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2-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单元人文主题单元人文主题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中华文明之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领略传统智慧,培养理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3-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2.分析文中出现的人物的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3.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感受其艺术魅力。-4-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5-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
2、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6-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
3、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的一次谈话。-7-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论语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的重要著作。宋代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记录传教、讲学、论政及交际等的问答口语。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究篇章结构,不讲究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
4、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8-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9-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2.通假字(1)毋吾以也“以”同“已”,意义:止。(2)鼓瑟希“希”同“稀”,意义:稀疏。(3)莫春者“莫”同“暮”。-10-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
5、知识整合3.一词多义-11-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4.词类活用-12-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5.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结构后置句)(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词结构后置句)-13-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6.文化常识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
6、种礼帽。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14-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15-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的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16-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
7、文白对译【任务一】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可分为几部分?简述各部分内容。提示: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言志。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尾),孔子评志。-17-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二】感受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2.简析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提示:(1)对子路: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孔子“哂
8、之”。(2)对冉有: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3)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4)对曾皙:孔子“与”之。-18-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三】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体悟其艺术魅力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如何刻画孔子的四位学生的
9、?提示:文中出现的孔子的四位学生,性格各异。孔子话语刚停,子路便“率尔而对”,迫不及待中可见其直率刚正,遇事轻率、急躁和自负的特点。冉有的敦厚、谦虚,公西华的谦恭、温厚,曾皙的放达、洒脱和自得,在文章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冉有和公西华这两个人物,性格相近,但从语言的描绘中又能辨析出他们的微小差别。本文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尺幅之内,就有如此多鲜活灵动的人物,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19-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孔子为什么对曾皙的人生理想表示赞同呢?
10、提示:观点一:曾皙的观点体现了孔子追求的大同社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士大夫潇洒适意的生活场景,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缩影,孔子向往大同之世,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促成以周礼为代表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其时也,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诸侯国之间鼓唇弄舌,他们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歌咏弹唱。这是曾皙向往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仁政、礼乐治国的理想社会。因此,孔子对曾皙的“志”慨然赞许。观点二:曾皙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曾皙淡泊宁静的心态,这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
11、生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孔子是一位有着强烈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可惜的是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曾皙的这段话,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暗合孔子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和感伤。-20-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1-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2-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3-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4-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5-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6-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7-第1课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