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化学好好题汇编题汇编】20202020 九上九上期末期末考考试试 鼓楼期末 14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常温下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迅速加入盛有 100mL 蒸馏水烧杯中的电导率。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操作顺序是预先采集数据后再加入氯化钠固体 BC 点的电导率不再变化,则离子浓度不再改变,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测定氯化钠溶液不同位置的电导率,数值相同,则说明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 D由图可知,可通过测量液体电导率来区分蒸馏水和稀氯化钠溶液 16研究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气体的
2、性质。现提供下列实验仪器和装置:(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可选用 F 和 (填字母)组装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能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达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目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A 和 (填字母);若用 B、C 组装成一套装置,向 B 中加入石蕊溶液,并让生成的气体通过该装置,则可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常考虑的因素应包括 。(4)请只利用上图给出的仪器,设计实验证明“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完成表格。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7(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 。铜牛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有大量黑烟产生时,应 (选填“调大”或“调小”)进风口从而促进燃料充分燃烧。(5)近几十年,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的威胁。请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吸收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2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浓硫酸能
4、吸收气流中的水蒸气。【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假设装置中所盛药品均足量):(1)实验中观察到 A 中固体变成蓝色,B、E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 中_ _,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2)B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小李测定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见右表):他认为仅利用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也可证明该实验中所用的甲烷燃烧产物中含有 CO。请分析数据,加以说明。装置及药品 质量/g 实验前 实验后 编号 A 198.2 200.9
5、 B 和 C 492.4 494.6(4)根 据 上 表 数 据,写 出 该 实 验 中 甲 烷 在 一 定 量 氧 气 中 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_。玄武期末 15 将锌粉和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B一定发生了反应:Zn+Cu(NO3)2=Cu+Zn(NO3)2 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体产生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银 16研究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1)用装置 A 制取氧气,试管内的固体应为 (填化学式),用 C 装置可以制备H2或 气体(填化学式)。(2)利
6、用 D 装置 (填“能”或“不能”)收集满 H2。(3)利用装置 B 和 E,可验证燃烧的某一条件。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连接好装置,将 E 中的导管插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热毛巾覆盖在锥形瓶上。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装置气密性良好。(4)装置 D 中用到的稀硫酸,常用浓硫酸稀释而成,若将 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约为1.8g/cm3)稀释成 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体积为 。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读数,会造成配制所得的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9.(3)铁钉是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某学习小组对锈蚀的铁钉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7、。向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过量 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写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方程式:。推测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下 4个实验(持续 10 个小时)。序号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A.设计实验、实验的目的是 。B 综合分析上述4个实验,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20.(6 分)图中 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F、G、H、I 为单质,其中 E、G 状态相同,其余均为化合物;
8、A 可用作干燥剂,F 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H 为紫红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F ;(2)写出 D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 I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BA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1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该组同学进行了探究。(1)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提出问题】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进行实验】取 100mL 蒸馏水于烧瓶中,加热煮沸后,立刻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取 2 支医用注射器分
9、别抽取 10mL 空气和 10mL中制得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 1 所示),交替推动 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为 20mL。在相同条件下,另取 2 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 10mL 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 10mL中制得的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为 13mL。【得出结论】由以上数据可知,在该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 体积水最多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准确地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兴趣小组同学用数字实验测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感器
10、和一只装有 20mL中制得的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3 所示。()BC 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D 点压强大于 B 点,说明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对此你的解释是 。联合体期末 20图中 AI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D 和 G 为单质,A、B、E、F、H 均为两种元素组成。A 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4:1;E 是一种常用溶剂;F 可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剂。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A ,D 。(2)写出 B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3)写出 I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G 和 H 的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21.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某镁铜合金 X 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由一定质量比的 Mg、Cu 单质熔炼获得。(1)制取 X 时不能在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 (任写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取 11.2gX 在 O2中完全燃烧,生成 8.0g MgO 和 8.0g CuO。则 X 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秦淮期末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t2时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2、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t1时甲的质量是 19g D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7:5 19.(3)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迅速放入气密性良好的塑料瓶中,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说明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先减少后基本不变的原因:。20.(6 分)图中 AK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B、C、D、E 为单质,且 A、B、C为金属;F、G、H、I、J 为氧化物,且 F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1,G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K 俗称酒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 F
13、的化学式:。(2)BA、CA 是金属在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写出 G 与 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 KJ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1)配制 200mL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 1.1g/cm3),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水的质量是 g;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溶解过程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14、实验探究 1】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电导率的测定。第一步:读取室温为 26,取 100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第三步: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 1所示。【实验分析 1】请说明 a-b 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实验探究 2】如图 2 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某种固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拿起烧杯,木板掉落,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填字母)。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实验分析 2】上述四种固体中,有一种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
15、验探究 3】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的测定。第一步:读取室温为 26,取 30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第三步: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 7.5g 氯化钠加入烧杯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如图 3 所示。【实验分析 3】将氯化钠更换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或硝酸铵,重新进行上述实验。请在图 3中分别绘制出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趋势合理即可),并在曲线旁边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在答题卷上作答)(在答题卷上作答)【化学好题汇编】2020 九上期末考试 答案 鼓楼鼓
16、楼 14.B 16(14 分)(1)2KMnO4=K2MnO4+MnO2+O2;EH;常温常压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2)CaCO3+2HCl=CaCl2+H2O+CO2;D;CO2+H2O=H2CO3(3)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4)17(2)可燃物与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调大(5)合理即可。例:一方面人类所消耗的化石能源(燃料)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不断减少,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21(6 分)(1)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2)Ca(OH)2+CO2=CaCO3+H2O(3)A 装置的增重是 m(H2O)=200.9g-1
17、98.2g=2.7g;其中氢元素的质量是 2.7g218=0.3g B 和 C 装置的增重是 m(CO2)=494.6g-492.4g=2.2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2.2g1244=0.6g 则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0.6g:0.3g=2:1 而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12:4=3:12:1 所以甲烷燃烧产物中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还有一氧化碳(合理皆可)(4)6CH4+11O2=点燃12H2O+4CO2+2CO【解析】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O2和 CO 中的碳原子个数比为0.612:0.3
18、12=2:1,则 CO2和 CO 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配平可得实验中甲烷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6CH4+11O2=点燃12H2O+4CO2+2CO(化为最简整数比)玄武玄武 15.C 16.(1)KClO3和 MnO2;CO2;(2)不能;(3)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将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白磷和热水按图示分别加入对应的仪器中。3.将导管口靠近热水下面的白磷,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燃烧必须有氧气(4)702mL;大于;19.(3)Fe2O3+6HCl=2FeCl3+3H2O;探究 H2与 FeCl3、盐酸与 FeCl3能否
19、反应生成 FeCl2;在稀盐酸存在的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 FeCl2。20.(1)Fe;(2)CaCO3+2HCl=CaCl2+H2O+C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2Al+3CuSO4=Al2(SO4)3+3Cu(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分解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从题干中可知,F 为 Fe,H 为 Cu,E、G、I 为单质,且 E 和 G 状态相同,可以得到E 为氧气,G 为氢气。D 可以与 Fe 反应且可以与氢气相互转化,可知为 HCl,E 为氧气,且可以与 C 互相转化,D 可以生成 C,Fe 可以与 C 反应,所以 C 为 H2O。A 为干燥剂且可以与水
20、反应可知 A 为 CaO,则 B 为 CaCO3,I 为 Fe 前金属,可以为 Al 或者 Mg 等合理即可。21.(1)【进行实验】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少对实验的影响;【得出结论】0.7;【反思质疑】(I)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气体体积迅速减小,压强迅速增大;(II)1 体积水只能溶解 0.7 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使压强略有增大。(4)此题考查元素守恒。根据元素守恒,结合(3)可知:反应生成的 CO2中 m(C)=0.6g;反应生成的 CO 中 m(C)=0.9g-0.6g=0.3g;联合体联合体 20.(
21、1)CuO;H2(2)6CO2+6H2O光照叶绿体=C6H12O6+6O2或 H2O+CO2=H2CO3(3)CaCO3高温=CaO+CO2(4)置换反应【解析】根据题目信息,AI 是初中常见物质,A 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4:1,则 A 是氧化铜;E 是一种常用溶剂,则 E 是水;F 可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且能和水反应,则 F 是氧化钙。根据转化关系,D 是能和氧化铜反应的单质,且可以由水产生,则 D 是氢气;H 由两种元素组成,能生成水且可以由氢气产生,则 H 是氯化氢;G 是能和氯化氢反应的单质,且能生成氢气,G 是一种活泼金属,比如铁;B 由两种元素组成,能和水反应且可以由氧化铜产生,则
22、B 是二氧化碳;C 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且可以由氧化钙生成,则 C 是氢氧化钙;I 能和氯化氢反应且能生成氧化钙,则 I 是碳酸钙。综上所述,A 是 CuO,B 是 CO2,C 是 Ca(OH)2,D 是 H2,E 是 H2O,F 是 CaO,G 是Fe,H 是 HCl,I 是 CaCO3 21.(7 分)、(1)2Cu+O2=2CuO 或 2Mg+O2=2MgO(2)镁原子与铜原子个数比为 2:1【解析】、根据图像展示,可以判断出各曲线对应的金属。曲线 a 压强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发生反应,曲线 a 是铜;曲线 b 根据(1)对应的是铁;曲线 c 一开始压强变化大,说明一开始反应最剧烈,金属活动性
23、最强,曲线 c 是镁;曲线 d 压强变化非常恒定,说明反应速率适中,实验室也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制取氢气,曲线 d 是锌;曲线 e 在 400s 时压强变化最大,说明产生的气体最多,亦可根据排除法,曲线 e 是铝。(3)根据上述分析,D 选项,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只会逐渐减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表面氧化膜反应完后,金属铝与盐酸反应才开始产生氢气,压强变大,故 D 错误;E 选项,题中选取长度和宽度相同的金属片,但并不知道金属片质量,无法确定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不能确定交于一点,故 E 错误。、(2)8.0gMgO 中含有镁元素的质量为 8.0g2440100%=4.8g,8.0gCuO 中含有铜元
24、素的质量为 8.0g6480100%=6.4g,总质量为 11.2g,因此 X 中无其他元素。镁原子个数:铜原子个数=4.8g24:6.4g64=2:1 秦淮秦淮 15.C 19(3)铝与空气接触后,常温下就与氧气发生反应,消耗氧气,氧气含量下降。一段时间后,铝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氧气含量不再减少。20 (1)CuO(2)CBA(3)Fe3O4+4CO=高温3Fe+4CO2(4)C2H5OH+3O2=点燃2CO2+3H2O【解析】根据题目中 F 是氧化物,两种元素质量比是 4:1,故 F 是 CuO,B 是金属单质,B 为 Cu;G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G 是 Fe
25、3O4,C 是金属单质,C 是 Fe;B 和 C 都能生成 A,A 为Ag;D 是单质,可以与 Fe3O4和 CuO 反应,D 是 H2或者 C;K 是酒精C2H5OH,J 能和 D 反应,所以 J 是 CO2,D 是 C;H 是 H2O,E 是 H2;I 能与 Fe3O4反应,且 I 是氧化物,故 I 为 CO。21(1)22,198,玻璃棒(2)【实验分析 1】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溶解,逐渐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浓度逐渐变大,电导率变大。【实验探究 2】BD【实验分析 2】CaO+H2O=Ca(OH)2【实验分析 3】【解析】考查溶液配制,以及溶液的形成,秋季第 13 讲有对应讲解。其中,电导率问题,也是2020 南京中考中最后一题考查过的。【实验分析 1】结合题目中的操作氯化钠的溶解,以及补充资料,组织语言,即可得到答案: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溶解,逐渐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浓度逐渐变大,电导率变大。【实验探究 2】用石蜡粘在烧杯底部的模板掉落,可知,该物质加入水中放热,故选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