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学校备课教学设计学科科学年级六课题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时共(7)课时 第(3)课时一次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审批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教学重点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教学难点能够基于地球运动的信息,修正假设改进模拟实验,验证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资源设计意图检测导入(5)分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过渡:要想
2、知道哪种假设才是根本原因,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确定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的相关资料,来寻找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信息。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课件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学探究(20)分1.认识“地心说”2.认识“日心说”3.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与不同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4.比较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问:我们再来比一比,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5.讲述: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
3、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从而有力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学生展现。课件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学探究(20)分6.提问:那是不是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没有意义呢?7.讲解: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家在观察天文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天体运动的各种假说、并建立模型,然后不断地收集各种证据,检验这些模型是否正确,从而不断修正或重新建立新的模型,才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还在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 1.对比分析,确定假设提问:就像天文学家会在研究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模型那样,你能结合咱们刚刚知道的地球和太阳的实
4、际运动关系和地球的运动特点,分析一下,咱们提出的这4种昼夜交替的假设,哪个更符合事实?为什么?2.改进模型、完善模拟实验学生思考并观察。课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评反馈(10)分1.讲述:下面,我们就用改进后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实验吧。2.展示3个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拓展学生的思维。小结拓展(5)分学生们,本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课件对整节课进行系统的巩固。板书设计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认识“地心说”2.认识“日心说”3.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与不同教学反思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阅读文献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设计学习帮助卡引导学生阅读、研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再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中,如果手电筒的光无法照向各个方向,可以考虑采用功率较强的小灯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