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9887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6.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强直性脊柱炎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Immune Disease2016.3.病理学病理学(第(第8 8版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1. 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类型。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类型。2. 掌握掌握艾滋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艾滋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了解免疫缺陷病的类型。了解免疫缺陷病的类型。4.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特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特点。点。免疫反应的概念免疫反应的概念免疫反应: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生理

2、功能。免疫反应: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生理功能。抵御外侵抵御外侵维持自身生理平衡维持自身生理平衡消除突变细胞消除突变细胞体液体液细胞细胞免疫免疫免疫异常的表现免疫异常的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器官和骨髓移植器官器官/细胞特异性细胞特异性系统性系统性原发性原发性继发性继发性宿主宿主移植物移植物移植物移植物宿主宿主第一节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自身免疫病的概念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破坏、损伤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分,导致组破坏、损伤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分,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织损害和器官功

3、能障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一)免疫耐受的丢失及隐蔽抗原暴露1、回避TH细胞的耐受(1)分子修饰(2)协同刺激分子表达2、交叉免疫反应3、TS细胞和TH细胞功能失衡4、隐蔽抗原释放:交感性眼炎BASTB7-1 MHCMM(二)遗传因素1、家族聚集现象2、HLA-类抗原特殊类型 HLA-B27强直性脊柱炎 HLA-DR2、DR3系统性红斑狼疮 HLA-DR1、DR4 类风湿关节炎3、转基因大鼠可诱发自身免疫病(三)微生物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1、改变机体自身抗原决定簇2、激活非特异性多克隆B细胞自身

4、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1、患者血中可测得高效价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2、患者组织损伤的范围取决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自身抗原分布格局分布格局;3、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程度反应程度密切相关;4、多数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呈反复发作反复发作和慢性迁慢性迁延延过程;5、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遗传倾向。二、自身免疫病的类型二、自身免疫病的类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口眼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综

5、合征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硬皮病1、器官、器官/细胞细胞特异性自身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免疫病2、系统性自身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疫病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举例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举例 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 自身抗原自身抗原 超敏反应类型超敏反应类型 病损特征病损特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膜蛋白红细胞膜蛋白 II 溶血溶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膜蛋白血小板膜蛋白 II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滤泡上皮甲状腺滤泡上皮 IV 甲状腺炎甲状腺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上皮甲状腺上皮TSH受

6、体受体 II*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壁细胞微粒体胃壁细胞微粒体 II 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细胞结肠细胞 II 结肠溃疡、息肉结肠溃疡、息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胰岛细胞 IV、II 血糖血糖、糖尿、糖尿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受体 II、IV 肌无力肌无力男性自发性不育症男性自发性不育症 精子精子 不育不育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抗原抗体广泛沉积于抗原抗体广泛沉积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结缔组织和血管壁,导致全身多器官,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损害(型)。又称为胶原病或结

7、缔组织病。型)。又称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机制:机制:AgAbAgAb补体补体白细胞白细胞免疫损伤免疫损伤血管壁及间质血管壁及间质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纤维化纤维化(一)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 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年轻女性多见,女:男年轻女性多见,女:男 = 10:1 以以抗核抗体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产生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产生 广泛的小动脉病变广泛的小动脉病变 多系统受累多系统受累 病程迁延反复,预后差病程迁延反复,预后差1、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病因(1)遗传因素:

8、)遗传因素: 单卵双胎同患单卵双胎同患SLE者高达者高达30% 家族聚集性家族聚集性 HLADR2、DR3SLE(北美白人)(北美白人)(2)免疫因素:)免疫因素:B细胞活动亢进细胞活动亢进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多种自身抗体形成(3)其他:)其他: 药物:盐酸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药物:盐酸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 雌激素雌激素 SLE 紫外线紫外线+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1)自身抗体:)自身抗体:95%病人抗核抗体阳性病人抗核抗体阳性 抗抗DNA(双股、单股)抗体(双股、单股)抗体(60%) 抗组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 抗抗RNA-非组蛋白抗体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仁抗原抗体抗核仁抗原抗体 抗粒细胞抗体抗

9、粒细胞抗体 抗血小板抗体抗血小板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免疫耐受终止和破坏导致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根本机制免疫耐受终止和破坏导致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根本机制2 2、组织损害机制:组织损害机制: 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 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变性、胞膜受变性、胞膜受损的粒胞损的粒胞狼疮细胞狼疮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补体补体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肾小球红细胞红细胞粒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相应的自身抗体相应的自身抗体损害损害溶解溶解贫血贫血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狼疮小体狼疮小体(LE小体小体苏木素小体)苏木素小体)3、病

10、变:、病变: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细动脉炎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细动脉炎累及全身各器官累及全身各器官 (活动期)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活动期)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慢性期)(慢性期) 管壁纤维化(管壁纤维化( 洋葱皮样结构)洋葱皮样结构) 管周水肿,基质增加,淋巴细胞浸润管周水肿,基质增加,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Ig、补体、纤维蛋白、补体、纤维蛋白、DNA (1)皮肤()皮肤(80%) :蝶形红斑蝶形红斑(面部、躯干、四肢)(面部、躯干、四肢) 光镜:真皮层内小血管炎致表皮营养不良、损伤,光镜:真皮层内小血管炎致表皮营养不良、损伤, 表皮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质栓、基底细胞液化。表皮

11、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质栓、基底细胞液化。 免疫荧光: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免疫荧光: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及及C3沉积沉积颗粒颗粒 或团块状荧光带或团块状荧光带“狼疮带狼疮带”(2)肾:)肾:SLE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50%以以上病例以上病例以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为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中的沉积部位及引起的肾炎类型: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中的沉积部位及引起的肾炎类型: 弥漫增生型(弥漫增生型(4050%) 系膜增生型(系膜增生型(1015%) 膜型(膜型(1020%) 局灶型(局灶型(1015%) 硬化性肾炎(晚期)硬化性肾炎(晚期)肾功能

12、衰竭是肾功能衰竭是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Class),肾小球呈现典型的“白金耳样”改变,此为内皮细胞下广泛的免疫复合物沉积(PAS染色)系膜狼疮性肾炎(Class),系膜基质及系膜细胞轻、中度增多(3)心()心(50%) :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三尖瓣等处)(二尖瓣、三尖瓣等处) 特点:特点:14mm,单个或多个,分布极不规则,单个或多个,分布极不规则 镜下:赘生物镜下:赘生物=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坏死碎屑坏死碎屑+炎细胞炎细胞 瓣膜根部基质纤维素样坏死瓣膜根部基质纤维素样坏死+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机

13、化机化(4)关节()关节(90%) :浆液性炎:浆液性炎 镜下:滑膜充血水肿,有较多单个核细胞浸润镜下:滑膜充血水肿,有较多单个核细胞浸润 近上皮处的结缔组织灶性纤维素样坏死近上皮处的结缔组织灶性纤维素样坏死 (很少侵犯关节软骨等深部组织,故极少引起关节畸形)(很少侵犯关节软骨等深部组织,故极少引起关节畸形) ( 5)脾:体积增大,胞膜增厚,滤泡增生;)脾:体积增大,胞膜增厚,滤泡增生; 红髓中有多量红髓中有多量IgG、IgM浆细胞;浆细胞; 小动脉周围纤维化小动脉周围纤维化洋葱皮样结构洋葱皮样结构。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以以多发性多发性和和对称性对称性关节关节非化脓性增生性非化脓性增生

14、性滑膜炎为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外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外其他组织也可受累。其他组织也可受累。 炎症加剧和缓解反复交替,常引起关节软骨、关炎症加剧和缓解反复交替,常引起关节软骨、关节囊及其下的骨组织破坏,最终导致关节强直和节囊及其下的骨组织破坏,最终导致关节强直和畸形畸形 血清中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血清中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or, RF)和免疫复合物,和免疫复合物,RF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后的重要指标 关节病变关节病变:全身小关节的滑膜炎,多发性、对称性全身小关节的滑膜炎,多发性、对

15、称性病理变化:病理变化:p 滑膜细胞增生肥大p 滑膜下结缔组织中血管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p 大量新生的血管p 滑膜及关节表面覆盖大量的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p 破骨细胞功能活跃,骨破坏,滑膜组织向骨内长入p 炎细胞、机化的纤维素、增生的血管和滑膜覆盖在关节软骨表面,形成关节面血管翳(pannus)p 血管翳纤维化和钙化,导致永久性关节强直皮下类风湿小结:前臂伸侧或其他受力部位出现,前臂伸侧或其他受力部位出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理变化:p 小结中央:小结中央:纤维素样物p 周围:周围:上皮样细胞,细胞核呈栅栏状或放射状排列p 外围:外围:肉芽组织类风湿性关节炎

16、-皮下风湿小结关节外病变关节外病变: 小结小结 1、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出现质和量、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出现质和量的异常的异常 自身抗原变异自身抗原变异 /交叉免疫反应交叉免疫反应 /自身耐受丢失自身耐受丢失自身抗自身抗体体损害损害2、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涉及、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涉及、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3、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涉及、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涉及、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 型型: 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核成分核成分血管壁及间质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及间质纤维素样坏死纤维化纤维化 型型: 抗血细胞自身抗体抗血细胞自身抗体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 第二节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

17、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概念: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免概念: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免疫缺陷引起的疾病。疫缺陷引起的疾病。类型:类型: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不同类型免疫缺陷的具体表现不同类型免疫缺陷的具体表现:- 体液免疫缺陷体液免疫缺陷: 患者产生抗体的能力低下,反复细菌感染患者产生抗体的能力低下,反复细菌感染 淋巴组织中无生发中心,也无浆细胞淋巴组织中无生发中心,也无浆细胞 血清免疫球蛋白低下血清免疫球蛋白低下 -细胞免疫缺

18、陷细胞免疫缺陷: 严重的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严重的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TB)及某些原虫感染)及某些原虫感染 淋巴样组织发育不良,功能下降,迟发性变态反应弱或无淋巴样组织发育不良,功能下降,迟发性变态反应弱或无 自身免疫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自身免疫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组少见病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组少见病 常见于婴幼儿,与遗传有关。常见于婴幼儿,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严重威胁生命。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严重威胁生命。 体液免疫缺陷为主(体液免疫缺陷为主(50%) 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细胞免疫缺陷为主(10%) 联合性免疫缺陷联合性免疫缺陷

19、 (30%) 补体缺陷补体缺陷 ( 4%)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6%)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较常见,暂时性或持久性,无特征性病理变化较常见,暂时性或持久性,无特征性病理变化病因:病因: 1.感染(风疹、麻疹、巨细胞病毒、麻风、结核病、球孢子菌)感染(风疹、麻疹、巨细胞病毒、麻风、结核病、球孢子菌) 2.2.恶性肿瘤(何杰金病、急慢性白血病、骨髓瘤)恶性肿瘤(何杰金病、急慢性白血病、骨髓瘤) 3.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4.营养不良(蛋白丧失、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营养不良(蛋白丧失、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 5.淋巴细胞

20、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6.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后果:机会性感染后果:机会性感染死亡死亡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v最可怕的是什么?流行的三个阶段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传入期(1985-1988年) 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外其它均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19851985年年流行的三个阶段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 扩散期(1989-1993年) HIV/AIDS扩散到21个省 大多数HIV/AIDS发现在沿海省和大城市HIV感染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云南) 19891989年年流行的三个阶段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三阶段 增长期(199

21、4-现在) 31个省报告发现HIV/AIDS已在28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AIDS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的HIV/AIDS母婴传播病例已经发现 19951995年年p 性接触传播(同性、异性)p 血道传播p 母-婴传播p 医务人员职业性传播传染源: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 HIV存在于 宿主血液和体液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非洲黑猩猩非洲黑猩猩静脉吸毒静脉吸毒经血传播-纹身、纹眉、共用剃须刀等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吸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性行为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一般接触不会

22、传播艾滋病工作、劳动、握手、拥抱工作、劳动、握手、拥抱公用餐具、厕所、电话、浴池等。公用餐具、厕所、电话、浴池等。病因:病因:HIV 感染感染 HIV-1HIV-2RNA逆转录病毒HIV结构模式图发病机制:发病机制:HIV与与CD4+分子高度亲和,选择性侵犯和破坏分子高度亲和,选择性侵犯和破坏TH 细胞细胞HIVgp1200gp41CD4+细胞细胞CD4+分子分子其他其他部位部位严重免疫缺陷严重免疫缺陷CXCR4MCCR5克隆性增生克隆性增生克隆性增生克隆性增生不正常激活和分化不正常激活和分化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高丙种球蛋白血症(IL-2、 IFN-)本病特点:本病特点:T细胞免疫缺陷伴机会性感染

23、和细胞免疫缺陷伴机会性感染和/或继发肿瘤或继发肿瘤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机会性感染:肺部卡氏孢子虫感染(机会性感染:肺部卡氏孢子虫感染(50%) 其他病原(真菌、病毒、弓型虫)其他病原(真菌、病毒、弓型虫) -继发肿瘤:多发性继发肿瘤:多发性Kaposi肉瘤、淋巴瘤、其他肉瘤、淋巴瘤、其他(二)病变:(二)病变:1. 全身淋巴组织的变化:全身淋巴组织的变化:(1)淋巴结肿大,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较多浆细胞)淋巴结肿大,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较多浆细胞 (2)脾轻度肿大,)脾轻度肿大,T、B细胞均细胞均,淋巴滤泡及淋巴鞘缺如,淋巴滤泡及淋巴鞘缺如(3)扁桃体、阑

24、尾、胸腺、肠内淋巴结均萎缩)扁桃体、阑尾、胸腺、肠内淋巴结均萎缩 滤泡凋零,小血管增生。副皮质区滤泡凋零,小血管增生。副皮质区CD4+细胞细胞,浆细胞,浆细胞 T、B细胞均消失,一片荒芜,残留一些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均消失,一片荒芜,残留一些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大量病原微生物,但无肉芽肿形成)(大量病原微生物,但无肉芽肿形成)AIDSAIDS早期淋巴结病变:早期淋巴结病变: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有较多浆细胞。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有较多浆细胞。AIDSAIDS晚期淋巴结病变:晚期淋巴结病变: 2.继发性感染:多发性机会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多发性机会性感

25、染 范围广泛,以中枢神经系统、肺、消化道最常见范围广泛,以中枢神经系统、肺、消化道最常见 病原种类繁多,一般可有病原种类繁多,一般可有2种以上感染并存种以上感染并存 由于严重免疫缺陷,感染所致炎症反应往往轻而不典型由于严重免疫缺陷,感染所致炎症反应往往轻而不典型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卡氏肺孢子虫感染(50%)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70%病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病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弓型虫、新型隐球菌弓型虫、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脑炎、脑膜炎 巨细胞病毒、乳多空病毒巨细胞病毒、乳多空病毒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HIV 脑膜炎、亚急性脑病、痴呆脑膜炎、亚急性脑

26、病、痴呆 提示:提示:神经系统也是神经系统也是HIV感染的靶器官感染的靶器官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氏肺孢菌(银染)卡氏肺孢菌(银染)3.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 -Kaposi肉瘤(血管内皮起源肿瘤),见肉瘤(血管内皮起源肿瘤),见于于30%病例。病例。 -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等)淋巴瘤等) -脑原发性淋巴瘤脑原发性淋巴瘤感感染染成成功功急急性性期期症症状状诊诊断断艾艾滋滋病病死死亡亡- 4-8周周-出出现现症症状状 8-10 年年 1年年 0.5-2年年 HIV抗体抗体-HIV抗体抗体+, 无症状无症状有症状有症状HIV抗体抗

27、体+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三)临床病理联系:(三)临床病理联系: AIDS病程分三阶段:病程分三阶段: 早期(急性期):感染早期(急性期):感染3-6周后出现咽痛、发周后出现咽痛、发热、肌痛,热、肌痛,2-3W后可自行缓解。后可自行缓解。中期(慢性期):无明显症状或全身淋巴结肿中期(慢性期):无明显症状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皮疹等。大、发热、乏力、皮疹等。 后期(危险期):免疫缺陷,持续发热、乏力、后期(危险期):免疫缺陷,持续发热、乏力、消瘦和腹泻,各种机会感染、继发性肿瘤、神消瘦和腹泻,各种机会感染、继发性肿瘤、神经系统症状。血液:淋巴细

28、胞(经系统症状。血液:淋巴细胞(CD4)。小结小结HIV选择性侵犯和破坏选择性侵犯和破坏CD4+TH细胞导致获得性免疫细胞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缺陷病 AIDS 病变:无特异性改变病变:无特异性改变 淋巴组织逐渐萎缩,血淋巴细胞(尤其是淋巴组织逐渐萎缩,血淋巴细胞(尤其是CD4 + 细胞)细胞) 逐渐减少逐渐减少 多发性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多发性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Kaposi肉瘤)肉瘤) 死亡率死亡率100%第三节第三节 器官和骨髓移植器官和骨髓移植 (自学)(自学)Organ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移植的概念:

29、移植的概念: 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机体以取代不可复的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机体以取代不可复的器官损害。器官损害。种类:自体移植种类:自体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异种移植供、受者供、受者HLA配型尽可能接近配型尽可能接近 (单卵双生)(单卵双生)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 rejection)供体白细胞供体白细胞受者白细胞受者白细胞HLA-AHLA-B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一)单向排斥理论(一)单向排斥理论1.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2.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HLA抗原抗原H

30、LA抗原抗原浆细胞浆细胞CMC、ADCCIgG、IgM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迟发型迟发型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二)双向移植排斥反应(二)双向移植排斥反应 宿主宿主移植物移植物微嵌合现象:供受体白细胞共存,无反应。微嵌合现象:供受体白细胞共存,无反应。机制:不成熟树突状细胞(机制:不成熟树突状细胞(HLA,B7-)诱导)诱导T细胞凋亡细胞凋亡HVGR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GVHR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变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变 以肾移植为例以肾移植为例 (一)(一) 超急性排斥反应

31、:迅速而剧烈超急性排斥反应:迅速而剧烈发生时间:移植后数分钟发生时间:移植后数分钟数小时数小时发生条件:受体血循环中已存在抗供体发生条件:受体血循环中已存在抗供体HLA抗体抗体 供、受体供、受体ABO血型不符血型不符免疫损伤机制:免疫损伤机制: 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 局部炎症、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栓形成局部炎症、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栓形成组织缺血坏死组织缺血坏死 (急性小动脉炎)(急性小动脉炎)病变病变 大体:移植肾由粉红色大体:移植肾由粉红色暗红色,花斑状(出血或梗死),暗红色,花斑状(出血或梗死), 明显肿大,质软,无泌尿功能明显肿大,质软,无泌尿功能镜下:镜下:1)广泛的急性小动脉炎伴血

32、栓形成)广泛的急性小动脉炎伴血栓形成 ,局部急性炎症反应,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2)肾小球肿大,肾小管上皮缺血性坏死)肾小球肿大,肾小管上皮缺血性坏死3)肾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肾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二)(二) 急性排斥反应:较常见急性排斥反应:较常见发生时间:发生时间: 移植后数天(未经免疫抑制治疗)移植后数天(未经免疫抑制治疗) 数月或数年后突然发生(经免疫抑制治疗)数月或数年后突然发生(经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损伤机制: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为主,或两者同时参与免疫损伤机制: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为主,或两者同时参与病变:病变: 大体:移植肾明显肿

33、大,暗红色,有出血点或黄褐色梗死灶,大体:移植肾明显肿大,暗红色,有出血点或黄褐色梗死灶, 伴有肾盂肾盏出血伴有肾盂肾盏出血 镜下:镜下: 1) 型排斥反应型排斥反应单个核细胞浸润,组织坏死单个核细胞浸润,组织坏死 2) 、型排斥反应型排斥反应血管炎,管腔狭窄闭塞血管炎,管腔狭窄闭塞临床:移植肾功能减退,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临床:移植肾功能减退,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图(细胞型排斥反应)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图(细胞型排斥反应)肾间质肾间质水肿水肿肾小管肾小管上皮细上皮细胞坏死胞坏死间质及间质及毛细血毛细血管内有管内有大量单大量单核细胞核细胞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血管型排斥反

34、应)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血管型排斥反应)大量单核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浸润,小叶间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大量单核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浸润,小叶间动脉纤维素样坏死。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肾肿胀,明显出血,肾肿胀,明显出血,肾盏及肾盂中充满肾盏及肾盂中充满血块血块肾移植急性排斥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体)反应(大体)3. 慢性排斥反应:是反复急性排斥反应的积累慢性排斥反应:是反复急性排斥反应的积累病变:血管内膜纤维化(常累及小叶间弓形动脉)病变:血管内膜纤维化(常累及小叶间弓形动脉) 镜下:镜下: 大体:肾体积明显缩小,有多少不等的瘢痕(小瘢痕肾)大体:肾体积明显缩小,有多少不等的瘢痕(小瘢痕肾) 包膜明显增厚并有粘连

35、包膜明显增厚并有粘连临床:与肾小球、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同步的肾功能减退临床:与肾小球、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同步的肾功能减退小叶间动脉管壁纤维化小叶间动脉管壁纤维化管腔闭塞管腔闭塞内膜及管周有中等内膜及管周有中等量单核细胞浸润量单核细胞浸润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1、GVHR:供体骨髓干细胞分化:供体骨髓干细胞分化 成成T或或B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识别宿主HLA 诱导诱导CTL和细胞因子形成和细胞因子形成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 抗宿主抗宿主HLA抗体形成抗体形成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 临床:发热、体重减轻、剥脱性皮炎、肠吸收不良、肺炎、临床:发热、体重减

36、轻、剥脱性皮炎、肠吸收不良、肺炎、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2、HVGR:宿主:宿主T和和NK细胞介导,破坏供体骨髓细胞。细胞介导,破坏供体骨髓细胞。小结小结发生移植免疫的条件是受者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发生移植免疫的条件是受者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受者免疫系统针对的是供者的受者免疫系统针对的是供者的HLA抗原(抗原(HVGR)涉及的是涉及的是、和和型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型:型:CMC、ADCC移植物细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移植物细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 型: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型: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血管炎血管炎组织缺组织缺血坏死血坏死 型:型:细胞毒反应细胞毒反应移植物实质细胞坏死移植物实质细胞坏死供体白细胞也可发动针对受者供体白细胞也可发动针对受者HLA抗原的免疫反应抗原的免疫反应 (GVH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