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01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学习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效的研读与合作讨论,理清文章的论辩理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并对此有个人认识。 【学习重点】 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论辩特色。 【学习难点】 先秦散文的简约和孟子曲折论辩(对话)的特色,可能带来文意的

2、理解和思路把握的难度。 【学法建议】 了解必要的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反复诵读,合作研讨。 【知人论世】 1孟子与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民本主义思想;邦国的主权在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从的;政事以民为归宿;用人以民意为准;国家应以保民为职责;国君施行仁政以使

3、百姓安居乐业;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善辩,在论辩时又善设机巧,先纵后擒。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2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扩置学官,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

4、。孟子这时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预习准备】根据课文,读准字音,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胡龁()则王()乎彼恶()知之褊()小觳()觫() 忖()度()便()嬖()莅()中国商贾()吾惛()赡()畜()妻子庠()序邪侈()孝悌()殆()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 1、读字音。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音字的读音。 2、读节奏。要读清节奏关键得翻译好文句,只有明白了语句的含义才能划分好节奏,因为节奏是以意义为单位来划分的。 3、读语气。请同学

5、们借助翻译参考书把文章的翻译通读一遍,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把文章朗读一遍,把文章的语气读出来。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1、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道芷阳间行(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2)牛何之(3)臣闻之胡龁曰 (4)未之有也(5)王之诸臣(6)以羊易之 (6)舆薪之不见 3、舍 (1)舍南舍北皆春水(2)舍之!吾不忍其觳觫(3)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诚 (1)诚有百姓者(2)是诚何心也(3)

6、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5.孰 (1)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是 (1)是心足以王矣(2)觉今是而昨非(3)唯利是图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5)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7.因 (1)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2)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因地制宜 (5)王者必因前王之礼(6)于今无会因 8.爱 (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2)吴广素爱人(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抑 (1)抑王兴甲兵(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3)不

7、可遏抑 二、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通通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通3、王说通 4、为长者折枝通5、刑于寡妻通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通 7、盖亦反其本矣通通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通9、是罔民也通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11、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通1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通 三、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古义:今义: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今义: 3、至于兄弟古义:今义: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今义: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今义: 6、然后从而刑之古义:今义: 7.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古义:今义: 8.挟太山以超北海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1)齐桓、

8、晋文之事可得闻乎(2)危士臣 (3)朝秦楚(4)以一服八 名作动 (1)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2)刑于寡妻 (3)然后从而刑之(4)是罔民也 (5)树之以桑(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意动用法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形作动 (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作名 (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2)轻暖不足于体与 (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4)寡固不可以敌众 (5)弱固不可以敌强 (6)谨庠序之教 五、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

9、: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句 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 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 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 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 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

10、提宾作用 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 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 状语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 主谓倒置句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六、重点字词 1.是以后世无传焉2.保民乎哉3.莫之能御4.将以衅钟 5.而就死地6.不识有诸7.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8.然,诚有百姓者9.褊小10.即不忍其觳觫 11.以羊易之12.彼恶知之13.王若隐其无

11、罪14.牛羊何择焉 15.无伤也16.是乃仁术也17.予忖度之 18.于我心有戚戚焉19.有复于王者20.吾力足以举百钧 21.则王许之22.秋毫23.独何与24.不能者之形 25.语人曰26.以御于家邦27.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28.无以保妻子29.古之人所以30.权,然后知轻重31.度,然后知长短 32.王请度之32.抑王兴甲兵33.抑为采色34.莅中国35.殆有甚焉 36.齐集有其一37.盖亦反其本矣38.发政施仁 39.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40.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41.吾惛42.愿夫子辅吾志43.明以教我44.我虽不敏45.恒产 46.恒心47.惟士为能48.若民 49.则无恒产5

12、0.放辟邪侈51.制民之产52.畜妻子 53.凶年54.惟救死而恐不赡55.奚暇治礼仪哉 56.盍反其本57.衣帛 58.彘之畜59.谨庠序之教60.申之以孝悌 【主旨归纳】孟子避开齐宣王问询及齐桓公、晋文公霸业之事,反而向他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关心人民疾苦,爱护百姓,推广恩德,便能称王于天下。 【文本探究】 1.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

13、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2.齐宣王都向孟子提出了哪些问题? 第一部分: 1.齐宣王为什么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吗? 2.孟子认为一个国君要怎样才可以“王天下”?为什么? 3.孟子为何提起齐宣王“以羊易牛”之事?后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齐宣王被说服了吗? 第二、三部分: 5.实行”兴甲兵、危士臣”的霸道有什么危害?(用文中的话回答) 6.如何推行王道? 7.孟子为齐国未来描绘的社会蓝图是怎样的?你认为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自研自悟】 8.孟子为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他运用了哪些方法?提出了哪些主张? 【细研文本】 9.探究孟子在与齐宣王

14、的对话中是怎样埋设机巧,一步步向前推进地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 (一) (1)谈话之初,齐宣王想听的内容是;孟子要说内容则是。 (2)孟子提出了的政治主张。对此,齐宣王的态度是。 (3)为说服齐宣王,孟子举了齐宣王的事例,以此证明齐宣王 具有之心,并把它上升到的高度。 (二) (4)经过初次的论辩,齐宣王已经认同了孟子主张的,可是齐宣王依然怀有畏难情绪。对此,孟子连用四个,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 (5)到此,齐宣王依然存在着妄想,即。 孟子为打消他的妄想,又采用的办法,使齐宣王彻底认识到自己的妄想结局只有一个, 即,后又给齐宣王描绘了一副令所有王者向往的美好政治图景:“ ”。 (四) (

15、6)到此,齐宣王终于真正为孟子的主张所动,他说“”。 (7)孟子适时提出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10.梳理归纳论辩内容和思路 齐宣王孟子 欲以征伐求霸业 肉食者鄙不自信 心略动不着门道 攻伐霸业难割舍 终心动明言请教 11.孟子在齐恒晋文之事中提出“仁政”主张,请分析孟子“仁政”的三方面内容及其意义 12.再读文本,合作探究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及所达效果。 a修辞手法方面: b句式特点方面: c说理态度方面: 13.孟子善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善于洞察对方的心理并能因势利导。结合课文,请简要概括孟子是怎样洞察齐宣王的心理并因势利导,让他采纳自己“保民而王”的主张的。 【拓展思考】 14.孟子齐

16、桓晋文之事一文所用以羊易牛、为长者折技、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三例,分別属于论说上的哪种例证?又三者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归纳写作技巧】 (1)掌握心理,因势利导。(2)结构严谨,说理透辟。(3)善用比喻,气势迫人。 (4)运用对比,加強说理。(5)善用修辞,增加文釆: 修辞手法:对比对偶排比反诘引用比喻 【拓展提升】 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三个波折): 第一个波折: 孟子想向齐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蓝图,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齐宣王的怕难心理。齐宣王认为王天下很难,而霸天下则比较容易,所以,他说“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

17、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论,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 第二个波折: 齐宣王虽然在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说:“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理想学说铺平了道

18、路。 第三个波折: 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倒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的。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 总结:文章中的这三个波折,呈现出迂回曲折的特点,千回百折,摇曳生姿,有时故意避开话题,有时故作顿挫,这都是由齐宣王认识上的曲折决定的,课文的这种准确的记录,正好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艺术水平。 【尝试运用】开展小型辩论赛、演讲赛(选其一) A金钱与道德。B青年成才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齐恒晋文之事》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