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338298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谈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 , 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 ,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心理健康起来。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练员可以因年龄等到因素自己运动成绩不好但可以训练出成绩出色的运动员;医生也难免有病,但他们仍然可以给人看病;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全面发展,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素质呢?笔者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乐观、开朗、自信。教师时常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一方面可以使多种内脏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有利于身体

2、健康;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从与老师的交往中受到影响和感染,逐渐形成这种良好的心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同学交往。同时,教师对教学、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迎接挑战。这不仅对其学习阶段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甚至会对以后的工作乃至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人格力量,往往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良的个性品质不仅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人格感染力,而且是他们投身自己事业的内在积极性的源泉。 优秀的个性品质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唯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才能以发自内心的价值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外在

3、的道德规范,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否则,学生受教育就会感到教师出于无奈,言不由衷,自欺欺人,说服力不强,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成就动机,唯此才可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事实证明,过弱的成就动机,会使教育在低质量的状态下进行,从而以失败告终。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的稳定的热爱和积极的探究,而且乐此不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形成浓厚的职业兴趣结构。 再次还应有坚强的意志力。教育是艰巨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特别是自制与坚毅的品质。这种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体现在: 1. 教

4、师在教育中能克制自己的烦躁、失望等不良情绪,冷静地分析原因,坚决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教师的自信、坚定的态度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可以使学生增强信心,稳定情绪,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教师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教育工作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情感丰富,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也才能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当愉快的情绪状态多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老师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教育成为了一件愉快而有趣的事,从而不在为工作不顺心而烦恼,同时也可以教育和感染学生。 第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

5、。如果老师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那么这种吸引力会大大提高。学生会更敬佩老师,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因为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师生间兴趣爱好相差很大,这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说会做,那么这样师生是很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因年龄差距而形成情感上的差距可以随之缩小。可以说,在场上踢球的老师和在场边当观众的老师,前者会更受学生欢迎。 第五,利用气质的积极方面控制气质的消极方面。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每个老师气质类型和特征也都存在较大差异。老师毕竟也是普通人,气质特征中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应学会利用气质的积极方面控制气质的消极方面,不为气

6、质所左右。也就是说,要积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努力培养自己热情、开朗、实干、坚毅、冷静、进取等优秀品质,以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六,乐于并善于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完成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会乐于与学生交往。多多思考、多多分析才更易于在交往中完成教育工作。前者需要情感的投入,后者更侧重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后者应注意几个问题: 1.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如果老师以一种不耐烦、厌恶的语言、表情和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很容易也产生相同的情感,甚至敌对,教育会毫无效果。 2. 教师应学会宽容。老师应善于“宽其小过”、“宽大处理”。学生犯错误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犯了大错可宽则需宽,这需要教师能控

7、制自己的情绪,不为情绪左右。当然,宽容必须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因为没有爱就没有宽容。 3. 正确分析对待定势效应。在某种条件下,定势效应能有助于我们对他人作概括的了解,从而缩短和简化我们的认知过程。但是,因为定势效应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有的老师往往会根据以往对某个学生的认识得出“这次他又怎样怎样了”的结论。有的教师经常说,“我就知道有你”、“犯了错误总是狡辩”或“你不犯错误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了”等等。这种定势效应是对教育极为不利的。它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和教育的效果。 4. 学会心理换位。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上去观察、思考、理解、体验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洞察他们接受教

8、育的最佳心理状态。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恳和热情,从而信赖教育者,有效的完成教育任务。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 在教育中有爱心、有耐心;能承认自己的缺点、教育中的失误并积极纠正;以开放的心胸面对自己,面对学生;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不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等等。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师,他一定也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乐于奉献的精神,为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巨大的贡献。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时期,身心逐渐成熟,自尊心也在增强,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社会化程度增强,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金无

9、足赤,人无完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会影响他们自我价值和自我期待的实现,成为他们心灵上的痛点,他们害怕或怀疑别人谈起他们的痛点,害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重视、被同伴疏远,对别人的话特别敏感,对任何事物都有下意识的敏感反应,容易被别人伤害,这就是心理敏感。引起心理敏感的痛点就是心理敏感区。 一、引发心理敏感的原因 1生理原因 个体本身的相貌、身材、身体素质、体力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带来的限制(这种限制将导致个体对某些工作不能胜任,导致个体行为失败,目标无法实现),无形中会给青少年在社会适应上增加许多困难,他们会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嘲笑或议论,因而产生心理敏感。

10、2以往过失 以往的过失行为和问题行为会造成青少年的心理敏感,这些过失行为曾使他们受到过屈辱、歧视,精神上受到严重伤害。事过境迁以后,他们想重塑自身形象,赢得他人尊重,但又害怕自己以往的过失行为被人了解或提起。 3家庭原因 急剧的社会变迁导致离异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增多,处于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孩子承受着缺乏情感上的关爱和经济上的贫困的双重压力,有的学生的父母亲或家人曾有劣迹或社会地位低下,对比其它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家庭的不幸不堪回首,产生强烈的嫉妒甚至憎恨,不愿也害怕别人提起或蔑视自己的家庭,也会产生心理敏感。 二、心理敏感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 1引发自卑 心理敏感的青少年常常因自

11、己的缺陷或过失而性格内向、情绪抑郁,对自己的品质、能力等做出偏低评估,处于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从而挣扎在自卑中不能自拔。 2影响人际交往 心理敏感的青少年往往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怕自己的缺陷或过失暴露在他人面前,或被别人谈起,从而产生离群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紧张、拘谨、躲避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压力妨碍了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因而显得孤独,常寡言少语。 3导致人格缺失 心理敏感的青少年常常缺乏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表现出孤独、抑郁、焦虑、惶惑不安和紧张等情绪;或由于对自己体形、相貌的不满意,以及身体的疾病或残疾而导致自我贬低,丧失自信,以致造成悲观失

12、望等人格缺失特征。 4造成自我伤害 心理敏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内向性行为问题,也就是通常说的非社会行为。行为的结果较多的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如退缩、孤独不合群、猜疑报复和敌视(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好,觉得他人不可靠,难以合作)、抑郁、自责、自虐(如绝食、自残等)。在知道自身的弱点或知道别人已经了解自身的弱点后,往往会不知所措,陷入自我责备的痛苦中,整日彷徨不安。也有的人在别人有意或无意地谈及自己的痛点时,会情绪反应剧烈,暴跳喊叫、怒气冲冲,或脸色突变、手脚发抖,越想越想不开,伺机报复。这样会进一步引发各种心理危机,造成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伤害。 三、心理敏感的矫治 教育工作者应十分重视对心

13、理敏感青少年的心理矫治。 (一)自我调节和自我矫治 1发现优点,悦纳自我 心理敏感的青少年往往忽视自身的优点而夸大自身弱点,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心理敏感的青少年应加强自我认识,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既要欣赏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完善之处,扬长避短。 2建立自信,完善自我 青少年的自尊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行为表现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进而转变为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的。心理敏感的青少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与人为善,勤奋求学,发展特长,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获得成就感,才能满足尊重需要,获得自信心。 3广交朋友

14、,开放自我 心理敏感的青少年应走出自我封闭,放弃顾影自怜,培养乐群个性,广交朋友,开放自我,通过交朋友,从中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安慰;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调整自己的行为,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与相处。 (二)对心理敏感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1观察与了解 心理敏感的学生常常有某些特殊的外部表现。一方面,教师平时要仔细观察,对每位学生加深了解,注意那些具有外显缺陷(如长相丑陋、身材矮小、残疾等)、家庭不幸以及曾有严重过失的学生是否能正常与人交往,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是否有异常表现,如抑郁、孤独、离群、自卑等心理障碍,一旦发现,要及时帮助。另一方面,如

15、发现有异常心理的学生,要从多方面了解造成异常心理的原因,找到他们的心理敏感区,其痛点是什么?通过有效途径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严重的要进行心理治疗,及时救助,使他们早日恢复自信自尊和健全人格。 2心理辅导 针对心理敏感学生自我封闭、自卑内向等特点,辅导老师要运用语言或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身体语言,向来访学生表示你对他的关心,对其所说的内容表示关注与理解,让来访学生感到他说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份情感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心理疑虑转化为心理认同,帮助学生在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其制订改变心理敏感所导致的不良行为的计划,建立正

16、确的行为规范。 辅导老师要巧妙利用激励方法,鼓励来访学生以真实的自我出现。辅导老师还可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与来访学生共同分享其个人成长中的经验与成功体验,引导他们看到生活中积极而有希望的一面。 另外,辅导老师在引导来访学生充分宣泄的基础上,要帮助他们认识与思考当前的困难、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让学生建立人生发展的概念,确立自我负责、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要多提问题,少做评论;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提开放性问题,少提封闭性问题;多助人决策,少替人决策。 3关爱帮助 对于心理敏感的学生,老师除了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外,在实际生活中还要对他们以诚相待,给予热情的关爱和帮助。在班级

17、活动中让他们充当各种角色,发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向他们提问,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要指导他们阅读名人传记、励志书籍,心理、生理卫生书籍。老师和同学要给他们创造温馨的班级环境,要注意和他们交往时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因触及他们的痛点而给他们带来烦恼。要挖掘、发挥他们的特长,把灿烂的阳光和欢笑洒向他们,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自我表现中找回自信。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抓好课堂教学。教师应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要质量。 怎样才能上好每堂课呢?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安排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课堂教学也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注意学

18、生的心理特征,课是肯定上不好的。老师穿件新衣服突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注意老师的新衣服,互传眼神,不好好上课。这样,老师自己就把课堂秩序搅乱了。如果教师在课前先到同学中间转一转,使学生不感到新奇再进课堂,教学就容易组织了。又如,低年级学生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想了一下马上举手要求回答,当老师叫他的时候,他却站起来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老师如果耐心地启发他,鼓励他,或许他能回答得很好。因为他原来是想好的,只是被老师一叫,注意力分散了,原来的刺激被新的强刺激抑制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狠批他一通,说他“存心捣乱”,不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其他同学也要发笑,课堂秩序很可能又

19、要乱了。这就是老师没有掌握学生心理特征的结果。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知觉、注意方面的特征我觉得更要重视。“知觉是事物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生的知觉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精确性。他们不知道应当看什么、听什么,而且常常受不相干的情绪或兴趣的影响,随便地看,随便地听。但是对要知道的事物又常以笼统的轮廓的印象为满足。针对学生这种知觉上的特征,上课时特别注意教学的目的性,把课文中重点要学的东西除了教课时突出以外,有时还把目的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学生注意。学生注意的特征是极易分散,而且带有极大的情绪色彩,对新鲜的、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容易去注意

20、,对单调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容易感到疲劳。疲劳是注意的大敌。课堂上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教学效果怎么会好呢?要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与注意分散作斗争,除了努力培养学生有意注意以外,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学生经常保持愉快的、积极好学的情绪。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如教态要和蔼可亲,使学生一见就喜欢你,愿意听你讲课;讲课要生动,口齿要清楚,不要有习惯性的语病;教学内容要丰富,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该用直观教具的要创造条件使用直观教具,该用色笔强调的要用色笔强调,有时还可以用必要的游戏来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提问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积极地思考;要善于察言观色,灵活而又严密

21、地组织教学;要根据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多让学生在相互竞赛中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自己动口;要多鼓励少批评等等。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迁就学生注意方面的兴趣、情绪搞些华而不实的“花色”,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责任感,在发展有意注意的同时,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这个可利用的条件。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这些年来,我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

22、方面的关注、研究和探讨,据有关部门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发现约25%的中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这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一问题主要是与教育结构、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方法有关那么,针对这一情况,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

23、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是非常迫切的,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一)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1、.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

24、成学生心理的痛苦,于是让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

25、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二)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6、。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

27、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三)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

28、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

29、十分观注的问题。二、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对策(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二) 开设适合中学生的心理讲座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兴趣、学习记忆、学习疲劳、考试焦虑”等几个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开展集体辅导,

30、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焦虑有关的科学知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并从中进行学法辅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记忆,科学用脑,对于学生产生的焦虑现象,可启示他们采用注意转移法,心理补偿法、自我暗示控制等方法来平息紧张的情绪。(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

31、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

32、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笔者相信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大面积的提高。我们在工作中,如果教育方式和用语不当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引发师源性的心理问题。如果观察到某些学生的行为表现明显不同于同龄人,也不要盲目的去使用

33、不恰当的词语来评价他们,否则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不要将学生的心理问题仅仅当作一般的品德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心理问题还需用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和调整方法去解决。作为初中班主任,本人认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心理防卫机制;二是采取有效的教育和医疗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1、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它具有普及的性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的适应性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包括青

34、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的自身认识,常见的心理异常及其归因分析以及青春期性心理卫生和学习中的心理卫生等。通过这些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卫生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并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卫生的措施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自我免疫能力。(2)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人生以及人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挫折与不幸,抓住命运的喉咙,提高对各种挫折的承受力。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自我观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因素是自己不满意的,也是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如身高、长相以及出身家庭等。既然无法改变就要坦然接受,否则就会增加

35、烦恼与不安。同时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要用己之长补己之短。天生我才必有用,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只有正确的认识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把自己放到正确、适合于自己的位置上,接受并力争塑造出一个良好的自我,才能减少学生的不公平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怨自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的社交活动与文体活学生心理异常中的孤独、恐惧、焦虑等都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封闭的结果,有了心事不向别人诉说,得不到班主任以及同学的及时开导、帮助,就会走进情绪障碍的死胡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校内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游戏活动,校外的春游、踏青、登山、观景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

36、得到精神的振奋,并且在共同的活动中加深了解,加深友谊,团结互助,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奉献,多一份关怀,以开阔胸怀。(3)注意教学卫生中的用脑卫生当代中学生许多心理异常都是由于过重的升学压力以及不合理的用脑造成的。班主任应把指导学生用脑卫生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指导学生用脑卫生首先要指导学生合理用脑,劳逸结合。其次要提出与学习能力相符合的期望值,既不能期望值过高赶鸭子上架,使学生疲于奔命,由苦学变厌学,也不能放弃部分差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社会的弃儿,从而受到心理上的伤害,产生反教师、反学校,甚至反社会的心理。第三,要注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班级学习心理气氛,使学生

37、在愉快中学习、掌握知识,以发挥大脑的最优学习功能。(4)加强青春期心理卫生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结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以改变学生对性和性欲愚昧无知的状况。消除学生对生理、心理变化的恐惧、焦虑、性神秘感与性探究心理,并对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教育和性角色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对待性欲并克制性冲动,消除性幻想,增强性意识,使学生自尊自重,作自己的主人。此外,班主任要与家庭建立联系,建立家庭学校班级教育网络。经常与家长建立联系,并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方法指导,以保证家庭科学育子以及与学校的配合,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双管齐下,共同帮助学生。2、进行心理辅导初中班主任和学生

38、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但是,有时班主任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真正情况并不一定了解。提供心理辅导,将班主任的“我给你们帮助”变成学生向班主任提出“我需要帮助”,让学生主动接触班主任并和班主任倾心交谈,更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心理辅导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咨询对象提供帮助与指导,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矛盾或缓和其心理冲突,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预防、矫正心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应当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但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个别教育方式。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进行接触,对学生了解颇深,对学生辅导

39、后便于及时把握住学生心理脉搏,将出现的问题与前后的发展、学习、生活的经历结合起来动态的了解学生,以便采取更有效的综合教育措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正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太了解,可能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片面认识。特别是某些与班主任有情绪或行为对立的学生,更不想把心事透露给班主任,这将违背心理辅导愿望。因此班主任要开展心理辅导必须注重以下修养:一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佩服的教师;三是要具有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能力,课堂上是教师,课下和学生是朋友,经常与学生接触,获取学生的信任,学生有了问题愿意将问题告诉班主任,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否则,班主任处理不好权威与

40、民主的关系,把学生放不到平等的位置上,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班主任要注意为学生保密,尤其是学生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或有损学生声誉和形象的事,教师决不能透露半点,也不能因之对学生印象不良或心存偏见。最后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问题后还要主动找学生交谈,可以诱导学生,但不能凭借自己是班主任而强制学生,应当给学生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有安全感,坦诚而信任地表露自己的心迹。3、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指班主任有意识的运用有关心理学知识,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以锻炼而优化的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训练的任务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为了巩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里所学的有关知识,将有关知识通过反复运用、练习、内化为个体的

41、心理品质;其二是通过训练,解决在某个年龄阶段,某校、某班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如独生子女的意志薄弱、性格缺陷,以及某班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倾向等;其三是通过训练,以预防、矫治学生个体身上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训练的方法颇多。广义的说,所有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都是心理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认为是心理训练的方法。当然,需要培养的心理品质的内容不同,训练的具体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智力训练,可以用“工具强化课程”、“儿童哲学课程”等;创造能力训练,可以用“暴风骤雨联想法”、“摆脱常规法”、“假想性推测法”、“物体功能替代法”等;情感的培养,可以用“认知切入法”、“爱的操练法”、“审美建构法”等;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用“耐挫折训练”、“自我调控训练”等;不良心理品质的训练,则可以用“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奖励法”、“厌恶法”、“模仿法”、“示范法”、“肯定性训练”、“角色扮演”等不同的训练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浅谈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