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2002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2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法无德者”第10课 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目标素养考向概念聚焦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新中国的法治进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中 国 特 色 法 律 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新 时 代 的 法 治 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49 1954 1966 1976 1980 1982 1990 1997 2001 2004 2010 2018 2020 法制进程精神文明共同纲领五四宪法文革破坏八二宪法依法治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法律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修正案民法典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和谐向上的社会风尚五讲四美三热爱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间轴“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作用上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Legal system)(rule of Law)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的简称。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01新 中 国 的 法治 建 设 进 程1

3、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启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新中国第一部法律2.初创:20世纪50年代【知识拓展】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一条 废除地主

4、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会议名称:会议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五四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坚持三大原则研究国内外的各类宪法毛泽东带领的起草团队呕心沥血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知识拓展】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

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人民主权、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典例研析】(2022山西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二期末)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6、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C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成果D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一系列法律的制定,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A项正确;B项“完善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3.重创:“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67年8月5日

7、,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坐喷气式飞机”的残酷批斗之后,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教训:1978.1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82年宪法(现行宪法),历经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1982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四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新发展: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54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对比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不同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

9、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连着写也比较合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5.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治建设完善时期(依法治国时期)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法治建设的成就: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10、,属于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制”而言的,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区别与联系“法制”改为“法治”(1)背景:党的领导,依宪治国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民法典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宪法修正案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执法、司

11、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义。法治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010605020304依法治国6.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措施: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年多年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

12、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教材56页系统性民生性继承性时代性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3.意义: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阶

13、段内容意义1949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2010年2012年以来60-70年代通过共同纲领、政府组织法、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法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法治:开始法治建设历程制定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等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期法治: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建设遭严重破坏通过82宪法、制定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基本法律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保证法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九七十五提依法,“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五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奠定法治: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出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宪法修正案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民法典法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特征1:宪法主体特征2:曲折发展特征3:与时俱进特征4:以人为本特征5:继承发展根本特征:中国特色【典例研析】(2020北京高考真题)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答案】D【详解】材料中的法律文件体现的是中国注重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制的完善,D正确;ABC与材料无

15、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典例研析】(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期末)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 B依法治国方略深入人心C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80年代,受条件限制,民法典起草工作陷入停顿,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速度

16、,最终在2020年通过,民法典的起草出台过程反映了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到:“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据此可知,当时A修宪旨在顺应市场经济需要B未改变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D法律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知,1982年宪法强调发挥计划与市场的作用,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结合所学可知,

17、1982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该宪法的修订是顺应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能够对改革开放起到法律保障的作用,D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二期中)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投机倒把罪”除名并分解出几种常见罪,分别是“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倒卖车票,船票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这一修订A奠定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B彰显了全国人大的立法核心地位C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信息的日益畅通,打击“投机倒把”再无必要,

18、因此全国人大将“投机倒把罪”从刑法中除名,并从中分解出几种常见罪以加强刑法领域的专项法制建设,目的是适应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D项正确02社 会 主 义 精神 文 明 建 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雷锋: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掏粪工人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李四光:用科学知识回报祖

19、国的地质学家华罗庚: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思考点:下面这些建国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和风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奉献与牺牲精神、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红旗渠竣工成昆铁路勘探新中国电影(2)表现:(1)道德风尚:健康向上。(2)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3)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3)影响:提倡勤劳节俭、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典例研析】(2021辽宁高考9)1954

20、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答案】D【解析】据材料“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可知,“一五”计划时期,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上的技术革新和建设成就主要是一线工人积极参与建设而取得的,且展览会推动了全国性的生产热潮,即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故选D项;

21、【典例研析】(2020.7天津高考7)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可知,当时工人生产条件艰苦,而在这种条件下仍“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体现了工人们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故选D项;

22、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典例研析】(2022云南罗平县第一中学高二开学考试)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劳模马万水简介,由此可以看出()A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答案】A【详解】通过阅读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劳模马万水克服困难、创造多个工艺奇迹的事迹,反映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全面展开,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在1952年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2.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1994年20

23、01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中共中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内在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表现:(1)背景:趋势全面化 系统化 逐步深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

24、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四有公民“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世纪90年代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图三图书馆行业及上海图书馆被评为“文明行业”图二袁汝琴为义宁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授牌图一安徽省合肥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授牌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

25、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9月20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与辅,内与外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2年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

26、量。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还知道哪些道德模范及其事迹?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共和国勋章“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忠诚使命、英勇无畏的排雷英雄【探究】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意识,其产生与社会存在密切关系,其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存在。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

27、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民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全面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习近平20

28、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只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精神文明才是可靠的、持久的精神文明法治他律自律【探究】依法治国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促进和保障。(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落地生根的过程。(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

29、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我们学习榜样、汲取力量,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新华网评:从榜样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是法制进步和发展的前提,精神文明的成果直接为法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可以说,法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精神文明成果的物化与体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正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构

30、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中学生的我们积极参与法制教育,拓展法律知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争做“知法、守法、护法”合格公民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相信法律的力量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尊重社会公共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文明创建公益活动坚决反对和制止有损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不文明行为【典例研析】(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中)劳模往往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下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劳模评选的特征。由此可见新时期A物质文明建设更受重视B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C精神文明的内涵得到拓展D社会主流价

31、值观发生转变【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增加了一些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内容如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等,说明新时期精神文明的内涵得到拓展,C项正确;时期劳模精神典型特征20世纪5060年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生产型、技术革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奋力开拓、争创一流、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

32、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爱国主义思想萌发【答案】A【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人民群众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德治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面对新冠疫情,人民同舟共济,与艰苦奋斗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抗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典例研析】(

33、2022山西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如右图),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习近平说:“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这说明我国政府注重A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加强共产党队伍的建设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答案】C【详解】“七一勋章”主要是表彰基层奉献者,这体现了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项正确;传统文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A项;表彰对象并非都是党员,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技的力量,与题干

34、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典例研析】(2019全国卷47)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

35、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1)贡献: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时代精神: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本课小结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曲折与徘徊:“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的发展期:改革开放后依法治国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