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了解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大
2、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1、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新旧轮胎的对比、新旧鞋底的对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磨损花纹)。汽车在路面上行驰,人走路都会跟
3、路面产生摩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导入新课,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力。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对比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小结:噢!原来是你的手在桌面上拖动时,有一种力在阻碍你运动呀!我们把这种力就称为摩擦力,那你们知道科学家对这个力是怎么下定义的吗? 课件出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
4、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设计意图】:此活动让学生从感知、体验摩擦力入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什么摩擦力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阅读课本第79页第8自然段,看看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教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拉力要使物体运动起来,就像拔河比赛的一方,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像拔河比赛的另一方,当拉力加大到刚能克服摩擦力的阻碍作用时,物体就运动起来了。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呢?学生分组活动:测量几种
5、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教师采用演示讲解得教学方法,有利于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是相等的。通过测量,你们看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样吗?它们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系呢? (三):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学生讨论影响摩擦力大小得因素。 2、学生汇报。 3、确定研究问题。 看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还不少,本节课我们就选择其中的“接触面和重量”来研究吧! 4、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2 )、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出示材料:钩码、测力计、沙纸。
6、 讨论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不改变什么条件,怎么办? 汇报实验计划。 教师小结:这组对比实验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接触面光滑程度,不改变的条件是:钩码的数量。 (3)、学生分组活动,完成课本第81页表格。 (4)、汇报交流活动结果,得出结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5、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设计实验验证推测。 (3)、分组活动,完成81页表格。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完成,不仅
7、使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也让学生形成了认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四)拓展延伸。摩擦力的大小除与接触面的状况,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课外试试。板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 接触面光滑程度 光滑小 粗糙大- 摩擦力的大小 轻 重 轻 小 重 大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探究课。是一节能够充分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组织教学”这一核心理念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精心准备学习材料,确保收集到可靠的证据收集证据是科学探究的关键环节,当我们引导学生收集证据的时候,一定
8、要保证证据的可靠性。教学中,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关系时,为学生准备了玻璃板和砂纸两种截然不同的接触面,利用这样的材料进行探究,学生很容易获得可靠的数据,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 2、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调控。新的科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时会扯得太远,有时会钻进牛角尖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调控。教师要关注着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扯得太远的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的,要帮助他们跳出来,及时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探究有实效。比如本课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进行了两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其中“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研究重点,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会进行一些不正确的操作,这要教师细心指导。 3、 要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关系”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前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采用“扶”的方法,从提出问题到猜想和假设到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那么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由“扶”到“放”学生掌握了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