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天生仲尼而立而办私学知天命而游列国古稀而制六经黑暗中的残烛 万世之仁 情深而痴第一章天生仲尼孔子孔子 名丘名丘 字仲尼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时期鲁国人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 第三,季最小。古时常用于 表字或对人的敬称祖先为商朝贵族:商代 微子后代 商纣王长兄 为春秋时期宋国开国始祖逐渐落寞:至孔子六世祖孔父嘉 不再属王族 流落到鲁国 至孔子父亲人丁寥落 野合而生:孔子父亲叔梁纥 古稀之年娶 颜氏少女 因夫妻年龄差距太 大不符合周礼 婚姻不属“礼合”故曰“野合”(尼丘山)圣人出身圣人之相圣人之相生而圩顶 :头顶中间低 四周高身长不凡 :
2、九尺有六寸 人皆异之五官奇异:大龅牙齿 大耳垂肩 眼睛凸出 鼻孔外翻身强体健 剑术高超第二章情深而痴所谓“痴人”痴人有很多种,或因情深而痴,或因智浅而痴,孔子属于前者,而后世很多的儒家学者,如宋明理学家们,则为后者。人臣霍乱 诸侯弑君礼崩乐坏 左传记载,鲁国从鲁隐公至鲁哀公250多年间共发生了四起弑君事件,鲁国为春秋时期对周礼保存最好的国家,却也因时代动乱而礼崩乐坏,君臣之义被削弱,权臣甚至庶人为了追求利益而犯上作乱,其他诸侯国弑君事件共四十余起。诸侯割据 连年征战礼崩乐坏 春秋晚期,衰微的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强大的诸侯们占王田为私田,纷纷制定自家法律,各分封的诸侯间连年征战,周
3、王室无力阻止,政权不断下移,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情况十分普遍。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兴兴灭灭国国继继绝绝世世举举逸逸民民chiren 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孔子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他一生都在追寻,周游列国,颠颠簸簸,他想寻找一个圣明的君主,实施他的主张,更是在寻找过去的影子,追觅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第三章而立而办私学 孔子并非第一位办私学之人,但把私学办成传授文化、培养人格、培养知识阶层的场所,孔子乃第一人。正是在他的私学里,才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官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儒家六艺诗书
4、礼乐易 春秋大小六艺孔子问道老子 老子的想法,周王朝没救了,也不必去教。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那才是天下大道。过于急切地治国平天下,一定会误国乱天下。因此,最好的归宿是长途跋涉,消失在谁也不知道的旷野。孔子当然不赞成。他要对世间苍生负责,他要本着君子的仁爱之心,重建一个有秩序、有诚信、有宽恕的礼乐之邦。他的使命是教化弟子,然后带着他们一起长途跋涉,去向各国当权者游说。稀世天才是很难遇到另一位稀 世天才的,他们平日遇到的总是追随者、崇拜者、嫉妒者、诽谤者。这些人不管多么热烈或歹毒,都无法左右自己的思想。只有真正遇到同样品级的对话者,最好是对手,才会产生着了魔一般的精神淬砺。淬砺的结果,很可能改变自
5、己,但更有可能强化自己,这不是固执,而是因为获得了最高层次的反证而达到新的自觉。第四章知天命而游列国鲁国执政 孔子曾任鲁国中都宰、司空 大司寇实行仁政 一年间将地方治理得“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四处碰壁 孔子周游列国,大多数国君一开始都表示欢迎和尊重孔子,也愿意给予较好的物质待遇,却完全不在意他的政治主张,更不希望他参与国政。孔子只能一次次失望离去,每次离去总是仰天长叹,每次到达又总是充满希望。他从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游说列国十四年,而这十四年间,这位颠沛流离,鬓发如霜的老人,遇到的却都是冷眼、嘲讽、摇头、威胁、推拒甚至是轰逐,但却一点儿也没有让他犹豫停步。陈蔡之厄 孔子看了大家一眼,说:我们不
6、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总徘徊在旷野 子路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不够,人家不相信,也许是我们的智慧不够,人家难于实行我们的主张。”孔子不赞成,说:“如果仁德就能使人相信,为什么伯夷会饿死?如果智慧一定行得通,为什么比干会被杀害?”陈蔡之厄 子贡说:“可能老师的理想太高了,所以到处不能相容、老师能不能把理想降低一点?孔子回答说:“最好的农民不一定有最好的收成,最好的工匠也不一定能让人满意。一个人即使能把自己的学说有序地传播,也不一定能被别人接受。你如果不完善自己的学说,只追求世人的接受,志向就太低了。”颜回说:“老师理想高,别人不相容,这才显出君子本色。如果我们的学说不完善,那是我们的耻辱;如
7、果我们的学说完善了却仍然不能被别人接受,那是别人的耻辱。”弘毅之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子路姓 仲 名 由 字 子路 小孔子九岁性情刚直 好勇尚武 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曾皙姓 曾 名 皙 字 点 小孔子约二十岁冉有姓 冉 名 求 字 子有 小孔子二十九岁 以政事见称曾担任季氏宰臣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取得胜利公西华姓 公西 名 赤 字 子华 小孔子四十二岁具有出色的外交才能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知吾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姓姓名名字字小孔子几岁小孔子几岁子路仲由子路小9岁曾皙曾皙点约小20岁冉有冉求子有小
8、29岁公西华公西赤子华小42岁 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班长子路摄:被包围 被胁迫加:指侵犯因:接着方:准则 道理“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 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 乐,以俟君子。”冉有 名求方:方圆纵横俟:等待“名”“字”有别 古人称呼自己要称“名”以示谦虚 称呼别人要称字,以示尊重 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 如果长辈想表示最晚辈的尊重,也可以称字“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 名赤端:礼服 这里指穿礼服章甫:礼帽
9、指戴礼帽“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 名赤端:礼服 这里指穿礼服章甫:礼帽 指戴礼帽“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 字点希:通“稀”稀疏作:起身 站起来撰:才能 指从政的才能莫春:暮春冠者:20岁以上的人童子:少年 不到20岁的人沂:水名 位于山东曲阜 舞雩:鲁国求雨的坛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
10、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点评“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点评子路强兵之道冉有富国之道公西华文明之道曾子个人幸福君子之志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左传禀仓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孔子点评喟喟然然 而叹 孔夫子的“喟然叹”,里面包含着太多的内容,既有对于自己命途多舛的感叹,也有对于曾皙描述情景的向往。一个人超前于时代太多或者落后于时代太多,他注定就是不合时宜的,因为不合时宜,所以很难适应外界,很难得以顺自然、遂本心。相较于在仕途上的不得意,孜孜以求而不得赏识的孤独而言
11、,孔夫子在这种生活和人性上的孤独和落寞也许更为深刻。仁:两个人 即人与人之间 有你就有我 有我就有他 你我他即为社会 仁 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 相爱 相助 仁者爱人仁:首先 是君子自身一种极高的道德修养 克己 爱人 宽恕 推己及人“仁爱之心”其次,仁 还是一个社会政治应当具有的政治理想 即公理 正义 第五章古稀而制六经壹古典小说整理古籍 孔子晚年,疲于奔波。在离开鲁国十四年后,靠弟子冉求的疏通,回到鲁国故乡。他在现实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埋头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在被自己的时代拒绝之后,他成功地通过文化符号进入了未来的世纪,在被几个诸侯国的诸侯和政客拒绝后,他的影响力却遍及全世界,名声响彻天下。诗经尚书
12、易礼乐春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那些记录遥远时代百姓真切痛苦与情感的民歌,经过孔子的整理修订,才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一跃成为“六经之首”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不仅要求人类的道德,对人类的情感包括对人性的弱点也是那么善意的回护与爱惜。文学即人学,文学就是人性的表现,不能对人性的优点有极崇高的敬意,对人性的弱点有极宽厚的怜悯,是不可能理解文学的。尚书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散文集。同时,如果说诗经是民间的风、雅都可以算作是民间的,那么尚书就是朝廷的;诗是民间的情感,书是朝廷的意志;诗是抒情的,书是理智的;诗是散漫的,书是约束的;诗唱个性
13、感受,(书倡国家价值;诗 是艺术,书是道德;我们民族最古老最本质的东西,都积淀在诗书之中了。它们都与孔子有关。周易 易据说最初乃是乃是周文王为商纣所拘押,担心“没世而名不称”.推演而成。但文王的周易,纯属卜筮之书,对一般读者来说不啻天书。“孔子晚而喜易,他的研究成果,经口授学生,学生整理成册,孔子是把卜筮之书改造成了哲学之书,综合天地人,探究天道人道,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所以,就易在这个意义上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又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易,毋宁说,易乃是孔子的著作了。礼乐 礼乐亦是孔子的教化工具。孔子对枯燥乏味的周代官制、礼仪的记录仪礼进行研究,指出其内涵、作用与本质。
14、这一切都不过是“托古改制”而已。孔子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仍然是天道与人道。伟大的周公盛世初建,创建周礼,规范一个大帝国的行为与思想,开创了灿烂的周文化;伟大的孔子身当乱世,礼坏乐崩,他所做的,乃是在文化废墟上的考古、整理与保存。春秋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的历史大事。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这本以“微言大义”著称的历史著作,孔子是有意把它写成政治学著作、伦理学著作。他在这里要审判的,是整个历史,而且他所进行的不止是历史批判,更重要的倒是他的政治批判与道德批判。他希望他的这本书能成为人的道德
15、准则,更希望它能建立一种合理有序的政治运行法则。这就是这本书使“乱臣贼子惧”的原因。孔子在给弟子们讲授春秋时感慨地说“后世知丘者以 春秋,而罪丘者亦春秋。”春秋郑伯克段于鄢 心怀鬼胎的兄弟之间关于权势的争斗通过这六个字表现的淋漓尽致,于鄢说明事情发生的地点,克,既说明了故事的结果,也说明了双方的对立关系,这已经不是一场兄弟之间的争斗,而是两个敌对势力的战争,可谓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权力场上更甚,遑论兄弟之情。再说这故事的主角,郑伯与段,段是名字,郑伯是称号,社交礼仪的称呼,更体现了这场战争的立场,这是一个君主对于反叛者的镇压,彼时年少一起相伴长大,无论过去有多少时光一起度过,在此刻,只能有敌
16、人这一关系。第六章黑暗中的残烛凄惶的老人 孔子回到故乡时已经六十八岁,回家一看,妻子已经在一年前去世。七十岁时,独生子孔鲤又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时老人的亲人,只剩下了学生。七十一岁时,他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去世了。他终于老泪纵横,连声呼喊:“天丧予!天丧予!”七十二岁时,对他忠心耿耿的学生子路也去世了。子路死得很英勇、很惨烈。(君子死 冠不免)几乎同时,另一位他很看重的学生冉耕也去世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这座泰山真的倒了随着他曾走过的千里古道 饱受过的万丈西风一同离开了他深爱的世界圣人洒泪而尽如同蜡烛最后一次耀眼的跳动 熄灭 天地之间 一片黑暗但 从那一刻起 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 而是 千秋万代谢谢观看齐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