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 2019年江苏省中考题组,考点一 光的传播,1.(2019苏州,5,2分)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答案 B 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故B正确;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是由于光 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知识归纳 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
2、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2.(2019泰州,24,2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 B “以铜为镜”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C、D错误,B正确;所 以选B。,3.(2019扬州,5,2分)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答案 D “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此时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之间;A图中,透过玻璃看楼房,看 到的是经过折射的虚像,B图中,“水中
3、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C图中,放大镜看指纹是凸透镜 成像现象,利用了光的折射。故选D。,4.(2019盐城,7,2分)下列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答案 B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水中断笔”是折射现象;放大镜由凸透 镜组成,凸透镜成像也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反射现象。故选B。,5.(2019无锡,6,2分)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答案 C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若左、右水平移动平面镜,反射光线位置
4、不会发生改变;若把平面镜竖直 上、下移动,反射光线分别上、下移动,而目标点在上面,故应竖直向上移动。故选C。,6.(2019南京,4,2分)图甲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 是 ( ) 甲,乙,答案 B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图甲中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是景物反射出的光到达水面发生反射, 反射后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就看到了水中“树木”。故A、C、D错误,B正确。,7.(2019宿迁,5,2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 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在用手转动 转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
5、射形成的 B.像随转盘一起转动,并形成一个环形光带 C.像的位置保持不变 D.成像情况与转盘的转速有关,答案 C 圆形玻璃表面相当于镜面,灯发出的光照射到圆形玻璃表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虚像,故A错误。 转动圆盘时,圆形玻璃的表面(反射面)仍在水平方向上,灯的虚像与灯仍然关于玻璃表面对称,故像的位置 不变且与转速无关,故B、D错误,C正确。,8.(2019扬州,13,4分)“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红花是花 (吸收/反射)红色光;“荷风送香气”,闻到 香味是 现象;“鱼戏莲叶间”,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答案 反射 扩散 折射 虚,解析 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眼,故人眼感觉花是红色;闻到香味是
6、因为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 散现象;鱼在水中,水中光线进入空气发生折射,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9.(2019淮安,12,3分)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选填 “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 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 染。,答案 虚 不变 镜面,解析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人能通过平板玻璃看到自己清晰的虚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不 变;光污染是镜面反射造成的。,解题关键 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
7、、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知识拓展 镜面反射、漫反射各有优缺点 镜面反射优点:成像清晰。 缺点:会造成光污染。 漫反射优点: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如电影幕布。 缺点:物体较暗。 两种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2019扬州,18,2分)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 物的 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 来代替平面镜;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 。,答案 大小 玻璃板 光屏,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演示实验,至少要找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一个作为
8、物体,还有一个作为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像平面镜一样成像,还能透 过玻璃板观察对面的物体;实像是可以呈现在光屏上的,虚像则不能,因此要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 是虚像,需要用光屏来验证。,11.(2019苏州,27,5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 (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 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 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
9、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 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答案 (1)竖直(垂直) 顺 (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 (4)C,解析 (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便于观测反射光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 动时,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也会相应增大,因此反
10、射光束远离法线,即顺时针转动; (2)只进行一次实验收集的数据具有偶然性,得不到普遍的规律; (3)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那么右边的一半纸板和入射光束所在的左半边纸板不在同一 平面内,此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束,因为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在同一平面内; (4)无论入射光束怎样移动变化,法线始终是垂直于镜面,且满足反射光束、入射光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分居在法线两侧。因此入射光束向后倾斜,那么反射光束就会出现在纸板前方。,知识归纳 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解答。,解题关键 此题主要
11、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关系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之间的关系。,12.(2019盐城,25,7分)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 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 cm。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 (MM/NN)面反射形成的。 (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的位置, (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 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4)将棋子B(图中未画出)
12、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 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小于/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 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答案 (1)0.30 (2)MM (3)像 直接 (4)大于 (5)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解析 (1)长度测量时要注意估读分度值下一位。 (2)较亮的像是前反射面形成的。 (3)白卡片作为光屏放在像所在位置,若为实像则直接呈现光屏上,可以
13、看到;若直接观察白卡片,没有像,则 所成的像为虚像。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lAlB+0.30 cm,即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厚度,则提出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为: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13.(2019泰州,44,6分)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向 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会/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 空气中的传
14、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 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 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 折射角随之 (增大/减小/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答案 (1)向左移动 会 水雾(合理即可) (2)在同一平面内 减小 0,解析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5、如题图甲所 示,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后,激光束到达水面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会向靠近法线的 方向偏折,故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会向左移动。为了看清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就需要使光在空气中能 够发生漫反射,因此可以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或释放烟雾。 (2)折转光屏前,光屏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可以观察到折射光线。将光屏折转后,观察不到折射光线,这说明折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 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减小,入射光偏向法线,折射光也偏向法线,故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折射 角随之减小。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
16、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0,即折射角为 0。,1.(2019苏州,9,2分)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 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考点二 透镜及其应用,C.将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答案 B 由题给条件“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得该凸透镜的焦距f=15 cm, 在图上可以
17、读出物距u=40 cm2f,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35 cm大于2f,当u2f时像的位置应该在15 cm到30 cm之间,故A错误;在凸透镜左侧放凹透镜可以使像向后移动刚好落在光屏上,故B正确;要在光屏上成清 晰、等大的像,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u应等于2f,即蜡烛应在20 cm刻度处,故C错误;蜡烛在40 cm刻度处时u f,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D错误。,知识归纳 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可以把物距分成三个区域:大于2f、f和2f之间、小于f,成实像时物体和像 应该在不同的区域;我们的眼睛的晶状体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我们看到东西的大小变化其实可以类比 为像的大小变化,利用这个特点可帮助我们记忆成像规
18、律,看远处物体感觉像小,可记住u2f时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当物体靠近时我们感觉像变大了,此时可记住“物近像远像变大”,记住这两个过程就可以推测 其他几种情况。,易错警示 当uf时肯定能成实像,但是成实像不代表就一定在光屏上能呈现,光屏一定要在合适的位置才 能接收到清晰的像。,2.(2019盐城,6,2分)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答案 C 太阳光可近似看成平行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则平行光应垂直于 镜面,纸面与镜面平行。故选C。,3.(2019连云港,13,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 c
19、m处得 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可在透 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答案 15 缩小,解析 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的最小、最亮的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就 是焦距,即f=15 cm,当物距为u=40 cm时,物距u2f,故所成的像应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命题趋势 凸透镜成像规律属于必考题,大约占24分。,知识归纳 凸透镜成像中,成放大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物距等于2倍焦距处。,4.(2019扬州,26,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使发光体F和光
20、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 。 (2)如图所示,发光体F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清晰的实像, 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 (3)接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不移动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为使 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答案 (1)将发光体F、凸透镜和光屏靠拢,再进行调节,使其中心在同一高度 (2)缩小 照相机 (3)远离,解析 (1)将发光体F、凸透镜和光屏靠拢,便于调节高度,一致后再拉开距离。 (2)由题图可知uv,则符合u2f,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应用。 (3)近视眼镜镜片属于
21、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使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故将光屏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即 可。,5.(2019泰州,33,3分)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 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 (实像/虚像);透过水膜透 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 (照相机/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 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 (凸透镜/凹 透镜)。,答案 虚像 照相机 凹透镜,解析 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22、;倒立、等大 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通过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正立、放大的像时,此时的水膜透镜 一定是凸透镜。对于凸透镜,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轻轻甩去一些水(保 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说明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此时 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知识拓展 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6.(2019盐城,19,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或 。,答案 上 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将光屏向上移动,解析 蜡烛燃烧变短,烛焰下移,则
23、其像上移,可将光屏向上移动使像仍处于其中心;若光屏不动,可将凸透镜 下移,像的移动是与凸透镜相似的,凸透镜上下移动时,像也随之上下移动。,7.(2019南京,23,4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甲,乙 (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 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 像。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24、 (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 光屏向 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答案 (1)放大 (2)75 (3)右 (4)左,解析 (1)由题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由题图乙可知,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实像,物距u=15 cm,像距v= 30 cm,uv,此时fu2f,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将凸透镜移到55 cm刻度线处时,u=20 cm,则u=2f,所以v=2f=20 cm,故将光屏移动到75 cm刻度线处。 (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像会成在原来位置的右侧,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 到清
25、晰的像。 (4)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时,烛焰左侧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火焰将向 左偏,火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变远,所成的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近,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 晰的像。,解题关键 熟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8.(2019淮安,23,6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
26、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 。,答案 (1)较暗 (2)主光轴 (3)缩小 照相机 (4)不能 像距过长,不能在光具座上呈现,解析 (1)在较暗的环境中,看到的蜡烛和像上的光线会更多,更加清晰; (2)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可以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如题图,物距大于像距,说明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
27、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 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若换f=30 cm的凸透镜,物距为40 cm,像在两倍焦距之外,像距大于60 cm,所以像会成在光具座之外,无法 在光具座上找到使像清晰呈现在屏上的位置。,9.(2019无锡,21,4分)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甲,乙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 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 ,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 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则该
28、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 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 (1)最短 10.00 (2)缩小 35,解析 (1)如题图甲所示,当刻度尺影子最短时,说明太阳光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此时光屏形成的最小、最 亮的光斑才是焦点的位置,该点到光心的距离才是焦距。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故焦距f=10.00 cm。 (2)由题图乙可知,u=30 cm,v=15 cm,vu,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原理,若把蜡烛和光屏的
29、位 置互换,光屏可成清晰的像,即当u=15 cm时,v=30 cm可成清晰放大的实像,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凸透 镜移动到35 cm刻度线处时,即可做到u=15 cm,v=30 cm。,命题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并且较难的内容,是中考必考题,一般为24分。,B组 20152018年江苏省中考题组,考点一 光的传播,1.(2018苏州,5,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且比入射光线弱 C.红黄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D.红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答案 B 镜
30、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说法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发生反 射,一部分发生折射,折射入水中的光线即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的能量之和等于入射光线的能量,故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弱,B说法正确。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 绿、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故C说法错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不能使荧光 物质发光,故D说法错误。,2.(2018无锡,6,2分)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棋子A、B应该等大 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 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D.棋子A向玻璃
31、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答案 D 为了比较A的像与A的大小关系,实验时棋子A、B应该等大,故A说法正确;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 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性,便于找到棋子A的像的位置,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故B说法正确; 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大小相同,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故C说法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故棋子A向 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说法错误。,解题关键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关于器材的选择,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 择方格纸有利于测像距、物距,便于确定它们的关系。,知识归纳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3.(2018扬州,5,2分)能
32、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答案 C 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C图光路 能反映此原理。,解题关键 弄清光的传播路径,是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此时折射光线在 空气中,所以偏离法线。,易错警示 本题极易犯的错误是认为光从眼睛处传到水中筷子处,要分清。,4.(2018泰州,2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答案 A 地上的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 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
33、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水鸟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5.(2018盐城,5,2分)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 A.沙漠上出现的海市蜃楼 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答案 D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水面上小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不符合题意;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树荫下太 阳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选D。,知识拓展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造成
34、的。,6.(2018盐城,10,2分)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 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答案 B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也会向右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保持激光射入角度 不变,使水面上升,会导致激光提前到达水面,光斑向左移动,故B符合题意;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 降,光斑会向右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35、会随之增大,光斑会右移,故D 不符合题意。选B。,7.(2017苏州,3,2分)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答案 B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而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 的;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反射扩大视 野。故选B。,知识拓展小 各种色光通过介质的分界面时,折射程度不同,经多次折射后,本来混合在一起的各种色光就 分开了。,易错警示 本题易犯的错误是把“水中倒影”理解为光的折射。,8.(2016镇江,7,2分)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36、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答案 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A、B、C是错误的。,解题关键 熟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的大小等于物的大小。牢牢把握这些特点,就 能以不变应万变。,易错警示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物到镜面的距离变大,但像的大小只取决于物的大小,而与物到镜面的距 离无关,故像的大小不变。,9.(2018宿迁,12,2分)小芳照镜子时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于是她后退了几步,在后退的过
37、程中, (1)小芳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小芳发现平面镜中的像变模糊了,戴上近视眼镜后像又变得清晰,这是利用近视眼镜对光有 作 用,使眼睛中的像再一次移到视网膜上。,答案 (1)不变 (2)发散,解析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2)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近视眼 镜即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像后移呈现在视网膜上。,10.(2017南京,14,3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 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 斜射入 中时发生了 现象。,答案 水 空气
38、折射,解析 没加水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碗边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加水后来自硬币的光经水 面发生折射,进入空气时改变了传播方向,被人眼接收到了。,11.(2016无锡,17,3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 实验时应选择 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 。,答案 茶色玻璃板 大小关系 相等,解析 此实验采用茶色玻璃板,是因为茶色玻璃板比较暗,成像清晰,更容易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实验时 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测量两
39、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 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通过测量可知,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题关键 本题是有关平面镜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实验的过程。,12.(2018淮安,20,5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
40、玻璃板前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答案 (1)薄 (2)前面 (3)不变 (4)虚 (5)能,解析 (1)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选较薄的玻璃板,两个虚像相距较近,对像距的测量影响较 小。 (2)人眼观察到的玻璃板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反射光线要射入人眼,人眼必须在玻璃板 的前面。 (3)玻璃板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与物距无关。 (4)玻璃板所成的是虚像,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 (5)反射光线在玻璃板的前面,木板在玻璃板后面,不影响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能看见棋子A的像。,13.(2018连云港,19,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
4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 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 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 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 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 像(选填“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 。,(2)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 。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
42、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 简化图,图丙中 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答案 (1)虚 清晰 (2)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3)BD,解析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平面镜只能反射光,故用平面镜反射的光多,所 成的像更清晰。 (2)为了确定铅笔A像的位置,应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3)AD是铅笔A到平面镜的距离即物距,根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知,BD是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即像距。,14.(2017苏州,26,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
43、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 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甲 乙,(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 后翻折,则纸板F上 (能/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 内。 (2)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能/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 。,答案 (1)不能 同一平面 (2)不能 一次实验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得到普遍规律,解析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翻折纸板F后,纸板F
44、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 上不能显示反射光束。 (2)见答案。,1.(2018淮安,7,2分)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18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 D.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考点二 透镜及其应用,答案 B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选项错误;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从题图中可知像距大于物 距,可知成的是放大的像,故B选项正确;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选项错误;照相机成的是 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选项错误。,2.(2017南京,6,2分)小明和小华在窗边
45、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 地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 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答案 D 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u2f,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三个方面都不同。故选D。,知识归纳 凸透镜成像的4种情况: a.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2016泰州,26,2分)
4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 A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 焦距f=10 cm。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凸透镜前30 cm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思路分析 (1)利用平行光聚焦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4.(2018无锡,17,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47、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 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物距为3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答案 (1)10 (2)缩小 照相机,解析 (1)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20 cmf=10 cm;(2)当u=30 cm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 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5.(2018扬州,15,4分)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
48、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 (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 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 ,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 加一 (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答案 大于 缩小 大 凸,解析 手机拍照镜头工作原理: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变小时,像距会变大,此时要想使像依 然成在原处,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透镜,使像距变小而清晰。,6.(2018盐城,18,3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中,小明 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 (实/虚)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 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 有关。,答案 12.0 实 物距,解析 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2.0 cm。光屏上呈现清晰 缩小的像,说明这个像能够被光屏接收到,所以是实像。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移 动蜡烛时,凸透镜的焦距不变,物距改变,所成的实像由小变大,像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 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