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doc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338137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素养教师的心理素质【一】 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素质结构(一)素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与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素质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教师素质是以人的一般素质为基础,通过人与职业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基本品质的总和。(二)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维度。1生理素质教师的生理素质主要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主要是人脑的特点,在教师的素质

2、结构中起基础作用。2科学文化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2)文化科学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3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教师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二、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一)认知品质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

3、分。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善于分配注意力。(二)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1成熟的自我意识:(1)健全的自我认知;(2)积极的自我体验;(3)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2教师的情感特征:(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教师应有的情操;(3)教师的责任感。3教师的意志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4教师的动力特

4、征:(1)成就动机;(2)求知欲。(三)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一。1自我定向适应性:(1)生活适应;(2)生理适应;(3)职业适应;(4)学习适应。2社会定向适应性:(1)社会环境适应;(2)人际环境适应;(3)应激情境适应;(4)职业角色适应。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概述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含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与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的关系

5、从总体上看,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是基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是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特定职业结合的产物。(二)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特定的神经、生理方面的需求)和教育能力。1职业意识:(1)教师的职业需要;(2)教师的职业价值观;(3)教师的职业道德;(4)教师的职业气质。2职业知识和技能:(1)教师的知识结构;(2)教师的技能结构。3教育能力:(1)教学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自我发展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及其培训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1)稳定性;(2)基础性;(3)综合性;(4)发展性。2教师

6、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1)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2)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途径。3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模式:(1)校本培训模式:技能型培训 实践型培训 评价型培训 理论型培训 研究型培训;(2)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模式(PDS);(3)入职教育模式。【二】 教师的自我意识一、 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一)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与类型1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在对自身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的认知、体验基础上,不断调节自身行为,力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意识的结构与类型(1)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来分析: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具体包括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

7、(2)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分析:分为知、情、意三个维度。具体包括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感受与体验、自我监督与控制。(3)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分析:分为生理、社会和心理三个维度。具体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从意识活动中的自我观念来分析:分为现实的、投射的和理想的三个维度。具体包括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二)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内容及特点1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1)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等;(2)教师自我意识水平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师必须借助自我意识,调节和控制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时间与进度的安排

8、、差生与优生的对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2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对自身教育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的明确,并始终围绕课堂目的开展教学活动;(2)教学内容正确,具有科学性与思想性;(3)教学方法适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4)教学语言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并抑扬顿挫;(5)教学安排计划性强、组织严密、有条不紊;(6)教学气氛热烈,教师注意调节自身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双方都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中。3教师自我意识的特点(1)内容具有广泛性与教育性。它不但包括自身生理

9、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特别包括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内容。(2)作用具有双重重要性。它不但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3)水平的提高具有主体自觉性与社会期待性。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对自我的观察与反思一方面出于自觉,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和压力。(三)提高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途径1通过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2通过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3通过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来认识和提高自我。二、教师教育效能感及其作用(一)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效能感概述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10、、功能与影响因素(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无关,但与人们对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的判断有关系。(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选择行为;努力的付出与坚持不懈;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行为的产生者与预告者。(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对成败的体验与认知归因;替代性和想象性经验;评价与劝说;生理与情绪状态。2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效能感的关系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个人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对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自己是否有铯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和信念。(二)教育效能感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教育效能

11、感的结构(1)一般教育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整个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2)个人教育效能感:一方面指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教育作用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和判断,另一方面特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搞好教学、教好学生的信念。2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上。(三)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1)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龄、学历和性别上的差异;(2)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2影响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因素:影响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三、 教师自我

12、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一)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关系教师自我意识的水平和性质必然影响其教育效能感的水平和性质,并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过来,教师已有的教育效能感也会影响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1教师自我意识对其教育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教师教育效能感对教师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二)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1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1)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测量:高顿发展了一种对自我意识进行定性测量的方法“我是谁”。(2)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方法:交往法;对比法; 活动法;反思法。2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培养(1)针对效能来源培养教师的教育效能感;

13、(2)培养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具体方法:强化法;榜样法;归因训练法;教学策略训练法。【三】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1人际关系的结构:(1)人际认知;(2);人际情感;(3)人际行为。2人际关系的反应类型: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与个体的个性相结合,形成其特有的人际关系倾向。心理学家霍妮将人际关系反应类型分为三类:(1)谦让型;(2)进取型;(3)分离型。(二)师生关系1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一般说来,师生

14、交往有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三种形式。2尊师爱生: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师爱生。3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1)了解和研究学生;(2)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3)有效处理师生冲突。(三)教师间关系1教师间关系的重要性: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教师顺利工作的保障。2教师间关系的现状:(1)教师间竞争的加剧;(2)教师之间交流的减少;(3)学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4)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3提高教师人际关系的质量:(1)互通信息,增强交往;(2)互勉共进,团结协作;(3)互相尊重,心理相容。(四)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隶属关系,又是

15、一种同行、同事关系。要处理好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从教师方面来说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协调关系,友好合作;(2)充分理解,争取支持;(3)顾全大局,尊重服从。(五)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一种以同一目标为中心,建立在彼此信任、谅解、支持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达到以下几个角色要求:(1)作为一位倾听者;(2)作为一位沟通者;(3)作为一位协商者。二、教师威信及其形成(一)教师威信的构成及作用1教师威信的构成:教师的威信按内隐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威信、知识威信和人格威信。2教师威信的作用:教师威信对于学生和教师自身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

16、说,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教师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威信对自身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二)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1开始阶段学生对教师认同感的产生;2形成阶段教师的榜样性与学生的向师性;3巩固阶段教师与学生的长期交往和共同活动。(三)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1客观因素: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2主观因素:(1)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威信获得的重要条件;(3)重视第一印象,珍惜“自然威信”;(4)教师的仪表和风度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

17、要条件。三、 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一)教师威信维护与发展的主要内容:(1)巩固已获得的威信;(2)发展不全面的威信为全面的威信,发展低水平的威信为高水平的威信;(3)防止威信的下降和丧失;(4)提高威信的教育影响力。(二)教师威信维护与发展的策略:(1)胸怀坦荡,实事求是;(2)正确认识与合理运用威信;(3)以“艺”强威,以“情”辅威,以“宽”立威;(4)不断进取,言行一致;(5)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发展威信;(6)长期坚持,从多方面完善自我。【四】教师的心理健康一、 教师心理问题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教师心理问题概述1教师心理问题的内涵教师心理问题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

18、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教师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教师心理成长问题;(2)教师心理障碍问题;(3)教师心理变态问题。2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 (1) 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接受调查的教师其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 (2)心理障碍在教师人群中的分布广,小学教师多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多于高中教师,城市教师多于乡村教师,其中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3) 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多样化,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离,性格忧郁孤僻和逆反心理较强。3研究教师心理问题的意义(1)个人意义:有助于身体健康;使教师更加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

19、育理念等,从而使教师对教学更投入,增强教学效能感。(2)教育意义: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有深刻的影响;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地进行。(3)社会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很大,并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有积极意义,它不但可以增强国家的教育竞争力,而且对改善整个社会风貌及促进社会的发展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教师心理问题的特点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认知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和行为问题四类。教师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严重性和弥散性等特点。(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1心理健康的含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

20、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2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1)是指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包括良好的认知品质、稳定一致的情绪状态、坚定的意志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2)是指教师的各种心理关系,如良好的人际关系;(3)是指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持良妤关系,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1)认知能力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客观;(5)个性结构完善;(6)人际

21、关系协调;(7)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9)行为表现规范;(10)活动效能吻合年龄。2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内涵健康的教师心理应符合以下标准:(1)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健全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健康的情绪体验与调控;(5)意志坚强,对困难和挫折表现出坚强的心理韧性;(6)具有教育独创性;(7)对教育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五)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1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需要2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二、 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正(一)心理素质培育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

22、质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2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1)纠正认知偏差;(2)学会控制情绪;(3)完善个性结构。(二)咨询辅导1心理咨询辅导的内涵:咨询者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遵守咨询原则,应用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咨询辅导有很多形式和种类,如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还有电话咨询、现场咨询、门诊咨询等。2咨询辅导的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行为矫正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4)理性情绪疗法。3咨询辅导的方法:(1)积极求助咨询;(2)配合诊断检查;(3)切实贯彻实施。(三)心理自助1教师心理自助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改变不合理的认

23、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消除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3)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2心理自助的方法:(1)情绪宣泄法;(2)身体放松法。( 四)专业性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其职业直接相关,因此,应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来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具体来说,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学校的管理完善、社会的协同支持来解决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三、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一)完善自身人格1完善自我意识;2端正人生价值观;3塑造良好性格;4富有创新精神。(二)保持平和心态1接受自我,学会自我调适:(1)接受不完美的自我;(2)充分发现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2安贫乐道,正视理想与现实。3坚持不懈,

24、正确对待成功。4处变不惊,直面压力与挫折:(1)认知重组,正确地认识压力;(2)端正教学态度; (3)寻求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增强自控能力; (5)自我放松,培养多种兴趣; (6)发展对压力的理智反应。(三)提高整体素质1教师整体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如果教师素质结构和谐完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成分能够协调有效地运行,可以认为该教师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反之,如果教师素质缺乏或者是结构不完整,就容易导致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良好地适应,甚至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2教师整体素质的自我提高:(1)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谐;(2)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素质;(3)培养科学文化素养

25、,完善能力素质;(4)健全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四)体验职业乐趣1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感悟生命之趣;2教师要沉浸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充实的职业生活;3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共刨教育幸福,享受育人之乐 。【五】教师的认知一、教师认知问题的类型(一)认知及职业适应1教师认知及其特点概述教师认知是一种领域性的认知,它是教师以自己的一般认知能力为基础,为适应教师角色规范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征。2教师的认知与职业适应不同职业对其从业者有不同的认知特质和认知方式方面的具体要求。认知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

26、学工作的心理基础。(二)教师认知问题的类型及表现1教师认知的结构性问题:(1)观察力偏低;(2)想象力欠缺;(3)思维方面的问题(4)注意方面的问题;(5)记忆方面的问题。2从社会认知角度看教师的认知问题教师在社会认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认知偏差和自我认知偏差,而集中体现在人际方面:(1)期待效应;(2)首因效应;(3)晕轮效应;(4)近因效应;(5)刻板印象。(6)投射效应。(三)教师认知问题诊断的方法诊断教师认知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观察法、设话法、问卷法、标准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法、作文法、事例分析法等。二、 教师认知问题的成因(一)社会因素1商品经济冲击,职业投入度不高:(1

27、)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产生职业倦怠现象;(2)从事第二职业,教育感知能力下降。2知识经济冲击,学习步伐没有跟上。3“应试教育”冲击,好教师、好学生标准有误。(二)学校因素1学校类型:在我国,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公办和民办之分。2学校人际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校人际关系主要有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三种。(三)自身的因素1生理方面:(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2)身体健康状况。2心理方面:(1)职业责任感和角色多重性;(2)归因倾向;(3)自我效能感;(4)人格影响。(四)家庭因素1父母的教养方式;2父母的婚姻质量;3家庭生活的影响。三、 教师认知问题的调适(一)认

28、知干预理论及其应用1认知干预理论:(1)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2)贝克的认知疗法;(3)自我管理理论。2认知干预理论的应用(二)教师认知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1认知家庭作业;2合理的情绪想象;3自我管理作业套餐:(1)学习知识,更新观念;(2)在自我评定中发现认知问题;(3)从学生的评定反馈中发现认知问题;(4)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克服认知问题;(5)具体教学认知问题的调节:教学感知觉训练;教学想象训练;操作思维训练;注意力训练;创造性思维训练。【六】 教师的情绪一、 教师情绪问题的类型 (一)情绪及职业适应1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反应与外

29、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2情绪的类型:对于情绪的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通常,喜、怒、哀、惧被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3教师情绪与其职业适应:(1)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情绪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影响;教师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教师情绪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2)情绪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 (3)教师情绪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职业适应良好教师的情绪特征。 (二)教师情绪问题的类型及表现当前教师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自卑、嫉妒、焦虑、抑郁、消沉等。(三)教师情绪问题的诊断1教师情绪问题诊断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 (2)调查法;(3)谈话法;(4)临床检查法。2教师情绪问题常用的诊断工具

30、:(1)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2)康奈尔医学指数;(3)张氏抑郁自评量表;(4)焦虑自评量表二、 教师情绪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教育改革的冲击;2社会高期望与多角色负荷;3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偏低。 (二)学校因素:1学校管理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2工作负荷过大;3人际关系紧张。 (三)家庭因素:1家庭成员的关系:(1)与子女的关系; (2)与配偶的关系;(3)与亲戚的关系。2家庭事件的影响:(1)家庭状况的不满意;(2)子女的教育抚养问题。 (四)自身因素:1先天因素;2已有情绪体验;3身体健康状况;4挫折耐受力。三、 教师情绪问题的调适(一)教师情绪问题调适的基本理论1认

31、知论的观点: (1)ABC理论; (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2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3完形学派的观点。 (二)教师情绪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1觉察自己的情绪;2探索引发情绪问题的原因;3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1)身心松弛法;(2)宣泄;(3)转移注意力;(4)要学会与不合理情绪辩驳,积极主动地对自己发问。【七】 教师的人格一、 教师人格问题的类型教师常见的人格问题主要分为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包括自卑、焦虑、抑郁和孤僻,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强迫型、偏执型、攻击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本节将详细分析教师常见的人格问题,介绍人格缺陷的类型、成因和特点,以及人格障碍的

32、类型、成因与诊断标准。(一)教师人格及职业适应1人格及教师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人格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符合教师职业角色规范的、稳定的、独特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2人格与职业适应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霍兰德的性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将人格分为6种类型,并与456种职业进行匹配。强调人格与职业的适应关系及个人职业需要的满足。3教师职业对教师人格的要求(1)教师人格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师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教师人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教师职业对教师人格的要求:从教者应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人格特征

33、,才能胜任教育工作。在能力方面,学识渊博,教学方法好;在气质和性格方面,热情开朗,诚实谦逊,和蔼可亲,乐观,情绪稳定;在活动倾向性方面,兴趣广泛,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教学态度认真,严格要求学生。 (二)教师常见人格缺陷的类型、成因及特点1人格缺陷:指身心遭受损害后导致的人格上的一种持久的缺损状态,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2教师常见人格缺陷的类型及特点 (1)自卑:个体在同他人进行比较后,感到自我适应性差,某方面或几方面不如他人,因而表现出无能、软弱、沮丧、精神不振等心理不平衡状态,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 (2)焦虑:在知觉到危险后产生的无方向的唤

34、醒状态。焦虑作为一种状态,随着自己神经系统的唤醒表现为对忧虑的、紧张的、主观激动的情绪体验。 (3)抑郁: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状态,表现为心境郁闷苦恼,情绪低落寡欢,性情孤僻沮丧,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不愿与人交往,精神萎靡,倦怠无力等。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抑郁性精神病。 (4)孤僻: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3教师常见人格障碍的类型与诊断(1)人格障碍的定义及分类人格缺陷发展到经常的、严重的程度就是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又称“心理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通常定义为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

35、常。人格障碍分类:(1)以行为怪癣、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2)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3)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 (2)教师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教师群体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强迫型、偏执型、攻击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二、 教师人格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社会文化传统2社会变革的冲击:(1)市场经济的冲击;(2)教育改革的冲击;(3)高科技发展对教师人格的挑战。3社会期望的影响4社会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二)学校因素1学校行政管理:(1)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自主权;(2)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2教师在学校中的社会

36、地位;3人际关系压力;4职业压力造成的教师人格问题。(三)家庭因素1教师的成长经历:(1)父母的教养方式;(2)家庭的结构和功能;(3)重大家庭生活事件。2教师的家庭状况:(1)教师的婚姻生活状况;(2)教师的家庭经济状况;(3)教师子女的发展状况。(四)自身因素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身体外貌(3)身体健康状况。2心理因素:(1)认知失调(2)价值观(3)教学期望。三、教师人格问题的调适(一)塑造教师健全人格1教师健全人格的特点健全人格: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主要的特征:(1)内部心理和谐发展,具有宁静的心境;(2)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3)能把自己的智慧

37、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够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教师健全人格的特点:(1)良好的心理状态;(2)成熟的自我意识;(3)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4)勇于创新的精神;(5)良好的性格等。2塑造教师健全人格的必要性:(1)时代的呼唤;(2)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3)教师职业角色的需要;(4)塑造教师健全人格:完善人格认知;熏陶人格情感;培养人格意志;锻炼人格行为。(二)教师常见人格缺陷的矫治方法 教师人格缺陷的矫治要视其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来讲,它有治标和治本两大类。治标,是指药物治疗,通过服用药物或注射针剂来减轻症状;治本,是指心理治疗,指具有人格缺陷的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训练,调动主观能动性,

38、从根本上进行治疗。1自卑的矫治 (1)改善认知法;(2)自我暗示法。2焦虑的矫治方法:(1)药物治疗法;(2)生物反馈疗法;(3)放松疗法。3抑郁的矫治方法:(1)药物治疗法;(2)支持疗法;(3)宣泄疏导法。4孤僻的矫治方法:(1)社交训练法;(2)兴趣培养法。(三)教师常见人格障碍的矫治方法教师人格障碍的矫治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和个人中心疗法四种。1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矫治:(1)听其自然法;(2)当头棒喝法。2偏执型人格障碍矫治方法:(1)认知提高法。该方法属于认知疗法;(2)自我疗法。该方法属于个人中心疗法;(3)敌意纠正训练法。3攻击型人格障碍矫治方法:(1)系

39、统脱敏法。该方法属于行为主义疗法,又祢交互抑制法;(2)厌恶疗法。该方法是行为主义疗法的一种,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4依赖型人格障碍矫治方法:(1)习惯纠正法;(2)重建自信法。【八】教师的行为一、 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与诊断1行为与行为习惯(1)行为:人的外在的可观察到的行动或活动的总称。行为是个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人的行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2)行为习惯:行为经验的累积,多次在某一情境中重复使用某一行为,会产生行为的“定型”效应,使该行为在相似情境中易于发生,即习以性成,形成行为习惯。2教师行为与职业适应(1)教师行为的特点教师行为指的是教师活动或行动的总称。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

40、一种育人活动,教师职业因其活动性质和对象的特殊性,教师行为具有目的性、主动性、服务性和规范性的特点。(2)教师行为对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教师的行为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的行为带有教育性。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言传身教,那么适宜的教师行为会增强教育效果,加快教师的成长。反之,如果教师授课随意,举止轻浮,言语粗鲁,衣冠不整,生活习惯不良等,必然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二)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及表现1教师行为问题的含义与研究意义(1)教师行为问题的含义:教师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不符合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

41、的、对学生身心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心身健康的不当行为。(2)研究教师行为问题的意义教师的各种行为问题对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有消极影响。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师源性伤害。因此,研究教师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对教师行为问题提供诊断方法,分析教师行为问题的产生根源,便于我们把握教师行为问题的概况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原理,对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提供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以期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矫正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及相应表现概括起来,教师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教学行为问题、交往行

42、为问题和生活行为问题。(三)教师行为问题的诊断1教师行为问题诊断的标准不符合教师职业需要和职业角色、对学生及其自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都可以看成是行为问题,需要教师自己或者在外界的帮助下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调适和矫正。2教师行为诊断的原则在进行行为问题诊断中应遵循多方法、多途径测评,多指标考察和多方面人员共同商议作出决定等基本原则。3教师行为诊断的基本方法教师行为评价教师行为问题的评价方法也就是教师行为问题的诊断方法。具体而言,教师行为评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教师行为的社会评价;(2)教师行为的集体评价;(3)教师行为的自我评价。二、 教师行为问题的成因(一)社会因素1社会文化传统:(1)

43、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对教师行为观念的束缚;(2)社会公众舆论的偏见。2社会经济地位:教师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可以塑造、影响、调节教师行为,并引导教师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3社会期望:(1)社会以及大众对教师职业的期望;(2)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4人际关系:教师与外界的人际互动不够充分,会导致教师行为问题的产生。5职业压力:师资的供求关系直接涉及教师的地位。(二)学校因素1学校管理特点:(1)学校的组织管理形式;(2)对教师工作的评价;(3)教师的工作待遇。2校园环境气氛:(1)校园的物理环境;(2)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3人际交往状况因此不难看出,自制饰品在校园里也大有市场所在。对于那些走在

44、流行前端的女生来说,捕捉新事物便捕捉到了时尚与个性。(三)家庭因素1家庭成员变化;4、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是否会经常去光顾?2家庭氛围紧张;3家庭环境变迁;4家庭经济拮据。市场环境所提供的创业机会是客观的,但还必须具备自身的创业优势,才能使我们的创业项目成为可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四)自身因素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饰品消费的影响1个性心理特征:(1)教师性格对其行为的影响;(2)教师气质对其行为的影响。新材料手工艺品。目前,国际上传统的金银、仿金银制成饰品的销售在逐步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年以前兴起的崇尚然风格、追求个性的自制饰品-即根据自己的创意将各

45、种材质的饰珠,用皮、布、金属等线材串出的品,正在各国的女性中大行其道。2文化修养及教龄因素;3教育认知观念;4工作心理挫折。三、 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十字绣 编制类 银饰制品类 串珠首饰类(一)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基本理论1行为治疗理论(1)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反应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价格便宜些 服务热情周到 店面装饰有个性 商品新颖多样(2)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问题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各种问题行为是相互独立的。问题行为与特定的不良环境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环境,重新学习可以使问题行为得到矫正。(3)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确认行为问题,据此可以确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技术和

46、方法;以适当的技术方法对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行为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式;记录靶行为的基准水平以及变化过程,以评价治疗过程。2认知行为矫正理论:(1)认知行为矫正的理论假设;(2)认知行为矫正的前提;(3)认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当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创业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我们认为,在实行我们的创业计划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竞争对手,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制订相应竞争的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小店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价格优惠,服务热情周到,就一定能取得大多女孩的信任和喜爱。(二)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原则及基本方法关于DIY手工艺制品的消费调查1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目标与策略目标:引导教师认清自己的行为问题,调适其行为,以适应社会、学校乃至整个人际环境的变化,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的现代文化价值观念,已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因此,顺应时代的饰品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doc)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