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前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接触引起了人类心态的诸多反应,这些反应提出了这样的迫切要求,即人们要求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要知道我们各个文
2、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这些冒出来的问题就是我提出的“文化自觉”的要求。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达到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然后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地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
3、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10年前我曾提出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也就是今天我提出的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对自己传统的欣赏。这是处于分散、孤立状态中的人群所必然具有的文化心理状态。“美人之美”就是要求合作共存时必须具备的对不同文化的相互态度。“美美与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进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和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文化价值的动态观念就是力图创造出一个跨文化界限的研讨,让不同文化在对话、沟通中取长补短,达到我们的老话“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一体。历史发展到一
4、定时期,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地方和一群人来发扬一种新风气。我想,当前需要的新风气就是文化自觉。最近一个时期的很多迹象都提示我们,现在世界上的各民族都开始要求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人文社会科学负有答复这些问题的重大责任。现在自然科学发展很快,人对人类本身的生物学研究已经达到绘制基因图谱的地步,科技研究的空间发展已经从地球扩大到了太空。以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就要看我们如何跟上时代,认真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了。我感到,目前正在兴起的文化自觉这股风已经在许多国家中酝酿和展开。我们中国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参与和推动这股新风气。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方出现过“人的自觉”,写下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
5、篇章。看来21世纪我们将开始出现“人类文化的自觉”了。在新一页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应该有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觉的恢弘篇章,在世界上起一个带头的作用。 (选自费孝通“文化自觉”与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相互接触,使得人们产生了认识自己文化的迫切要求。B文化自觉并非文化回归和坚守传统,而是对自己文化的认识、批判和改造。C“美美与共”为我们描绘了多元文化和平共处、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图景。 D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需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发展人文社会科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A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围绕文化自觉的含义及途径展开论证,最后推出观点。 B作者用10年前的一句话来概括文化自觉的历程,体现了这一论题的历史传承意义。C第四段作者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对社会科学的思考,观点具有联系性和发展性。D文末以“人的自觉”与“人类文化的自觉”作对比,论证了当前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和而不同”是文化自觉的最终目的,即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实现文化统一。 B. 乡土中国中关于“团体格局”的分析与反思,应属中国文化自觉意识的体现。C. 只要了解自己文化的来源和特色,就能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实现世界文化融合
7、。D. 作者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层面看待中国文化,倡导中国学者起到文化自觉的带头作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网:李总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有评论者称,文化是建筑的脊梁,它体现设计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不知道您的建筑思想或者说设计理念主要受到哪些文化的影响呢?李兴钢【注】: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建筑是文明的承载者和文化的表达者。我的设计理念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叫“胜景几何”。“几何”赋予建筑简明的秩序和捕获胜景的界面,体现人工性与物质性。“胜景”是被人工界面不断诱导而呈现于人的深远之景,体现自然性与精神性。建筑是人工的,但人工的建筑跟它身处的自然环境
8、是密切相关的,这是来自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我们的先人把它叫做“天人合一”,实际上说的就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和理想。这种文化特色会在中国人建造城市、住宅,宫殿、庙宇,甚至园林、村落,所有这些人工的营造中反映出来,非常强调人造的建筑物跟自然环境的互动。中国网:2002年的时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瑞士的德梅隆事务所联手完成了北京奥运场馆“鸟巢”的竞标方案,当时您作为中方代表参与了这个项目。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呢? 李兴钢:其实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中国举办奥运会本来就是中国跟世界交流的机会,所以作为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它既要使用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当代的语言,同时因为它身在中国,又要有中
9、国特色的表达。这是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国际语境跟中国文化的本地语境之间的一种对话,我们两个事务所、两家建筑师之间的合作也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在学习,都在相互从对方吸取营养。我们最后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获得一个精彩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所以在“鸟巢”的整个设计理念里,非常强调体育场的本质,强调结构即外观等等,这些当代的、国际性的特征,同时它的形态、空间,又受到中国文化的某些启发,所以是一个双赢的、理想的结果。 中国网:随着冬奥会北京周期的启动,目前冬奥会的场馆设计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设计建设阶段了。您作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总设计师,希望在这次设计中,传达出怎样的设计理念呢?李
10、兴钢:北京夏奥会是宏大的、向世界表现中国精神的一届奥运会,当时的这些场馆也符合这样的氛围和状态。跟2008年夏奥会相比,2022年冬奥会更加强调可持续性,这也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体现,就是强调生态发展,强调场馆跟环境的友好,强调绿色奥运。对于延庆赛区来讲,它主要承担的是雪上比赛项目。身处高山密林,我们更强调内敛,甚至消隐的状态,而不是强调宏大表现的外露的状态。所以我们的场馆设计理念叫做“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场馆是在山林掩映中的场馆,冬奥是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冬奥。这既是对北京2022冬奥会整体理念的回应,也是对中国发展理念的响应。 中国网:可以说这一设计理念也是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当下的时代特征。
11、李兴钢:它既是中国当下的时代特征,你可以发现山林场馆也好,生态冬奥也好,它最终还是强调人工和自然相互成就的状态,这样一种密切相关的关系,是在我们文化里本来就有的,所以它也是一种对文化的回归和再生。 中国网: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实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馈赠,也是希望未来我们建筑师可以在国际交流中树立更多的文化自信。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呢? 李兴钢: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比较自然、从容的状态。一方面立足于我们自身的工作,一方面立足中国的条件。先要解决中国自身在城市和建筑方面的需求,就是立足自己,立足中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在更加国际化的语境里做出我们自己。事实上,随着中
12、国的改革开放,有很多的中国项目是在国际化的语境下进行的,是世界性的竞技场,很多国外建筑师跟中国建筑师同场竞技。在这些项目上,我们都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当然我自己也有些国外的项目,比如使馆或者其他的项目,也有机会能够在中国以外的土地上表达自己文化、建筑方面的理念。总体来讲,我希望这样一种文化自信也好,国际化的表达也好,是很从容、很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大喊大叫的,很刻意的。中国网:谢谢李总,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摘编自 中国网2018年10月“中国访谈”)【注】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鸟巢”中方总设计师,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4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
13、是( )(3分)A本篇专访主题是探讨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以建筑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为线索展开。B中国网围绕北京奥运场馆的提问,意在了解受访者经历,展示其巨大的成就。C中国网引用古语,既总结提炼了上面的访谈内容,又引导受访者进一步表达看法。D访谈双方互动积极,话题推进得深入而充分,其中提问的技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胜景几何”体现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即以人工的力量营造自然与精神之美。B“鸟巢”体育馆的设计理念源自瑞士文化,而形态、空间则是中国文化的产物。C北京夏奥会与冬奥会场馆,前者宏大,展现中国精神,后者内敛,强调生态发展。D中国建筑师有
14、能力与国外同行同场竞技,这将推动中国建筑理念的国际化表达。6文章开篇提到“文化是建筑的脊梁”,李兴钢的回答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思想?(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地 气王剑冰春耕时节,大人小孩都下地了,大小牲口都下地了,满地里都是闹腾腾的热气,这里还有“二妞二妞再拿些种子过来”的声音,有“吃饱了就好好干活,这个时候可不敢偷懒”的呜叫牲口的声音,时而还会有一头驴子把低着的头扬起来“唔哦唔哦”地叫上一阵。那些声音呼着气,人一喘一喘呼出的气,牲口一低一低哈出的气,混合在一起了,这里那里都是这样的气,或许就构成了那种浓重的地气,或者说那浓重的地气里就有这样的混合的气
15、。关于地气,我问过奶奶,啥是地气,奶奶说,你张嘴。我张开嘴。奶奶说,你喘气。我就吸了一口气又吐出来,再吸一口气再吐出来。奶奶说,人会喘气,地也会喘气。人喘气活着,地也喘气活着,都不喘气了,那就死了。人活着种地,地活着养人。我就往地里看,看地喘气。远远的有一个高谷堆,会冒出青青的烟,我以为那就是地气。有一天我拉着狗跑了好远才跑到跟前,到跟前一看是一孔窑。我就又问奶奶,地气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奶奶说,地跟人不一样,地是从肚脐眼里冒的。我不知道地的脸在哪里,身子有多大,我的感觉,怕是跟天一样大的,天罩着地。地撑着天,就像锅和笼。村里的大夫和奶奶说的不一样,大夫跟奶奶聊天,说地中之气,春秋最为明显,孟春
16、之月草木萌动,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秋季平定收敛,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我听不大懂,我还是喜欢奶奶说的。那是一个早上,一股青烟从地上升起,是一大团,离开地面或没有离开的样子,冉冉地动,一忽浓一忽淡,摆来摆去,像在水里的纱,感觉能摸到。就跑着去摸,却是总也摸不到,逗我似的总在前面飘。我追到原头就没法追了,原头上是一处四下里都齐崭崭的断层,下得很深,对面还是原,还是通向好远。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深沟,沟里长满了草棵子,这时我看到,断层下面的沟里冒上来一涌一涌的清气,真的如奶奶说的,是从地的肚脐眼冒出来的吗?后来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地气。夏天的夜里,一群人卷着席子、抱着被子去场上睡,躺在晒了一天的地上,
17、暖暖的,觉得比家里的炕还沉实。躺着望着天上的星星,从东往西数,数着数着就数不过来了,流星像偷划火柴一样,一会儿嚓划一下,一会儿嚓划一下。夜晚的大地真静呀,静得连蚯蚓的叫声都能听得见。第二天你会发现,蚯蚓在你的周围犁了很多地。醒来的时候,天刚蒙蒙亮,你会闻到一咕嘟一咕嘟的清气,那个舒坦,深吸一口,再深吸一口,爬起来就看见了地气。后来我就觉得,地气有时能看见,看见的就是那坨坨的气团,有时你看不见,但是能闻见。咱这个地方人好把味说成气儿,地里时常飘来的那个味,就是地气。油菜的味、豆角的味、黄瓜的味、柳树槐树桃树桑树的味,还有羊粪牛粪的味,有人把粪一车一车地往地里送,一小堆一小堆地卸到那里,然后再一小
18、堆一小堆地扬开,地里就有了一种说不清的混合味道。夏天和秋天的味道是沉厚的,那是麦浪稻浪的味,玉蜀黍的味,大豆和桃黍的味。另外,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天,你还能闻到各种野草和野花的味,那种混合在一起的味顺着地垄一波一波地涌,淘洗着你的肺叶,你感到地气好极了,有时候你会把地气认成风,一丝丝的小风带着悠悠的气儿飞,呼呼的大风携着浓浓的气儿涌。在地里干到半晌休息的时候,脱下鞋子枕着,就地一躺,脸上或是遮个草帽或是什么也不遮,四周的土香就弥漫过来了,太阳照得身上暖暖的,眼皮子里的眼睛感觉是一片艳艳的红,薄薄的一层血脉在游动。一会的时光,就会睡得呼呼的。地下的人也是这么睡着。四奶躺的地方离我并不远,她下葬的时候
19、,一口厚厚的棺木漆得油亮油亮。四奶躺好以后,村里的木匠张说一声“把好了!”就叮叮哐哐让木楔子安安妥妥地将棺盖楔得严丝合缝。四奶的棺木下土的时候,那土是一点点地盖到棺木上的,直到盖成了一个土堆,四奶的周围全是黄黄实实的土,没有别的东西。四奶闻了一辈子土味,她知道什么最舒贴。再后来我就感到,所谓地气,其实就是你的乡村,你的故土,是那些庄稼那些草木,是生你养你的父老乡亲,地气就是你对故土的感念,对家乡的认识,说白了,地气其实就是你的底气,是你生命的基础,你有着最扎实的最本质的最朴素的基础,你就有了活着的底气,否则你就是一叶浮萍,轻狂、无根无捞。你的生命里总是能看到地气,能闻到土地的味道,你就会活得踏
20、实,过得充实。(原载2018年第7期人民文学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主要从声音角度描摹了春耕时节的热闹场面,引出下文,为阐发地气张本。 B村里的大夫对地气有科学解释,我却更喜欢奶奶的解释,是因为我的年少无知。 C文中画线句承上启下,从地气的“形”到地气的“味”,写出地气的无处不在。D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叠词、数量词的运用使文章节奏舒缓,富于自然流动的韵味。8第段写到了死亡,语调却并不哀伤。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9文章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交替出现,这样的人称转换有什么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
21、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奂,字然明,少立志节,游三辅,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延熹六年,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永康元年春,东羌、先零五六千骑寇关中,掠云阳。冬,羌岸尾等胁同种复抄三辅,奂遣司马尹端大破之,斩其酋豪,三州清定。建宁元年,振旅而还。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诛宦官,事泄,中常侍曹节等于中作乱,以奂新征,不知本谋,矫制使奂
22、率五营士围武。武自杀,蕃见害,奂迁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奂深病为节所卖,上书固让,封还印绶,卒不肯当。明年夏,青蛇见于御坐轩前,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诏使百僚各言灾应。奂上疏曰:“臣闻风为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相须乃明。蛇能屈中,配龙腾蛰。顺至为休征,逆来为殃咎。故窦武、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宜急为改葬,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天子深纳奂言,以问诸黄门常侍,左右皆恶之,帝不得自从。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 时禁锢者多不能守静,或死或徙。奂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余
23、万言。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五,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B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C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D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辅,西汉时治理京都及附近地区的三
24、个职官的合称,后也指其管辖的三个政区。B永康元年,古时以帝王即位年次或年号纪年。琵琶行中“元和十年”同此。C迁,调动官职,一般分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文中“迁少府”指降职。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奂治政有方,重视仁德。做武威太守时,他平均徭役和赋税,整顿散乱的败兵,面对陋习他以仁义教化百姓,严格赏罚制度。B张奂心系国家,战功显赫。他心存建功立业的大志向,并立下功勋;在对外战争中率军平定外族,使得三州得以安宁。C张奂慷慨陈词,敢于建言。皇帝下诏让官员们讨论灾情感应时,他借此针砭
25、时弊,说服了皇帝,为冤恨而死的忠良之臣平了反。D张奂不畏权贵,正身洁己。他因得罪曹节、王寓等人被罚,却能守静著书;董卓仰慕他,派人给他送礼,他厌恶董卓的为人没有接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奂深病为节所卖,上书固让,封还印绶,卒不肯当。(4分)(2)宜急为改葬,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4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麒麟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歘(x):快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26、项是( )(3分)A首联照应题目,点出韦偃作画的原因,写出二人相知相惜、依依不舍的真挚友情。B颔联用词贴切,“扫”“出”二字再现画家挥毫作画的情态,照应上句的“画无敌”。C颈联用白描和写实手法描绘战马形象,歌颂其敢于践踏霜雪、日行千里的无畏精神。D本诗为题画诗,状物抒情,立意高远,既有对韦偃画艺的赞美,又有对自己心志的抒发。15宋代黄庭坚曾为杜甫画像题诗,其中有一句“醉里眉攒万国愁”。请结合杜诗的尾联,谈谈你对“万国愁”的理解。(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古代文人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 ”句慨叹世事如水一去不返;
27、杜甫登高“ ”句以汹涌奔腾的江水渲染大气磅礴的悲壮情怀;苏轼赤壁赋“ ”句以长江水反衬人生短促无常;李煜虞美人“ ”句,化抽象为具体,将蕴蓄的悲愁曲折倾泻。(2)颂扬英杰、渴望贤才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句颂扬同学少年劈波斩浪的豪迈之气,以此回答“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曹操短歌行“ , ”句,以月喻贤才,用问句凸显渴慕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与经典阅读考查(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走近白沙湖,水波清潺,湖山相映,七彩班斓,气象万千。只见四周密布丛生着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不远处的沙丘上,白杨、山楂、野菊等植物构成一道天然屏障。白沙湖宛若一位天仙少女,
28、显得静谧而淡然,温婉而深情。湖水碧透如眸,在阳光的照射下, 出湖面上明亮的天空,是一片的湛蓝,一汪的纯净。这清湛的碧水,不仅让人 ,而且心境如水,淡泊宁静,就连平日烦事,也顿时消散在湖中。我默自 着,任思绪在平静中陶醉,任心潮在参悟中起伏。这远离世外的清丽与飘逸,没有往来的帆影和桨声,也没有都市的嘈杂和暄嚣。置身于此,整个身心接受着白沙湖的洗礼,人性原本附着的功名利禄,仿佛淡如水滴,在阳光下蒸发得 ,一股超然的魅力,让人彻底回归到原始的大自然。( )。我下意识的回过神来,天边极处的草滩,肆意地伸向远方,被绵延的峰峦阻挡;迂回群山的沙丘,环绕浩渺的湖水,宽阔而慈祥,深邃而博大。大自然用天地造物的
29、神奇力量,守护着一泓湖水的纯洁。17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清潺(chn) 班斓 B屏障 静谧(m)C暄嚣 附着(zhu) D峰峦(ln) 浩渺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映衬 心旷神怡 矗立 无声无息B. 反衬 赏心悦目 伫立 无声无息C. 反衬 心旷神怡 矗立 无影无踪D. 映衬 赏心悦目 伫立 无影无踪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空中飞过一群南归的大雁,鸣叫着滑过蓝色的苍穹B. 一群南归的大雁从空中飞过,鸣叫着从蓝色的苍穹滑过C. 空中飞过南归的一群大雁,滑过蓝色的苍穹,鸣
30、叫着D. 从空中飞过一群南归的大雁,鸣叫着滑过蓝色的苍穹20依次将诗句填入永遇乐刘公岛一词画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永遇乐 刘公岛秋日犹温,碧空如洗,沧海无限。 , , 。抚今追昔,刘公去矣,欸乃渔歌声断;最伤心,雷惊甲午,国殇旧痕看遍。当时海战,舰沉人殉,谁不泪弹双眼! , , 。东洋霸道,清廷衰朽,往事回眸哀怨。聚民心,复兴可望,再无浩叹。数度春来 翠岛云飞 辜负寻根燕 壮丽江山见 祖先故宅 清湾浪涌A. B. C. D. 21下面文段画线句中有三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 当前,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要完全杜
31、绝因“病急乱投医”而将科学精神丢在一边却仍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关企业能避免不要跟风盲从,抛弃华而不实的宣传,站稳科学立场,那么,我们就不用太担心一些伪科学、反科学的现象会泛滥。而相关部门则应当擦亮眼睛,及时叫停那些打着创新旗号行科学之实的行为。22有人评价说:乡土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请从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礼治社会长老统治中,任选一项,结合平凡的世界或边城等作品,对选项内容作简要阐释。要求:阐释准确,举例恰当,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8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32、消除信息壁垒,扩大交友圈子,购物简单快捷,人人可以发声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拥护。同时,泛滥的暴力网游、垃圾信息以及沉迷虚拟世界带来的不健康心态等,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以“我和互联网有(或没有)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B 2.(3分)D 3.(3分)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3分)C 5.(3分)B6.(6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影响中国(包括李兴钢)建筑的设计理念;北京奥运
33、场馆“鸟巢”的设计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合作双赢的结果;冬奥会绿色奥运的理念既是时代特征,也是中国天人合一文化的回归和再生;拥有文化的自信,可以使中国建筑师自然、从容地在国际化语境中展示中国文化、建筑理念。(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3分)B8.(5分)四奶的死如同“睡着了”,有回归自然之意,所以虽然写到死却并不哀伤;(1分)她生于黄土,葬于黄土,地气使她活得踏实,走得舒贴;(2分)借此凸显乡村、故土、地气是生命的基础,活着的底气,体现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意义。(2分)9.(6分)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是以亲历者的视角写出“我”对地气逐渐认识的过程,真实自然;(2分
34、)转换为第二人称“你”,把读者拉入文本情境之中,唤醒读者内心的想象、感受和思考,使“我”的个人体验具有了普遍意义;(2分)人称的交替使用,使叙述方式富于变化,有助于深化主题。(2分)二、古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10.(3分)D 11.(3分)C 12.(3分)C13.(8分)(1)张奂对被曹节利用一事深深地感到不满,上书坚决辞绝,封存退回了官印,最终不肯接受。(每句1分)(2)应该赶紧给他们改葬,把他们的家属迁回原籍,那些受牵连而被禁锢的人,应该全部免除(处罚)。(每句1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7分)14.(3分)C15.(4分) “万国愁”指对天下的忧虑。杜甫即使在喝
35、醉的时候,忧国忧民的愁绪也一直聚集眉间。(1分)尾联意为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与人们同生共死的千里马呢?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匡济时危的人才的渴望。(2分)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爱国感情。(1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8分)16. (8分)(1)古来万事东流水 不尽长江滚滚来 羡长江之无穷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三、语言文字运用与经典阅读考查(23分)17.(3分)B18.(3分)D19.(3分)A20.(3分)B21.(3分)杜绝因丢在一边的现象。去掉“不要”。行伪科学之实。22. (8分)(解释概念基本正确2分,对作品相关内容的阐释准确、
36、条理清晰6分)示例:长老统治是发生在社会继替过程中的一种教化性权力,主要表现在(但不限于)家族或亲子关系中,是长者继承既有的文化而对幼者进行教化的一种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又带有约定俗成的合理性。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堂出于门第观念而对女儿润叶、儿子润生恋情进行粗暴干涉,乡人都认为合情合理;作为双水村书记,他对整个村子具有绝对话语权。这些都是家族乃至村落中长老统治的体现。(边城中码头船总顺顺德高望重成了茶侗水面的长老,大家有什么纷争或解不开的事都来寻他;天保、傩送兄弟俩通过媒人提亲或唱山歌等不同方式向翠翠求婚,也体现了湘西小城既定的民风民俗。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法则做事,这是世代延续的长老统治教
37、化权力的体现。)四、作文(60分)23.(60分)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张奂,字然明,年轻时到三辅地区游学,年少的时候就立下志愿,后来被征召到大将军梁冀幕府任职,因病辞职。又被推举为贤良,回答策问获得第一名,被提拔担任议郎之职。延熹六年,被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张奂平均分配徭役和赋税,集合并安抚散乱的败兵,经常是各郡最好的,河西因此得以保全。那地方的风俗有很多妖邪的禁忌,凡是二月份、五月份生下的孩子以及与父母同月份出生的孩子,全都杀死。张奂拿仁义的道理教导他们,严格赏罚制度,风俗就得到了改变,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张奂曾经对读书的朋友说:“大丈夫立身处世,应该为国
38、家在边境上建功立业。”到他当了将领,果然很有功名。永康元年春天,东羌、先零五六千名骑兵入侵关中,攻占云阳;冬天,羌族岸尾等人胁迫同族人又掠夺三辅,张奂派司马尹端等进击,大败敌军,斩杀敌方首领,这三个州郡才得以安宁。建宁元年,张奂整顿军队而回朝。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商议诛杀宦官,事情泄露了出去,中常侍曹节等人发动变乱,认为张奂是刚召回的官员,不知道详情,假传圣旨让他率领五个军营的士兵围窦武。窦武自杀,陈蕃也被杀害,张奂升为少府,又被任为大司农,因功被封为侯。张奂对被曹节利用一事深深地感到不满,上书坚决辞绝,封存退回了官印,最终不肯接受。第二年夏天,有一条青蛇出现在皇帝座位的栏杆前,又有大风、暴雨
39、、冰電雷电击毁树木,皇帝下诏让官员们讨论灾情感应。张奂上疏说:“我听说风是上天的号令,使万物震动而通气。木生于火,相互作用才能有光明。蛇能屈能伸,和龙相配而腾云隐伏。顺应天意就有好处,违逆就会有灾祸。所以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者立志安定国家,或者方正不屈,在过去被奸人所害,都受诛杀,全国人都感到极大的悲愤。应该赶紧给他们改葬,把他们的家属迁回原籍,那些受牵连而被禁锢的人,应该全部免除(处罚)。皇上听了很信服,又问那些黄门常待,他们都加以反对,因此也无法自行其是。司隶校尉王寓是宦官出身,想借助公卿的恩宠来求得举荐,官员们都怕他,只有张奂自己拒绝了他。王寓很生气,于是用结党谋反的罪状诬陷他,使他遭禁锢而回归乡里。当时遭禁锢的人大多不能安于静养,因而有的被处死,有的被流放。张奂却闭门不出,收养学生一千人,写下尚书记难三十多万字。董卓仰慕他,派他哥哥送给张奂细绢一百匹,张奂讨厌董卓的为人,没有接受。光和四年张奂去世,享年七十八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