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石器石器时代时代 年年 代代原始社原始社会阶段会阶段原始人原始人和文化和文化历史历史 传说传说 建筑遗迹建筑遗迹旧旧石石器器时时代代约约170万年前万年前原原元谋人元谋人 约约75-65万年前万年前始始蓝田人蓝田人约约69万年前万年前人人北京人北京人有巣氏有巣氏周口店龙骨周口店龙骨山东洞穴山东洞穴约约30-40万年前万年前群群和县人和县人和县龙潭洞和县龙潭洞约约10万年前万年前马马 坝坝 人人长长 阳阳 人人丁丁 村村 人人广东韶关马坝仰子山广东韶关马坝仰子山河北长阳赵家堰河北长阳赵家堰中石中石器器时代时代约约18万年前万年前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燧人氏燧人氏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周
2、口店龙骨山洞穴新新石石器器时时代代约公元前约公元前5000-4000 年前年前约公元前约公元前5000-3000 年前年前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西安半坡临潼姜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 河河南庙底沟南庙底沟龙山文化龙山文化 河南庙底沟河南庙底沟2期期河南安阳后岗河南安阳后岗 伏羲氏伏羲氏神农氏神农氏黄帝炎帝蚩黄帝炎帝蚩帝帝荛荛舜舜 禹禹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河南渑池仰韶村河南渑池仰韶村方形和园形房屋方形和园形房屋山东章丘龙山镇山东章丘龙山镇n 文献文献 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穴居而野处 易易系辞系辞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
3、则居营窟,夏则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 居缯巢。居缯巢。礼记礼记n演进演进 天然洞穴天然洞穴穴居穴居半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地面建筑 洞穴洞穴巢居巢居 巢居可能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巢居可能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 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居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住方式。1 1 主要依据:主要依据:文献文献 上古之世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五蠹 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孟子滕文公滕文公 干栏式住宅可旁证干栏式住宅可旁证 世界其
4、他地区存在过巢居世界其他地区存在过巢居2 2 演进演进 巢居巢居干栏式住宅干栏式住宅底部略架空的宅第底部略架空的宅第 左图为河南偃师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建筑遗址的“复原想像图”。洞口直径1.5米,底径为2米,深2米,顶盖由25厘米的木柱支撑。仰韶文化建筑遗迹概述 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村首次发现,命名 母系氏族社会遗存 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有猪狗等家畜 范围:遍及中原、西北仰韶文化建筑遗址n 有绘红色和红褐色的彩陶有绘红色和红褐色的彩陶 彩陶船形壶彩陶船形壶 1958年陕西省宝鸡县北首岭出土年陕西省宝鸡县北首岭出土 有象征型符号有象征型符号 文字的雏形文字的雏形2 2 特征特征 仰韶文化聚落,
5、常选择河流两岸,地仰韶文化聚落,常选择河流两岸,地 势势 较高处;较高处;由初步的区划布局;分为居住区、制陶由初步的区划布局;分为居住区、制陶 区、墓葬区。以壕沟隔开;区、墓葬区。以壕沟隔开;形成了初步的木骨涂泥建筑方法,为中形成了初步的木骨涂泥建筑方法,为中 国传统建筑开端国传统建筑开端姜寨遗址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北部,距今6600-6400年,属于仰韶文化。整个居住区面积近2公顷,西南临河,其他三面围以壕沟。中心为广场广场。其中1-5号位置是大房子大房子,以此为中心周围的100多处房屋形成五个组团五个组团,房屋房屋的门均开向广场的门均开向广场。地面建筑 家庭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双室套间姜寨
6、遗址姜寨遗址西安半坡遗址西安半坡遗址 构架方式:木骨涂泥构架方式:木骨涂泥 类型:方、圆类型:方、圆半地穴建筑 地穴以上周围为“木骨泥墙”。屋顶和墙壁的结合类似后来的歇山式屋顶。房屋平面布局以火塘为中心。半坡遗址复原图半坡遗址复原图半坡遗址复原图榫卯结构和干栏式住宅榫卯结构和干栏式住宅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概况概况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首次发现,命名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首次发现,命名 四个文化层。第四个文化层。第3、4层年代约公元前层年代约公元前5000前前4000年年 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骨器有凿、锥、针、镞、耜,木器有茅、耜、骨器有凿、锥、针、镞、耜,木器有茅、耜、镞镞 、浆、耜、
7、碗。发浆、耜、碗。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现大量人工栽培的 水稻粒和水稻粒和 杆。家畜有猪、狗、水牛杆。家畜有猪、狗、水牛河姆渡遗址中的大房子 用木柱将建筑架空架空,面积有160平方米,它是靠隼卯连接隼卯连接木结构,以梁柱承重,用芦席充当墙地。榫卯结构和干栏式住宅榫卯结构和干栏式住宅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夏(-前1600年)宫殿建筑和封闭庭院的首次出现,建筑形式为木架夯土。商(-前1046年)建筑技术明显提高。但仍是“茅茨土阶”。商朝后期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一带)。城市的形成。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
8、产生,屋顶已采用瓦,到西周晚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抹面。春秋(-前476年)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日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初步形成。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宫殿建筑。已具备了传统建筑的基本空间要素,即门、墙、廊、庭院和主体。文献记载有“殷人重屋”之说,所谓“重屋”即重檐屋顶。宫殿分许多房间,其建筑形象是,低矮的夯土台,木骨泥墙,茅草屋顶,外观古拙简洁,即所谓“茅茨土阶,四阿重屋”。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的复原图。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影壁、
9、大门、前堂、廊、后室。两侧为通长的厢房,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墙基埋置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沟,屋顶采用瓦。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推测此处是座宗庙。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3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有两类,一种是建筑建在夯土台上,另一种是围绕夯土台建造多层建筑,上图即后一类形式。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科学技术文献。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有关制度。左图为其所绘制的王城图,是归整、方正、对称的城市面貌。“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 匠人
10、篇 “轨”,指两个车轮的距离;王宫居中,祖庙其左,其右社稷坛。前朝后寝,市场在宫城后面,一夫即当时的一百亩。左图是永乐大典根据考工记 匠人篇重新绘制的周王城图。江苏武进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时期的淹国国都。它有三重城墙,每重城墙外有护城河。只有西北角有桥可以出入。护城河内用独木舟为交通工具。布局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国君以深濠高墙自卫的状况。曲阜鲁城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由外郭和内城两重城墙组成,是目前已知采用外郭最早的城市。它与考工记中描述的城市比较相似。这是位于河南安阳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商代王室墓。墓中有近2000件精美的陪葬品以及殉人16名。下图为地面享堂,右图为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