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模型概述二、简要原理三、输入表指标解释与操作四、输出表指标解释与操作五、注意事项主要内容一、模型概述n模型简介n设计特点n基本结构n操作说明(一)模型简介(一)模型简介n“医疗保险基金精算分析模型”(简称MIFA)n主要功能是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基金的收支预测和分析n利用经济、人口以及相关的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数据,并在一定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保险政策的假定条件下,预测未来的农村和城镇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医疗服务利用、医疗费用以及基金收支状况。nMIFA模型是用基于Microsoft Office2003平台之上的VBA语言进行编程。(一)模型简介(一)模型简介nMIFA软件不需安
2、装,且所有的计算过程都在后台完成,因此操作比较简单,对用户的VBA知识不做要求,用户只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即可。MIFA对计算机系统要求较低,具体设置要求如下:硬件:建议使用256MB以上内存、运行速度不低于1.0GHz的奔腾机。软件:建议Excel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00以上版本,系统运行环境为Windows2000或Windows XP。(二)设计特点(二)设计特点适用性适用性n适应制度运行的宏观环境,特别是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人口环境,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n城镇人口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覆盖对象,合理预测城镇人口的变化很
3、关键。本模型不仅对城镇与农村人口进行了预测,而且考虑到农村和城镇在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输入不同的生育率、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nMIFA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变量参数,预测大到全国,小到一个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二)设计特点(二)设计特点灵活性灵活性n预测方法灵活:预测方法灵活:MIFA为部分重要参数的预测提供了不同的方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在MIFA中,为迁移人口和新增参保人员的计算提供了按比例和按固定数额等多种计算方法。前一种方法操作比较复杂,但是计算过程比较合理,既可以用于短期预测也可用于长期预测;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由于长期内很难把握
4、数据变化的规律,只能用于短期预测。n模型应用灵活:模型应用灵活:MIFA模型除了用来预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相关情况以外,通过改变相关的参数和选项还可以进行其他的预测和分析。例如,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等。存放模型运行的主要程序代码,是MIFA的核心主程序工作簿(MIFA_15A)存放用户输入的运行MIFA所需的相关基础数据和参数输入工作薄(输入_Sample.xls)执行MIFA主程序后自动生成,用于存放模型运行结果输出工作薄(输出_Sample.xls)(三)基本结构(三)基本结构(四四)操作说明)操作说明n打开模型,密码123n“开始”按钮:启动软
5、件,完成预测的准备工作;n“输出”按钮:输出MIFA的预测结果;n“说明”按钮:打开MIFA软件的说明文件;(预留)n“帮助”按钮:打开MIFA软件的帮助文件;(预留)n“退出”按钮:退出MIFA软件的操作。1、MIFA主界面nMIFA软件主界面的左上方是自定义工具栏(Excel 2007在加载项中),有四个自定义按钮组成,其主要功能如下:按钮:返回MIFA软件主界面;按钮:输出MIFA的预测结果;按钮:删除输出工作薄中的数据;按钮:退出MIFA软件的操作。(四)操作说明(四)操作说明1、MIFA主界面n第一步:打开“输入_sample.xls”工作簿,正确填写相关的选项、参数和基础数据,然后
6、保存该工作薄。n第二步:打开“MIFA.xls”工作薄,进入MIFA的主界面。点击“开始”按钮,MIFA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见图1.2。n第三步:点击“打开文件”对话框中的“查找文件”按钮,系统弹出“查找输入文件”对话框,找到所需打开的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四)操作说明(四)操作说明-操作步骤操作步骤2、操作步骤n第四步: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选取输入表后点下一步,会弹出“输出选择”对话框。如果此时需要使用其他的输入文件,可以点击“输出选择”对话框中的“上一步”按钮,系统会回到“打开文件”对话框,然后用户从“第三步”开始重新操作。n第五步:点击“输出选择”对话框中的“计算”按钮,系统
7、开始后台运算,运算结束时系统会提示所用时间,同时状态栏显示为“就绪”。运算结束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项目。输出项目放在“人口”和“制度运行”两个选项页上,用户先打开选项所在的选项页,然后点击选项(可以复选),最后点击输出,系统直接进入输出工作薄。(四)操作说明(四)操作说明-操作步骤操作步骤2、操作步骤n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第一次预测的结果不够理想,这是因为MIFA包含大量的参数和选项,对初学者来说其中一些参数其准确性很难把握,因此正确修改输入工作薄中的参数和选项是使用好MIFA的前提。nMIFA为用户修改参数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在用户完成一次操作以后,如果需要对参数作出修改,用户只
8、需激活输入工作薄,修改相应的参数并保存。此时用户不须从第二步开始操作,只需点击MIFA主界面上的自定义工具栏上的 按钮,就会弹出“输出选择”对话框,点击对话框中的“重新计算”按钮,系统将依据新修改的参数进行重新运算,用户然后按上述“第五步”进行后续操作。(四)操作说明(四)操作说明-注意注意3、再次计算的敲门政策政策参数参数模块模块经济工资经济工资模块模块医 疗 费 用医 疗 费 用计算模块计算模块政策政策参数参数模块模块经济工资经济工资模块模块参保人员参保人员计算模块计算模块基金收支基金收支模块模块基金基金收入收入 基金基金支出支出 模型总体模块结构图模型总体模块结构图 二、简要原理三、输入
9、表指标解释与操作n综述n综合表n人口参数表n就业与参保表n制度运行(1)表n制度运行(2)表n宏观经济表n输入表必须以“输入_”开头,存放基础数据和参数假设。n输入表涉及基准年的数据均应从对应年份的数据库中统计填列,预测年(非基准年)的数据根据历年数据的趋势预测数据填列n模型中所涉及费用或基金的数据,均为按自然年度(1-12月)发生权责发生制数据n输入表包括综合、人口参数、就业与参保、制度运行(1)、制度运行(2)和宏观经济数据六个子表(一)综述(一)综述(二)综合表(二)综合表(二)综合表(二)综合表1、基准年基准年是指精算预测期的基准年份,也就是预测期开始的前一年,该年的数据是开展预测的基
10、础。填写方式为“XXXX”如:“2009”。终止年是指精算预测期的结束年份,财务预测一般为5-10年,养老保险一般多在20年以上。填写方式为“XXXX”如:“2019”。2、终止年(二)综合表(二)综合表3、GDP为基准年本地区的GDP总量,依据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或统计年鉴公布的“本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填写为整数,单位亿元。为基准年本地区的财政收入总额,依据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或统计年鉴公布的“本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填写为整数,单位亿元。4、财政收入(二)综合表(二)综合表5、月平均工资为基准年本地区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依据本行政区域统计年鉴及统计或人力资源
11、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外公布的“本地区在岗职工社会年平均工资”除以12。数据填写为整数,单位亿元。(二)综合表(二)综合表6、统筹基金结余为基准年末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结余数额。按照基金年报数额分别填列。分为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两种。数据填写可添零,也可为负,单位万元。为基准年年末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结余数额。依据会计基金年报数额。数据填写单位万元。7、个人账户基金结余(二)综合表(二)综合表8、本地区农村迁入城镇人口计算方式反映本地区和外地区农村和城镇人口的流动情况。计算方式有两种:1.按定额计算,数据单位为万人;2.按比例计算,数据单位为。两种方法区别:定额计算方法:比较直观,可用于短期预测。比例计算
12、方法:略复杂,但通过比例可把握人口迁移的规律,能更好地它解释长期人口迁移现象。建议:在预测中使用比例预测法。(二)综合表(二)综合表9、新增参保人员计算方式计算新增参保人员共有四种方法:一是按未参保的就业人员比例计算;二是按新参保定额计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由于未来的变化趋势很难把握,只能用于短期预测;三是按城镇人口比例计算,这种方法首先计算出下一年参保职工人数(等于人口数乘以覆盖率),然后反推新参保人数;四是按参保在职人员定额计算,根据给定的参保职工总数反推新参保人数。按未参保的就业人员比例按未参保的就业人员比例计算计算根据人口的生育和死亡情况以及人口迁移情况,先计算出城镇人口数;根据城
13、镇人口数和劳动力参与率计算城镇经济活动人口数;根据城镇经济活动人口数和失业率计算城镇就业人口数;根据城镇就业人口数和已参保在职职工人数计算城镇就业人口中未参保人员数;最后根据城镇就业人口中未参保人员数和新参保率计算新参保在职职工数。按新参保定额计算按新参保定额计算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填写每年的新增参保职工的人数由于人数很难预测,一般来说此方法只能用于短期预测。此方法在验证年度实施计划或短期规划时比较简便。按城镇人口比例按城镇人口比例计算计算 用第n年城镇人口数乘以一个参保比例得出第n年参保人员人数(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之和),然后根据公式反推第n年新参保职工的人数 选择此计算方式,输入表中会增加“覆
14、盖面”表,分年龄、性别,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填写,单位为百分比。第n年新增参保职工人数=第n年参保人员人数-(第n-1年参保职工人数+第n-1年退休人员人数)+第n年参保职工死亡人数+第n年退休人员死亡人数-第n年一次性退休人员人数其中,第n年参保人员人数=第n年城镇人口数 制度覆盖率按参保在职人员定额计算按参保在职人员定额计算 根据给定的参保职工总数反推新参保职工数。所谓“给定的参保职工总数”指的是第n年年未实有的在职人员人数 新增参保在职人员总数需要分配到相应的年龄段和性别上 为了保证计算出来的每年分年龄新参保职工人数之和等于新参保职工总人数,各年龄分摊比例之和必须等于1。(三(三)人口参数
15、表)人口参数表1、基准年人口基准年人口包括分年龄性别的农村和城镇人口。n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预测n人口年龄段为0-100岁n数据单位为万人注意:n核对各年龄段人数之和是否与统计数据一致。n检查0岁、100岁等年龄人口数。n如无法取得详实数据,可以总人数按全国或全省的人口结构比例进行分配填写。基年人口金字塔死亡率是一年死亡人数与该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之比。PDm(三)人口参数表(三)人口参数表2、死亡率(三)人口参数表(三)人口参数表2、死亡率包括分年龄性别的农村人口死亡率、城镇人口死亡 率和参保人员死亡率。例如某组死亡率为0.01,即每100人中有1人当年死亡三类人口死亡率的一般规律是:
16、参保人员死亡率城镇人口死亡率农村人口死亡率死亡率直接输入,没有数据单位,100岁死亡率必须填写1。(三)人口参数表(三)人口参数表3、出生率包括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各自的年龄结构生育率。例如某组生育率为0.01,即每100名妇女中当年产下1个婴儿。把各年龄段的生育率加总,即可得到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的取值范围一般在0.8和2.2之间。WxBxfx 育龄妇女年龄界限为育龄妇女年龄界限为15-4915-49岁。岁。(三)人口参数表(三)人口参数表4、人口迁移参数本参数用来反映本地区和外地区农村和城镇人口的流动情况,需分年龄、性别填写。包括:本地区农村净迁入城镇人口占农村上年末人口比例、外地区净迁入
17、农村人口数和外地区净迁入城镇人口数有条件地方可采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如果采集该指标数据有困难,可以按照全国农村净迁入城镇人口占农村上年末人口比例乘以一定比例来估算外地区净迁入本地区农村人口数(必须说明)输入表中人口迁移参数主要涉及以下分年龄性别指标:n本地区农村净迁入城镇人口占农村上年末人口比例n本地区农村净迁入城镇人口n外地区净迁入农村人口数n外地区净迁入城镇人口数注意:n前两个指标用于预测区域内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后两者用于预测区域间的人员流动。n“本地区农村净迁入城镇人口占农村上年末人口比例”只有在“综合表”的迁移人口计算方式选择为“1”时才出现,参数没有单位(变量值为0.02,意味着该
18、年龄2%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三)人口参数表(三)人口参数表5、出生婴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与女性婴儿的比例。输入表中的数据没有单位(如果某年性别比为1.03,意味着该年每出生100个女婴就有103个男婴出生)。如果采集该指标数据有困难,可根据全国或全省出生婴儿性别比根据本地情况按一定比例调整(必须说明)(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1、预测基准年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基准年分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两种模式下的在职、退休按照年龄和性别区分的参保人员情况。数据单位为万人。2、劳动参与率反映的是城镇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即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该
19、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该数据没有单位。例如某一年龄段男性劳动参与率为0.3,表示该年龄段,每100名男性城镇人口,有30人属于经济活动人口。一般来说,经济活动年龄段为:15岁至65岁(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3、失业率反映城镇人口的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经济活动人口总数(城镇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之比如果某一年龄段男性劳动参与率为0.4,失业率为0.05,表示该年龄段,每100名男性城镇人口中有2人(等于100*0.4*0.05)失业。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该数据没有单位。)1(*)1(*城镇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年龄人口城镇失业率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城镇失业人口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城
20、镇就业人口(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4、新增参保人员占上年未参保人员比例当新增参保人员计算方式选1时,此指标出现反映扩面速度的指标,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该数据没有单位。新增参保人员占上年未参保人员比例=统账结合新增参保人员/(上年城镇从业人员人数-上年已参保人数)(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5、新增参保人员数当新增参保人员计算方式选2时,此指标出现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分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该数据单位为万人。(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6、在职人数当新增参保人员计算方式选4时,此指标出现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分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该数据单位为万人。7、新增在职人数
21、分摊比例当新增参保人员计算方式选4时,此指标出现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分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例如总新增参保人员为1000人,其中男性新增参保人员为500人,年龄在20岁的男性新参保人员为100人,则填入0.2(100/500)(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8、一次性新增退休人员根据国家规定解决的破产国有企业退休职工,以及各地政策中允许的通过一次性缴费参保的已退休人员或是超龄人员。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分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基准年根据实际参保数填列,预测期最后一年,需要根据各地规划及政策变动进行预测填列。该数据单位为万人。(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9、退休率根据基准年的新增退休人
22、数在各自年龄段上年末总参保人数中所占比例进行填列例如:50岁总参保男性为100人,其中有10人在基准年退休,则50岁男性退休率填入0.1。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分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如果有地区允许参保人员在某些情况下一直保持在职状态,则退休率可以始终小于1。比如在55岁或60岁的时候该数据无单位。(四)就业与参保表(四)就业与参保表10、缴费工资相当于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计算出各年龄段参保人员的总缴费工资并根据人数进行平均,再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进行比对。例如:20岁段的男性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工资20000元,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5000元,则填入0.8。该指标分年龄、性别填写,分统账结合和单
23、建统筹该数据无单位。这一参数在基金收支预测中有什么作用?(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制度运行工作表输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相关参数,由两张工作表组成:“制度运行(1)”为政策参数和主要涉及收入方面的相关指标组成“制度运行(2)”为分年龄,性别结构性数据,主要记录基准年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慢特)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水平以及在预测期的变动情况。此外,还包括各项基金的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1、缴费比例分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是一个百分比数单位单一统筹地区采用政策所规定的缴费比例或跨统筹地区缴费比例是参保单位缴纳当年医疗保险费与缴费基数的
24、百分比,其中当年医疗保险费不包含一次性补缴、补收利息、补收滞纳金和退休一次性预缴等。例如,当年收到医疗保险费89.1万元,其中不属于当年的补缴收入10万元,缴费基数1000万元,缴费比例为7.91%(89.1-10)/1000,则填入7.91即可预测年份的缴费比例通过分析判断,综合考虑填写。(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1、缴费比例个人与单位的计算填写方式类似。统筹划入个人账户比例参保单位当年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比重,即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与单位当年缴费额的百分比。例如当年业务系统数据库中单位缴费100亿元,其中划入职工个人账户25.56亿元,划入比例为25.56%(25.56/100)
25、,则填入25.56即可。(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2、统筹结合单位缴费基数倍数等于本地区单位缴费基数总额与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比值。如果使用单基数缴费,则填入“1”。如果使用双基数缴费,应按上述表述计算。3、缴费人员占比统账结合模式下,参保职工中缴费人员所占的比例。单建统筹模式下,参保职工中缴费人员所占的比例。4、征缴率按当期收到的医保收入与当期应收医保费的百分比填入。当期收到的医保费应剔除预缴、补缴因素。(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5、期末欠费情况期末欠费占征缴收入比例。期末欠费(欠费)占统筹基金当期征缴收入的比例。数据单位为百分比。期末欠费金额。填列累计欠缴金额,数
26、据单位为亿元。6、清欠情况期末清欠占期初欠费比例。为基准年实际清欠金额占上年度累计欠缴金额的比例。期末清欠金额。相应年份实际清欠金额,数据单位为亿元。(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7、财政补贴情况分为统账结合与单建统筹两大类统计,并根据资金来源区分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同一年份只能填列比例或金额绝对值中的一项。财政补助占统筹基金支出比例。根据当期中央、地方财政补贴额占当期统筹基金待遇支出的百分比分别填列。单位为百分比。财政补助金额。基准年根据中央、地方财政补贴的实际金额分别填列,单位为亿元。(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8、投资收益率分为统账结合与单建统筹两大类型统账结合统筹
27、基金和个人账户收益率指当年投资收益总额占上年末累计结余的比例。投资收益总额包括当年配比的利息收入以及当年购买国债的收益。例如去年5月存入一年的定期存款,虽然今年收到一年的利息,但属于今年的利息只是该利息的三分之一(今年只占4个月)。今年存入跨年度的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的收益额计算方法相同。(五)制度运行(五)制度运行(1)表)表9、其他收入指统筹基金收入中除征缴收入、清欠收入、财政补助和利息收入以外的收入分为统账结合与单建统筹两大类。同一年份只能填列比例或金额绝对值中的一项。其他收入比例指其他收入金额占当期统筹基金征缴收入的比例。例如某年其他收入2.8亿元,统筹基金征缴收入90亿元,则填列3.1
28、1(2.8/903.11)。其他收入金额为实际收入的金额,单位亿元。(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1、基准年普通门(急)诊平均就诊人次(统账结合)分年龄、性别的普通门(急)诊平均就诊人次,即基准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生的普通门(急)诊总人次除以对应年龄、性别的平均参保人数数据单位为次。例如,男性(含职工和退休,普通门(急)诊只含统账结合,下同)56岁年龄组在基准年普通门(急)诊就诊14.12万人次,112月男性56岁年龄组平均1.2万人,则该单元格填列11.77(14.12/1.2=11.77次)。如果不同年龄段平均就诊人次波动较大,可以作出适当的修正。(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
29、(2)表)表2、基准年门诊大病(慢特)平均就诊人次分年龄、性别的门诊大病(慢特)平均就诊人次,即基准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生的门诊大病(慢特)总人次除以对应年龄、性别的平均参保人数数据单位为百分比。例如,56岁组男性(含职工和退休,含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下同)基准年类别1(癌症)就医合计8.32万人次,112月56岁组男性(含职工和退休)平均1.2万人,则该单元格填列6.93(8.32/1.2=6.93次)。类别1至类别5分别表示不同的门诊大病病种。超过5种的,前四种为最主要的病种,类别5合并填列其余的病种。(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3、基准年平均住院率分年龄、性别的平均住院率
30、,即基准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生的住院总人次除以对应年龄、性别的平均参保人数,住院率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住院率。数据单位为百分比。例如,56岁组男性(含职工和退休,含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下同)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住院总人次分别为0.08、0.19和0.42万人次,112月56岁组男性(含职工和退休)平均1.2万人,则该行单元格填列6.67、15.83和35.0(0.08/1.2=0.0667次,0.19/1.2=0.1583次,0.42/1.2=0.35次)。(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4、基准年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统账结合)分年龄、性别的普通门(急)诊就诊次均费用。即
31、某一年龄、性别的人群在基准年发生的普通门(急)诊总费用除以对应年龄、性别的就诊人次,数据单位为元。例如:56岁组男性(含职工和退休)基准年普通门(急)诊就医合计14.12万人次,费用1959.8万元,则该单元格填列138.80(1959.8/14.12=138.80元)。(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5、基准年门诊大病(慢特)次均医疗费用(分病种)分年龄、性别参保人员门诊大病(慢特)次均费用。即某一年龄、性别和病种的人群在基准年的门诊大病费用除以对应年龄、性别的就诊人次数据单位为元。例如:56岁组男性(含职工和退休)基准年类别1(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就医合计8.32万人次,合计费用
32、7455.9万元,则该单元格填列896.14(7455.9/8.32=896.14元)。类别1至类别5的归类口径应与基准年门诊大病(慢特)平均就诊人次的归类口径相对应(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6、基准年住院次均医疗费用分年龄、性别参保人员住院的次均医疗费用,即某一年龄、性别的人群在基准年住院总费用除以对应年龄、性别出院人次。数据单位为元。例如:男性(含职工和退休)56岁年龄组基准年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住院总人次分别为0.08、0.19和0.42万人次,男性(含职工和退休)56岁年龄组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费用分别为223.08、1133.60和4658.33万元,则该行单元格填
33、列2788.56、5966.32和11091.25元(223.08/0.08=2788.56元,1133.60/0.19=5966.32元,4658.33/0.42=11091.25元)。(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7、医疗服务利用变动情况是指预测年份平均普通门(急)诊平均就诊人次、平均门诊大病(慢特病)平均就诊人次和住院率分别与预测基准年的比值,数据以百分比输入。该指标属于高度敏感指标,应基于过去5年(至少3年)的年度平均值综合考虑。具体计算时可考虑三种方式,一是对预测年份区间发展速度求几何或者算术平均,二是对预测年份区间发展速度按照一定的权重取平均值,三是分析数据基础上结合经办
34、措施和政策变更直接给定。多年环比后该指标将出现较大变异,指标合理把握应宏观综合考虑。(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7、医疗服务利用变动情况普通门(急)诊衡量普通门(急)诊平均门诊人次的年度增长情况,对上述分性别、年龄的平均门诊人次设定统一的增长率数据以百分比输入。例如,预测基准年为2010年,2011年普通门急诊平均人次环比增长10%,2012年为8%,则填列2010、2011、2012年普通门急诊利用变动指数分别为100、110和118.8(110*108118.8),其余年份依此类推。(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7、医疗服务利用变动情况门诊大病(慢特病)衡量门诊大病(
35、慢特)平均就诊人次的年度增长情况,对上述分性别、年龄的某一个病种平均门诊人次设定统一的增长率。建议将费用相对较高的4种进行个别分析,其他病种合并作为第5种进行单独统计。某些地区存在病种间统筹支出比例不同的情况,也可以将相近若干病种合并作为一项进行统计。指标计算、填列与普通门(急)诊相同。(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7、医疗服务利用变动情况住院衡量住院率年度增长情况,对上述分性别、年龄在不同级别医院的住院率设定统一的增长率。该指标预测应基于5年以上的住院率变动统计情况给出,同时应考虑不同医院起付标准、支付比例的政策变动引致不同级别住院率变动。一般该增速较低且稳定。指标计算、填列与普通
36、门(急)诊相同。(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8、医疗费用变动情况是指预测年份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门诊大病(慢特病)次均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与基准年的比值,数据以百分比输入例如:基准年定为100,预测年采用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定基发展数值(基准年2009年设定为100,假设年次均费用增长率为10%,2010年预测值为110,2011年为110*1.10=121,以此类推)预测为是按照环比发展速度的模式填列。均属于高度敏感指标。这里所称的费用,亦是指相关项目中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指标7和8填写注意事项两项指标预测均为敏感数据,除了一般数据
37、处理外(平均取值),更应考虑当地宏观经济增长(GDP)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和增长趋势(一般在当地统计年鉴上可查阅)。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除了覆盖面扩大和人口老龄化外(这两点模型已完全考虑),主要表现在医疗费用变动情况和医疗服务利用变动情况的增长趋势,即各种发病率和次(人)均费用增长趋势,这是卫生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较难把握,需要更长期的数据积累。(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指标7和8填写注意事项发病率和次(人)均费用二者提供的医疗费用增长率(乘积形式),一般略高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率(医保费用远高于相同情况非医保)。卫生总费用在GDP占比偏低时,应考虑“补涨”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年
38、度GDP增长15以上的,可能接近或者略低于该水平;经济平稳发展地区,年度GDP增长10以下的,有可能略超于该水平。长期来看(5年以上),发病率可保持基本稳定的低增长,趋近某一极值,次均费用将持续一定增长。各地“十二五”规划增长目标可供参考。(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9、基金支付情况按照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慢特病)和住院三类分别给定不同基金支付比例,同理也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其中普通门(急)诊只适用于统账结合参保人群,设定对应的统筹支付比例和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门诊大病(慢特病)和住院则针对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两类参保人群,相应增加单建统筹的支付比例。支付比例计算时采用综合平均
39、算法,并非政策规定的比例。分子是对应基金支出合计,分母是对应符合医保规定的总费用合计(含各项基金支付和个人负担)。(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9、基金支付情况如预测年度出现起付线、支付比例或封顶线等政策调整因素,则需要利用精算工具测算支付比例的变化后填列。参阅精算测算工具起付线、支付比例和封顶线应用(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9、基金支付情况普通门(急)诊(统账结合模式)统筹支付比例。即基准年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出占普通门(急)诊医保政策内总费用合计的比例。在没有政策变动时,预测年(非基准年)的数据,一般取值范围为年均下降0.2%0.8%。如2010年普通门(急)诊
40、统筹基金支出22.15亿元,普通门(急)诊中医保政策内总费用45.52亿元,则基准年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比例填列为48.66(22.15/45.5248.66)。根据递减趋势对2011、2012年可以直接给定为48.36和48.06(即每年递减0.3)。(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9、基金支付情况普通门(急)诊(统账结合模式)个人账户支付比例。即基准年普通门(急)诊中个人账户基金支出占普通门(急)诊医保政策内总费用的比例。例如:2010年普通门(急)诊中个人账户支出14.2亿元,普通门(急)诊中医保政策内总费用45.52亿元,则基准年普通门(急)诊个人账户支付比例填列为31.2(
41、14.2/45.5231.2)。逻辑判断:个人账户支付比例与统筹支付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00%。(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9、基金支付情况门诊大病(慢特病)统筹支付比例。即统账结合模式中,基准年门诊大病统筹基金支出占门诊大病医保政策内总费用合计的比例。计算填列方式与“普通门(急)诊(统账结合)”中“统筹支付比例项”相同单建支付比例。即单建统筹模式中,基准年门诊大病统筹基金支出占门诊大病医保政策内总费用的比例。个人账户支付比例。即基准年门诊大病中个人账户基金支出占门诊大病医保政策内总费用合计的比例。(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9、基金支付情况住院统筹支付比例。即统账结合模
42、式中,基准年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占住院医保政策内总费用合计的比例。计算填列方式与“普通门(急)诊(统账结合)”中“统筹支付比例项”相同。单建支付比例。即单建统筹模式中,基准年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占住院医保政策内总费用合计的比例。个人账户支付比例。即基准年住院费用中个人账户基金支出占住院中医保政策内总费用合计的比例。(六)制度运行(六)制度运行(2)表)表10、其他支出指除普通(急)门诊、门诊大病(慢特病)和住院之外的统筹基金支出,按照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两种模式填列。同一年份只能填列支出比例或其他支出金额中的一项。支出比例单位百分比,支出金额单位亿元。(七)宏观经济表(七)宏观经济表1、GDP增长率反映
43、测算期各年份本地区的GDP增长率。基准年增长率按照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或统计年鉴公布的“GDP增长率”数据填列;预测年增长率则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采用适当比例进行填列(必须在精算报告中加以说明)。单位百分比。(七)宏观经济表(七)宏观经济表2、银行利率反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法定存款利率。该指标填列精算基准年的上年末的法定存款利率。反映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该指标按照基准年上年末的国债收益率填列。3、债券利率(七)宏观经济表(七)宏观经济表4、财政收入增长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本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基准年按照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或统计年鉴公布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44、数据填列。预测年按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填列。反映测算期各年份本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率。基准年根据统计年鉴、统计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外公布的“全社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上年公布的“全社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百分比填列。预测年则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自行采用相应比例进行测算(必须在精算报告中加以说明)。5、社平工资增长率四、输出表指标解释与操作输出表由MIFA模型调用输入表计算后自动生产n 综述n“人口”类输出表n“制度运行”类输出表(一)综述(一)综述“人口”类指标解释共23张表,分为生命表、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总人口、迁移人口、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城镇就业人口和人口综合情况八类。“制度
45、运行”类指标解释共11张表,分为制度运行、参保与退休人员、工资与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收支、个人帐户收支和总收支六类选项选项输出表输出表数目数目输出表名称输出表名称备注备注生命表4生命表N1,生命表N2,生命表C1,生命表C2N代表农村,C代表城镇,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农村人口3人口N1,人口N2,人口N3N代表农村,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3代表男女合计城镇人口3人口C1,人口C2,人口C3C代表城镇,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3代表男女合计总人口3人口1,人口2,人口3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3代表男女合计迁移人口3迁移人口1,迁移人口2,迁移人口3同上城镇经济活动人口3经济活动人口1,经济活
46、动人口2,经济活动人口3同上城镇就业人口3就业人口1,就业人口2,就业人口3同上人口综合情况1人口综合情况(二)(二)“人口人口”类输出表类输出表1、生命表生命表又称“死亡表”或寿命表,是对特定范围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部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在社会医疗保险精算短期测算中,是对参保人员生存状态和基金支出数据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模型生成生命表共四张,分别为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城镇男性和城镇女性(表名为“生命表1”至“生命表4”),反映测算期各年份人口0岁至100岁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二)(二)“人口人口”类输出表类输出表2、农村人口该指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统筹地
47、区农村人口数,共包括三张工作表:分别为农村男性人口、农村女性人口和农村总人口(表名为“人口N1”至“人口N3”,单位为万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是潜在的城镇迁入人口,对城镇人口数据有较大的影响,需着重关注。(二)(二)“人口人口”类输出表类输出表3、城镇人口该指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统筹地区城镇人口统计的人口数,共包括三张工作表:分别为城镇男性人口、城镇女性人口和城镇总人口(表名为“人口C1”至“人口C3”,单位为万人)。城镇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组成基础,对城镇经济活动人口数据有较大的影响,也是精算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收支的重要基础。(二)(二)“人口人口”类输出表类输
48、出表4、总人口该指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统筹地区城镇和农村人口总数,共包括三张工作表:分别为全体男性人口、全体女性人口和全体总人口(表名为“人口1”至“人口3”,单位为万人)。该指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统筹地区净迁入人口数,该迁移人口表一套三张,分别为男性迁移人口、女性迁移人口和总迁移人口(表名为“迁移人口1”至“迁移人口3”,单位为万人)。5、迁移人口(二)(二)“人口人口”类输出表类输出表6、城镇经济活动人口该指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城镇经济活动人口数量,即城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共包括三张工作表:分别为城镇男性经济活动人口、城镇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和城镇劳动总人口(表名为“经济人口1”至“经济人口3
49、”,单位为万人)。该指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城镇就业人口数量,共包括三张工作表:分别为城镇男性就业人口、城镇女性就业人口和城镇就业总人口(表名为“就业人口1”至“就业人口3”,单位为万人)。7、城镇就业人口(二)(二)“人口人口”类输出表类输出表8、人口综合情况该指标反映测算期各年份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等的变化概况,包括人口综合情况和城镇化情况两部分,数据单位为万人。(三)(三)“制度运行制度运行”类输出表类输出表1、制度综合表(三)(三)“制度运行制度运行”类输出表类输出表1、制度综合表赡养率: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的百分比。抚养比: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与
50、退休人员人数占比值。制度覆盖面:该年龄段参保人员占此年龄段城镇人口的比重参保/就业: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数占本地城镇就业人员人数的比重。(三)(三)“制度运行制度运行”类输出表类输出表2、参保与退休情况表(三)(三)“制度运行制度运行”类输出表类输出表3、工资与医疗费用表(三)(三)“制度运行制度运行”类输出表类输出表4、统筹基金总收支(三)(三)“制度运行制度运行”类输出表类输出表4、统筹基金总收支“在职、退休支出”: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在职、退休医疗费用的支出,包括支付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慢特)和住院的支出。可支付月数:指预测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统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