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浦一模黄浦一模-试卷讲评试卷讲评 1.1.按要求填空。按要求填空。(5分分)(1)人生如梦,_。(苏轼念奴娇_)(2)西当太白有鸟道,_。(李白蜀道难)(3)_,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4)“兰亭雅集”是在“农历三月三日”为了“_”而举行的一次文人聚会。(王羲 之兰亭集序)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一)一尊尊还还酹酹江月江月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2)可以横绝)可以横绝峨峨眉眉巅巅(3)乌鸟私情)乌鸟私情(4)修)修禊禊事也事也(1)下列是某校高一新生在9月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片段,请选出画线句表达得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 )。(2分)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阳和启蛰蛰(指恶劣
2、困苦的日子过去,顺利和美好即将开始。惊蛰(指恶劣困苦的日子过去,顺利和美好即将开始。惊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春天春天),欣欣向荣。(甲)我是高一新生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本来呢,我打算写点老生常谈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经常讲的话,后指人们听惯了没有新意的话)(原指老书生经常讲的话,后指人们听惯了没有新意的话)。(乙)然而当我踏入学校的大门,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我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丙)同学们,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明天将从这里起步,向上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相信风华正茂的你们你们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丁)A.甲B.乙C.丙D.丁(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
3、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语意连贯的一项是(D )。(3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没有常形,也就是说,_。_。_。_。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这是事物应有之道。因此当画家文同被认为掌握了竹石枯木的“理”时,这意味着他能够在所有方面令人信服地呈现这些事物。最终,文同所得之“理”将他与竹子融贯为一,就创造出了优秀之作。(卜寿珊心画)在绘画形式中,“理理”是是一种让人信服的正确观念艺术家必须要感知它们的存在方式,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掌握这个理这个理,艺术家的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并符合人们的期望它们的形态不是一种定势,会在不同时期产生变化。A.B.C.D.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有误的一项是(D
4、 )。(2分)A作者举希腊神话将记忆拟人化,强调了记忆的多重价值,并增添了文采。B记忆力好的人总能依靠自身建立心灵的秩序,也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C一个人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往往和他的童年经历和记忆有很大的关系。D记忆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敢正视现实。4依据文意不能不能作出推断的一项是(A)。(3分)A祥林嫂反复向人们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的故事,是为了让自己更好面对未来。B小明从垃圾袋里捡回那只断胳膊的小熊布偶,那上面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友情。C小洁随身携带抄有诗句或名言的小纸条,每当厌倦或情绪欠佳就取出来欣赏。D某个球迷谈起自己喜欢的球队的历史、球星、成绩等,兴高采烈,如数
5、家珍。5分析第段作者是如何反驳“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的主张和做法的。(5分)记忆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人类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就完全忽略了这回事。他们研究证明,“机械性的机械性的背诵背诵”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效方法(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效方法(20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的主张)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的主张)。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背诵式学习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如果记忆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记忆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派教育改革家的论证或许很正确。但如果但如果我们把控制意识控制意识看得跟完成工作同样重要,那么把复杂的资讯
6、模式牢记在心中,绝不能说是一种浪费。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所谓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所谓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称。称。审题:如何反驳主张(梳理段落的思路)答题思路:梳理第段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性。然后再假设“控制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2分)接着,作者又以“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的错误,由此
7、阐明“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2分)从语言上来看,“只有”“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1分)6小明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为“如何寻觅人生的幸福”演讲比赛,如果你从这篇文章中选择一句话推荐给他,会选择哪一句,并简述理由。(4分)审题:主题“如何寻觅人生的幸福”选择一句话 简述理由答题思路:选择一句话+阐述理由(针对主题)选择句子参考: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
8、、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参考答案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选择一句选择一句话话),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尤其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的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幸福;引用这句话,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来寻觅,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理由阐理由阐述述-2个,围绕主题展开个,围绕主题展开)。7赏析小说第段和第段在语言运用上的表达效果。(3分)康熙三十一年春日,树木葳蕤,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一大早,江宁渔民刘老六和儿子在大江上捕鱼。这是一个寻常的
9、日子,依旧是斜风细雨,江水苍茫,远山如黛。大江两岸的屋舍、田野、丘陵、树木都笼罩在雨霭之中,烟岚缥缈,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刘老六父子箬笠蓑衣,在白浪滔天的大江中撑一叶渔舟,撒网捕鱼。审题:赏析语言表达效果(语言特点)答题思路:角度+内容+情感+效果(2个角度)参考答案:这两段句式上以整句(短句)为主整句(短句)为主,如依旧是斜风细雨,江水苍茫,远山如黛,夹杂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运用比喻,把江南景色比作一幅水墨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笠蓑衣”,将读者带入到杏花烟雨朦胧清丽的场景中
10、;语言典雅清丽语言典雅清丽,善用四字词语,如树木葳蕤,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写出了江南富有诗意的景色。)作者极力铺叙平和优美的景致,强调这是一个“寻常”日子,与后文张和儿子因鲥鱼而丧命形成反差与后文张和儿子因鲥鱼而丧命形成反差,增添悲剧感(结构上的作用可作为一个补充得分点结构上的作用可作为一个补充得分点)。8文中多次对鲥鱼进行描写,使得小说情节发展“合乎情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鲥鱼娇贵,离水很快就会死掉。官差们把鲥鱼放入一个放满冰块的盒中,盒子外再淋上一层猪油,以防止冰块过快融化。随后,数匹快马立刻如离弦之箭,沿官道快马加鞭,一路驰奔京城。张和打开盒子,一看,一闻,点点头:“好。”鲥鱼
11、虽死,有冰块保鲜,依然像刚从江里捕捞到一样。张和跟御厨们说过,鲥鱼之味,世间罕有,贵在鲜美、滑嫩,无腥,无泥味,肉如凝珠,其色如玉,非寻常鱼可比,极其珍贵。古诗有云:“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总之,鲥鱼之味,人间至味也。张和刮鱼鳞,除内脏,洗净,冷水泡浸,去杂味;剔去鱼骨和鱼刺,切鱼片,此时需万分小心,一丝不苟,容不得有一根鱼刺存在,否则,有杀身之祸;放入陈皮、花椒、香蕈、姜片、蒜瓣、八角、香油等多种作料腌制;加上鸿兴楼送来的鲜豆腐,切块,再放入白果、红枣、草果、笋丝等一起下砂锅,文火炖熬,豆腐和鲥鱼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出锅后,撒上少许葱花,一道色、香、味、鲜俱佳的鲥鱼豆腐
12、汤做好了。8文中多次对鲥鱼进行描写,使得小说情节发展“合乎情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审题:多次描写 情节发展 答题思路:分别概括对鲥鱼进行描写 分析其对情节的作用 总体分析 参考答案:第10段写鲥鱼离水则死,必用冰块保鲜,凸显其娇贵,为后文官差因赶路而误伤路人埋下伏笔埋下伏笔;第16段通过张和评论鲥鱼,凸显出鲥鱼不同于一般鱼凸显出鲥鱼不同于一般鱼类的珍贵类的珍贵;第17段具体描写烹饪鲥鱼复杂过程,渲染鲥鱼豆腐汤诱人的色味,正正因如此才让皇帝喜爱,于是鲥鱼就变成贡品,从而导致南方各地争相捕捞,变得异因如此才让皇帝喜爱,于是鲥鱼就变成贡品,从而导致南方各地争相捕捞,变得异常稀有与昂贵常稀有
13、与昂贵。作者通过一次次描写鲥鱼来推进情节发展,这样随鲥鱼沉浮的人推进情节发展,这样随鲥鱼沉浮的人物命运才能令人信服。物命运才能令人信服。9“发现”是文艺理论的说法,指读者或作品中人物“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这篇小说使用的是“当事人”不知道,“读者”知道的方式。请推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张和的父母妻儿留在江宁,耕田种地。他有一子一女,儿子今年七岁了,聪明伶俐。做鲥鱼汤的那晚,张和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哭着向他跑来。张和跟御膳房总管请假两个月,他已经有一年多没回家了。从京城回江宁,到枣庄古禾时,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张和在岔路口,和从江宁老家日夜兼程赶去京城报信的堂弟擦肩而过,差一点儿
14、就碰到了。堂弟去京城,有一个悲痛欲绝的消息要告诉张和:十几天前,张和的儿子被送鲥鱼上京的官差的快马踏破头颅,不治身亡。审题:“当事人”不知道,“读者”知道的方式 安排的用意(作用)答题思路:“知”“不知”具体内容 作用:人物形象 主旨 效果参考答案:小说结尾,读者发现读者发现官差送鲥鱼时在江宁城外踩踏的小孩就是张和的儿子,并且这个孩子已经死了;而此时张和张和正兴冲冲赶回家,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即将团圆的喜悦,对降临在自己家人身上的“不幸”一无所知一无所知。作者设计张和与报信的堂弟擦肩而过,延迟张和的“发现”,从而加强了小人物无从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剧意味小人物无从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剧意味;引发读者的怜
15、悯,也促使读者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怜悯,也促使读者进一步思考造成这悲剧的原因。思考造成这悲剧的原因。10学校文学社计划出一份悲剧作品阅读清单,红楼梦与此文都入选,为了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悲剧产生的原因,社员们商量将目录细化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三类。但对这两部小说分别归为哪一类,大家意见不一。如果是你,怎么归类?请陈述理由。(6分)答题思路:分别归类 阐述理由紫可归为社会悲剧社会悲剧。这部小说表面看有很多表面看有很多“偶然偶然”因素因素,但,但归根到底是社会制度造成归根到底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悲剧,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康熙皇帝在位时期,虽为盛世,但皇帝一个嗜好,官员们就会层层压迫,最终承担这重压的只
16、能是底层百姓。红可归为性格悲剧性格悲剧。小说中女子都是个性鲜明,品性非凡的小说中女子都是个性鲜明,品性非凡的“异样女子异样女子”,同时她们身上的,同时她们身上的缺点与弱点也同样明显,这最终成为她们遭遇不幸的主要原因缺点与弱点也同样明显,这最终成为她们遭遇不幸的主要原因。例如林黛玉唯情至上的性格让她成为宝玉“唯一的知己”,但她除了情之外,不顾贾府其他人的感受,在长辈心中是个“使性子”的小孩,在下人眼中是“尖酸刻薄”的小姐,最终让自己在贾府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导致悲剧结局。红可归为社会悲剧社会悲剧。对小说中具有才华和个性的女子来说,生活在代表着封建宗法思想的贾生活在代表着封建宗法思想的贾府,就注定
17、她们个人的情感、才华都得不到施展,只会遭到扼杀府,就注定她们个人的情感、才华都得不到施展,只会遭到扼杀。红可归为命运悲剧。小说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十二金钗正册已经预示这些小说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十二金钗正册已经预示这些女子的命运,小说情节发展、人物结局都是以这一回为依据,女子的命运,小说情节发展、人物结局都是以这一回为依据,作者有意强化人间的盛衰祸福、聚散离合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观念。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飞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
18、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注】本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11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建康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需的重镇。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边防重镇,李广曾在此抗击匈奴,建功立业。11小序中的“望日”指的是_。(1分)参考答案:农历每月十五参考答案:农历每月十五 12对诗歌炼字赏析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事促西风”的“促”字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写出了西风相催、寒冬将至的情景。B“中夜入梧桐
19、”的“入”字点出西风的劲疾,直入梧桐枝叶深处,勾起诗人的忧愁。C“起瞰高城回望”的“瞰”字写岀诗人登上城楼遥望关河千里视野开阔豪情满怀。D“叠鼓闹清晓”的“闹”字写出场面的紧张热烈,叠鼓声起,诗人感情昂扬奋发。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南宋辛弃疾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3词中画线句手法巧妙并且意蕴丰富,请从这两方面与
20、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进行比较赏析。(4分)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审题:从手法巧妙审题:从手法巧妙 意蕴丰富意蕴丰富 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赏析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赏析 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答题思路:指出手法 分析意蕴分析意蕴 比较异同比较异同 参考答案:手法上,两首词都用了典故;但叶词是正用,辛词是反用。(或者:两词都抒发了情感;辛词是间接抒情,叶词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意蕴上,二人都抒发了虽然年老但仍渴望为国效劳的情感;但辛词侧重在对主和派的愤懑,叶词侧重在看到手下将领武艺非凡弓马娴熟而生出的豪情。陆贽(zh)列传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被
21、宠幸)幸(被宠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倚重)倚(倚重)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如果)诚(如果)不吝改过,以言谢(向谢(向认错)认错)天下,使臣持笔亡(无)亡(无)所忌(顾忌)忌(顾忌),庶(希望)庶(希望)叛者革(改变)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即使)虽(即使)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等到陆贽匡辅政事时,不敢顾及自身,碰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一定会表达自己的看法)。道有献瓜果者,帝嘉(赞许)嘉(赞许)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还是)其(
22、还是)无嫌(猜嫌)嫌(猜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滥用)肆(滥用)刑则亵。今所病(担忧病(担忧)者爵轻也,设法贵(使贵(使贵重)贵重)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勉励)劝(勉励)焉?”或规(规劝)规(规劝)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哪里)皇(哪里)它恤(顾虑)恤(顾虑)乎?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邪僻)戾(乖张)躁妄(狂妄)僻(邪僻)戾(乖张)躁妄(狂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憎恨),恶(憎恨),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高兴),竟(最终)怿(高兴),竟(最终)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指责短(指责 多:称赞)多:
23、称赞)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才)乃(才)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忌恨)衔(忌恨)之,不肯与。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16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翻译:现今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勉励人们呢?评分说明:评分说明:“今所病者今所病者”“”“爵轻也爵轻也”“”“设法贵之设法贵之”“”“犹恐不重犹恐不重”“”“若又自若又自弃弃”“”“将何劝焉将何劝焉”6 6个点,错一个扣个点,错一个扣1 1分
24、,扣完为止。其中分,扣完为止。其中“若又自弃若又自弃”“”“将将何劝焉何劝焉”可按照宾语前置翻译。可按照宾语前置翻译。18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本文节选自新唐书,请结合节选内容及下面的新唐书陆贽列传“赞曰”的内容,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5分)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审题:概括异同答题思路:同;异参考答案:相同的是相同的是:新、旧唐书都认为陆贽被逐与朋党同事如裴延龄有关。不
25、同是不同是是是:旧唐书旧唐书注重了陆贽的行为方式即“激切”的因素;新新唐书唐书则注意到了国家形势的影响:危难时无可替代,受到重用;太平时则被遗弃,遭到报复;新唐书还认为君子、小人本就无法同时进用,这是从普遍的规律来解释陆贽被逐的原因。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zh)子 (宋)苏 轼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譬如(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
26、忠厚;徳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徳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徳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害去小人以除民害,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则贞观可得而复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必喜喜贽议论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
27、幽远,末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注】颇:廉颇;牧:李牧。晁:晁错;董:董仲舒【注】札子是古代向皇帝或官长进言议事的文书 19填入第段方框处正确正确的一项是(A)。(1分)A A则则B.故 C.且 D.然 20对第段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是(D )。(3分)A整散结合B.对比鲜明 C.譬喻生动 D.欲扬先抑欲扬先
28、抑 21南宋费衮的笔记梁溪漫志中记录了苏轼对这一札子的多处修改,如:将“但其不幸,所事暗君”改为“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将“驭兵驭将之方”改为“治边驭将之方”;将“远小人以除民害”改为“去小人以除民害”。札子是古代向皇帝或官长进言议事的文书,请结合文体特征分析苏轼这样修改的原因。(4分)审题:分析修改的原因 结合文体特征 答题思路:三处分别分析 呼应文体特征 参考答案:作为向皇帝进言的文书,首先要明晰准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如第段苏轼论述陆贽进谏的内容为治世之良药,将“驭兵”改作“治边”,不与“驭将”重复,清晰指向边境问题,切中宋代時弊,容易引起重视,将陆贽的价值突显出來;将“远小人”改为“去小
29、人”,“远”字是疏远,而“去”有除去的意思,显出小人对朝政影响之大,语意更加激切。其次,向皇帝进谏,语言上要符合君臣身份,注意分寸。如将“所事暗君”改作“仕不遇时”,没有直接点明国君的昏乱愚昧,而是比较委婉地将陆贽的不幸表达出来,这样也有助于皇帝接纳自己的进言。22概括苏轼校正进呈陆贽奏章的理由,选择语段(四)陆贽列传中所记载的一件事情为例,对这些理由加以阐述。(4分)审题:概括理由 举例一件事加以阐述(文言文一)答题思路:概括理由+举例阐述 参考答案:苏轼进呈陆贽的奏章有两个理由两个理由,一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二是意思显豁,易于接受。以传记中阻止因献瓜果而授官阻止因献瓜果而授官一事为例,陆贽一针见血地指出滥赏对于国家安定的危害,这对宋代的统治具借鉴价值宋代的统治具借鉴价值。语言上以“轻”“亵”准确地揭示赏罚不当的后果,表意明晰,“若又自弃,将何劝焉?”以问句形式引发执政者的反思,确实有确实有“开卷了然开卷了然”的效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