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 近代国家观念的初步形近代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成第1页,共21页。一、本讲主导思想一、本讲主导思想近代国家观念的确立在一定意义上表志着近代国家观念的确立在一定意义上表志着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在近代相当长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在近代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西方的国家有机体理论主的一个时期里,西方的国家有机体理论主导着近代中国的思想界,是进步知识分子导着近代中国的思想界,是进步知识分子认识世界的重要理论工具认识世界的重要理论工具。鸦片战争的失鸦片战争的失败尤其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人在蒙受败尤其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人在蒙受耻辱的同时,开始意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关耻辱的同时,开始意识到国与国之间
2、的关系准则。虽然这种认识是初步的,却反映系准则。虽然这种认识是初步的,却反映了近代国家观念传播之前士大夫阶层已经了近代国家观念传播之前士大夫阶层已经在扣击着国家的核心问题即国家主权问题在扣击着国家的核心问题即国家主权问题。第2页,共21页。二、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二、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 1、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立基于从“夷夏之辨”出发的中国地理中心和文化至上的观念之上,同时又是中国传统的人伦秩序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在对外交往中的延伸和膨胀,其实质内容是认为世界各个地区,尽管文化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却都是以中国为中心并臣服于中国的。在这种对外关系之下,中国传统的外交思想中不可能具有以国际社会的
3、存在为前提,以国家间的相互平等关系为原则的近代因素。第3页,共21页。2、两次鸦片战争的进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将这种传统的对外关系打破,但在中国绝大多数封这士大夫的思想中,中国是“天朝上国”、“万邦宗主”,中国“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的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中国外交要走向世界,为摆脱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进行努力,首先就必须冲破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洋务派思想中“变局”观的产生,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第4页,共21页。三、洋务派思想中三、洋务派思想中“变局变局”观观 1、“变局”观的形成“庚申之衅,创钜痛深,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道光、咸丰以来,中国再败于泰西,士大夫之好时务者,
4、观其号令约束之明,百工杂节之巧,水陆武备之精,贸易转输之盛,反顾郝然,自认为贫且弱也。于是西学大兴,人人争言其书,习其法,欲用以变俗。”第5页,共21页。2、“变局”观的内容“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阻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至,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从“上古辟榛之世”到唐虞三代之世,是由“洪荒之天下,一变为文明之天下”;从尧舜之世到秦代,则由“封建之天下,一变为郡县之天下”;时至今日,又由秦汉以来的“华夷隔绝之下”,进入了世界
5、各国相互开放的“中外相属之天下”。“闭关而治”的局面已被“万国相通”所取代了,封闭的状态不复存在。第6页,共21页。3、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 随着洋务派们西学知识的逐步扩大和中外关系的深入发展,他们开始产生了较为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和争取主权平等的思想。李鸿章:“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郑观应:“夫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夺之。”王韬、马建忠、薛福成等也有类似的言论,表明洋务派们已初步产生了国家主权观念。第7页,共21页。洋务派对不平等条约的侵略性质和危害的认识集中在洋务派对不平等条约的侵略性质和危害的认识集中在三个方面。三个
6、方面。一是片面最惠国特权。“中国于外务利益未甚讲求,率以利益均沾一条列入条约内。一国所得,诸国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遂使协以谋我,有团结不解之势”,“均沾二字,利在洋人,害在中国,设法防弊,实为要图”。二是领事裁判权。“我之所宜与西国争者,额外权利一款耳,盖国家之权系于是。”三是协定关税特权。洋货纳税太轻,“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同时由于“税则厚薄不一”,“遂使厚利为洋商所垄断”。“加税一款,乃我国家自有之权,或加或减,在我而已,外人不得干涉。”其他洋务派也都能认识到关税是各国自主之权,反对外国随意干涉。第8页,共21页。评价评价 洋务派国家主权观念和争取平等主权、修改不
7、平等条约思想,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种政治民族意识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之中,在屈辱与痛苦的压力下逐萌生的,同时又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们了解世界,顺应世界潮流,主动追求的结果。它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狭隘观念,标志着近代国家意识的初步形成。第9页,共21页。四、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四、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1、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 甲午战争的失败被梁启超总结为中国人大梦方醒的开始,这似乎照应了龚自珍、魏源的“知耻兴邦”说。正是这一屈辱的事件推动了进步知识分子走上救亡的前台。近代西方国家有机体学说经过思想家的努力被引见到中国,这是中国政治文化初步具备了近代化的特征。
8、“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变一事者,微特偏端不举,即使能举,亦于救国之大体无成。”第10页,共21页。2、梁启超与西方国家思想的传播梁启超与西方国家思想的传播 1)维新派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的宝库中找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及其他一些理论,加以改造和发挥,为自己的变法思想主张创立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其中重要的思想是国家的学说。近代国家观念及实践,被学术界视为建设一个现代化中国的基础。中国真正认识国家理念,首先要归功于梁启超。这就是他对伯伦知理国家理论的翻译和介绍。第11页,共21页。(2)伯伦知理生于苏黎世,曾在苏黎世大学学习法学和政治
9、学。1827年取得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波恩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833年回到苏黎世大学任教授。1837年任大理院委员,后又当选为国务院、政府和联邦政府成员,并领导保守派自由党。1847年退出政坛并离开瑞士。此后,他曾出任德国大学法学最高讲座教授,讲授法学和政治学。1861年去世。伯伦知理一生著述颇丰,且多次在德国再版;几乎全部被翻译成法文,并一再出版。此外,他的著作还有意大利文和俄文译本。关于伯伦知理的情况以及梁启超对伯伦知理著作版本的选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巴斯蒂作了认真的探讨(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4期。第12页,共21页。(3)1899年4月10日至10月25日间,梁启超在横滨清议报上对
10、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连续译介。一般认为,梁启超翻译的是伯伦知理的代表作公法凡论。该书由日本加藤弘之1872年译成日文。正是巴斯蒂的出色研究,纠正了多年来学术界的这一缺点。梁启超翻译的是伯伦知理在1874年的通俗读物为有文化的公众而写的德国政治学的节译本,该书在1899年由吾妻兵治译为国家学在东京出版。第13页,共21页。(4)梁启超节译的内容是,第一第一,原著的第1卷国家之性质与目的,主要叙述了国家的发展历史,当今的国家观念,国家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国家的基础,以及国家的目的。第二第二,原著的第3卷国体,讨论的是国家的四种基本形式(依据领导的类型)、四种附属形式(依据民众参与类型)、两种近代
11、形式(代议君主制和代议共和制)及代议君主制的最初几个阶段(即君主立宪制)。第三第三,第4卷的前两章,即主权及第3章的有关区分公权的部分。第14页,共21页。3、梁启超的帝国主义观梁启超的帝国主义观 梁启超对西方国家理论的评析中,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何时提出的概念?1901年的国家思想异同论中,就对帝国主义的形成、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他认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就欧洲而论,“则民族主义全盛于十九世纪,而其萌达也在十八世纪之下半;民族帝国主义全盛于二十世纪,而其萌达也在十九世纪之下半”。对于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理论渊源,梁启超进一步分析
12、说,“现今学界,有割据称雄之二大学派,一曰平权派,卢梭之徒为民约论者代表之;二曰强权派,斯宾塞之徒为进化论者代表之。强权派之言即新帝国主义之原动力也。”。第15页,共21页。4 4、严复的近代国家观念、严复的近代国家观念(1)作为一个翻译型的思想家,严夏的建国构想首先是通过其译作及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著述讲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严复的国家观念的是他于年翻译的社会通诠和年所著的政治讲义。(2)根据英国学者甄克思所著社会通诠,严复提出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图腾,宗法、国家)加两过渡阶段(游牧、封建)的划分方法。他说:“夷考进化之阶级,莫不始于图腾,继以宗法,而成于国家。”第16
13、页,共21页。(3)严复应邀为青年会演说,演说稿后以政治讲义为名于1906年公开出版。在这部书稿中,严复对甄克斯的三阶段论作厂更详细的说明和发挥。他指出:五洲各国不谋而合,皆有政治,“最始是图腾社会”,“其次乃入宗法社会”,“最后乃有军国社会”。(4)严复用甄克斯关于社会发展三个阶段的观点来分析研究中国,初步得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中国古有天下而无国家。“吾国之人,所以于政治之学、国家之义,自西人观之,皆若不甚分晓者,止缘大一统之故。吾所居者,只有天下,并无国家。而所谓天下者,十八省至正大中,虽有旁国,皆在要诸服之列,以其无由立别,故无国家可言。”第17页,共21页。五、思考题五、思考题 1、
14、西方近代国家学说的主要流派 2、中国近代的国家学说的主要特征 3、中国维新派思想家的是如何分析中国传统国家的?(作业)第18页,共21页。六、参考书目六、参考书目 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冯客:近代中国的种族观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刘天路:“论洋务派的外交思想”,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第19页,共21页。七、背景资料七、背景资料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特意指出“德国大政治学者伯伦知理所著国家学,将欧洲中世纪与近世国家思想之变迁,举其特异之点,凡若干条,兹译录如下”。背景资料1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doc 第20页,共21页。本次课程结束本次课程结束 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再再 见见第21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