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 第三节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我们探讨哲学问题,就不能不回答我们居于其中的世界
2、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一切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要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通常我们称之为“世界观”方面的问题,也是任何哲学的一种基本哲学观。(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 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哲学哲学理理 论论 化化系系 统统 化化2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科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
3、依赖谁(哲学的最高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 不同回答产生:可知论 不可知论凡以知,人之性;可以知,物之理也。凡以知,人之性;凡以知,人之性;可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物之理也。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回答世界时怎样存在的问题 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辩证法辩证法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
4、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u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解的物质就是如水、火、气或“五行”等物质的具体形态。u近代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原子”直接地等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2 2、马克思主义科学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科学物质观(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u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形成过程发展的三个阶段彩蝶逐花感觉、心理人类的意
5、识 低等生物的 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 人类的 意识u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第二、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条件条件反射反射语言语言文字文字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2 2、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 论,痛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 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
6、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1)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一切皆变,一切皆变,无物常驻。无物常驻。”(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u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u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u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 位置和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u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
7、有条件性。u 把握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意义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4)时间和空间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 既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既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动。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牛顿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 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基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的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基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不动的。结论:结论:时间和空间独立于物质和运动之外的;
8、长度时间和空间独立于物质和运动之外的;长度与时间的量度与参照系无关;同时是绝对的,时间的与时间的量度与参照系无关;同时是绝对的,时间的间隔与空间距离是绝对的,质量是恒定不变。间隔与空间距离是绝对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 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 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9、物质活动。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理解(1)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3)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2.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特征u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u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u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中,提出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概念,并指出“实践理性”具有行动的能力和功能。康德3 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p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人类改造自然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社会实践。p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调控或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
10、社会实践。p 科学实验 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4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q q q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在世界 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 的客观世界 人类世界 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交往 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 3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u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u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u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造
11、物质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经济领域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政治领域 观念领域观念领域 第二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联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联系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方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特点联系的特点(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2、l 运动:变动不居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变化l 变化:运动的多样性 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 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l 发展: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 亡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没有直接表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体性质和趋势趋势揭示运动揭示运动变化的方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向和趋势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发展过程论 就要求我们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就要求我们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际
13、问题。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封建社会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级低级高高级级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u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统一性)同一性(统一性)斗争性(对立性)斗争性(对立性)区区别别含义含义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吸引、相互连相互连结结的属性和趋势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对立、相互分相互分离离的属性和趋势的属性和
14、趋势表现表现一定条件下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互相互贯通(渗透、包含)贯通(渗透、包含),并在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相互相互区别区别;相互;相互排斥排斥。哲学上讲的哲学上讲的“斗争斗争”与生活与生活中讲的中讲的“斗争斗争”是是共性和个共性和个性性的关系的关系条件条件相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联联系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前提;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
15、物发展的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基本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的双方中一方 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前提;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得 到发展,达到共存共赢;第三、同一性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基本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第一、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发展的不平衡,为 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斗争双方,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 的决定力量;(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
16、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和其中的 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着的两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处处有时时有矛盾处处有时时有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对立双方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群中的矛盾发展不平衡。3、矛盾群中的矛盾可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事物都是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共性)概括特殊性(个性),特殊性(个性)包含普遍性(共性
17、)。青年人青年人特殊性特殊性普遍性普遍性青年人老年人中年人儿童 在一定条件下,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相互转化。5、方法论意义 全面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是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遵循由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质、量、度u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高等动物。”u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u度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
18、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论和毁灭。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 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度的突破。量变的量变的两种情形两种情形质变的质变的两种情形两种情形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
19、变,质变中有量的 扩张。(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辩证否定观 肯定因素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显示了事物自我发展的辩证性质。”马克思麦粒麦粒植株植株麦粒麦粒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出现回归、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发展事物的发展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方法论意义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
20、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还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错误观点。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 法的同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三)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它永远烧不死罗马
21、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它永远烧不死“日日心心说说”。(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1、用唯物的、辨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3 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意识具有指导人们 在实践中能动地在实践中能动地 认识世界和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作用改造世界的作用表表 现现实现途径实现途径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能动调控人体生理机能能动调控人体生理机能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实现条件实现条件4 4、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性、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性 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