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校教育的灵魂是( A )A.德育 B.智育C.体育 D.美育2.“产婆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提出这一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A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 D.奧古斯丁3.德育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这一观点是( B )A.德育转化说 B.德育内化说C.德育内外化说 D.德育建构说4.从德育本质的角度看,认为在德育中受教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指的是( B )A.德育是规范化教育 B.德育是
2、社会化教育C.德育是个体性教育 D.德育是综合性教育5.人类德育起源的物质基础是( D )A.人类已经从古猿进化为人类B.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C.人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劳动关系和交往关系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6.一个有效和合理的德育目的在具备理想性的同时需要具有现实性,需要基于-定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德育目的的( C )A.抽象性 B.预期性C.可能性 D.共同性7.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就是( D )A.德育目的 B.德育对象C.德育目标 D.德育内容8教师不仅是知识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而教师是( C )A.道德学
3、习者 B.道德知识的传递者C.道德示范者 D.德育活动的组织者9.学生的品德行为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基于学生本能的需要,品德行为并非是目的,而是满足其本能需要的手段,这是( A )A.他律品德 B.自律品德C.无律品德 D.自由品德10.德育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A.德育活动 B.德育课程C.德育资源 D.德育实践11.与一般社会影响相比,德育过程的组织具有鲜明的( A )A计划性 B.传递性C.正面性 D.可变性12.学校德育长期受人诟病的核心问题是( B )A.灌输方法 B.知行脱节C.理论说教 D.内容庞杂13.教师借助各种文字和音像材料,借助黑板、多媒体、语言等媒介手段在课程教学
4、中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法纪道德思想、政治知识及表达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为主的教育方法是( C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C.讲授法 D.奖励与惩罚14.下列仪式组成部分中,仪式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 B )A.仪式名称 B.仪式目的C.仪式组织者 D.仪式参与者15.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书里最早提出应当根据课程目标编制“合理的”课程计划的人是( A )A.泰勒 B.斯塔弗尔比姆C.斯塔克 D.布鲁姆16.学生品德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 C )A.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B.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
5、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C.品德评价能够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为做好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服务D.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17.客观社会环境成为主观德育影响的过程,就是将( C )A.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课程的过程 B.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目标的过程C.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资源的过程 D.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载体的过程18.作为德育资源本身和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这双重身份的是( B )A.学生 B.教师C.家长 D.教材19.一般而言,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可以分为学校整体环境、班级和( D )A.学校文
6、化 B.学习小组C.制度规范 D.同辈群体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思维的基本品质是( D )A.道德认识能力 B.道德选择能力C.道德评价能力 D.道德推理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什么是德育功能?它与德育目的和德育效果有什么区别?答: (1)德育功能指的是德育活动因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客观具有的作用,(2分)反映的是“德育能干什么”。(1分)(2)德育目的是人们对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的价值期待,反映的是“想要德育干什么”;(1分)德育效果是具体德育实践活动已然产生的变化和结果,反映的是德育实际干了什么”。(1分)22.
7、简述我国古代学校德育的特点。答:古代学校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是一种狭隘封闭、非民主的德育,主要特点有:古代德育的组织化程度强;(1分)古代德育的价值取向等级性明显;(1分)古代德育的内容变化凸显阶段性;(1分)古代德育的表现形态具有神秘性;(1分)古代德育的实施具有明显的经验性。(1分)23.简述教师的德育索养结构及德育索养的形成途径。答:(1)教师德育素养是教师素养的综合性体现其结构包括教师的德育意识、(1分)德育知识、(1分)德育能力。(1分)(2)教师德育素养的形成途径主要有培训、自修和实践,其中实践是教师提升德育修养的根本途径。(2分)24.什么是德育学科课程?专门
8、的德育学科课程在德育中居于何地位?答:(1)广义的德育学科课程是指包含道德教育内容及其道德影响的所有学科课程。(1分)狭义的德育学科课程是指学校专门开设的介绍道德价值、规则的原理与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2分)(2)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2分)25.简述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答:(1)开放性原则。要开发教材内容、校本资源之外的德育资源,采用灵活开放的德育方式方法,珍视和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文化教育资源。(1分)(2)生活性原则。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以其原生态的生活为基础,以生活化的方
9、式和手段进行开发和利用。(1分)(3)创新性原则。要摆脱德育中的刻板和惰性,在创新中让德育焕发其应有的活力。(1分)(4)经济性原则。要尽可能用最少的投入追求德育价值的最大化,追求德育资源开发的最佳效益。(1分)(5)安全性原则。要以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为首要前提,避免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的活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有人认为;学校德育目的是根据特定学校及其教师的条件确定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1)这观点不正确。作为对德育发展方向和结果的预期,德育目的要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2)确定德育目的
10、的客观依据有: 第一,社会发展状况。 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有不同的要 求,这决定了德育目的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第二,民族文化传统。 生活在特定国家和民族中的人都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民族文化传统制约德育目的,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第三,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需要。德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品德,因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尤其是品德发展水平、学生道德成长需要对德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大影响。(3)确定德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有: 第一,对道德的理解。对道德的内涵、本质、价值的理解会影响人们对德育目的的理解。第二,教育思想。不同的教育思想对德育目的的制定带来不同的理论依据。(4)制定学校德育目
11、的,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而不能只以特定学校及其教师的条件为依据。27.联系学校德育实际,论述当前学生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答:(1)学生品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和目标,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搜集到的品德信息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活动。(2)学生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第一,注重多元评价,摒弃片面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避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应该采用多元评价,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相应的机会。第二,强调综合评价,避免用认知评价取代学生品德的整体发展。必须突破已有德育评价认知化的倾向,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
12、第三,突出过程评价,防止片面追求“科学化”的量化评价。需要突破终结性评价的传统,将量化评价与其他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德育评价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完整性。第四,强化评价的教育性,淡化品德评价的评比和筛选功能。摒弃将德育评价作为区分学生道德三六九等的做法,回到德育育人的原点思考德育评价的功能及意义。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28.案例材料 这是一个面积并不大的初级中学校园。一走进校门,只见一块横卧的巨石上镌刻着四个苍劲大字一守护良心。漫步校园,时不时的看到各个角落、墙上都有一些人物、典故、警句等等,内容大都涉及道德、思想、修养。 运动场旁边的角落里有一个很小的花园,整理得很精致。小花园的
13、中央修了一个小亭,叫“明德亭”。紧挨着小花园的是学校的高压配电房,墙上写着两行字“高压危险,禁止攀越”“敬法学法知法用法”,墙的顶部还拉了铁丝网。配电房森严的铁门旁立了一块牌,头上画了一口警钟,写着“知止”二字,下边还写了几句话“总有一些事情,永远不要去尝试;总有一些底线,永远不要去触碰;总有一些禁区,永远不要去涉足”。 一条小河边,耸立着一排高大的柳树。其中有一棵断裂倒伏的柳树,截去了技丫,但萌发出了一些新的嫩枝,显然是倒伏后长出来的。这棵倒伏柳树的旁边,立了一块牌一“生命树”,讲了这棵树因台风吹倒折断,历经几年,又颓强长出新技的事。 路过一座绿树掩映下的小屋,叫“雅心阁”,走进去才知道是厕
14、所。在这里,男生用的不叫男厕所而叫做“绅士专用”;女生用的不叫女厕所,而称为“淑女专用”。墙上贴着一些文雅的语句,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这里,是每个人真实的考场-这里优雅的人,一定是真正优雅的人;这里自律的人,一定是真正自律的人;这里美好的人,一定是真正美好的人”。问题:请结合上述案例,运用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如何发挥学校内部环境的德育影响。答:(1)学校内部整体德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那些可见可触的客观环境,是开展德育活动的物理空间,也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校的制度环境是指围绕学校规章制度所形成的社会环境;学校的精神环境是指学校中对于个体道德发
15、展及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具有影响作用的理念环境体系。(2)学校整体环境对于个体道德和学校德育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对个体的道德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对个体的道德观念具有培育和完善作用、对个体的道德情感具有陶冶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影响学校德育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左右着德育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制约着德育基本方式的运用。(3)案例中的学校充分发挥了学校内部整体环境的德育功能,善于借用各种设施、景物,融入德育元素,使之成为德育资源。巧妙地将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制度环境结合起来,在物质环境中融入了精神的、制度的内涵。体现德育生活化的理念,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设施、环境中融入德育内涵,对于学生道德成长、学校德育方式运用、德育目标实现都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