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家庭养老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细胞。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抚养与赡养关系构成的网络,即通常所说的“反哺模式”。家庭养老的文化背景孝文化孝文化的演变 家庭养老的社会基础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小生产式的家庭伦理价值观念“孝”字上为老字,下为子字,其意是儿子肩负老者,侍奉养老,承继父道。儒家代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认为由孝而知仁,知仁而行义,体现在“以孝治天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中。据史料记载,自唐以后,凡是子女不负赡养老年父母的责任,或虐待老人者,父母和老人均可告官,由官府出面进行调停。若调停无效者
2、,轻者杖责,重者流放,直至处以极刑。古代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都一致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要父母的伤害因子女引起,不问谁是谁非,也不问有心无心,或意料所及否,便逃不了虐待的罪名,都要受到制裁,按服制重办。如“唐、宋、明、清律过失伤者徒三年,过失杀者流三千里。乾隆时又定例过失杀祖父母、父母绞立决,较前更重。”恣蚊饱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中华二十四孝中华二十四孝 尝粪忧心尝粪忧心:庾黔娄,任县令时赴任不满十天,忽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
3、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中华二十四孝中华二十四孝 拾葚异器 埋儿奉母 哭竹生笋 涤亲溺器 闻雷泣墓 中华二十四孝中华二十四孝 新的孝敬是对传统的封建孝道观的扬弃。传统的孝道中,那种苛刻僵化、绝对服从等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宗法礼节逐步弱化,而体现孝敬中的代际亲情的精华得以延续。幻灯片 3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大会秘书长指出:“以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方式,是全世界解决老国
4、为代表的亚洲方式,是全世界解决老年人问题的榜样年人问题的榜样”。所谓亚洲方式,就是专指家庭养老方式。二、我国家庭养老的 新变化和新问题 家庭养老的观念、养老意识淡化。“父母在,不远游”的束缚已彻底打破。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家庭越来越多。农村养老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老年人的家长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上海的家庭特点主要有:家庭总量在持续不断地增长(80年代初,全市家庭总量为314.6万户,90年代初上升为415.3万户,10年增长了100.7万户);家庭平均人口日趋收缩(全市家庭人口规模在1949年为4.91人,到1982年已下降到3.6人,目前的家庭平均人口较1982年又
5、下降了0.6人);家庭人口构成中三口之家居多(目前上海市居民家庭中三口之家所占比例为38.1%);单身家庭、两人家庭、老人家庭呈迅速增长趋势(全市439万户家庭中,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占26.4%,较1990年上升了4.5个百分点)。上海市家庭变动趋势分析 家庭养老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适应人口老化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的部分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选择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自愿原则:任何一种养老模式的选择,都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意愿。自立原则:任何一种养老模式的建立,都要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延长老年人的自立能力。可行原则:
6、任何一种养老模式所花费的社会资源,必须是社会能够承受得起的。效率原则:某种养老方式是否能够最有效的利用它所使用的那部分社会资源。三、居家养老是 传统家庭养老的历史延伸 居家养老不是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老年公寓”、“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并列的具体养老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的总称,就是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合成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自立能力的、最切实可行的和最有效率的养老保障体系,要建立一个最有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最终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应当如何协调,要视各种具体情
7、况而定。西方发达国家是从强调各种具体的社会养老形式,转向重新强调家庭的养老功能。而在我国,目前是在坚持家庭养老作用的同时,更加需要加强社会养老的辅助功能。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的历史延伸:在养老的责任上,居家养老把传统家庭养老所承担的责任由家庭成员延伸到整个社会身上。在具体承担养老的社会责任的组织形式上,由家庭延伸到其他涉老的专业和非专业组织。在制度建设上,居家养老把传统家庭养老的意识形态基础由文化价值观延伸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以法律作为这些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坚实基础。在风险承担方面,居家养老把单个家庭的保障风险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身上,由于风险相互交汇和转移,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水平有了
8、新的提高。在养老保障的目的上,居家养老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只关注个别老年人福祉的历史局限,把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作为自己的目标,居家养老最终目标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四、居家养老的环境 社区养老的环境 家庭养老的环境 社会保障的政策环境 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 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拥有共享资源,成员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具有共同利益和愿望,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共同体。把社区作为改善养老的环境,也是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提出的明确目标,大会通过的全球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三项目标即支持以社区为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照顾,并组织由老年人参加的活动。在
9、社区中增加为老服务的内容,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社会化的生活和照料服务体系。社区为老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它能承担部分原来由家庭向老人提供的关心和照料,还有利于社区成员发扬自助互助精神,鼓励和促进居家的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家庭养老的环境:鉴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道德文化传统,家庭养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是老年人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主要方式。坚持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道路。社会保障的政策环境:政府还应制定政策,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设施。要把建设老年福利事业当作一项为老服务的新型产业来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大力加强对居家养老的科学研究,探索各种可能的社会养老服务形式。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要创造适合居家养老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居家养老给予舆论支持及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