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心理发展总是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说明个体心身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 B.继承性C.顺序性 D.阶段性2.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发展史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培根D.梅伊曼和拉伊3.从( )层面看,师生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平等的对话,互敬互爱的关注。A.教学B.人格C.道德D.民主4.大力宣传战斗英雄、历史伟人、劳动模范等人物顽强的意志行动,这是利用榜样的( )作用。A.激励B.示范C.导向D.矫正5.奥数兴趣活动小组
2、属于( )A.科技活动B.文体活动C.学科活动D.社会活动6.课外教育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下列属于的是( )A.选修课B.小发明C.运动会D.社团活动7.“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素质的最高境界,它属于人的( )A.能力素养B.心理素养C.知识素养D.道德素养8.( )理论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机器,提倡真实性的评定,开放性的学校。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C.行为主义D.信息加工9.一天,妈妈带小明外出游玩,小明指着天上的大白鸟,说:“妈妈,你看飞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孩子的行为属于( )A.图示B.顺应C.同化D.平衡10.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
3、月,属于以下( )因素作用的。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与互惠性11.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觉控制增强,视觉注意范围扩大,动作具有轻快感,这个阶段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12.许多小朋友都使用哭闹、撒泼等许多无理的行为,来得到他们的强化物,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A.食物B.安全C.金钱D.温暖13.下面属于迁移的是( )A.学生学习勾股定理后,让其解一道需要用勾股定理解答的题目B.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后,布置两位数加法的作业C.学生学习游园不值,让学生把其默写下来D.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后,体育老师对其进行测验14.元认知是对认知
4、的认知,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阅读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有意放慢速度B.根据自己的学习曲线,安排学习活动,使学习效率最大化C.温习与新材料相关的已有的背景知识,以理解和记忆新知识D.选择挑战性任务,进行自我激励15.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A.图像记忆B.听觉编码C.视觉编码D.语义编码16.在教学目标陈述中,使用知识并进行理解的要求属于认知领域的( )A.领会B.综合C.分析D.应用层次17.要求教师做到“多走一步,深入三分”强调的是( )A.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B.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C.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D.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普通学校应当
5、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根据( )的特征进行。A.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二、简单题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有什么区别?3.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4.简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三、论述题什么是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四、材料分析题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各地中小学不乏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请用素质教育观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罗
6、庄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C【解析】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3.B【解析】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4.A【解析】战斗英雄、历史伟人、劳动模范等人物属于典范,学生通过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积极上进,这是利用了榜样的激励作用。5.C【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体,它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6.B【解析】小发明属于课外、校外教育内容的科技活
7、动。7.D【解析】慎独属于个人道德修养。8.A【解析】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发展的基本概念是存在或者自我。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等。9.C【解析】同化即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10.A【解析】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彼此相互欣赏、接纳的亲密倾向,根据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外貌来源、熟悉性和临近性、相似性和互补性、对等性或互惠性等。“近水楼台先得月”体现的是熟悉性和临近性。11.D【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12.C
8、【解析】金钱属于二级强化物,其余选项属于一级强化物。13.B【解析】把计算一位数加法的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上,属于学习迁移。14.A【解析】A项属于元认知的调节策略。15.D【解析】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它们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16.D【解析】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以知识和领会为基础,运用代表高水平的理解。 17.B【解析】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18.C【解析】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
9、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二、简单题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
10、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2.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有什么区别?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是指从教师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二者区别:(1)理论基础的不同;(2)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3)学生观不同;(4)教学信息传输的方式不同;(5)师生心理相容度不同。3.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1、。(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简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费尔德和科布为代表。主要观点如下:(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2)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社会性的过程。(3)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可以叫做“自下而上的知识”。(4)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的公共文化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12、。三、论述题什么是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所谓攻击性行为是专门指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的旨在伤害他人的行为。攻击性行为的特征为经常打架骂人,无缘无故欺侮他人,比如逆反与反抗行为。产生原因:(1)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不清,容易出现心理失衡、感情脆弱,有时出现偏激情绪甚至失控。(2)社会上的暴力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他们产生一种解决问题和矛盾需要靠打架、暴力行为才能解决的想法;(3)学校和家庭对学生青春期教育不够,心理教育不到位,行为习惯教育力度不够;(4)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期望值过高
13、,依赖性强,缺乏宽容心;(5)学校小群体的影响。对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教育对策,预防中学生的攻击性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意调节中学生的情绪。家长和老师平时应多与中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诉求,体谅他们的困境,当学生有不良的情绪时,尽量不要采用强硬的手段,而要引导他们及时发泄出来,并教会他们正确的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增强自己的控制情绪的能力。(2)对男女生的攻击性的预防要区别对待。对于男生,应注重防止出现打架斗殴等不良暴力现象;对待女生,则要重视她们的攻击性情绪上的反应,有了严重的负性情绪应及时的疏导。(3)让中学生处在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父母要给中学生做好榜样,平时和家人的相处
14、中要充满爱和信任。父母要关注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样,孩子从小就能从父母那儿学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另外,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应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在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等,这样,孩子不至于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导致最后产生攻击性行为。(4)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机制。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对于中学生的心理行为规律以及变化等都有一定的了解,由他们来协助家庭教育,保护和指导中学生,能让家庭教育更具科学性。四、材料分析题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各地中小学不乏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请用素质教育观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1)用考
15、试分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量化评定方式,但在很多时候其客观性和准确性不一定优于其他评定方式;其次,很多人对素质教育有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然而考试分数可以大致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动机,形成低水平的自我评价。(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首先,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名次作为评定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
16、面发展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而考试分数并不能说明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其次,教师在报告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必须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考试分数通常不具有绝对价值,只具有相对意义。评价学生应该是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以个体发展的独特性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性评价还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境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过度重视考试分数在衡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