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市2020年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卷 初二物理 2020.01注意事项:1.本调研春选择题共24分,非选择题共76分,全卷满分100分:调研时间100分钟。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g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素:答非选择题须用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素一律无效。3.题必须在答题卡上,答在调研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
2、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人能听到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2.以下与中学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3s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5m/s 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um【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简单的物理单位常识;A. 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8s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0.8-1m/s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um比较符合实际;故选D。3.我国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蕴含丰富的热
3、学知识的句子,下列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一一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B【解析】A.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不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不正确;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不正确;故本题选B。4.生活中能经常见到各种光现象,下列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花窗漏影 B.水中倒影 C.雨后彩虹 D.树荫下的光斑【答案】B【解析】A.花窗漏影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合题意
4、;B.水中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故B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珠透过太阳光后发生了光的折射,即光的色散。故C不合题意;D.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类似小孔成像,故D不合题意。5.苏州街头有一个会说话的交通警示产品,名为路口智能语音警示柱”。它在行人绿灯亮起的时候开启语音提示“绿灯亮起请通行”;在红灯状态下,开启检测模式,当检测到行人闯红灯行为时,语音播报提示“红灯亮起请勿通行”,检测模式下检测器检测到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 激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可见光,当有行人通过时,检测设备会感知,人发出的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
5、效应,从而其热效应来作出反应,发出提示音。故选择A。6.拙政园附近,有一家玻璃工艺店,他们可以在室温下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中,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使料泡不断胀大,再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在加热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下列图像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加热过程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放热温度一直降低;在吹制过程中,随着放热玻璃逐渐固化为某一固定形象,是放热凝固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上升,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符合题意;7.如图,将一把钢尺斜插在水中,我们看到水中的尺发生了“偏折”,反
6、映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特点,我们看到水中的尺发生了偏折,是由于水中的尺反射的光经过水面时发生了折射,因此看上去是偏折了,光从水中向空气中传播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方向。因此只有D符合题意。8,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使(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 B.照相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答案】C【解析】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以后,改为全身像,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要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增大镜头与人之间
7、的距离,镜头向后调,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故选C。9.在“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竖直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20.50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 )A.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C.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D.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答案】C【解析】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
8、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故选择C。10.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物理书封面上的“物理”字样,不可能看到( )【答案】A【解析】因为左右方向的玻璃杯面是一个弧形样子,中间厚边缘薄,与凸透镜一样,所以是左右方向发生变化;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D选项有可能;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选项有可能;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有可能,故不可能出现A选项中的图片。11.一名蹦极
9、运动员从高处竖直下落,在此过程中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直到最低处。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地面在靠近,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 B.地面在靠近,先做减速、后做加速运动C.地面在远离,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 D.地面在远离,先做减速、后做加速运动【答案】A【解析】蹦极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开始没有受到阻力,下落速度相对地面来说逐渐增大,后来绳子拉直以后,受到绳子的拉力,阻力越来越大,所以速度会逐渐减小。综上所述,选A符合题意。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同向直线运动的s-t图像,选项中是甲、乙小球运动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照片的一部分,与上述s-t图像
10、吻合的照片是( )【答案】D【解析】通过s-t图像可以得v甲=1m/s,v乙=3m/s,甲小球的速度小于乙小球的速度,并且甲小球和乙小球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得出D。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3.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m。 【答案】37.5;1cm;3.0cm;0.03m。【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计和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有图可知体温计示数是37.5;右侧是刻度尺的使用,1cm内有1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cm,测量起始位置是在零刻度线,末位置是3cm处,所以读数为3cm,
11、因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读数是3.0cm,因为1m=100cm,所以3.0cm=0.03m。14.如图,车筐里的薄膜是最近安装在苏州街头公共自行车上的一种新装备。这块薄膜能吸收 能并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智能锁等设备。这种薄膜电池一般表面为黑色,这是因为 。【答案】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吸收更多能量。【解析】薄膜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驱动设备提供能量;一般涂黑是因为黑色物质可以吸收所有色光,进而可以吸收更多能量。15.小明利用秒表测量自己脉搏跳动45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读数为 s;由此可以推算出小明的脉搏一分钟大约跳 次。【答案】36;75。【解析】本题考查了秒表的使用,与测
12、量方法的选择。由秒表可以知道,小圈是分钟,指针位于0-1之间,并过了中间的半分线,所有大圈秒针读大数,即36秒,所有秒表读数是36秒。脉搏跳动45次所有的时间是36秒,因此可以算出1s所需跳的次数45/36=5/4,所以1min内跳的次数是5/460=75次。16.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 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 (填一种光学仪器)。【答案】色散;三棱镜。【解析】(1)用光屏来承接是因为白屏能把这七种颜色的光反射出来,便于观察。(2)因为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
13、、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平面镜要斜放,是为了让镜前那部分水形成一个三棱镜,17.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置于白纸上方,并使平行光线竖直照射到试管上。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说明试管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 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上,透过气泡部分观察到的字是 (放大/缩小)的像.【答案】凸;会聚;放大。【解析】(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
14、上,透过气泡部分观察到的字是放大的。18.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 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 达到污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超声波制成的武器成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 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答案】超;振动;真空。【解析】本题考查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可以产生超声波,超声波携带较高的能量,使物体产生剧烈振动,从而使污物振动脱落,达到清洗的功效。7赫兹的声波是低于20赫兹的不可听声,属于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如果要在传播途中阻止其伤害,可以利用声音不能在真
15、空中传播的特点,来制作真空隔离罩。19.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的声音音调较高,图 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答案】乙;丙;声源。【解析】本题考查乐音的特征与噪声的控制;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可知乙图频率较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与声源的距离,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因此丙图响度较大。禁止鸣笛是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20.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 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 成小水
16、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在温度高于0时,云中的小冰晶 成小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填上物态变化名称)【答案】汽化;液化;凝华;熔化。【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基本过程;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汽化(蒸发)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高于0时,云中的冰晶会熔化成小水滴落到地面,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21.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晕染了整个天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 出太阳光中的红光,如果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会看到枫叶呈 色。【答案】反
17、射;黑色。【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而决定的;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能够反射红色的光,而吸收其他的色光;在暗室用蓝光照射红色枫叶,看到的枫叶是黑色,因为枫叶只反射红色色光,其他色光会被吸收掉,因此只能看到黑色。22.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入射光线一定是 ,入射角的大小为 。【答案】BO;75。【解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18、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果A0是入射光线,则OC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而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故A0不是入射光线;如果B0是入射光线,则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并且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符合题意,所以BO是入射光线。红色光线是发现位置,所以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得出,入射角为150/2=75。23.如图所示,商场柜台旁放有一面直立的平面镜,小华沿直线AD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直线AD与平面镜平行,且A到D的距离是10m,B、C为由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所作垂线的交点,且B到C的距离是2m.则在A到D的三
19、段路程中,小华能由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的是 段,且通过这一路段所用的时间是 s。【答案】BC;2;【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物体和像是等大的,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当小华在A到D的过程中,只有到达BC阶段时,根据成像特点,才能看到镜中的像,根据v=s/t,所以t=s/v=2m/1m/s=2s。三、解答题(共7小题,共46分,第24、25题8分,第26题5分,第27、28题7分,第29题5分,第30题6分)24.(8分)按要求作图(1)图甲中,画出在墙壁MN右侧通过中间的窗户看到物体AB全部的空间范围,并用斜线涂上;(2)图乙
20、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3)图丙中,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4)图丁中,请在虚线方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甲 乙 丙 丁【答案】如下图所示:甲 乙 丙 丁【解析】(1)考察光的直线传播与画光路图;要作出MN右侧部分通过窗口看到AB全部的范围,也就是分别从A、B点发出的光通过窗口照射到的范围,所以分别连接A、B点与窗口的上端和下端,做两条射线,公共部分区域如图所示即为所求;(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
21、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3)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出折射光线,凸透镜对平行光会使其会聚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如图所示;(4)考察近视远视的原理和矫正,有图可知,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是远视眼,要其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佩戴一个合适的凸透镜,使得像前移,如图所示;25.(8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C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497100103103103103(1)本
22、实验应使用 (水/纸/酒精)温度计。 种类沸点水银357酒精78(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 热,但温度 ,盐水的沸点为 。(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答案】(1)水银;(2)91;(3)如下图所示:(4)吸;保持不变;103;(5)盐水的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解析】(1)盐水的沸点是103,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
23、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357高于盐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1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0+11=91;(3)根据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4)由记录的数据可见,盐水的温度升高到103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盐水的沸点是103,并且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5)25分钟后,盐水中的水蒸发了很多,盐水浓度升高,沸点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因此可能与盐水的浓度增大有关。26.(5分)小明实验小组利用小车、秒表和带有刻度尺的斜面“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某次滑行过程中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和
24、对应时间的情形如图所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AB段BC段AC段路程s1=_cms2=58.0cms3=90.0cm时间t1=3st2=_st3=5s(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3)当斜面坡度增大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将 (变大/变小/不变)。【答案】(1)32;(2)小于;(3)变大;【解析】(1)AC的路程s3=90cm,BC段小车的路程:s2=58cm;所以AB段小车的路程s1=32cm.(2)AC的路程s3=90cm=0.9m,时间t3=5s,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是v3=s3/t
25、3=0.9m/5s=0.18m/s;AB段小车的路程:s1=32cm=0.32m,时间t1=3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是V1=s1/t1=0.32m/3s0.107m/s;因此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3)当斜面坡度增大时,小车下滑的距离不变,所用的时间会变少,根据v=s/t得知,BC段的平均速度会变大。27.(7分)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图甲 图乙(1)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个跳棋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跳棋B,选择跳棋A和B的要求 ,这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 关系。(2)在寻找跳棋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 (A/B)这一侧观察。
26、小华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后面的跳棋B,都不能使之与跳棋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她发现跳棋A的像 (向左/向右/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左侧竖直边在水平桌面上逆时针转动,发现转动时跳棋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 (向左/向右/不)移动。(4)如图乙所示,小华又把模型“ ”面对玻璃板放置,竖直、向右侧倒放、向左侧倒放、向右倾斜放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其中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1)完全相同;大小;(2)A;玻璃板没有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3)不;向左;(4)A;【解析】(1)为了便于比较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择两个
27、完全相同的跳棋。(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只能用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因此要在跳棋A侧观察成像情况。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跳棋B都不能与A跳棋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3)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玻璃板水平移动时,不影响像的位置,所以跳棋A的像不会移动;将玻璃板绕左侧竖直边在水平桌面上逆时针转动,根据成像特点,像始终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向会向左移动。(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是左右位置对调的,BCD 都可以完成实验验证,而A因为放置后,所成像左右形状一样,无法区分是左右,因此不能完成实验。28.(7分)小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
28、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甲 乙(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小华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它的成像原理与 (照根机/幻灯机/放大镜)的相同,小华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 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华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远离/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9、(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水凸透镜之间放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设想烛焰中心以1cm/s的速度垂直于光具座向下运动,光屏上的像 (向上/向下)移动,移动的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1cm/s。【答案】(1)10.0;(2)照相机;15;远离;(3)左;(4)向上;大于;【解析】(1)由焦距的概念知,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f=70.0cm60.0cm=10.0cm;(2)由图可知,u=40.0cm10.0cm=30.0cm,u2f,物体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55.0cm4
30、0.0cm=15.0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透镜移至距蜡烛即u=15.0cm时,此时v=30.0cm,即透镜移至光具座10.0cm+15.0cm=25.0cm处,可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当把“水凸透镜”水向外抽取时,使其变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原来像的后方。因此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3)在图乙中烛焰和水凸透镜之间放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远视镜的镜片属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使成的像向透镜移动,因此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4)当fu2f,此时成像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之外,且为倒立、放大的实像,烛焰中
31、心以1cm/s的速度垂直于光具座向下运动时,光屏的像会向上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时间相等,所以像移动的速度要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29.(5分)小明的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观察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同。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丛焦点处远离诱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 的。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简和半透明纸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
32、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圆孔的直径/mm小于1.01.01.52.02.54.0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较模糊模糊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2)实验小组对成像情况作进一步探究,固定烛焰、纸筒和半透明纸,位置如图甲所示。如图丙,在纸筒底部开孔。在中心开个小孔,半透明纸上观察到一个像:开四个相同小孔,半透明纸上观察到 个。若在中心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恰能在半透明纸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像是 (放大/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答案】(1)正确;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
33、孔越大亮度越亮;(2)4;缩小;【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则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2)在中心开个小孔,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半透明纸上观察到一个像:开四个相同小孔,同样道理,也可以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四个实像,类似于太阳底下的大树在地上出现的许多光斑。若在中心开一个大孔
34、,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甲位置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光源到透镜的距离,此时恰能成清晰的像,根据透镜的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2f时,物距u大于像距v,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0.(6分)如图所示为小明周末骑行金鸡湖的运动数据,(注:1公里=1km)(1)请根据数据计算小明骑行金鸡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小明准备去环太湖骑行,环太湖一圈大约280公里,如果他的骑行速度不变,小明环太湖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10km/h;(2)28小时;【解析】(1)由图可知小明绕金鸡湖一圈的路程为:s=15km;骑行花费的时间为t=1.5h;所以根据V=s/t;得小明骑行一圈的平均速度v=s/t=15km/1.5h=10km/h。(2)小明环太湖一圈需要骑行的路程s=280km;骑行速度不变v=10km/h。根据V=s/t,变形得t=s/v,因此绕太湖骑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为t=s/v=280km/10km/h=2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