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快速跑体育健康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体育三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快速跑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学习各种方式快速跑游戏第二章2自然加速跑第二章3各种姿势起跑第二章4学习 30 米快速跑第二章5复习考核第二章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属于“水平二运动技能-快速跑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和能力。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快速跑运动的乐趣与能力。基本掌握各种姿势的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要求。在跑步练习中提高爆发、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
2、素质。通过快速跑的技能学习,培养的学生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二)课程分析快速跑是发展学生快速跑动能力的重点教材之一,要求学生在保持姿势的跑动中,坚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跑的距离。快速跑深受学生喜爱,并能培养学生拼 搏进取、吃苦耐劳等精神。但教材单一,枯燥,因此,上课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教 学形式,要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善于模仿,但体育活动能力和认知水平一 般,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对于快速跑这样一项枯燥,单调的教学 内容兴趣不是很浓厚,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该年龄段学生喜爱游戏比赛的身心特 点,本
3、课穿插游戏比赛,总结出快速跑的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四)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快速跑的概念,技术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能够知道快速跑的基 本锻炼方法,理解它的锻炼价值2、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0米快速跑,且上下肢动作协调自然,发展速 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使学生体验并加深快速跑给人勇于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二)课时学习目标课时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学习各种快速跑的游戏方法,养成良好的奔跑姿势。2、发展灵敏、速度素质,增强基本活动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勇于进
4、取的现代社会的意志品 质。第二课时1、积极参与自然加速跑的学习,体验加速跑的感受,掌握锻炼身 体的方法。2、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等素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和富于创新精神。第三课时1、掌握各种姿势起跑的方法,跑的正确姿势,体验跑的乐趣。2、发展灵活,敏捷等素质,提高奔跑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竞争,积极向上和不断进 去的精神。第四课时1、积极参与学习 30 米快速跑的方法,亲自体验,主动实践,在 实践中寻找自我发展2、发展力量、灵敏、速度等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奋力拼搏,敢于竞争的意志品质,塑造与 时俱进发热社会新人
5、。第五课时1、通过考核测试能能够运用本章所学到的快速跑基本技。2、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3、在测试中,自尊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三)单元作业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快跑、各种姿势起跑的方法、自然加速跑,增强对快速跑 的兴趣和爱好,鞥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促进参与快速跑运动的 行为。2、通过作业练习,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3、在练习中,形成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 应能力。(四)课时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功能第一课时1、掌握各种方式快速跑的方法。2、提高灵敏速度素质,培养刻苦的品质。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
6、习第二课时1、提高跑的速度,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2、提高力量。速度等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三课时1、掌握各种姿势起跑的方法,规范跑的正确身体姿势,提高奔跑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技能类课后复习第四课时1、提高快速跑的速度,掌握快速跑的方法。2、激发学生奋力拼搏,敢于竞争的意志品质,促进 身体健康成长。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五课时1、复习巩固快速跑技术动作。2、通过往返跑比赛,提升学生规则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分析课表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2、指定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
7、业目标,设定问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 计。(六)课时作业1、作业内容练习 1 原地摆臂练习动作方法: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向前摆动大小臂夹角是 90 度,向后 摆动大小臂夹角是 135 度左右,要求肩关节放松,防止耸肩,摆臂。要求两手前 摆时不得过身体前中线,摆臂时,两臂尽量贴近身体两侧。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30 秒/组共 4 组注意事项:注意身体姿势稍前倾,摆臂到位。练习 2 高抬腿练习动作方法:上体正直后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在抬腿的同时,另一 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8、。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30 秒/组 46 组注意事项:注意身体正直或前倾,大腿抬至与地面平行。练习 3 快速跑练习动作方法:后蹬充分,快速积极,前摆幅度大,步频快,重心移动平稳,两 臂摆动配合好。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30 米/组 810 组注意事项:注意身体姿势,两臂摆动协调配合。2、时间要求:20 分钟3、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1、原地摆臂练习、高抬腿练习快速跑练习。2、动作技能的协调性。优秀:身体姿势协调,动作熟练,速度快。良好:身体姿势协调,动作连贯,速度较快。及格:动作较正确,动作不到位。速度较慢。待进步:动作较正确,动作不到位,速度慢。团 自评团 家长评
9、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原地摆臂练习,高抬腿练习,快速跑练习等基本动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体 育意识。1、作业内容练习 1 小步跑练习动作方法:上体正直肩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髋、膝、踝关节放松,迈 步时膝向前摆出,髋稍有转动,当摆动腿的膝向前摆动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 下压,足前掌扒地式着地着地时膝关节伸直,足跟提起,踝关节有弹性。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30 秒/组 4 组注意事项:注意踝关节放松和交替用力。练习 2 自然加速跑动作方法:从半蹲
10、式起跑开始,速度由慢到快逐渐加速,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然后逐渐放松跑。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50 米/组 46 组注意事项:先做自然跑进,体验跑步的正确方法,体验两臂前后摆动的感觉,跑步时身体自然放松。练习 3、绕杆跑动作方法:50 米设 5 个杆(或标志物)采用站立式起跑,用自然加速起跑。(设立 2 组,和父母进行比赛,比比看谁的速度快?谁的技术高?)练习事项:50 米/组 46 组注意事项:知道绕杆跑的动作方法,体验绕杆跑时身体方向的变化,能以较 快的速度进行绕杆跑,掌握绕杆时身体微内倾,动作灵敏协调。2、时间要求:20 分钟3 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1、小步跑2、自然加
11、速跑3、绕杆跑优秀:身体姿势协调,动作优美,速度快。良好:身体姿势协调,动作连贯,速度较快。及格:动作较正确,不到位。速度较慢。待进步:动作较正确,不到位,速度慢。团 自评团 家长评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习巩固小步跑、自然加速跑的规范动作,通过绕杆跑,促进身体的灵敏协调等身 体素质,塑造终体育意识。1、作业内容练习 1 自由站立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动作方法:站立式起跑是指本能的不经过加工的站立式。短跑起跑有三个口令,“个就没”“预备”“跑”,自然站立式起跑时听到第一个口令,以平常自 然的方式站立于起跑线后,听到第二个口令时,
12、用你自然的方式准备起跑,听到“跑”的口令,动作既要自然放松,又要有力,起跑后作自然加速跑。练习建议:30 米/组 46 组注意事项:“各就位”时上体稍前倾,重心在前脚上,跑时积极蹬地,后退 向前摆出。练习 2 各种姿势的创想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动作方法:采用半蹲、全蹲,背向等各种起跑姿势,目的是培养反应灵敏、起跑快,引发兴趣。练习建议:30 米/组 68 组注意事项:起跑时不需要任何限制,自主参与,从中获得各种感受。2、时间要求:2 分钟3、设计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1、各种姿势的创想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优秀:反应速度快,身体姿势协调灵敏,动作 优美,速度快。良好:反应速度较快,身体姿
13、势协调,动作连贯。及格:反应速度较慢,动作不到位。跑出速度 较慢。待进步:反应速度慢,动作不规范,跑出速度慢。团 自评团 家长评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习各种姿势的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巩固了课上学习内容。1、作业内容练习 1(一)原地摆臂练习(二)后蹬跑练习原地摆臂练习动作同第 1 课时原地摆臂练习动作。后蹬跑练习,动作方法:后蹬跑对于发展腿部力量,改变跑的后蹬动作有着 重要的作用。后蹬时,上体稍前倾,前脚掌用力蹬地,使蹬地腿伸直,摆动腿向 前上方摆动,然后大腿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自
14、然地前后摆动。练习建议:原地摆臂练习 30 秒*4,后蹬跑练习 30 秒*4注意事项:要掌握支撑腿后蹬充分,摆动腿积极前抬送髋动作。练习 230 米快速跑动作方法:用自然站立式起跑,跑时两脚用力蹬地,摆动腿积极前摆,同侧 髋前送以肩为轴和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上下肢协调配合,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 定的距离。练习建议:30 米/组 68 组(父母陪同,和孩子一起练习,可以和孩子比 赛,提高孩子练习兴趣。)注意事项:注意跑时上体姿势,脚着地部位及摆臂动作到位。2、时间要求:20 分钟3、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1、原地摆臂练习2、后蹬跑练习3、30 米快速跑练习优秀:动作规范,身体协调,速度快
15、。良好:动作规范,身体协调,速度较快。及格:动作较规范,速度较慢。待进步:动作不规范,速度快。团 自评团 家长评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原地摆臂练习,后蹬跑练习,30 米快速跑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父 母陪伴练习,同父母一起比赛,增进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孩子的快 乐指数,激发了孩子的练习兴趣,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1、作业内容练习 1 弓箭步走动作方法: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单腿向前迈一步,弯 曲膝盖,放低臀部,直到后腿膝盖几乎接近地面。注意保持上半身直立,然后用 前脚掌脚跟用力,支撑身体站起来
16、,同时后跟向前迈一步,重复前面的弓步深蹲 动作,双腿交替行走。练习建议:弓箭步走 20 米*4 组后蹬跑 20 米*4 组注意事项:注意动作规范,身体协调练习 2 往返跑练习方法:在相距 30 米起跑端和终点设立标志物,然后从起点跑到标志物处,进行往返跑 2 个来回。(和父母一起比赛,其中一人发令。)练习建议:30 米*4/4 组注意事项:注意跑的节奏,速度要快。2、时间要求:25 分钟3、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1、弓箭步走2、后蹬跑练习3、往返跑练习优秀:动作规范,身体协调,往返跑速度快,反 应快。良好:动作规范,身体协调,速往返跑速度较快,反应较快。及格:动作基本规范,往返跑速度
17、较慢,反应较慢。待进步:动作基本规范,往返跑速度慢,反应慢。团自评团家长评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弓箭步走,后蹬跑,拉大步长,提高学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体会蹬地与摆臂配 合技术,增加蹬摆力量与幅度,提高协调能力。通过练习往返跑,提高反应速度,跑的能力及身体灵活性。同父母一起比赛,不仅能够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还可以给孩子和父母提供相处的时间。现代社会压力大,父母和能和孩子一起运 动是一件幸福的事。5、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50 米跑评价方法: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每人跑两次,取最好成绩。练习图形:50 米
18、学生要求:跑直线,终点冲刺不减速。评价标准:男、女生 50 米跑评分表(单位:秒)等级三年级(男)三年级(女)优秀9.19.3 秒9.29.4 秒良好9.49.5 秒9.710.0 秒及格9.711.5 秒10.212.0 秒序不及格11.7 秒以上12.2 秒以上(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实践1易选编25 分钟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一、身体素养本文的身体素养一词是对英文 Physical Literacy 的翻译,是以怀特海德玛格丽特(Whitehead Margaret)1993 年提出的 Physical Liter
19、acy 学术概念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怀特海德、国际身体素养协会和加拿大身体素养共识所共用的概念:“使人重视并负责任地终身参加身体活动所需要的动机、自信、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PhysicalLiteracy 有两种翻译,即身体素养和体育素养,笔者使用身体素养并不是不赞同使用体育素养称谓学者的观点,而在于以下原因。第一,体育素养的概念在国内最早出现于素质教育改革时代,已经出现多年,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对于后发的 Physical Literacy概念而言,有一些有相似之处,所以国内有一些学者采用“体育素养”去对照、翻译PhysialLiteracy概念。但笔者认为,如果将两个
20、不同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适用对象的概念进行对应,则很难形成一个具有一致的哲学基础,对外独立、对内平衡的新概念,这对这一概念的深入发展并无益处。第二,身体素养一词能更好反映PhysicalLiteracy 这一概念的哲学根源性,彰显了具身身体的本体性,以及其在人类建立认知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广泛适用性。第三,身体素养这个称谓不存在“传统概念”的问题,身体素养从一开始就是 Physical Literacy 引入国内过程中而出现的新概念,具有翻译对象的唯一性和确切性,避免了混淆,这可能反倒有助于人们来理解这个新的概念。因此,本研究使用身体素养这个词来涵盖国内的 PhysicalLiteracy 相
21、关研究。IPLA.Defining Physical LiteracyEB/OL.2017-07-01.https:/www.physical-literacy.org.uk/defining-physical-literacy/二、身体 观 及其维度(一)身体观预论身体观,先论身体。长期以来,身体多指向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结构的身体素养导向下的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研究 37整体,即血肉之躯,其在人文社会学领域往往处于被遮蔽的状态。随着哲学的“身体转向”,身体研究开始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以及现象学等领域交叉和重合,这也是本研究的身体观得以展开的向度。身体是人在世的存在形式,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单纯
22、的肉体,而是其体现了个人的、生物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等因素的融合体,也正是身体的这种精神性、表征性特征,使得各种抽象的问题会通过身体予以展现,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身体将抽象问题进行场景化和具体化。身体观即对身体的认识和看法,其体现的是身体在观者视野中的呈现方式。“与观者志趣好恶相关联,带有强烈的价值意向群体性的政治、伦理,或个体性的精神修养。同时,观还深蓄着生存论意涵,成为人与万象互动网络中,人对万象的表达、形塑和人的自我表达、形塑。”因此,对于身体之“观”的研究,将不止于观到什么、如何观、为何观,更是要关注身体研究的思维向度,撷取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语境下人们对身体的内在特征和本质内容的意识、认
23、知作为讨论重点,从而得以进一步探索身体观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发展方向,在“历史现场”中实现“认识你自己”的最终目标。(二)身体观维度划分的原因及依据正如布莱恩特纳(1984)所言:“身体或许固定确凿,但却是最难把握、最充满虚幻最具隐喻色彩始终遥不可及的东西。”的确,身体总是以一种无处不在,却又众说纷纭、难以把握的样子出现在我们面前。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身体主题研究的兴起,身体的界定开始不断出现,但不同的学术规 周与沉身体与修行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关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3 Turner B S.The body and SocietyM.Oxford:Blackwe
24、ll,1984:8.划界定身体的方式却是彼此对立,赋予身体的角色也是相互排斥的。“或被当成多种特性/身份/认同的建构因素,.或被认作多种治理微观权力的接受体,或被视为克服身与心、自然与文化等标志着传统“二元对立”思想的载体,乃至一切体验的生理场所。”可见,身体作为符号极具可塑性,但这也加剧了身体的模博士学位论文38糊性。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国内外的学者们往往将身体分为几个面向或维度具体展开。比如,杜威为了消解传统的二元论身体,通过三个相互贯通的维度来解释人类现实,“这三个维度显示了自然事物之间日益复杂紧密的互动关系”,即“物质的身心的精神的。”奥尼尔的“身体五态”则是社会态身体、世界态身体、政
25、治态身体、医疗态身体和消费态身体。让克鲁德考夫曼从性的角度,将女性的身体分为平常性的身体、色情的身体及审美的身体三种。国内学者亦是如此,如黄俊杰的身体三个面向:作为思维方法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之呈现的身体和作为政治权利展现场所的身体;周与沉的四维身体:文化身体、医学身体、道德身体和政治身体;燕连福的三维身体:作为表达主体的身体、作为展现场所的身体和作为哲学本体的身体。由于牵涉到中西哲学在学校体育这个场域长达数千年的连续性和复杂性,在前人身体维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就学校体育身体观的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即:作为表达的身体,作为体育教育的身体和作为个体与社会结构中介的身体。三维身体观的理论依据主要
26、是:身体现象学研究关于具身身体的层次理论、德雷福斯(Hubert Dreyfus)关于身体的技术现象学思想,以及克里斯希林(ChrisShilling)肉身实在论思想。当然,并不是说三个维度是完全分隔的,实际上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和影响。如此划分是因为:第一,这三个维度较好地反映了身体现象学框架下具身身体的三个层次,即身体确定性、技能和文化;而在讨论个体的自我形塑与社会活动(结构)之间的互动时,又可以跳出行动导向、社会建构主义和结构化理论的单一身体社会学理论的局限。第二,涵盖了学校体育场域内身体观的关键主题和以往身体观研究的主要维度和面向,能够较好地体现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从古代到现代的发
27、展变化的特征与规律,且三个维度在数千年的学校体育场域下存在着较为稳定的连续性,可以产生对话。第三,这三个维度与身体素养理念关于身体的地位、功能与价值方面的研究也有着较好的联系和对应,使我国学校体育与身体素养理念之间的比较、融合成为可能,也成为理解、解释身体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三)身体观的三个维度1、作为表达的身体作为表达的身体即身体的确切“形状”与内在能力,是关于身体是什么的基本看法,包括身体的构成,身心关系,身体的哲学地位,与世界的关系以及身体思维(如果有)的模式等。可以说,作为表达的身体关注的是某个时段所言的“身体”所代表的定义、概念和机制,它是其他身体观产生和存在的来源。作为表达的身体
28、,主要是针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域下“身体”概念的不断变化,在传统中国哲学中,国人所谓的身体是具有主体性的,而在西方传统哲学中,身体是客体的存在,意识才是主体。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观,吴光明的“身体思维”、国内学者陈立胜关注的“身体思维范式”以及李再林的“身体哲学”逐步构建了我国学界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身体主体地位论。而对于西方哲学,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再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创建了一种“灵肉分离”的二元论,而后,笛卡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思”本身,并把“在”的本质归结为“思”,造成了西方传统哲学里的身体缺场,身体成为机器和认识的对象,后来,现象学对于身体的主体性转变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因此,我国学校体育领
29、域中的“身体”到底表达的什么含义,这是首先需要阐明的,因为它是我们得以进行体育教学、得以与社会发生关系的基础和出发点。2、作为体育教育的身体学校体育是基于身体活动的“技能”习得行为,它理所当然地属于体育教育的范畴,也自然可以从教育学及教育史的维度加以思考。其结果影响我们和世界博士学位论文40的意向关系,不仅扩展我们的身体能力,也使世界获得新的意义。首先,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的“身体”。如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学校体育的作用,如何使自然的原始身体成为受教育后的理想身体,探讨学校体育对身体的塑造过程。其次,作为教育哲学与教育技术的身体。如教育中如何思考身体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借助“身体”实现教育设想(制度
30、设计、评价方式等)。最后,作为教育具体内容的身体,如通过体育项目、游戏、武术、军事训练等方式发展身体。3、作为个体与社会结构中介的身体这个维度即身体的文化(广义)属性,将国家、权力、族群、文化等身体社会学广泛的主题统一以一种社会结构的方式进行展开。不管是福柯的权力还是特埃利亚斯的社会约束,关注的都是个体身体对一种社会结构(权力、政治、经济、国族、学科等广泛社会结构因素)的接受,是一种社会对人的化约。梅洛庞蒂拒绝接受说将身体完全看成客观对象,在他看来,具身身体构成了人得以积极主动生存于世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则通过在情境中的意向性,发展出对社会的导向,而不是反过来,被社会(结构)所治理。梅洛庞蒂及其
31、其他现象学家重新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身体作为自我是社会的源泉这一意涵之中,是一种人对社会的化约。其实,身体既是社会的生产性因素,又是社会结构的接受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以进行简单化约的,然而由于身体研究的复杂和丰富,这种身体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是难以取得足够共识的。学校体育形态下的身体具有怎样的社会性?作为个体的身体,在顺从与反抗、共性与个性之间,能够体现怎样的相互关系或者说张力?所幸,在我国学校体育这个“稳定”的领域中,我们得以对身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赋予了时间考量、效率考量、伦理考量的细致观察和推理,并可能得以探讨在学校体育形态下的身体如何成为社会多维构成过程的中介,以及身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
32、下而导致的实际影响。三、身体观与学校体育、身体素养的关系虽然国际上身体素养在概念界定和实践路径上存在差异,但有一点却是有着身体素养导向下的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研究 41国际共识的,那就是身体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体育。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在关于体育教育的国际立场声明中明确提出身体素养是学校体育的结果,是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取得成就必不可少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身体素养是高质量学校体育(QPE)的核心原则,高质量学校体育应能使儿童和青少年具备身体素养,并应在整个过程中提供优质教育。我国学校体育历史悠久,新文化教育、军国民教育、民主主义教育到后来的体质教育、运动技术教育、达标教育等学校体育教
33、育思想和倾向都曾在一段时间内主导了国内的学校体育开展。不同的思想、文化扩大了学校体育的内涵,但同时也模糊了其具体开展。而如今,身体素养无疑为学校体育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具有一致性哲学基础的行动框架。怀特海德认为,身体素养理念与学校体育没有竞争关系,相反,它对这一领域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身体素养为所有参与促进身体活动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用一个声音说话,阐明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进一步为每个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理由,使他们有机会发展这种能力。然而,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学校体育所流行的身体素养理念,两者诞生于不同的话语体系,植根于各自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和舆情之中,
34、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在身体素养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重要指导思想的背景下,倘若直接或仅仅从命题类知识层面,如概念定义、结构框架、指标数值等,或者从具体操作层面,如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进行分析,那将是一种教条式的“现象比附”,难免陷入零散化与碎片化的境地。所幸,当代西方哲学从意识哲学开始了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理论转向,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安身方可立命”的中国传统哲学,并得以以身体观为切入点,实现“两个谱系”在更深程度上的比较、融合成为可能。学校体育是有组织、有目的的身体教育,而身体素养则是诞生于学校体育的一种新的身体教育理念,身体是两者毋庸置疑的核心。因此,将研究聚焦于身体,或者说如
35、何从更广泛意义上来看待身体,循着“思想理念身体观学校体育”的脉络考察学校体育身体观转捩的内在规律,就成为比较、融合两者,以及以身体素养理念来探索我国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合适且必要的视角。张再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J.人文杂志,2005(02):28-31.身体素养导向下的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研究43第 一章 章 历史追溯: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的发展演变校内的体育与校外的体育(包括军中)在目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差异,这一点自古使然,因此不能混为一谈,比如说,蹴鞠作为操练步兵的有效手段曾经风行汉唐军营,但这个项目几乎从来没有出现在同时代学校体育中;而大众体育或者群众体育由于千差万
36、别,使得提炼身体观缺乏同质性的基础。由此可见,需要在体育身体观前再加一个限定,故本文在对历史脉络中体育身体观的探寻将集中关注学校之内的具有普遍性和规定性的体育教育。另一方面,清末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将“体操课”纳入教学内容,标志着我国正式设置体育课之始。从此,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第一次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这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但若以此就判定之前数千年历史中的学校里不存在正规体育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源远流长,几乎自学校的出现便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学校体育往往还依附于宗教、礼教、政治或军事,但这并不能否定当时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的内容本质,其实,反观现
37、如今获得独立地位的体育学科,人们何尝又不是借助体育这个“身体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心理、道德、社会化等方面的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呢?因此,本文将跳出“学制”的规定性,以内容为依据对我国数千年的学校体育展开身体观的探寻,同时,这样的判断也为我国学校体育数千年至今得以延续提供了理论可能。节 第一节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身体观学校体育身体观的研究不能脱离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我国,学校体育内涵丰富且源远流长,虽不断变迁,但仍能给予我们莫大的启示。同时,人类活动的历史也在不断改变着身体。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该从这些自然基础以
38、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本节以“回看”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史的方式,试图在我国学校体育数千年的历史脉络里挖掘可能的身体观要素,期望能给予现行研究一些来自于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素材,同时为学校体育身体观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相关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 发展(一)“射”、“御”的兴衰我国正式的学校出现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那时,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且仅限于贵族。殷商时期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宗教和军事,各种武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西周以夏商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这其中,射和御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丰富的体育性质,贵族学校开始出现了专门习射选士的“泽宫”。西周末年,贵族官学没落而私学兴起,自此,中国进入“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发展阶段,而当时著名的私学就是儒家和墨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兴办的私学以“六艺”教育为主,墨子虽崇尚自然科学,但依然重视体育教育,主张将“射”和“御”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汉代在继承秦制“禁止私学”的同时亦有所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设立太学,以研究儒家经学,且以此取仕,自此学风大变,除了“射礼”作为“习礼”内容之一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