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分析语言特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分析语言特点专项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了一笔钱。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 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财主、大收藏家,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
2、。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靳彝甫捧了出来,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好,好,好。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像这样润的,少。”他估了估价,说按时下行情,值二百洋。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匋民绝不夺人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 “那可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季匋民又看了靳彝甫的画,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去开一个画展。他还嘱咐靳彝甫,卖了画,有了一点钱,要做两件事:读万卷书,行
3、万里路。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画。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 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这三年啊! 王瘦吾的草帽厂生意很好。牌子闯出去了,买卖就好做。全城并无第二家,那四台哒哒作响的机子,把想买草帽的客人老远地就吸过来了。 不想遇见一个王伯韬。 这王伯韬买卖豆麦杂粮,做这一行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资本雄厚,大都兼营别的生意,什么买卖赚钱,他们就开什么买卖,眼尖手快。其二,都是流氓都在帮,抢行霸市。王伯韬和王瘦吾是同宗,见面总是“瘦吾兄”长,“瘦吾兄”短。王
4、瘦吾不爱搭理他,尽可能地躲着他。 谁知偏偏躲不开,而且天天要见面。王伯韬也开了一家草帽厂,就在王瘦吾的草帽厂的对门!他新开的草帽厂有八台机子,八个师傅,门面、柜台,一切都比王瘦吾的大一倍。 王伯韬真是不顾血本,把批发、零售价都压得极低。王瘦吾算算,这样的定价,简直无利可图。他不服这口气,也随着把价钱落下来。 王瘦吾撑了一年,实在撑不住了。 四台机子,连同库存的现货,全部倒给了王伯韬。王瘦吾气得生了一场重病,一病一年多。卖机子的钱全变成了药渣子,倒在门外的街上了。人瘦得像一张纸,一阵风吹过,就能倒下。 陶虎臣呢? 头一年,因为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和当地驻军联名出了一张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5、。”炮仗店平时生意有限,全指着年下。这一冬防,可把陶虎臣防苦了。且熬着,等明年吧。 明年!蒋介石搞他娘的“新生活”,根本取缔了鞭炮。炮仗店关了门,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起先是喝粥,喝稀粥,后来连稀粥也喝不成了。陶虎臣全家,已经饿了一天半。 有那么一个缺德的人来做媒了。二十块钱,陶虎臣把女儿嫁给了一个驻军的连长。这连长倒什么也不挑,只要是一个黄花闺女。陶虎臣跳着脚大叫:“这不是嫁!这是卖!我陶虎臣卖女儿!你们喊去!我不害臊!陶虎臣!你是个什么东西!陶虎臣!你就这样没有能耐呀!” 两个半月过去了。陶家一直就花这二十块钱。二十块钱剩得不多了,女儿回来了。妈脱下女儿的衣服一看,什么都明白了:这连长天天打
6、她。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野外去上吊。 他没有死成,被人救下了。 靳彝甫回来了。他一到家,听说陶虎臣的事,连脸都没洗,拔脚就往陶家去。陶虎臣躺在一领破芦席上,拥着一条破棉絮。靳彝甫掏出五块钱来,说:“虎臣,我才回来,带的钱不多,你等我一天!” 跟脚,他又奔王瘦吾家。瘦吾也是家徒四壁了。他正在对着空屋发呆。靳彝甫也掏出五块钱,说:“瘦吾,你等我一天!” 第三天,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他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封洋钱,在两位老友面前,各放了一封。一封是一百。 “先用着。” “这钱?” 靳彝甫笑了笑。 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靳彝甫端起酒杯说:“咱们
7、今天醉一次。” 那两个同意。 “好,醉一次!” 这天是腊月三十。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 外面,正下着大雪。 (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如果一篇小说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一篇小说要留有余地,留出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首肯。 要使小说语言有更多的暗示性,惟一的办法是尽量少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不写的,让读者去写。古人说:“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写少了,实际上是写多了,这是上算的事。当然,这样稿费就会少了。一个作家难道是为稿费活着的么? 结构的精义是“随
8、便”。我是不赞成把小说的结构规定出若干公式的:平行结构、交叉结构、攒珠式结构、橘瓣式结构我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苏东坡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文章写到这样,真是到了“随便”的境界。 往往有这种情况,小说通篇写得不错,可是结尾平常,于是全功尽弃。汤显祖评董西厢,说董很善于每一出的结尾。汤显祖认为董西厢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煞尾”,“如骏马收缰,寸步不移”;一种是“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处去”。汤显祖不愧是大才子,他的评论很形象,很有诗意。我觉得结尾虽有多种,但不外是“煞尾”和“度尾”。 (摘编自汪
9、曾祺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靳彝甫与季匋民同为那个时代的画家,却一贫一富,地位悬殊,一个扶危济困,一个乘人之危,对比十分鲜明。 B对于自己收藏的田黄,靳彝甫表示“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以“性命”比田黄,足见其珍爱程度。 C文中两次写到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人物的前后境况和心情大为不同,遥相呼应又相互映衬。 D小说刻画人物形神兼备,如写王瘦吾“人瘦得像一张纸,一阵风吹过,就能倒下”,比喻加夸张,堪称典范。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讲究“留白”,汪曾祺认为写小说也要“留白”,可留下
10、部分篇章不写,让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 B苏东坡主张写文章要“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本一的行文脉络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文章观。 C有人将小说结构类型归纳为平行、交叉等诸多名目,汪曾祺则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 D根据汤显祖评价董西厢结尾方式的标准,可知“煞尾”不如“度尾”,而文本一的结尾应属“度尾”。 3结合文意,对文本一标题“岁寒三友”作简要赏析。 4作者在文本二中借用古人的话,认为小说要“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请据此点评文本一中两处画线的语句。 【答案】 1A 2B 3“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里指凌寒常青的松、竹、梅三种植物,作者借用作小说标题,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
11、艺术韵味。“岁寒三友”喻指生活在艰难时世里的三位主人公,寄寓着作者对于珍视友情、患难与共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推崇。 4“这三年啊!”是一个仅有四字的感叹句,却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有对王陶两家的遭遇变故、穷困沦落的同情;更有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感叹,十分耐人寻味。“外面,正下着大雪”收束全篇,寥寥几字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天寒地冻的天气,象征着严酷逼人的社会,还反衬出酒楼内三位老友情谊的温暖可贵,达到了意境悠远、引人遐思的艺术效果。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乘人之危,对比十分鲜明”错误。文本一对季匋民的描写只有两处,从开头的“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
12、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匋民绝不夺人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和后文的“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从前后两处情节来看,不能看出季匋民“乘人之危”,同时,小说也未将靳彝甫与季匋民刻意对比,因为对比是要突出表达内容,而文章只是想写三位友人情谊的温暖,因此小说的对比意味也不突出。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留下部分篇章不写,让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错误,根据文本二“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首肯”可知,这里的“留白”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不是“留下部分篇章
13、不写”,曲解了“留白”的内涵; C.“汪曾祺则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曲解文意。根据文本二“结构的精义是随便。我是不赞成把小说的结构规定出若干公式的:平行结构、交叉结构、攒珠式结构、橘瓣式结构我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可知,汪曾祺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这是他认为的“随便”,而不是“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 D.“可知煞尾不如度尾”错误。根据文本二“汤显祖认为董西厢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煞尾,如骏马收缰,寸步不移;一种是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处去。汤显祖不愧是大才子,他的评论很形象,很有诗意。”可知,汤显祖没有比较两种
14、结尾方式的优劣。 故选B。 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想起清华种种 王佐良 我只是清华几万校友中的一个,现已不在清华工作,然而一说起这所学校,至今仍像年轻时候一样兴奋,话也像说不完似的。 清华吸引人的究竟是什么?它有很好的校园,设备,但这些别校也有;它的历史也不很长,世界大学中,成立已几百年的有的是;想来想去,还是由于清华的人,或者说清华人和中国历史的特殊关联。 说起清华人,我怀念我的老师们。大学一年级,俞平伯、余冠英两位先生教我国文,一位教读本,一位教作文,都亲切而严格,有一次余先生指出我把爬山虎写成紫荆的错误,但又要我多写几篇给他看。二年级,贺麟老师教我西洋哲学史,见了我长达百页的
15、英文读书报告不仅不皱眉反而在班上表扬我;正是在他的指导之下,我读了不少古希腊哲学家著作的英译,真有发现新星球似的喜悦。温老师在工字厅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打开许多画册让我们传阅,幽默地然而严格地区分画的优劣。同样难忘的事还多,那时候日本军队已在华北城市大街上演习,而清华的师生则在学术上特别争气,不久又在政治上发动了公然反日的“一二.九”运动。 我们这一级(1935-1939)还有一段特殊经历,即抗日战争的锻炼。我们两年在清华园度过,两年在长沙、南岳、蒙自、昆明度过。有的同学进入解放区打游击,大多数在大后方直接或间接地参加过战争工作。但是学术上并未放松。昆明西南联大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精
16、华,师生在最简陋的条件下做出了当时第一流的研究成绩,青年人的成长分外迅猛。走遍半个中国给了我们以接触内地实际的宝贵经验,这是在清华小范围内埋头读书所无法得到的。所以这次大转移又是我们知识和感情上的一次大扩充。 然而我们仍然怀念清华园。在昆明读书和教书的八年里,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想念北方的故土。中国历史上,汉族士大夫几度被赶出北方却没有一次能够回去。正如冯友兰先生指出的,只有这一次抗日不同。我们战胜了,1946年夏我从昆明带着妻儿重新回到了清华园,虽然校舍残破,校园荒芜,但有陈岱孙先生领导一批员工在进行大规模的复校工作,不久就在北方的灿烂秋阳中重新上课,清华人意兴之豪,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接着,
17、我出国留学。等我回来,清华园已经解放,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后来我转入别的学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华做学问的标准。 这标准无人明确定出,但是无数师友“行胜于言”的实际榜样却使我悟到:做学问必须要有最高标准,而取得学问却是为了报效国家。简单说,就是卓越与为公。 卓越就是不满足于一般地做好。清华的师生中,不少人达到本门学问的顶峰。打开任何本中国名人录,无论文史哲政经法律科学技术哪一门,都有大量清华人站在成就的最前沿。卓越也意味着不囿于中国旧说或西方新论,而能突破界限,实现新探索新综合。闻一多先生如此,华罗庚先生如此,至今著作不辍的钱锺书先生也如此。清华多的是现代型的学者,即精研本业
18、之外,又通晓中国和世界文化实况;不仅知中,还懂外,因懂而又了解其真正长处与弊病,从而更珍惜中国本身的优点。金岳霖先生是深知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人,并且是研究各种思维形式的思想美学家,但他又早就看清西方文化的迷失,称之为“类似盛装待发而无约会可赴”;后来他真诚地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突然的转向,而是早就有了前因的。 为公就是以所学贡献国家,为人民服务。清华校河边小山上有一块“清华英烈”纪念碑,碑上刻了从抗日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名单,我的级友中就有两位。清华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但清华人却一直注视外界。我的记忆里还响着“一二.九”前夕大礼堂集会的紧急钟声。1949年大陆还未完全解放,就有大批在
19、外国留学、学有所成的清华人冲破封锁,赶回大陆,明知条件艰苦,却定要在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工作里贡献一份力量。这些事在当时是视为当然,根本不成问题的。而回来之后,或在两弹的研制上,或在一汽二汽的建立上,或在广大的文教科技战线上,都做出了重要成绩,往往还起了关键性作用。 .因为这些,我深知我的母校的可贵。我也曾在西方读书和讲学,到过不少第一流学府,也很喜欢它们,但我心里仍然保有清华的形象,不怕拿清华同它们相比,因为我知道:在多灾多难的中国现代史上,我的母校尽到了一所大学应起的作用:培养爱国的、学识精湛的专门家,在中国的革命和复兴里立下了功劳。 (取材于王佐良想起清华种种80校庆感言) 5下列对文中加点
20、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久又在政治上发动了公然反日的“一二.九”运动公然:明目张胆 B卓越也意味着不囿于中国旧说或西方新论囿:局限,限制 C至今著作不辍的钱锺书先生也如此辍:停止,废止 D但他又早就看清西方文化的迷失迷失:不明方向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余冠英、贺麟、温德为例,意在说明清华教师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亲切感人的风范,使作者怀念至今。 B作者回忆陈岱孙先生领导复校的情景,用“北方的灿烂秋阳”一语,真切地传达出抗战胜利后复课的喜悦之情。 C卓越的学术水准让清华拥有特殊的地位,能够在动荡的世界中独守安宁净土,所以作者说清华像是“世外桃源”。 D
21、作者造访了西方诸多第一流学府后,心中“仍然保有清华的形象”,表现了清华的卓越,也表现了作者对母校的深情。 7作者在清华大学80周年校庆时想起的“种种”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8这篇散文语浅情深,请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加以赏析。 【答案】 5A 6C 7(1)优美的校园 (2)完善的设备 (3)悠久的历史 (4)亲切而严格的老师 (5)钻研学术且热血爱国的学生 (6)“西南联大”的特殊经历 (7)卓越为公的学术精神 8语浅:文字简洁,明白如话(不事雕琢,没有华丽修辞) 情深:叙事、写人、抒情融为一体,师生音容宛然,学术精神淳然,回忆中是满满的怀念与自豪。 第一段平铺直叙,拉家常一般,但蕴含着丰
22、富的情感。“我只是清华几万校友中的一个”写自己在清华校友中显得平凡,更突出清华培养了众多的卓越的人才,谦逊中蕴含着自豪。“已不在清华工作”写的是自己调入外校的事实,更表现了对清华母校的不舍和眷恋;“像年轻时候一样兴奋”写母校在自己的记忆里永远年轻,充分表现了作者回忆起母校时的喜悦。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A.感情色彩不当。语境在赞扬清华师生反对日军侵略的行为,应是“公开”的意思。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赏析文本、作者情感的能力。 C.“卓越的学术水准让清华拥有特殊的地位,能够在动荡的世界中独守安宁净土”错误。清华像世外桃源指的是清华人做学问的专心,并非因为“
23、能够在动荡的世界中独守安宁净土”。 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遍地应答 韩少功 打开院子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 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
24、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在通向山外的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有很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民,还有挑担的,骑脚踏车的,以及活猪活牛。眼下客船少了,只有几只小渔船偶尔出现。船家大多是傍晚下网,清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湖面,一如思绪突然消失的大脑。 水边常有两样“静物”,那是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 但他一心把最后的时光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少年呢,中学生模样,总在黄昏时出现。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 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打出升
25、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如果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看去,像光溜溜的背脊上突然长满疖子。 几只野鸭惶惶地叫着,大概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我以为有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现,那不是坠物,而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捕获了什么以后,带水的翅膀扑棱扑棱,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一串闪闪的水珠。我不知道这种鸟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
26、不动,恍若一尊玉雕。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鸣撒出去,树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绕着我巡飞,肯定把我误认为鱼,一条比较奇怪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小鱼也经常围着我巡游,肯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嘬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咬在一个脚趾头上,痛得我从迷糊中惊醒。我这才发现,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间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
27、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短暂一环。对人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隐者在眼下这一刻的隐形伪装之所。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帝。那么,上帝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在场吗?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向往以及感动吗?就因为这一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寂静中有无边喧哗。 (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 文本二: 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手,那么睿智。经过办海南纪实天涯杂志的考验,经过大特区商海浪潮的冲击,他的思想
28、更深刻成熟了,他的文风更老辣简洁了,他对文学的追求似乎更执著了。他右手写小说,左手写随笔。在随笔的写作中,韩少功天赋中那种我们称之为智慧的素质被发挥到一种巅峰状态。读着他近年的随笔,我有时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古怪的想法:不知随笔这种文体是专为韩少功准备的,还是韩少功天生就应当写随笔? 不管是韩少功无意间碰上了随笔,还是随笔找上了韩少功,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却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智慧的独语,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 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取巧,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韩少功的随笔,给我们印象
29、最深刻的就是智慧。不过他的智慧,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智慧;他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他的智慧,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某个词句,而是化为一种精气流荡于他所有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的人格在随笔中的自然呈现。 (摘编自陈剑晖智慧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 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这个下湖游泳者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世界,文中直接表现“我”的笔墨不多,却让人感觉到处处都有“我”的存在。 B作者面对镜子般的湖面“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下水打破湖面“实为一大暴行”,生动传达出视湖水为有生命之物的微妙心理
30、。 C老人和少年像两样“静物”一样在水边垂钓,作者不仅欣赏这样一幅安静的生活画面,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 D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大境界,静中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动,包括阵雨、水鸟、游鱼这样真实可感的动,也包括意念中的“无边喧哗”。 10请简要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段落。 11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 【答案】 9C 10动词使用新颖贴切,十分传神。如写白鹭栖息时“款款入座”,既拟人化,又切合前文“贵妇”的身体,妙趣横生;再如写鹭鸣“撒出去”,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物体,生动可感。 多用比喻修辞手法,富于表现力。“优雅的贵
31、妇”“大白裙子”“玉雕”“银箭”“数十道白光”等多个喻体,都运用得非常形象恰切。 动静相映,给人深刻印象。先充分描写白鹭的静,“稳稳地”“纹丝不动”,再突出刻画白鹭的动,“跃出”“绽放和飞掠”,动静前后对比,形象十分鲜明。 11文本一的思想内核是作者对于世界、自然和生命的哲学思考,文体形式却是一篇意境幽远、文采妻然的散文,这种将哲学散文化写法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文本一记述的是作者下湖游泳这样的寻常的生活情景,呈现出来的是一篇优美耐读的文学作品,作品将生活常态文学化,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又得到了文学的熏陶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32、赏能力。 C.“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错,由“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可知,作者并不确定少年是否处在人生磨难中。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段并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炼字角度看,一些动词如写白鹭栖息时“款款入座”,既拟人化,又切合前文,使用新颖贴切,十分传神。 从描写角度看,写白鹭像“贵妇”的身体“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读来活泼有趣;再如写鹭鸣“撒出去”,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物体,生动可感;“稳稳地”“纹丝不动”描写白
33、鹭的静态,再以“跃出”“绽放和飞掠”等词语,来突出刻画白鹭的动态,动静前后对比,形象十分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修辞角度赏析,运用比喻,“优雅的贵妇”“大白裙子”“玉雕”“银箭”“数十道白光”等都是喻体,多角度刻画白鹭的形态,形象恰切,极富表现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凭窗闲眺,想竟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教国。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必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这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