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 1第8章拉深模具的设计8.1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8.2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8.3 拉深模设计实例拉深模设计实例 习题习题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 28.1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拉深模的典型结构8.1.1 首次拉深模首次拉深模1.无压边装置的拉深模1)无压边装置的简单拉深模如图8.1(a)所示为无压边装置的简单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 3图8.1无压边装置的简单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 4其工作过程如图8.1(b)所示:将板坯放在定位板中定位;凸模下行与凹模共同作用对板坯进行拉深;工件被拉至凹模底部的台阶(脱料颈)以下,
2、板坯完全成形;凸模上行,由于回弹,工件口部略为增大,被脱料颈阻挡,工件从凸模上卸下,自然下落。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 5为防止在拉深结束时工件紧贴在凸模上而难以取下,或在取件过程中工件与凸模之间形成真空而引起工件变形,在拉深凸模上应设计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该种模具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因拉深凸模要下行到凹模脱料颈之下,所以该模具只适合于浅拉深。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 62)无压边拉簧刮件环落件拉深模如图8.2(a)所示为无压边拉簧刮件环落件拉深模。其卸料机构由一个三瓣结构的刮件环及环形拉簧组成,其内径大小可以变化。其工作过程如图8.2(b)所示,与图8.1(b)类似:第
3、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 7 将板坯放在定位板中定位;工件被拉过刮件环时,凸模及工件将刮件环撑开;待工件越过刮件环后,在拉簧作用下,刮件环收缩、紧贴凸模;凸模回程时,工件被刮件环阻挡而落下,拉深完成。该种模具采用拉簧刮件环的卸料结构,卸料比较可靠。这种结构的拉深模常用于工件材料塑性好、拉深后回弹小的工件。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 8图8.2无压边拉簧刮件环落件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 92.有压边装置的拉深模1)正装拉深模如图8.3(a)所示为带弹性压边装置的正装拉深模。采取弹性压边圈压料,利用凹模底部的台阶(脱料颈)完成卸料。其工作过程如图8.3(b)所示,与图8.1(b)类似。该种模具
4、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压料装置能防止板坯起皱。但由于采用上压边结构,上模空间位置有限,不能使用很高的弹簧或橡皮,因此能提供的压边力小。这种结构的拉深模主要用于压边力不大、拉深高度小的工件。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 10图8.3带弹性压边装置的正装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 112)倒装拉深模如图8.4(a)所示为带锥形压边圈的倒装拉深模,采用下压边装置。其工作过程如图8.4(b)所示:板坯放在压边圈上,利用限位柱进行定位;上模(凹模)下行,凹模将板坯压紧在压边圈上,限位柱控制凸、凹模之间的压边间隙;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2 12 上模继续下行,板坯被全部拉入凹模型腔而成形;上模回程,
5、压边圈将工件从凸模上刮出。如果工件卡在凹模中,则通过推杆、推件板将其推出。该种模具结构相对较复杂,板坯定位较正装拉深模难度稍大。但由于采用下压边方式,故所能提供的压边力较大,可用于对较厚板坯进行拉深。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3 13图8.4带锥形压边圈的倒装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4 143)刚性压边拉深模如图8.5所示为带刚性压边装置的拉深模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带刚性压边装置的拉深模一般在双动压力机上使用,凸模与压力机内滑块(拉深滑块)相连接,压边圈与外滑块(压边滑块)相连。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5 15图8.5带刚性压边装置的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6 16其工作过程如下:板坯
6、在凹模固定套上面的凹槽内定位;压边圈压住板坯,拉深凸模下行进行拉深;工件被拉过凹模下表面后,拉深成形结束;利用凹模洞孔与下模座洞孔大小差异形成脱料颈来卸料。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7 17如图8.6所示为双动压力机工作过程:上模下行时,外滑块首先带动压边圈压住板坯,然后拉深滑块带动拉深凸模下行进行拉深。上模回程时,内滑块先带动凸模回程,外滑块保持不动,压边圈阻止工件跟着凸模上行,使凸模顺利从工件中抽出来。当凸模从工件中完全抽出来后,外滑块才开始回程。此模具因装有刚性压边装置,所以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成本低,但要求使用双动压力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8 18图8.6双动压力机装置工作过程第
7、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9 198.1.2 再次拉深模再次拉深模1.无压边装置的再次拉深模如图8.7(a)所示为无压边装置的再次拉深模。如图8.7(b)所示为其工作过程图。将经过前次拉深的半成品筒形工件放在定位板内定位,上模随压力机滑块下行,对工件进行拉深直至工件的口部被拉深至凹模底部的台阶(脱料颈)以下;之后上模回程,由凹模底部的台阶(脱料颈)完成卸件工作。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020图8.7无压边装置的再次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1 21后续拉深用的板坯是已经过首次拉深的半成品筒形件,而不再是板坯。其定位装置、压边装置与首次拉深模是完全不同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的定位方法常采用特定的定
8、位板。因无压边圈,故不能进行严格的多次拉深,主要用于直径缩小较少的拉深或整形等。模具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凹模表面采用斜面形式,有利于材料的流动,使成形更容易。因上、下模设有导向装置,故凸、凹模间隙容易得到保证。该模具主要适用于侧壁厚度均匀、直径变化量不大、稍加整形即可达到尺寸精度要求的深筒形拉深件。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2222.有压边装置的再次拉深模如图8.8(a)所示为有压边装置的再次拉深模,是倒装结构。如图8.8(b)所示为其工作过程图:将经过前次拉深的半成品工件套在筒状压边圈上,通过半成品工件内表面和压边圈外表面配合定位;上模下行,凹模与压边圈配合对工件进行压边,筒状
9、压边圈后退(下行),逐渐进行拉深;上模继续下行,工件被全部拉入凹模型腔而最终成形;上模回程,通过推杆将工件推出凹模,筒状压边圈可将箍在凸模上的工件顶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323图8.8有压边装置的再次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424该模具结构形式被广泛采用。由于半成品是圆筒形的,故此时的压边装置不是平板结构,而是筒状结构,兼有定位、压边、卸料作用。压边圈的压边面积较小,具有拉深筋的作用,可降低工件起皱的可能性。模具结构相对较复杂,制造成本高。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筒形件再次拉深。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5253.反拉深模1)无压边装置的反拉深模如图8.9(a)所示为无压边装置反拉深模。
10、以凹模外形对坯料定位。如图8.9(b)所示为其工作过程图:将半成品坯料反扣在凹模上;上模下行,坯料被逐渐拉入凹模,材料绕凹模流动180、内壁经翻转成为外壁;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626 板坯被拉通过凹模洞孔,此时板坯完全成形;凹模洞孔与下模座洞孔形成一个脱料颈,阻止工件随着凸模上行而将工件卸下。模具结构简单,尺寸不大,制造成本低。该模具主要用于精度要求不高、材料厚度较薄的再次拉深。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727图8.9无压边装置的反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8282)压边圈在上模的反拉深模如图8.10(a)所示为压边圈在上模的反拉深模。压边圈和凸模安装在上模,凹模安装在下模,同时对坯料进
11、行定位。如图8.10(b)所示为其工作过程图,与图8.9(b)的工作过程类似。只不过增加了一个压边圈来防止坯料的起皱,同时起卸料作用。由于安装弹簧的空间有限,压边行程不大,故该模具适用于压边力不大的浅拉深。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2929图8.10压边圈在上模的反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0303)压边圈在下模的反拉深模如图8.11(a)所示为压边圈在下模的反拉深模。压边圈和凸模安装在下模,凹模安装在上模。如图8.11(b)所示为其工作过程图,与图8.10(b)的工作过程类似。压边圈同时对坯料进行定位、压边,卡在凹模内的工件由弹性推件块推出。由于弹性压边装置安装在下模,可以提供较大的压边行程
12、,故适用于深拉深场合。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1 31图8.11压边圈在下模的反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2328.1.3 落料拉深复合模落料拉深复合模1.正装落料拉深复合模1)结构组成正装落料拉深复合模如图8.12(a)所示。工作零件为凸凹模、落料凹模和拉深凸模,压边零件为压边圈和顶杆,推件零件为推杆和推件板,卸料零件为卸料板,定位零件为导料销和挡料销(后者未画出),支承零件为模柄、上模座、垫板、凸凹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和下模座,导向零件为导柱和导套。此外还有螺钉、销钉、弹簧等。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3332)工作过程(如图8.12(b)所示)(1)条形板坯从前向后沿导料销送进,由送料
13、前方的挡料销(图中未画出)控制进距;(2)上模下行,卸料板压紧板坯,凸凹模外形与落料凹模完成落料工序,压边圈在顶杆、弹性元件作用下与凸凹模下端面对板坯实现压边,凸凹模内形与拉深凸模同时进行拉深成形;(3)上模继续下行,拉深凸模与凸凹模作用将坯料完全拉深成形;(4)上模回程,压边圈此时起顶件卸料作用将工件从落料凹模顶出、从拉深凸模上脱出,而卡在凸凹模内的工件可由推件板推出,弹性卸料板将箍在凸凹模外形上的冲裁废料卸下。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434图8.12正装落料拉深复合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5353)主要特征采取正装复合模结构,在一个工位上实现落料、拉深两个工序,生产效率较高。4)模具特点
14、(1)模具结构比较复杂,尺寸较大,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相对较高。(2)模具采用导柱、导套进行精密导向,使得落料拉深后的工件精度较高。(3)由于采用固定导料销和挡料销定位,故需要在卸料板上钻出让位孔。(4)板坯在压紧状态下进行拉深,能防止板坯起皱。5)应用场合该模具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工件。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6362.落料、正拉深、反拉深模1)结构组成如图8.13(a)所示为落料、正拉深、反拉深模。工作零件为凸凹模、拉深凸凹模、反拉深凸模、落料凹模,卸料零件为刚性卸料板,压料零件为弹性压边圈,导向零件为导料板(开设在刚性卸料板下表面的凹槽),支承零件为模柄、上模座、下模座等
15、。此外还有螺钉、销钉、推杆、顶杆、弹性介质等零件。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7372)工作过程(如图8.13(b)所示)(1)条形板坯从落料凹模上表面、刚性卸料板下表面之间的导向槽从前向后送进模具,由前方的挡料(未画出)控制进距;(2)上模下行,凸凹模外形与落料凹模作用完成落料工序,压边圈与凸凹模下端面对板坯实现压边,凸凹模内形与拉深凸凹模外形开始正拉深成形;(3)上模继续下行,凸凹模内形与拉深凸凹模外形进行正拉深;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838(4)上模继续下行,正拉深结束,反拉深凸模与拉深凸凹模内形对板坯底部进行反拉深;(5)上模继续下行,板坯完全被拉入拉深凸凹模内,反拉深结束;(6)上模回
16、程,卸料板将卡在凸凹模外形的冲裁废料卸下,顶件块将工件从拉深凸凹模内顶出,若工件卡箍在反拉深凸模上,则由推件块推出,此时将板坯再向前推进一个步距,准备下一次冲压成形。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39393)主要特征(1)有一个凸凹模和拉深凸凹模。(2)拉深、切边凹模为同一零件。(3)能在一个工位上完成落料、正拉深、反拉深等三个工序,生产效率较高。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0404)模具特点模具有凸凹模、反拉深凸模、拉深凸凹模、落料凹模等工作零件,要求相互之间的间隙配合精度高;推杆和顶杆较多,其孔之间相互配合精度要求高,否则极易发生阻滞现象。故模具结构复杂,尺寸较大,装配难度大,设计和制造成本较高。5)
17、应用场合该模具适用于生产效率要求高、能实现流水线生产的场合。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1 41图8.13落料、正拉深、反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2423.再次拉深、整形、冲孔、切边复合模圆筒形件切边的工作过程:在工件拉深结束时,切边凸模与拉深切边凹模共同作用,将多余的边料切断,如图8.14所示。该模具在结构设计时除了应考虑冲裁间隙设计外,还应注意拉深凸模工作部分的长度,太长则无法实现切边,太短则不能得到预期的工件高度。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343图8.14圆筒形件切边的工作过程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444再次拉深、整形、冲孔、切边复合模如图8.15所示。1)结构组成再次拉深、冲孔、切边
18、复合模如图8.15(a)所示。工作零件为冲孔凹模、冲孔凸模、切边凸模、拉深切边凹模,导向零件为导柱和导套,定位、压边、卸料零件均为筒形压边圈,推件机构为推件板等,支承零件为模柄、上模座、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垫板、固定块、垫柱、下模座等。此外还有螺钉、销钉、弹性介质、推杆、顶杆、螺母等。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5452)工作过程其工作过程如图8.15(b)所示:将半成品拉深件倒扣在压边圈上定位;上模下行,安装在下模的拉深凸模与处于上模的拉深切边凹模共同进行拉深将半成品逐渐拉入垫柱孔内;上模继续下行,推件板回到最上止点位置时,与拉深凸模和冲孔凹模对工件底部整形;上模继续下行,冲孔凸模与冲孔凹模
19、作用对工件底部实现冲孔工序;上模继续下行,切边凸模与拉深切边凹模对工件口部进行切边;上模回程,压边圈将切边废料从切边凸模上卸下,卡在垫柱内的工件由刚性推件板推出,冲孔废料从模具中心通孔直接落下。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6463)主要特征冲孔凹模与拉深凸模镶在一起,外形是拉深凸模,内形是冲孔凹模,两者上端面构成整形凹模;拉深切边凹模既担当拉深凹模又担当切边凹模。这样,此副模具是在同一个工位上完成拉深、整形、冲孔、切边多个工序的。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7474)模具特点这种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各配合部位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故调试难度大。但模具生产效率高,且能生产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5)应
20、用场合该模具适用于具有一定精度要求、生产率较高的再次冲压场合。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848图8.15再次拉深、整形、冲孔、切边复合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49498.1.4 大型件拉深模大型件拉深模1.单动拉深模1)结构组成如图8.16所示为汽车左右门外蒙皮单动拉深模。工作零件为凸模和凹模,板坯定位零件是定位块,上、下模定位零件是导板和定位板,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定位零件是定位键,压料零件为压边圈、顶杆和气垫(未画出),此外还有限位螺钉、到位标志器、塑料弯管(排气)、螺钉、销钉等。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050图8.16单动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1 512)工作过程工作时,顶杆在下方气垫
21、(未画出)的作用下,将压边圈向上顶起到与凸模上表面平齐,其位置由限位螺钉控制。之后,送入板坯并用四个定位块定位(图8.16俯视图)。凹模开始向下运动,将板坯压紧在压边圈上。随着凹模继续下行,压边圈随凹模一起向下运动,同时将板坯拉深成形。凹模回程时,压边圈将工件顶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2523)主要特征该模具在加工大型零件时,精度控制较困难。导板用于凸模和压边圈的导向,限位螺钉控制压边圈向上的极限位置,以便将板坯顺利送入模具中。限位块用于模具冲压到位时的限位,同时也用于调整凹模与压边圈之间的间隙。到位标志是检验拉深件到位的标志,如果它能在拉深件工艺补充面或下道工序可冲掉的废料面上压出直径3
22、mm的小圈,即说明已经压到位了。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353塑料弯管和通气孔的作用是让封闭在型腔内的空气顺利排出,从而保证工件的质量。为了防止灰尘从凹模通气孔中落入模具型腔内,在凹模通气孔上段可安装一段塑料弯管。定位键与压力机工作台上的T形槽相配合,使模具在压力机上正确定位。起重棒用于模具的吊运。顶件杆与压力机气垫相连,用于顶件和压料。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4544)模具特点模具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也较高。但模具能够成形较大尺寸的汽车门外蒙皮,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采用通气孔、塑料弯管等结构或装置,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采用限位螺钉、定位块、定位键等装置,使板坯在拉深
23、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得到保证。5)应用场合该模具适用于结构较复杂、尺寸较大、生产批量较大的汽车门窗类蒙皮件的加工。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5552.双动拉深模1)结构组成如图8.17为双动压力机大型件拉深模。工作零件为凸模和凹模,压料零件为压边圈,导向装置为导向板,定位零件为左定位装置和右定位装置、限位垫块,支承零件为凸模座、顶料支承装置(与下定位装置相连)等,此外还有螺钉、销钉、顶杆等其他辅助零件。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6562)工作过程工作时,薄板送料机(或人工)将板坯通过滑道(未画出)送入模具内,此时顶料支承装置已升高至定位平面,以支承板坯,防止下塌。外滑块带动压边圈首先下行,将板坯压住实
24、现压边,接着内滑块带动凸模座和凸模下行进行拉深。拉深完毕后内滑块先带动凸模回程,然后压边圈回程,拉深完成。以上内、外滑块的动作次序由压力机本身来决定。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7573)主要特征通过螺钉、销钉将凸模固定在凸模座上,凸模座与压力机内滑块紧固;压边圈用螺钉和压板紧固在压力机外滑块上;通过导向板保证压边圈和凸模之间的导向精度;限位垫块控制凹模与压边圈之间的压边间隙,用螺钉和压板将凹模紧固在压力机工作台上。模具中的顶料支承装置(顶件装置)将工件从凹模中顶出。压边圈和凹模之间没有导向装置,拉深时,在水平或侧向力的作用下,上、下模之间易发生错移。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8584)模具特点该模
25、具结构比较复杂,尺寸较大,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也较高。但该模具利用了压力机的双动功能,能一次性完成冲压和压边工作,功能强大,生产率高。此外,凸模和压边圈之间采用了导向板,压边间隙采用限位垫块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件质量。5)应用场合该模具适用于板坯尺寸较大、生产批量大、需要压边的拉深场合。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5959图8.17双动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0608.1.5 其他拉深模其他拉深模1.盒形件落料拉深模1)结构组成盒形件的落料拉深复合模结构如图8.18(a)所示。工作零件为落料拉深凸凹模、拉深凸模和落料凹模,压料零件为压边圈和顶料杆,定位零件为定位槽(图中未画出),卸料零件
26、为固定卸料板,导向零件为导柱、导套和固定卸料板上的导向槽,支承零件为上、下模座,凹模垫板,销钉,螺钉等。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1 612)工作过程其工作过程如图8.18(b)所示:条形板坯沿固定卸料板的导向槽送进定位;上模下行,落料拉深凸凹模和落料凹模完成落料;上模继续下行,落料拉深凸凹模和拉深凸模进行拉深;上模继续下行,直至拉深结束;上模回程,由固定卸料板将冲裁废料从落料拉深凸凹模卸下,顶料杆和压边圈将工件由拉深凸模上顶出,若拉深工件卡在落料拉深凸凹模内孔中,可由打料杆和打料盘推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262图8.18盒形件落料拉深复合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3633)主要特征盒形件
27、落料拉深模具有落料拉深凸凹模,是正装复合模。4)模具特点该模具结构相对较复杂,尺寸较大,制造装配困难,成本高。但模具采用了合理的定位装置,故冲压精度高,工件成形质量好,能同时完成落料和拉深工序,功能强大,生产率高。5)应用场合该模具适用于冲压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大的场合。对于矩形油箱、笔记本电脑外壳等盒形件的成形,可以使用该模具进行加工。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4642球面件拉深模球面件拉深工艺中,常见的拉深模具主要有以下几种。1)带压边圈球面件落料拉深复合模如图8.19(a)所示为球面零件落料拉深复合模结构,该模具为正装结构。定位零件为具有卸料功能的固定卸料板。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565
28、其工作过程如图8.19(b)所示:条形板坯沿固定卸料板的导向槽送进定位;上模下行,落料拉深凸凹模和落料凹模完成落料;上模继续下行,落料拉深凸凹模和拉深凸模完成拉深;上模回程,由固定卸料板将条形废料从落料拉深凸凹模卸下,若拉深工件卡在落料拉深凸凹模内孔中,可由打料杆和打料盘推下。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666图8.19球面件落料拉深复合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767为减小拉深时的起皱失稳现象,在落料拉深凸凹模的凸模刃口处设计了一个锥面,这样有利于材料的流动。定距垫块安装在压边圈和下模座之间,用以控制和确定工件的高度和凸缘的大小。该模具适用于有一定冲压精度要求且生产批量较大的球形件拉深场合。2)
29、带拉深筋的球面件拉深模带拉深筋的球面件拉深模结构如图8.20(a)所示,该模具须在双动压边机上使用。其工作过程如图8.20(b)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868图8.20带拉深筋的球面件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6969带拉深筋的压边圈对板坯厚度公差、压边调整和操作等因素的敏感性较低,所以工艺比较稳定,生产中较多采用。3)球面件正、反拉深模球面件正、反拉深模结构如图8.21(a)所示。该模具由拉深凸凹模、拉深凸模和拉深凹模组成。其工程过程如图8.21(b)所示,凸凹模与拉深凹模共同完成正拉深,凸凹模与拉深凸模共同完成反拉深。在工作时,正、反拉深工序同时进行。板坯在环形凹模口处受拉,使中间
30、底部拉应力增大,从而使板坯切向应力减小,避免起皱。该模具主要应用于大型零件的拉深场合。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070图8.21球面件正、反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1 713.锥形件拉深模锥形件拉深模结构如图8.22(a)所示,该模具为倒装结构,即凹模安装在上模,凸模安装在下模。该模具采用导柱、导套对模具进行导向,冲压精度高。其工作过程如图8.22(b)所示。板坯在压边圈中定位,拉深结束后,推件板将工件从凹模中推出。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拉深初期凸模与板坯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容易引起局部变薄,锥形件成形后,回弹量较大。该模具应用于有一定精度要求的锥形件场合。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
31、272图8.22锥形件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3734.抛物线形件拉深模抛物线形件拉深模结构如图8.23所示。图8.23抛物线形件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474该模具没有采用专用的导向装置,冲压精度主要是靠凸模与上模导轨的配合来保证。在凹模和压边圈之间采用多重拉深筋,这样能有效防止板坯的起皱。由于零件的高度与口部直径之比较大,故拉深成形比较困难;由于凸模与板坯接触面积较大,故需加工多个通气孔。通过调节或更换垫块的高度,可以成形不同深度的抛物线形工件。该模具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制造困难,特别是压边圈的加工,有一定的难度,成本较高。该模具适用于汽车灯罩等形状比较复杂工件的拉深。第8章
32、 拉深模具的设计75756变薄拉深模变薄拉深模结构如图8.24(a)所示。该模具采用变薄方式对工件进行拉深成形。下模采用紧固圈将凹模、定位圈紧固在下模座内,凸模也以紧固环及锥面套紧固在上模座上。不同工序的拉深,只需更换凸模、凹模和定位圈,装卸都较方便。为了装模和对模方便,可采用校模圈校对模具(简称对模)。对模以后应将校模圈取出,然后再进行拉深工作。此过程也可以用定位圈代替校模圈。若在凹模和定位圈处均安装凹模,便可在一次行程中完成两次变薄拉深。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676其工作过程如图8.24(b)所示。工件由刮件环自凸模上卸下后,自由下落出件。该模具结构简单,通用性强,而且更换易损件较方便。
33、该模具适用于底部厚度比侧壁厚度大,且相对高度大的开口筒形件的成形。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777图8.24变薄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8787液压拉深模液压拉深模结构如图8.25所示。将板坯放置在凹模上面的凹槽内定位,上模下行,压边圈首先压住板坯,此时向凹模型腔内充入液体。之后,凸模开始对板坯进行拉深。在凸模下行过程中,凹模型腔内高压液体将板坯紧紧包在凸模上,直至拉深完成。最后开始泄放液体,凸模和压边圈同时上行,此时可以取出工件。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7979该模具采用液压辅助,利用了液体压力的柔性特点,液压力将板坯紧紧包在凸模上,增大了工件成形部分与凸模之间的摩擦力,使拉深工件的成形极
34、限得到提高,成形质量得到改善。由于需要对液体密封,故拉深时工件凸缘一般不应脱离密封圈。该模具适用于精度和成形极限都较高的带凸缘件的拉深场合。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080图8.25液压拉深模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1 81 8.2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拉深模的工作部分是指拉深时直接参与对板坯拉深工作的部分,通常包括凸模和凹模。故拉深模工作部分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凸模和凹模的设计。具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凸、凹模结构和尺寸的设计;模具间隙的确定;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设计;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2828.2.1 凸、凹模的结构凸、凹模的结构根据拉深件的形状、
35、尺寸及变形程度,在设计模具时可按不采用压边装置和采用压边装置两种情形来考虑。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3831无压边装置情形1)首次拉深模对于不需要采用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可一次拉深成形),当凸模结构一定时,常见的凹模结构有圆弧形、锥形、渐开线形和等切面形四种类型,如图8.26所示。其中,圆弧形凹模(图(a)适用于较大的拉深件,锥形凹模(图(b)和渐开线形凹模(图(c)适用于较小的拉深件。按图a至d的顺序拉深同种材料,后面的凹模更有利于拉深成形。因为在拉深时,后面的凹模结构使板坯的过渡形状呈曲面形状,因而增大了抗失稳能力;而且后面的凹模口部对板坯变形区的作用力也有助于板坯产生切向压缩变形,从而减
36、小了摩擦阻力和弯曲变形阻力,并且可以采用较小的拉深系数。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484图8.26无压边装置时凹模工作部分结构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5852)再次拉深模如果需要进行多次拉深,严格来说不采用压边装置是不允许的。由于相邻工序间的变形程度不大,只能有少量变形,因此,再次拉深模主要用于提高拉深件质量,使拉深件间壁厚一致,形状准确。同时,前、后两道工序的凸模与凹模还应具有良好的配合关系,在图8.27中,一般取a=5 mm10 mm,b=2 mm5 mm。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686图8.27无压边装置多次拉深的凹模结构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787此外,如图8.28所示,在进行再次拉深
37、模具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前道工序凸模的锥顶径应比后续工序凸模的直径d2小,以避免板坯在A部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反复弯曲,而使工件筒壁的质量变差等,如图8.28(a)及图8.28(b)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888(2)为了使最后一道拉深工序完成后零件的底部平整,如果是圆角结构的凸模,可使其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的圆心与倒数第二道拉深凸模圆角半径的圆心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铅垂方向),如图8.28(c)所示;如果是斜角结构的冲模结构,则应使倒数第二道工序(n1道)凸模底部的斜线与最后一道工序的凸模圆角半径相切,如图8.28(d)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8989图8.28前、后两
38、次拉深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关系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0902.有压边装置情形当需要进行多次拉深时,一般都需要采用压边装置,如图8.29所示。图中上、下部分分别为板坯的首次拉深和再次拉深。在图8.29(a)中,凸、凹模均具有圆角结构,一般用于拉深件直径d100 mm的情形;在图8.29(b)中,凸、凹模均具有斜角结构,一般用于拉深件直径d100 mm的情形。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1 91图8.29有压边装置多次拉深成形的凹模结构 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292采用具有斜角的凹模结构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有效地改善金属的流动性;能减少板坯反复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板坯的成形质量;能够制造高精度工件。需
39、注意前、后两道工序的冲模在形状和尺寸上的协调(如图8.29所示):在进行多次拉深时,凹模锥面斜角要与上道工序的凸模斜角相等;压边圈与板坯内表面接触部分的形状和尺寸要与上道工序的凸模的相应部分相同。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393在拉深过程中由于模具对板坯的挤压作用,每道工序后工件通常都会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而紧紧地包在凸模上,故在进行凸模设计时,应在凸模中心加工一细小通气孔。一般是根据凸模直径来选取不同直径的通气孔,通气孔的尺寸见表8-1。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4943.末次拉深凸模底部结构末次拉深时,凸模圆角半径应等于设计零件的内圆角半径r,但末次拉深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3)t,如果设计要求
40、小于(23)t,则需再加一道整形工序来得到要求的凸模圆角半径值。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常见的底部结构如图8.30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595图8.30最后拉深凸模与倒数第二次拉深凸模的关系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696为了使最后一道拉深工序完成后零件的底部平整,如果是圆角结构的凸模,可使其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的圆心与倒数第二道拉深凸模圆角半径的圆心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铅垂方向);如果是斜角结构的冲模结构,则应使倒数第二道工序(n1道)凸模底部的斜线与最后一道的凸模圆角半径相切。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7978.2.2 凸、凹模间隙凸、凹模间隙拉深间隙通常是指拉深凹模与凸模直径之差的一半,
41、即单边间隙,即Z/2=(DdDp)/2。拉深间隙对拉深力F、工件质量、模具寿命等均有影响:若Z太小,则变形阻力大,零件减薄量大,甚至开裂,模具磨损严重,但工件侧壁光滑、质量较好,精度较高,如图8.31(a)所示;若Z太大,则对板坯的校直和挤压作用小,因而使拉深力降低,模具使用寿命长,但零件侧壁不直,会形成弯曲形状,如图8.31(b)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898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9999 对于无压边装置的拉深模,模具间隙一般比板坯厚度略大一些,单边间隙为=(11.1)tmax (8-1)式中:Z/2为模具的单边间隙,mm;tmax为板坯的极限厚度,mm。对于式中的系数11.1,末次拉
42、深或精密零件拉深取小值,首次拉深或低精度零件的拉深取大值。2Z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0100 对于有压边装置的拉深模,当拉深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负间隙拉深模:=(0.90.95)tmax (8-2)间隙值Z的选取亦可查表8-2。2Z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1101图8.31模具间隙对工件的影响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21028.2.3 凸、凹模圆角半径凸、凹模圆角半径板坯在拉深过程中,凸模圆角区域是工件严重变薄和极易发生破裂的“危险区域”,而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板坯的弯曲变形程度和材料的流动性。可见,确定合理的凸、凹模圆角半径具有重要意义。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31
43、031.凹模圆角半径对拉深的影响凹模圆角半径rd太小,材料流经时就较困难,弯曲变形阻力、摩擦力、反向弯曲的校直力就较大,从而使拉深力增加,工件表面易刮伤,变薄严重,易拉裂,模具磨损大,使用寿命短,如图7.24(b)所示。凹模圆角半径rd太大,会使板坯过早地脱离压边圈,在无压边作用的情况下,起皱的可能性会增大,如图7.24(b)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41042.凹模圆角半径的选取凹模圆角半径的选取原则:在不起皱的条件下,凹模圆角半径rd愈大愈好。首次拉深时(如图8.29所示),凹模的圆角半径计算公式为 (8-3)式中:为首次拉深时凹模的圆角半径,mm;D为板坯的直径,mm;d为凹模内径
44、,mm;t为板坯厚度,mm。首次拉深时的亦可查表8-3。再次拉深时(如图8.29所示),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公式为(0.60.8)2t (8-4)1d0.8()rDd t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5105表 8-3 首次拉深时的1dr 板坯相对厚度t/D 拉深方式 0.020.015 0.0150.01 0.010.006 0.0060.003 0.0030.001 无凸缘拉深(47)t(58)t(69)t(710)t(813)t 有凸缘拉深(610)t(813)t(1016)t(1218)t(1522)t 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61063.凸模圆角半径对拉深的影响 若凸模圆角半径rp太小,
45、则材料在圆角处的弯曲变形大、危险断面强度降低、厚度严重变薄甚至开裂,在成形件侧壁上会遗留局部变薄和弯曲变形的痕迹,如图7.24(b)所示。若凸模圆角半径rp太大,则在拉深初期板坯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小,不但容易起皱,而且会减少传递拉深力的承载面积,如图7.24(b)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71074.凸模圆角半径的选取 首次拉深时(如图8.29所示),凸模圆角半径计算公式为(0.71.0)rd (8-5)后续各次拉深时(如图8.29所示),凸模圆角半径计算公式为 (8-6)未次拉深时(如图8.30所示),凸模圆角半径与拉深件圆角半径相等,即=r(23)t (8-7)1pr 11p22nnn
46、ddtrnrp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81088.2.4 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对于需要进行多次拉深的工件,未次拉深模的尺寸及公差决定了工件的精度,为此,其凸、凹模的尺寸及公差应按工件的要求来确定。(1)当零件给定外形尺寸和公差时(如图8.32(a)所示),末次拉深以凹模为基准件,间隙由减小凸模而得到:(8-8)dp 0dmax 0pd(0.75),()DDDDZ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09109(2)当零件给定内形尺寸和公差时(如图8.32(b)所示),末次拉深以凸模为基准件,间隙由增大凹模得到:(8-9)式中:Dd、dd为凹模的基本尺寸,mm;Dp、dp为凸模的
47、基本尺寸,mm;Dmax为工件外径的最大极限尺寸,mm;dmin为工件内径的最小极限尺寸,mm;为工件公差,mm;p、d为凸、凹模的制造公差,mm,见表8-4;Z为模具双边间隙,mm。dp 0pmindp 0(0.4),()ddddZ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0110图8.32拉深件的尺寸标注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1111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2112首次拉深与中间(过渡)工序,板坯的尺寸没有必要给以严格限制,这时,模具的尺寸只要等于板坯的过渡尺寸即可。若以凹模为基准,则 (8-10)对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有一定要求,与板坯接触的凹模表面和型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8 m
48、,对凹模圆角处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一般应达到Ra=0.4 m;凸模工作部分与工件之间应存在一定的有益摩擦,故对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应太高,一般为Ra=1.6 m0.8 m。dp 0d 0pd,()DDDDZ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3113 8.3 拉深模设计实例拉深模设计实例零件名称:筒形件;生产批量:大批量;板坯材料:10钢;板坯厚度:1 mm;零件图:如图7.32所示。1产品工艺性分析产品工艺性分析见例7-1相关内容。2拉深工艺计算拉深工艺性计算的内容包括:确定俢边余量;计算板坯直径D;确定拉深次数n;计算各次拉深凹模和凸模工作部分的尺寸;确定凸、凹模圆角半径;确定拉深后半成品的高度。以
49、上内容的具体计算方法见例7-1及例7-2。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41143.筒形件拉深工艺方案的确定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可以得出该零件的正确工艺方案:首先是落料拉深复合,然后进行3次拉深,最后是切边至要求高度。即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第2次拉深第3次拉探第4次拉探切边。第一步: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如图8.33所示)。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5115图8.33第一道工序尺寸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6116 第二步:工件的第2次拉深(如图8.34(a)。第三步:工件的第3次拉深(如图8.34(b)。第四步:工件的第4次拉深(如图8.34(c)。第五步:工件口部切边,得到最终工件(如图8.34(d)
50、。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7117图8.34再次拉深工序尺寸及最终工件尺寸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81181)首次拉深力及压力机吨位的确定(1)落料力。查表2-8得到10钢的剪切强度=260 MPa340 MPa,取=300 MPa,由式(3-2)计算落料力:F落=KLtb=KDtb=1.3781300=95 518.8N95.52 kN因板厚t=1 mm,故本设计采用刚性卸料板卸料。(2)首次拉深力。由例7-2可知,首次拉深力为 F1=47.63 kN第8章 拉深模具的设计119119(3)首次拉深的压边力。查表7-8得到单位压边力q=2.0 MPa2.5 MPa,取q=2.25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