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地坛我与地坛史铁生史铁生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一)识作(一)识作者者 轮轮椅上的文坛硬椅上的文坛硬汉汉 史铁生史铁生 史史铁生(铁生(1951201019512010),),北北京人,中国著名作家。京人,中国著名作家。史史铁生铁生1818岁去延安插队,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岁去延安插队,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史铁生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勇敢地活了下来。他在做了七年临时工之最后还是勇敢地活了下来。他在做了七年临时工之后,拿起笔走进了中后,拿起笔走
2、进了中国国文文坛,坛,19791979年发表了年发表了第第一一篇小说,此后陆续篇小说,此后陆续发发表表了多篇小说。其作了多篇小说。其作品品多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次在全国获奖,并有有英英、法、日文译本在、法、日文译本在国国外外出版。出版。史史铁生的作品呈现出平淡质朴而意蕴沉没铁生的作品呈现出平淡质朴而意蕴沉没的的“散文化散文化”的倾向,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的倾向,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史铁生的写作与他的生命是完全合而为一的。史铁生的写作与他的生命是完全合而为一的。主主要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要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成名作)
3、我与地坛务虚笔谈我与地坛务虚笔谈(这二部作品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插插队的故事等。队的故事等。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泰戈尔(二)知背景(二)知背景 史铁生在史铁生在2121岁时突然失去了双腿,内心极岁时突然失去了双腿,内心极端痛苦:端痛苦:“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便一天到晚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耗在这园子里。”地坛的树荫和夕阳笼罩着地坛的树荫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绝望的身影,他在这里一连几小时专史铁生绝望的身影,他在这里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静想苦思,想关于死的事,想了好心
4、致志地静想苦思,想关于死的事,想了好几年。最终,他在这儿获得了一些新的理解,几年。最终,他在这儿获得了一些新的理解,从而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从而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三)释题(三)释题 本文节选自我与地坛,全文共七部分,这里本文节选自我与地坛,全文共七部分,这里节选的是第一、二部分。有改动。节选的是第一、二部分。有改动。地坛又称方泽坛,在北京市安定门外(市区北地坛又称方泽坛,在北京市安定门外(市区北部),是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地部),是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地坛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补充】【补充】社稷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5、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社”为土神,为土神,“稷稷”为为谷神。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的原始崇拜物。土、谷是人们首要的最基本的土、谷是人们首要的最基本的生活生活条件,因而必然是古代条件,因而必然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之基之基。如此一来,土谷之神。如此一来,土谷之神“社稷社稷”也常常便被用也常常便被用来指来指国家或朝廷。国家或朝廷。二二.整体梳理整体梳理 节选二部分内容有什么不同?请给每个部节选二部分内容有什么不同?请给每个部分拟个小标题。分拟个小标题。(答案参考)(答案参考)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在
6、地坛中获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在地坛中获得生命的感悟。得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主要写作者在地坛中感知母爱。第二部分主要写作者在地坛中感知母爱。小标题小标题 我我地坛地坛生命我生命我地坛地坛母亲母亲【提示【提示】间隔号的用法间隔号的用法 1 1.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分界。2 2.表示书名与篇表示书名与篇(章、卷章、卷)名之间的分界。名之间的分界。3 3.汽车牌号的应用。汽车牌号的应用。例苏E12F88。4 4.用来间隔日期中的时间,例如月份与日期。用来间隔日期中的时间,例如月份与日期。5 5.用几个并列词做标题,词语间可用间隔号。用几
7、个并列词做标题,词语间可用间隔号。三三.局部分析局部分析(一)第一部分(一)第一部分 1.1.提问:在双腿残疾后,作者为何喜欢独自呆在提问:在双腿残疾后,作者为何喜欢独自呆在地坛?地坛?(答案参考)(答案参考)最先是地坛的一切似乎与作者的心境十最先是地坛的一切似乎与作者的心境十分相宜,是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分相宜,是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儿荒芜冷落。这儿荒芜冷落。之后地坛又给予了作者之后地坛又给予了作者“生生”的启的启示。示。这儿这儿“荒芜但并不衰败荒芜但并不衰败”。2.2.思考:地坛为何能给作者思考:地坛为何能给作者“生生”的启示的启示。(分析)(分析)柏树柏树老却苍幽老却苍幽 野野
8、草草茂盛得自在坦荡茂盛得自在坦荡 小小昆虫(蜂、蚂蚁、瓢虫)昆虫(蜂、蚂蚁、瓢虫)富有活力富有活力 草草露露摔开万道金光摔开万道金光 草草木木竞相生长,片刻不息竞相生长,片刻不息落日,雨燕,脚印,古柏,落日,雨燕,脚印,古柏,暴雨骤临,秋风忽至暴雨骤临,秋风忽至苍凉中不失活力苍凉中不失活力时间和生存是永恒的时间和生存是永恒的由绝望到对生活充满信心由绝望到对生活充满信心荒芜但不荒芜但不 衰败衰败 3.3.提示提示 本部分的景物描写很出彩,用词独特且本部分的景物描写很出彩,用词独特且形象。如形象。如“炫耀的朱红炫耀的朱红”“”“沉静光芒沉静光芒”“”“斜斜切下一溜阴凉切下一溜阴凉”“”“蝉蜕,寂寞
9、如一间空屋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等。等。人的一生常有被冷漠过,被遗忘过,被人的一生常有被冷漠过,被遗忘过,被嘲笑过,甚至被怀疑过,我们一定要在这些嘲笑过,甚至被怀疑过,我们一定要在这些挫折中,学会照顾自己!挫折中,学会照顾自己!(二)第二部分(二)第二部分 1.1.提问:从该部分中,你看到了怎样一位提问:从该部分中,你看到了怎样一位母亲?简要分析。母亲?简要分析。(答案参考)(答案参考)命命运艰难,聪慧,坚忍,爱得毫不运艰难,聪慧,坚忍,爱得毫不张张扬扬 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简析略)2.2.思考:在该部分中思考:在该部分中,“我我”有哪些心绪?有哪些心绪?(答案参考)(答案参考)
10、醒悟:母亲对醒悟:母亲对“我我”毫不张扬的爱。毫不张扬的爱。悔恨:自己的倔强和羞涩,未体谅母亲;悔恨:自己的倔强和羞涩,未体谅母亲;未来得及回报母亲未来得及回报母亲 怀念:怀念:“我我”在园中寻觅母亲的身影,在园中寻觅母亲的身影,可母亲已不在了。可母亲已不在了。认识:充满苦难的母亲仍默默地坚强地认识:充满苦难的母亲仍默默地坚强地活着;为了母亲,为了自己,活着;为了母亲,为了自己,“我我”更得顽更得顽强地活着强地活着 3.3.拓展拓展 我们常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她的伟大并不我们常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她的伟大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她是于无微中触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她是于无微中触人心魂,使人泪
11、落。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人心魂,使人泪落。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感知了这一点呢?请说说你所生活中,是否感知了这一点呢?请说说你所体会到的母爱。体会到的母爱。4.4.教师的话教师的话 母爱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每一母爱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每一位母亲各有各的爱的方式。因此,位母亲各有各的爱的方式。因此,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尺去衡量母爱。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尺去衡量母爱。在母爱的护航下,我们不能因为倔强,在母爱的护航下,我们不能因为倔强,而不愿与母亲交流;不能因羞涩而将自己的而不愿与母亲交流;不能因羞涩而将自己的感激隐藏,适时地说句感谢,或在特殊的日子给感激隐藏,适时地说句感谢,或在特殊的日子给予一份小
12、小的礼物,母亲都会十分感动的。予一份小小的礼物,母亲都会十分感动的。古人常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古人常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希望同学们在有生之年,不要留下此种遗憾!希望同学们在有生之年,不要留下此种遗憾!(三)小结(三)小结 荒芜荒芜 生机生机 残疾自伤残疾自伤 走出阴影走出阴影 理解理解 希望希望 追忆、怀念追忆、怀念 感悟、认识感悟、认识 地坛地坛“我我”“我我”母亲母亲 “我我”与地坛与地坛(明线:人与景)(明线:人与景)“我我”与母亲与母亲(暗线:人与人)(暗线:人与人)思考思考追寻追寻感悟感悟解答解答我与地坛我与地坛(节选)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四四.疑难疑
13、难 1.1.思考:怎样理解思考:怎样理解“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的深刻这句话的深刻含意?含意?(答案参考)(答案参考)这句话是史铁生面对自身困境所作的关于生与这句话是史铁生面对自身困境所作的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死的思考。生以及生命中的遭遇是上天所给的事实,人要生以及生命中的遭遇是上天所给的事实,人要直面生命中的不幸和苦难。直面生命中的不幸和苦难。死,可以摆脱痛苦,但不是心灵的救赎之道,死,可以摆脱痛苦,但不是心灵的救赎之道,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将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将“死死”的问题搁置,珍视生的问题搁置,珍
14、视生命,珍视当下,从而树立活下去的信心。命,珍视当下,从而树立活下去的信心。2.2.“她有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的儿子,这她有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是她唯一的儿子;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P115第2段)这一段话中,将第一人称换成了第三人称,有什这一段话中,将第一人称换成了第三人称,有什么好处?么好处?(答案参考)(答案参考)此段文字所在的段落,主要是表现作者此段文字所在的段落,主要是表现作者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来不及为母亲想,甚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来不及为母亲想,甚至来不及体会母亲的痛苦。至来不及体
15、会母亲的痛苦。此处用此处用“她的儿子她的儿子”而不用而不用“我我”,采,采用一种客观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否用一种客观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否定。定。3.3.提问:你对本文的结尾段是如何理解的?提问:你对本文的结尾段是如何理解的?(答案参考)(答案参考)本文结尾形象地点明了母亲在本文结尾形象地点明了母亲在“我我”生生命中的重要性,命中的重要性,“我我”的每一点进步中都凝的每一点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聚着母亲的心血。“车辙车辙”与与“脚印脚印”的交织,象征了母的交织,象征了母亲与地坛的重合:地坛是亲与地坛的重合:地坛是“我我”获得生命信获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念的地方,也是“我我”感
16、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最后一句话与第二部分开头的一段相呼最后一句话与第二部分开头的一段相呼应,完成了对母爱的诠释。应,完成了对母爱的诠释。五五.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1.1.妙用对比妙用对比 2.2.充满哲理意味充满哲理意味 3.3.明线与暗线交织,结构严密明线与暗线交织,结构严密 母亲承受痛苦而事母亲承受痛苦而事事顺着事顺着“我我”过去母亲常来地坛寻过去母亲常来地坛寻“我我”而而“我我”却不理她却不理她地坛荒芜但不衰败地坛荒芜但不衰败“我我”的残疾自伤的残疾自伤“我我”不顾母亲不顾母亲的感受常来地坛的感受常来地坛母亲逝后母亲逝后“我我”在在地坛想看母亲身影地坛想看母亲身影对比对比
17、六六.提示提示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与前二篇写景抒情散文不同,与前二篇写景抒情散文不同,它更多地是记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它更多地是记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本文只是节选部分,作者只是提出问题,本文只是节选部分,作者只是提出问题,并未作出回答。如他在地坛中领悟到了什么?并未作出回答。如他在地坛中领悟到了什么?对于对于“怎样活的问题怎样活的问题”他如何思考?这些都他如何思考?这些都有待阅读全篇去寻找答案。这两部分在全篇有待阅读全篇去寻找答案。这两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也需要结合全篇整体理解。中的作用,也需要结合全篇整体理解。七七.作业作业 1.1.完成配套练习。完成配套练习。2.2.建议课后阅读建议课后阅读我与地坛我与地坛全文。全文。3.3.预习预习赤壁赋赤壁赋,初步梳理文意。,初步梳理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