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四单元)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理论基础本单元作业设计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 和“双减”政策要 求为重要依据,以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优化提高教学和作业质量为 根本任务,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指导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育 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坚持“五育并举” ,体现初中生物 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培养创
2、新型人才;同时也注重学生社会责任 感的提升,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7月,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 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味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双减”就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孩子要在学校里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基本信息二、单元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生物学七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
3、(第一课时)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其他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3 / 24三、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中属于“第三个 主题 生物与环境”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系统与整体的思维方式 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山水林田湖草与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形 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确立生态文 明观点。课程标准从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学业要求: 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分析
4、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能造成不良影响。 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生态环境状况,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尝试制作再生纸,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具体内容和教学提示:具体内容教学提示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和收集人类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 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 模拟召开“生物圈国际保护”研讨会,结合 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切实体会到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设计绿化方案,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 动
5、计划。4 / 24(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章作为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最后一章,也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 因此,从紧扣“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来看,本章要起到点题、补充、提升的作用。 要明确的告知学生: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涉及到整个生 物圈。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 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包括三节内容, 设计思路大致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让学生通过做探 究实验,切实体会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拟定保护环境的计划,积极行动 起来,亲
6、身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三)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 力和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等相关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有 一定的资料检索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理解分析能力还较差, 同时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要保护环境,但是还没有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还 没有自觉形成生命观念。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但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探究技能还 比较薄弱。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挑战。5 / 24四、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7、认同实行计划 生育的基本国策。1.利用人口、资源与环境模型图,说明人 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分析明确 人口的增长不能无节制,要与经济发展水 平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2.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 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2.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 信息进行分析,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 影响 , 形成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 念,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 养团队协作精神。3.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3.探究酸雨对生物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 更加清楚的认识酸雨的危害及成因,认识 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 成真正的行动
8、。4.了解其他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 不良影响,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 环保意识。4.通过探究“废旧电池对动植物的影响” 和“蛙的畸形与水质有无关系” ,让学生 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 存,最终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5.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 ,分析调查结 果,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5.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就存在的 问题,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和交流,提出 有效的环保措施,拟定保护环境的计划, 写出调查报告。6.认同每个公民都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责任。6.利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认同废 旧物 品是一种 “放错地 方”的资源 , 利用
9、得 当 , 废物能变成宝 贝 。也增强了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意识。6 / 24分析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和学情填写作业属性表 明确单元学习 和作业目标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 单元作业设计基本原则本单元作业设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对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等素养的提升。作业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基础巩固类作业、能力 提升类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合作探究类作业等,严格控制作业难度和总量, 分层次、分角度、分梯度设计作业,减少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具体原则如下:1.体现初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体现生物学课程性质,立足于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
10、、科学研究、理性思维、 和社会责任。2.基于课程标准,提升作业内容和反馈的质量。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 有效衔接课堂教学,巩固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设置作业属性表,采取形式多 样的评价方式,提高作业内容和反馈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形式多样的作业。作业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 青少年成长规律,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形式多样的作 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4.落实“双减”政策,着力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严格控制作业 总量和时长,以课为单元进行
11、作业设计。课时书面作业不超过10分钟,单元质量检测不 超过 30分钟。题量适中的同时,要提高作业设计水平,确保优质高效。(二) 单元作业设计基本流程选取情境素材、 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7 / 24六、单元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业1:基础巩固 (必做)1、作业内容( 1 ) 2019年12月, 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 世卫组织将引发肺炎的病毒命为SARS-CoV-2 。据现有科学研究成果, 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它来源于野生动物 。 下 列几项关于人与 自 然的相处, 正确的是 ( )A 人与 自 然环境联系密切, 我们应该保护自 然环境B 随着科技的
12、发展人们可以任意改变自然C 动物与人应该和谐相处, 因此人类应该禁止食用肉类D SARS-CoV-2给人类带来危害, 所以应消灭所有携带SARS-CoV-2的野生动物 ( 2 ) 2021年5月31 日 中共中央召开会议, 会议指出, 进 一 步优化生育政策, 实施一对 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 。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 B 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C 将影响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 D 必将导致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利用2、时间要求:3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A (2) D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1)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
13、的影响有两大方面, 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 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 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第(2)题考查我国人口政策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 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其目的就是缓解人口老 龄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此题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要意识到人口的
14、增长不能无节制,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认 同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8 / 24作业2:能力提升 (必做)1、作业内容专家预言 ,废弃的地膜 (塑料) 将最终成为祸害 。 武汉大学张丽娜教授提出用甘 蔗渣 、 麦秆 、 芦苇浆作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的研究课题, 终获成功 。使用 “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 , 而且使用寿命一旦终结, 其成分的30 可被微 生物吃掉, 剩余部分会在40天内自动降解, 对土壤无污染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 普通地膜等塑料废物不溶于水 ,在自然界中难被 降解, 长期留在土 壤里, 会影响土壤 , 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
15、育。( 2 ) 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普通废弃塑料物, 你认为可行吗? 。 对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据目前国情你认为该怎样处理为好? 。( 3 ) 张教授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2、时间要求:6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微生物 透气性 (通气能力)(2) 不可以 用筛子筛出后再播种作物(3) 充分利用麦秆、甘蔗渣等农作物废物,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环境与科技的关系。科技产物“共混膜”变废为宝,既节约了资源,又 解决了土壤中的“白色污染” 。当今社会对科学技术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不从它所给 社会带来的财富看,也不从它所破坏的自然环境来看,
16、而是从它所能拯救的自然环境 而言。科学技术是我们改造自然的工具,只要我们合理利用, 自然能解决当前一些影 响着生物圈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业3:综合实践 (选做)1、作业内容调查校园环境状况目 的要求:( 1 ) 练习调查的基本方法。( 2 ) 通过调查了解校园出现的环境问题, 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环保意识。方法提示:( 1 ) 调查前应该拟好调查提纲 。 调查提纲包括调查 目 的 、 调查途径 、 调查内容等。( 2 ) 调查方式可以是观察拍摄 、 采访老师同学或问卷调查等形式。( 3 ) 调查可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一 个环境因素如噪音 、 空气 、 垃圾、 卫生等开展 , 也可以按区域如教
17、学楼 、操场 、 食堂 、 草坪等进行 。 调查过程中做好详细的记录 。 ( 4 ) 完成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要写明调查人, 调查时间 、 调查提纲 、 调查结果 、 分 析和建议等内容。9 / 24舒城第二 中学总结交流:( 1 ) 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报告, 阅读其他小组的调查报告,提出问题 ,相互讨论。( 2 ) 针对调查结果, 分析校园环境污染现状,提出解决措施。( 3 ) 绘制一 幅环境保护宣传画。( 4 ) 通过调查, 你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2、时间要求:时间不限3、评价设计:采用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方式评价指标水 平优 秀良 好合 格准备充分,调查过程完整社会交际能力
18、强,大方与人沟通调查报告论据充分,报告完整环保宣传画主题鲜明,绘制精美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校园是学校环境的灵魂,也是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优美安静的校园能让 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氛围。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与生态平衡有关 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组织他们进行调 查,并完成调查报告,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 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 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 能
19、力。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切身感受爱护校园,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树立坚定 的环保意识。10 / 24第二课时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作业1:基础巩固 (必做)1、作业内容( 1 )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对生物有极大危害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酸雨可使河流 、 湖泊酸化, 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影响人们的饮用B 酸化的水源影响鱼 、 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C 酸雨直接危害芽和叶,使出现酸雨的地区植物全部死亡D 酸雨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变化, 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 2 ) 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舒城第二 中学一 班生物兴趣小组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5的模拟酸雨
20、, 室温下用黄豆种子做如下实验, 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1组为对照组, 第2组为实验组B 需每天向第2组种子定时喷洒等量清水C 应选取饱满 、 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D. 为提高实验准确性, 可增加实验次数2、时间要求:3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1) C (2) A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 (1) 题考查酸雨的危害,较为容易。 酸雨会引起水源酸化,影响人类饮用; 使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会毒害植物根系,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但 不会全部死亡。第 (2) 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解。在对照试验中,实验条件没有发 生改变的是对照组,条件发生改变的是实验组。通过这
21、两题让学生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保护 环境当做最重要的事做下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环保守护者。作业2:能力提升 (必做)1、作业内容近年来, 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 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 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 。 中国政府承诺, 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 45%; “低碳” 已成为每一 个人的责任 ( “低碳”是指在生产 、 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 , 从而减少碳的排放) 。如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请结合上述内容, 回答问题。11 / 24( 1 )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从图中可以看出, 它在大气中的来源
22、 是多方面的 ,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 吸收进行。( 2 ) 图中的A为生物的某 一 生理过程, 完成该过程的生物主要是 ; 动物在生 态系统中作为 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 ) 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 、 “无石化能源汽车” 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 节能减排 ,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 识 。“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A 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B 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C 利用风能 、 地热能发电 D 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4 ) “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 ( 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 ,
23、在你的生活中, 你可 以为“低碳”做哪些事情? ( 至少写出两例) 。2、时间要求:6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2) 细菌、真菌 消费者(3) C(4) 节约纸张;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焚烧垃圾;尽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纸巾;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以及对低碳的理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 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 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
24、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 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 改变生活细节。此题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思考为什么会 出现此类污染和怎么解决。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 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12 / 24作业3:合作探究 (选做)1、作业内容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如图 ( 一 ) 所示 。 为 了探 究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影响 ,舒城第二 中
25、学七年级二班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 下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如图 ( 二 ) 所示 。 请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A:pH4B: pH=7图 ( 一 ) 图 ( 二 )( 1 ) 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 ?( 2 ) 将A 、B两个培养皿放在30 环境中培养, 每天给A培养皿补充适量的“模拟酸 雨” ( pH4) , 同时给B培养皿补充等量的清水 ( pH=7) 。 实验中的A培养皿与B 培养皿形成了一 组_ 实验, 该实验的变量是_。( 3 ) 一 定时间后, 观察白菜种子的萌发情况,预计实验现象是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 4 ) 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满足 ,但是A 、B两
26、培养皿的种子都不萌发, 可能的原 因是_ 。2、时间要求:6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模拟酸雨对白菜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或模拟酸雨对白菜种子发芽有影响吗)(2) 对照 模拟酸雨(3) A培养皿中的种子不萌发 (发芽率低) 、B培养皿中的种子萌发 (发芽率高) 模拟酸雨对白菜种子萌发有影响(4)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不满足 (或种子正在休眠、种子的胚死了、胚不完整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模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理解和掌握探究实验的步骤、方法和 原则以及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是解题的关键。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对自然界的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 同时在探究实验
27、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13 / 24第三课时 其他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作业1:基础巩固 (必做)1、作业内容( 1 ) 燃放烟花爆竹庆祝节日是我国的传统民俗 。 为 了保护环境, 目前很多城市禁止 在城区规定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 。 下列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产生噪声 污染空气 给人美的享受 易引发火灾 不易造成伤害A B C D ( 2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我国把碳达峰 、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 其中 ,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 氧化碳的排放总量, 达到“净零排放” 的 目 的 。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
28、和的是( )A 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 风力发电 、 水力发电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 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2 、时间要求:3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C (2) C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 (1) 题考查了人对生物圈的影响和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防止一些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预防一些呼吸道疾病 的发生。此题设计意在让学生认识到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从自身做起,不要燃放 烟花爆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 (2) 题考查了今年两会热词:碳达峰和碳中和。碳中和是低碳发展的终极目 标。此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近年来气候变化导
29、致极端气候事件14 / 24频发,影响日渐深重;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范围进一步缩小。让学生 了解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紧迫性,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作业2:能力提升 (必做)1、作业内容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 。 由于 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 对人体危害极大 。 为 了探究一 天中不同时段车流量 对空气中PM2.5含量的影响, 环境监测机构对某市的空气进行了采样, 结果如下表 。 请分析回答问题。组别PM2.5含(微克/立方米)清晨4:00-6:00 (车流量约2万辆)上班时段7:00-9:00 (车流
30、量约11万辆)中午12:00-14:00 (车流量约4万辆)下班时段17:00-19:00 (车流量约13万辆)第1组19894397第2组21833998第3组20864199( 1 ) 该探究实验中, 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 而其他条 件都相同。( 2 ) 监测机构对表中3组数据做了求平均值处理, 这样处理的 目 的是减小_ 。 ( 3 ) 分析数据 , 可以得出结论: 一 天中不 同 时段车流量对空气中PM2.5的含量 _(填“有”或“没有”) 影响, 车流量越大, 空气中PM2.5的含量_ 。 ( 4 ) 某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 下列措
31、施中与降低 PM2.5含量无关的是 ( ) 。A 禁止焚烧秸秆 B 发展清洁能源C 增大绿化面积 D 城市亮化工程2、时间要求:6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单一变量(2) 实验误差(3) 有 越大(4) D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考察生物探究实验的过程、空气污染的防治。城市亮化工程是提高了城市的 形象,但是亮化工程使许多城市用电过多,导致夏季停电频繁,造成大量的能源损失, 间接的降低了空气质量,不利于降低 PM 2.5。本题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是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拓展和提升。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空气的清洁度 直接影响我们
32、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健康,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 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15 / 24作业3:实验探究 (选做)1、作业内容电池, 大家都很熟悉,例如: 手机 ,钟表, 电动玩具, 遥控器等物品中 ,都可以 看到它的身影 。 然而, 这些使用后的废旧电池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 有些人说废旧电 池不能乱扔, 它会严重污染环境, 有些人却说对生物和环境无多大危害 。 请自选实验 材料 ,如君子兰 、 天竺葵 、 小金鱼 、 小蝌蚪等, 设计实验方案, 开展实验来探究废旧 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你的实验方案:得出的实验结论:2、时间要求:时间不限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方式。评价
33、指标水 平优 秀良 好合 格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现象的明显程度创新能力16 / 24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结果预测分析。通过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废 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废旧电池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 境的意识。同时通过此探究实验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 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第四课时 拟定保护环境的计划作业1:基础巩固 (必做)1、作业内容( 1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的内容 ( )A 调查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B 分析水土流失
34、的原因C 调查大气污染 、 水污染的状况D 调查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情况( 2 ) 今年的2月4日正值我国立春节气, 迎来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此次北京冬奥会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核心 ,在策划筹办 、 赛事举办 、 赛后循环利用等全过程贯 彻可持续绿色低碳理念, 下列措施与绿色环保理念无关的是 ( )A 运动员们使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和生物可降解餐具B 北京冬奥会火炬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的主要燃料,“微火”取代了传统的火 炬燃烧方式C 3D打印固废雪花“飘”入冬奥主题花坛D 冬奥历史上首次实现了5G 4K、 8K超高清电视转播, 特大8K超高清地面显示 系统的使用, 为公众提供优质的
35、观赛服务2、时间要求:3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D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应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 等方面予以考虑。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情况不属于保护生态环境计划的内容。(2) D 绿色环保是指人类为了保护大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行为。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 (1) 题考查学生对调查和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问 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 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第 (2) 题考查环保理念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17 / 24园绿意融融。联系今年刚举办的北京绿
36、色低碳冬奥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增强 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作业2:能力提升 (必做)1、作业内容2022年5月1 日起,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已正式实施 。据悉 ,安徽省 今年将深入推进城市垃圾系统化治理, 年底前各设区市至少有一 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 类全覆盖; 具备条件的设区市明年基本建成分类投放 、 分类收集 、 分类运输 、 分类处 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 下图是分类垃圾箱,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 丙 丁(1) 从垃圾箱上的标志可以判断甲中应装入的是 垃圾, 丁中应装入的 是 垃圾。(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垃圾分类处
37、理的意识越来越强, 请将以下生活垃圾进 行分类装入对应的垃圾箱: 快递单果皮快递包装纸箱易拉罐, 其中装入甲中 的是 , 装入丙中的是 装入丁中的是 。 (填序号)(3) 用过的废旧电池不可以随意乱扔, 因为它属于 垃圾, 会对环境造成 污染。(4) 请你谈谈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 (填写一 点即可)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 可回收 其他(2) ( 3 ) 有害(4) 做好宣传工作或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等 (填写一 点即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中主要涉及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是这两年的热点话题,2022年5月1日起, 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实行垃圾
38、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 活环境,关系节约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此题可以加强学生 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亲身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18 / 24作业3:课外实践 (选做)1、作业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的废纸, 利用废纸制作并使用再生纸是节约资源的 一种方式, 请尝试制作一 张再生纸。2、时间要求:时间不限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方式评价指标水 平优 秀良 好合 格自制再生纸步骤完成度自制再生纸的美观程度创新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部分作业注重实践性、分层性。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的课外实践活
39、动,学生在 活动中体会到了环保实践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节约资源的意 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同废旧物品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利用得当,废物 能变成宝贝。19 / 24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1:基础巩固 (必做)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 一 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 强调 了 生 态是各种 自 然要素相互依存统 一 发展的 自 然系统 。 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的“肺”, 动植物种类繁多, 生物资源丰富C 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
40、 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D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 、 治水、 治林、 治 田 、 治湖和治草等2. 2021 年 11 月, 安徽多地发现一枝黄花入侵, 合肥全面开展“ 一枝黄花”防除工作, 截至 11 月 24 日, 普查登记面积 7.3 万亩, 铲除面积 6.3 万亩一枝黄花 。 一枝黄花全名 为“加拿大一枝黄花”, 是 一种外来入侵物种 ,原产自 北美地区 。 关于生物入侵, 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作为脱离原生态制约而疯狂生长的外来物种, 给合肥生态带来了很大危害B 严格防止生物入侵, 坚决反对物种引进C 生物入侵可破坏生物的多样性D 生物入侵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3. 2022 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 日, 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下列措施与 其主题不相符的是( )A 减少煤炭 、石油的燃烧 减少大气污染B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水污染C使用充电电池 减少重金属污染D 减少使用塑料袋 减少酸雨的形成 4.舒城万佛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