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阿Q正传(节选)习题(一)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阿Q正传习题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有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 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还有一部分时过境
2、迁,不再使人感兴趣。 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 B C D 2.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控制了,餐厅可以堂食了,憋了一个多月的小朋友让父母领着到饭店心满意足地吃了一顿大餐。 B他俩都是小心眼之人,因为一点小事大吵起来,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 C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 D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
3、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B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4.假如你在下列不同场合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在看杂志,你一边凑过去看,一边说:“让我也一睹芳容。” B同学请你帮忙修改文章,你说
4、:“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斧正的。” C同学感谢你帮忙,你说:“不用谢!我说过会助你一臂之力的。” D路口,你拉住闯红灯的爷爷,说:“你色盲啊?红绿灯都不分!”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或(jin)行状(xn)舂米(chn)托庇(b) B估量(lin)口讷(n)鄙薄(b)诧异(ch) C调笑(tio)擎起(jn)踉跄(qin)小觑(q) D穿凿(zu)奚落(x)唾骂(tu)敌忾(ki)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团圆 鲁迅 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于是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
5、面前,要将笔塞在他手里。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魄散”了: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他正不知怎样拿;那人却又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 “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 “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 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
6、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 阿Q第三次被抓出栅栏门的时候,便是举人老爷睡不着的那一夜的明天的上午了。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 老头子很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许多长衫和短衫人物,忽然给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阿Q很气苦:因为这很像是带孝,而带孝是晦气的。然而同时他的两手反缚了,同时又被一直抓出衙门外去了。 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蓬的车,几个短衣人物也和他同坐在一处。这车立刻走动了
7、,前面是一班背着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后面怎样,阿Q没有见。但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喤的一声,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他还认得路,于是有些诧异了:怎么不向着法场走呢?他不知道这是在游街,在示众。但即使知道也一样,他不过便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着蚂蚁似的人,而在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见了一个吴妈。很久违,伊原来在城里做工了。阿Q忽然很羞愧
8、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 他同时想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 车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彩声中,轮转眼睛去看吴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彩的人们。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
9、,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不远的跟他走。 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 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至于当时的影响,最大的倒反在举人老爷,因为终于没有追赃,他全家都号啕了。其次是赵府,非特秀才因为上城去报官,被不好的革命党剪了辫子,而且又破费了二十千的赏钱,所以全家也号啕了。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的都
10、发生了遗老的气味。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胜利法贯穿阿Q的一生,他就要被处决了,还在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忘记苦楚,文中多次出现的“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便是其表现。 B作者着力刻画阿Q画圆圈时的心理活动和一系列言行,旨在运用场面描写揭示他的精神麻木与愚昧,以及他对自己罪行的忏悔。 C人丛中的吴妈并未关
11、注囚车中的阿Q,“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可见吴妈也是一位麻木而缺乏同情心的看客。 D阿Q死后,举人老爷、赵府的反应和未庄、城里的舆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典型的社会环境,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 7.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狼”的含义。 8.小说这一章为什么命名为“大团圆”?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渔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年青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
12、,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我只听人说到过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地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
13、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的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美。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完歌,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真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肮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禅房,很洒脱地坐到功夫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的蜜茶。 谈了一会儿。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
14、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地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都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到后又谈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像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儿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地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就到了船边。 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香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
15、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香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远天好像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你瞧,星子全在眨眼!” “是咧,不要紧。”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船上喝吧,好坐。”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拔刀割麂肉吃,哥哥把酒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
16、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怎么?” “我想若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诉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 “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儿,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 把和尚作中心,谈到后来,那一葫芦
17、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剩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肉已经告罄,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奔去。 他看了一会儿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
18、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的。 过一会儿,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
19、,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B“那弟弟轻轻地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睦,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雨”“
20、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体现出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着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做了铺垫。 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幅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 D小说风格别致,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有
21、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美的遐想。 11.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12.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
22、,黄鳝膏腴,青苔滑溜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23、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24、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
25、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
26、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
27、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
28、,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14.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15.是鲁迅小说集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阿Q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
29、又刻画出其既蛮横无理又毫无办法的性格矛盾,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B.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本文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在小说里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本文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又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17.作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请你简要概括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18.文中多次写到“闲人”,这些“闲人”还出现在鲁迅的其他作品()中。这些“闲人”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本文和鲁迅的其他作品,简要分析。
30、 三、语言表达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水样的沈从文用水浇灌了他水样的作品。沈从文,这条湘西的清水征服了峭岩,_,滴穿了磐石;托起了白浪滩头的乌篷船,润泽了苍崖翠壁间的杜鹃花,_。_,他的生活美如水,他的作品纯如水,他永远光鲜,永远芳醇,永远润泽世人。 20.下面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的原稿及修改稿,请简析画线处修改后产生的效果。 原稿:天色将黑,他(阿Q)睡眼朦胧的在酒店前出现了,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修改稿: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前出现了,他走进柜
31、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微信群里有人说,世卫组织不建议健康的人戴口罩,我们中国却要求所有人都戴口罩,这完全没必要。 请你为微信辟谣小程序写一篇辟谣短文,要求从信息来源、信息要素和科学常识等方面提供依据,语言简洁连贯,100字左右。 22.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动词语)(3分) 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阿Q是个破产农民。 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 阿Q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承接
32、前文谈鲁迅的著作,转入谈鲁迅的精神,分析鲁迅的精神,总结全段。 2.【答案】C 【解析】A项,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非常满足。使用正确。B项,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使用正确。C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用在本句中属对象误用。使用不当。D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使用正确。 3.【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D项,成分残缺。“遏制”后加“手段
33、”。 4.【答案】C 【解析】A项,“芳容”指女子的容貌,用错对象;B项,“斧正”是敬辞,使用错误;D项,“你色盲啊?”语气生硬,不够尊敬。 5.【答案】A 【解析】B项,“量”应读lin;C项,“擎”应读qn;D项,“凿”应读zo。 6.【答案】B 【解析】“场面描写”应为“细节描写”。结合文本内容“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倒也并不十分懊恼”分析可知,阿Q并没有对自己的罪行表现出忏悔之意。 7.【答案】真实的狼,它有又凶又怯的眼睛,还想要吃人的肉。狼似的看客,他们愚昧麻木,眼睛又钝又锋利,咀嚼人的灵魂。更恶毒的狼是黑暗的制度和腐朽的文化,把善良的人变成了凶残的狼。 8.【答案】小说以阿Q之死的悲剧告终,却以“大团圆”为题,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加了悲剧色彩。当时的民众不觉悟,革命不彻底,以“大团圆”为题,反讽革命又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