了标准。实验结置学习组的白鼠全部达到了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位置学习优于反应学习。
27、学习在本果表明位置学习优于反应学习。学习在本质上应该是位置学习而不是反应学习。质上应该是位置学习而不是反应学习。潜伏学习实验n托尔曼把学习与操作相区别,认为学习的结果可以不表现出来,而处在一种“潜伏”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学习的结果才通过行为的操作表现出来。他称这种现象为潜伏学习。他设计了一项白鼠跑迷津的实验,用以证明潜伏学习的存在:n在实验中,白鼠被分为强化组、非强化组、和实验组。n结果表明,强化组的进步比非强化组要快得多,但这两组同实验组相比,在前十天里,实验组不如强化组,但是,从第十一天开始,实验组的进步要优于强化组和非强化组。n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n托尔曼认为,尽管实验组的白鼠在前十天里
28、得不到食物强化,但在跑迷津的过程中已了解了迷津的空间关系,对迷津的路径形成了一种“认知地图”,当强化物介入以后,这种处于潜伏状态的认知地图就发挥了作用,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跑迷津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n这说明潜伏学习是存在的。简评n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尤其是对认知地图的存在进行了实验研究,他的认知理论对现代的认知心理学产生影响,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作业(格式塔+新行为主义+皮亚杰)n作业要求:每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作业,每人承担若干题,并在每道题后注明。每道题后注明。小组作业成绩为组内每个人的成绩。小组作业成绩为组内每个人的成绩。作业请在下周二上课前交齐。n作业内容1、名人简介: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勒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皮亚杰2、简要介绍格式塔学派的知觉组织原则。3、概述苛勒的学习理论。4、简要介绍惠特海默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5、概述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6、概述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研究7、概述斯金纳关于行为学习的操作-强化理论及其应用。8、概述托尔曼的心理学思想9、概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思想10、简要介绍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11、分析认知地图、心理动力场和认知结构三个概念的异同。预习:n概念:图式、认知结构、同化、顺应、平衡n问题:皮亚杰如何对儿童认知发展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