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配套课件:建筑材料实务.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46377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配套课件:建筑材料实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教学配套课件:建筑材料实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教学配套课件:建筑材料实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教学配套课件:建筑材料实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教学配套课件:建筑材料实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材料实务1试验安排及要求 1.1试验目的 1.2时间安排 1.3试验任务及内容 1.4考核标准下一页返回2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 2.1试验应知内容 2.2密度试验 2.3表观密度试验 2.4堆积密度试验 2.5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处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水泥试验 3.1试验应知内容 3.2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4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3.5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3.7水泥试验结果处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混凝土用集料试验 4.1试验应知内容 4.2砂的筛分析试验 4.3砂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4.4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4.5石子

2、的筛分析试验 4.6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4.7石子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4.8石子的压碎指标测定试验 4.9混凝土用集料试验结果处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5.1试验应知内容 5.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试验室拌和方法 5.3普通混凝土和易性试验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 5.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试验 5.5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5.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处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6建筑砂浆试验 6.1试验应知内容 6.2建筑砂浆的拌和 6.3建筑砂浆的稠度试验 6.4建筑砂浆的分层度试验 6.5建筑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6.6建筑砂浆试验结果处理上一页 下一页返

3、回7钢筋试验 7.1试验应知内容 7.2钢筋试件的取样 7.3低碳钢拉伸试验 7.4冷弯试验 7.5钢筋试验结果处理上一页返回前 言 建筑材料试验是广大即将从事土建行业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本教材是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学生更快适应建筑业发展的新形势,并且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建筑材料质量而编写的。下一页返回 本教材共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介绍了试验安排及要求、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集料试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建筑砂浆试验、钢筋试验。作为建筑材料课程的补充内容,本教材可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

4、价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技术培训提供指导。上一页返回1试验安排及要求 1.1试验目的 1.2时间安排 1.3试验任务及内容 1.4考核标准返回1.1试验目的建筑材料实务是建筑类专业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拓展、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必须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包括试验在内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程之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筑材料实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土

5、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方法;下一页返回1.1试验目的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工程技术方面的具体知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总之,建筑材料实务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选材,根据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和其他规范、资料编写,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技能。上一页返回1.2时间安排返回1.3试验任务及内容在一周内完成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集料试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建筑砂浆试验、钢筋试验六个具体的试验项目。通过老师讲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试验报告。

6、返回1.4考核标准(1)学生成绩以试验报告和试验纪律、试验过程中的表现为基准,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2)日常考勤、纪律占专用周成绩的50%,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占专用周成绩的50%。(3)无缺勤、试验任务完成优秀,试验成绩评定为优秀。(4)缺勤 3 个学时以下、试验任务完成良好,试验成绩评定为良好。(5)缺勤 3 个学时以下、试验任务完成中等,试验成绩评定为中等。(6)缺勤 3 个学时以下、试验任务完成一般,试验成绩评定为及格。(7)缺勤 3 个学时以上、试验表现差、不能按时完成试验报告等情况,试验成绩评定为不及格。返回2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 2.1试验应知内容 2.2密

7、度试验 2.3表观密度试验 2.4堆积密度试验 2.5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处理返回2.1试验应知内容返回2.2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密度可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孔隙率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等。2主要仪器设备李氏瓶、筛子(孔径0.20 mm或900孔/cm 2)、量筒、烘箱、天平、温度计、漏斗、小勺等。3试样制备将材料(建议用石灰石)试样磨成粉末,使它完全通过筛孔为0.2 mm的筛,再将粉末放入烘箱内,在105 110 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下一页返回2.2密度试验4试验方法及步骤(1)将不与试

8、样起反应的液体(水、煤油、苯等)倒入李氏瓶中,至突颈下部,并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玻璃容器中,使刻度的部分完全浸入,并用支架夹住,容器中水温应与李氏瓶刻度的标准温度(20 2)一致。待瓶内液体温度与水温相同后,读李氏瓶内液体凹液面的刻度值为V 1(精确至0.1 mL,下同)。(2)用天平称取6090 g试样(精确至0.0l g,下同)记为m 1,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李氏瓶中(不能大量倾倒,否则会妨碍李氏瓶中空气排出或使咽喉部位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20 mL刻度左右为止。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2密度试验(3)转动李氏瓶,使液体中气泡排出,再将李氏瓶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待液体温度与水温一致后

9、,读液体凹液面刻度值V 2。(4)称取未注入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m 2,计算出装入瓶中试样质量(两次称量值m 1、m 2 之差)。(5)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中液面读数减去未注入前的读数(V 2 V 1),得出试样的绝对体积V。5试验结果确定按下式计算出密度(精确至0.01 g/cm 3):=m/V(2-1)式中m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2密度试验V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 3)。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但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2 g/cm 3,否则应重做。上一页返回2.3表观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

10、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物质量。2主要仪器设备容量瓶(500 mL)、广口瓶、游标卡尺、托盘天平、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烧杯等。3试验步骤(1)对几何形状规则的材料:将待测材料的试样放入105 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下一页返回2.3表观密度试验1)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试样为正方体或平行六面体时,以每边测量上、中、下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并计算出体积V 0;试样为圆柱体时,以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量其直径,各方向上、中、下测量三次,以六次的算术平均值为准确定其直径,并计

11、算出体积V 0。2)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m。3)试验结果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式中 0 材料的表观密度(g/cm 3);m试样的质量(g);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3表观密度试验V 0 试样的体积(cm 3)。(2)对非规则几何形状的材料(如卵石等),其自然状态下的体积V 0 可用液体比重天平法测定。在测定前应对其表面封蜡,封闭开口孔后,再用容量瓶或广口瓶进行测试。其余步骤同规则形状试样的测试。上一页返回2.4堆积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或粉状材料(砂、石等)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包括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堆积密度可估算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及质量。

12、同时,可考虑材料的运输工具及估计材料的级配情况等。2主要仪器设备(1)鼓风干燥箱。(2)容量筒。(3)天平。(4)漏斗、直尺、浅盘、毛刷等。下一页返回2.4堆积密度试验3试样制备用四分法缩取3 L的试样放入浅盘中,将浅盘放入温度为105 110 的干燥的烘箱中烘至恒量,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为两份大致相等的待用。4试验步骤(1)称取标准容器的质量m 1(g)。(2)取试样一份,经过标准漏斗和铝制料勺将其徐徐装入标准容器内,待容器顶上形成锥形,用钢尺将多余的材料沿容器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3)称取容器与材料的总质量m 2(g)。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4堆积密度试验5试验结果计算试样

13、的堆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 3):式中0 材料的堆积密度(kg/m3);m 2 标准容器的质量(kg);m 1 标准容器和试样总质量(kg);V0 标准容器的容积(m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堆积密度测定的结果。上一页返回2.5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处理1密度试验密度 按下式计算(表2-1),精确至0.01 g/cm 3:=m/V式中m密度瓶中试样粉末的质量(g);下一页返回2.5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处理V装入密度瓶中试样粉末的绝对体积(cm 3),即两次液面读数之差,V=V 1 V 2。2表观密度试验表观密度 0 按下式计算(表2-2),精确至10 kg/m

14、 3 或0.01 g/cm 3;式中m材料试件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V 0 试件的表观体积。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5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处理3堆积密度试验材料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 0 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m 2 容器和试样的总质量(kg);m 1 容器的质量(kg);V0 容器的容积(m3)。上一页返回表 2-1返回表 2-2返回3水泥试验 3.1试验应知内容 3.2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4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3.5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3.7水泥试验结果处理返回3.1试验应知内容返回3.2水泥细

15、度测定(筛析法)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来检验水泥的粗细程度,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52005)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试验筛。(2)负压筛析仪。(3)天平。下一页返回3.2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3负压筛法试验步骤(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6 kPa范围内。(2)称取试样精确至0.01 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 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于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筛盖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

16、余物。(3)当工作负压小于4 k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2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4试验结果计算水泥细度按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精确至0.1%)计算: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R s 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W水泥试样的质量(g)。上一页返回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2)

17、标准法维卡仪。(3)天平。(4)量筒。下一页返回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3试验方法及步骤(1)标准法。1)试验前检查:维卡仪的滑动杆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行正常等。2)调零点:将标准稠度试杆装在金属棒下,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3)水泥净浆制备: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 s内小心地将称好的500 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 s,停15 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 s停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3水泥标

18、准稠度用水量试验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地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至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 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 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 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2)代用法。1)仪器设备检查: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搅

19、拌机能正常运转等。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2)调零点:将试锥调整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3)水泥净浆制备:同标准法。4)标准稠度的测定:有调整水量法和不变水量法两种,可选用任一种测定,有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固定水量法:拌合用水量为142.5 mL。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的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 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 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 min内完成。上一页

20、 下一页返回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调整水量法:拌合用水量按经验找水。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 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试锥下沉深度为(30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4试验结果计算(1)标准法。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按下式计算: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2)代用

21、法。1)用不变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可从仪器上对应标尺读出标准稠度用水量P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P=33.40.185S (3-3)式中S 试锥的下沉深度(mm),且S13mm。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 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法进行测定。2)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为(30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百分比计,计算公式同标准法。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301)mm为止。上一页返回3.4水泥凝结时间的测

22、定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表示),用以评定水泥的质量。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2主要仪器设备(1)标准法维卡仪。(2)水泥净浆搅拌机。(3)湿气养护箱。下一页返回3.4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3试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23、,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的起始时间。(3)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 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 s后,突然放松,使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 s后指针的读数。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4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临近初凝时间时,每隔5 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4)初凝测出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

24、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5)取下测初凝时间的试针,换上测终凝时间的试针。(6)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 min测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 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即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4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7)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表示。(8)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净浆的位置距试模大于10 mm;每次测定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养护箱

25、内,测定过程中要防止试模受振;每次测量时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测得结果应以两次都合格为准。4试验结果的确定与评定(1)自加水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41)mm时,所需的时间为初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来表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4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2)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0.5 mm(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所需的时间为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来表示。(3)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评定方法:将测定的初凝时间结果和终凝时间结果,与国家规范中的凝结时间相比较,可判断其合格与否。上一页返回3.5

26、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1试验目的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情况。通过试验可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评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有雷氏法和试饼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2主要仪器设备(1)沸煮箱。(2)雷氏夹。(3)雷氏夹膨胀测定仪。下一页返回3.5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3试验方法及步骤(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若采用饼法时,一个样品需要准备两块约100 mm100 mm的玻璃板;若采用雷氏法,每个雷氏夹须配备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 mm、厚度45 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

27、薄层机油。(2)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前述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5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3)成型方法。1)试饼成型: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间抹动,做成直径为7080 mm、中心厚约10 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然后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2)雷氏夹试件的制备: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25 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

28、3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5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4)沸煮。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试件能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浸没在水里,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5)min内升至沸腾。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 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保持3 h5 min。(5)试验结果的判别。1)饼法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时,则水泥的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若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

29、安定性为不合格。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5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2)雷氏夹法判别:沸煮结束,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精确至0.5 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 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当两个试件沸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5.0 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上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1试验目的检验水泥各龄期强度,以确定强度等级;或已知强度等级,检验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掌握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的测试方

30、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胶砂搅拌机。(2)试模。(3)胶砂振实台。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4)抗折强度试验机。(5)抗压强度试验机。(6)抗压夹具。(7)刮平尺、养护室等。3试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板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2)胶砂制备。试验用砂采用中国ISO标准砂,其颗粒分布和湿含量应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的要求。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1)胶砂配合比:试件是按胶砂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 标准砂 水=1 3 0.5进行拌制的

31、。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每锅材料需要量为:水泥(4502)g,标准砂(1 3505)g,水(2251)mL。2)搅拌: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可按下列程序操作: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 s后,在第二个30 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 s。停拌90 s,在第一个15 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 s,各个搅拌阶段的时间误差应在1 s以内。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3)试件成型。试件是40 mm40 mm160 mm的棱柱体,胶砂制备后应立即

32、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 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一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在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件表面抹平。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4)试件的养护。1)脱模前的处理及养护:将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

33、触。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取出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件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两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两个以上龄期内。2)脱模:脱模应非常小心,可用塑料锤或橡皮榔头或专门的脱模器。对于24 h龄期的,应在成型试验前20 min内脱模;对于24 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 h脱模。3)水中养护: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垂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 mm。(5)强度试验。1)强度试验试件的龄期试件龄期是

34、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的。各龄期的试件必须在表3-1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试件从水中取出后,在强度试验前应用湿布覆盖。2)抗折强度试验。每龄期取出三条试件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需擦去试件表面的附着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件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件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件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抗折试验的加荷速度为(5010)N/s。3)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后的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件受压面为40 mm4

35、0 mm。试验前应清除试件受压面与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试验时以试件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件的底面紧靠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压力机加荷速度为(2 400200)N/s。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4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1)抗折试验结果。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Pa:式中R f 水泥抗折强度(MPa);F f 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6水泥胶

36、砂强度检验(2)抗压试验结果。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Pa:式中R c 水泥抗压强度(MPa);F c 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部分面积(mm 2)(40 mm40 mm=1 600 mm 2)。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平均值10%的,则该组结果作废。上一页返回3.7水泥试验结果处理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F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下一页返回3.7水泥试验结果处理式中R s 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W水泥试样的质量(g)。上一页

37、下一页返回3.7水泥试验结果处理(1)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稠度用水量 P(%)按下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式中m 1 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拌合用水量(g);m 2 水泥用量(g)。(2)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下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P=33.40.185S (3-8)式中S试锥的下沉深度(mm),且S13 mm。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7水泥试验结果处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7水泥试验结果处理雷氏法(标准法)测定安定性记录表:(1)检验雷氏夹是否合格(表3-6)。(2)水泥安定性检测(表3-7)。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3.7水泥

38、试验结果处理(1)水泥胶砂试件成型。准备试模称量配比胶砂搅拌入模振动试模成型湿气养护脱模试验。(2)水泥强度等级测定。(3)抗折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上一页返回表 3-1返回表 3-6返回表 3-7返回4混凝土用集料试验 4.1试验应知内容 4.2砂的筛分析试验 4.3砂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4.4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4.5石子的筛分析试验 4.6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4.7石子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4.8石子的压碎指标测定试验 4.9混凝土用集料试验结果处理返回4.1试验应知内容返回4.2砂的筛分析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掌握建设用砂(GB/T

39、 14684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标准筛。(2)天平。(3)鼓风烘箱。(4)摇筛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2砂的筛分析试验(5)搪瓷盘、毛刷等。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 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 100 g,放在鼓风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试样500 g,精确到1 g。(2)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2砂的筛分析试验(3)将套筛置于筛机上,摇10 min,取下套筛

40、,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 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精确至0.1%。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2砂的筛分析试验(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

41、量之差超过1%时,应重新试验。(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2砂的筛分析试验(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应重新试验。上一页返回4.3砂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表观密度,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掌握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容量瓶。(2)天平。(3)鼓风干燥箱。(4)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下一页返回4.3砂

42、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3试样制备试样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 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300 g,精确至0.1 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 mL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3砂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2)将容量瓶内水和试样全部倒出,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至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

43、1 g。试验时试验室温度应在20 25。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 3:式中 0 砂的表观密度(kg/m 3);水 水的密度(1 000 kg/m 3);G 0 烘干试样的质量(g);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3砂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G 1 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G 2 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t 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表4-1)。(2)砂的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 3,需重新试验。上一页返回4.4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堆积密度,为混凝

44、土配合比设计和估计运输工具的数量或存放堆场的面积等提供依据。掌握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设备。2主要仪器设备(1)鼓风干燥箱。(2)容量筒。(3)天平。(4)漏斗或料勺。(5)直尺、搪瓷盘、毛刷等。下一页返回4.4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 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1)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等装满并超过筒口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

45、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4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2)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按住容量筒,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颠实(但筒底所垫圆钢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 g。(3)称出容量筒的质量,精确至1 g。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 3: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4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式中

46、 1 砂的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G 1 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g);G 2 容量筒的质量(g);V容量筒的容积(L)。(2)砂的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 3。上一页返回4.5石子的筛分析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筛分试验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以便于选择优质粗集料,达到节约水泥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掌握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方孔筛:孔径为2.36 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5 mm、31.5 mm、37

47、.5 mm、53.0 mm、63.0 mm、75.0 mm及90.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 mm)。下一页返回4.5石子的筛分析试验(2)鼓风干燥箱:温度控制在(1055)。(3)摇筛机。(4)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5)搪瓷盘、毛刷等。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4-2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4试验步骤(1)称取表4-2规定的数量试样一份,精确至1 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析。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5石子的筛分析试验(2)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 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

48、个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 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3)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 g。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精确至0.1%。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5石子的筛分析试验(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及以上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应重新试验。(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

49、试样的颗粒级配。上一页返回4.6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为评定石子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石子的表观密度可以反映集料的坚实、耐久程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应掌握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方法有液体比重天平法和广口瓶法。2主要仪器设备(1)液体比重天平法。1)鼓风干燥箱。2)吊篮。下一页返回4.6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3)天平。4)方孔筛。5)盛水容器(有溢流孔)。6)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2)广口瓶法。1)广口瓶。2)天平。3)方孔筛、鼓风干燥箱、搪瓷盘、温

50、度计、毛巾等。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6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表4-3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 mm的颗粒,洗刷干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1)液体比重天平法。1)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面至少高出试样50 mm。浸水24 h后,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1 s,升降高度为(3050)mm。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4.6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2)测定水温后(此时吊篮应全浸在水中),准确称出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 g,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学配套课件:建筑材料实务.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