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13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 素养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象与意境,体悟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2、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悲国之秋即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 一、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辛酸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

2、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度日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

3、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为了排遣郁闷,56岁的他抱病,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写成了登高。 三、文体介绍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四、资料链接 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

4、抒发感情。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 具体研读 (1)鉴赏首联 首联写了哪几种景物?风、天、猿声、渚、沙、鸟。 用什么词来修饰?急、高、啸哀、清、白、飞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急风:使人感觉冷,风很急劲。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天地广阔,人渺小孤单。“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哀猿:猿鸣声十分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是只什么处境的鸟?是不是一只快乐的鸟? (引导:要敢于展开想象,填充诗歌中的空白。)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盘旋着找巢;一只和鸟群离散的鸟总之,是一只孤独

5、痛苦的鸟。 (2)鉴赏颔联 写了几种景物?落木、长江。 怎么修饰的?萧萧、滚滚。 落木萧萧:树叶纷纷落下,落在诗人的脚下,更落在诗人心里。由树及人,表达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里以哀景写哀情。 不尽长江: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颔联中的这两句其实形成了对比。历史越久远,越反衬出人生的短暂。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豁达坦荡。尽管慨叹时间短暂,但诗人想通了,面对自然变化,人的生命如同落叶,总有结束,这是自然规律,因而有一种宏伟豁达的气势。 “蕭萧”和“滚滚”要重读,表现出落叶缤纷和场景壮阔。 (3)鉴赏颈联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王国维语) 颈

6、联有哪些词语表明悲?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异乡。杜甫在战乱的年代,长久不断地漂泊。杜甫从48岁到58岁,10年中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写于漂泊在外的第8个年头。 万里:浊酒一杯家万里,浓重的思乡之情。 悲秋:悲凉的秋天,惨凄的时节,内心悲。 什么是“登台”?“独”字体现了什么? 重阳节,有登高习俗,祈求长寿。本该是一家人去的,无奈离家万里,作客他乡。“独”字体现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 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时是什么年纪? “百年”,即老年。一愁作客,二愁悲秋,三愁独登台,四愁年老多病。 “百”“多”“独”重读,“独”字要用痛苦的语气读。 (4)鉴赏尾联 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国难,是连年

7、的战乱,而不仅是诗人远离家乡,常年漂泊,贫病交加。尾联指出安史之乱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乱,诗人忧国忧民,两鬓斑白,却无力挽救国家。 为什么“新停”? 眼下,国家和个人都十分不易,诗人想借酒消愁,却因疾病不能喝酒。 古人说借酒消愁,总能暂消一些愁。无奈因病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诗人心头。 读尾联,应读出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艰难”慢一点,“苦恨”重一点,“繁霜鬓”稍缓。“新停浊酒杯”读出欲说不能的情绪。 思维提升与发展(任务三)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为我们营造出这样辽阔悲凉的意境,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作者营造

8、这样的画面,其实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悲凉的景其实是作者内心的悲凉的心境的折射。 2、在景中我们已经品味出了作者内心的悲意,我们再来看描写情感的诗句。你觉得哪些字能过表达作者的心境? (悲苦恨独) 3、无论是写景、还是写情,作者都让我们感觉到了诗中的悲。 (悲)那么作者都悲什么呢?到诗中去寻找,并结合作者的生平来回答这个问题。(万里,悲离家之远;秋,悲节令凄凉;作客,悲羁旅他乡;常,悲漂泊之久;百年,悲年事已高;多病,悲年老多病;登台,悲倍思亲人;独登台悲独独无依。艰难,悲国运衰微;繁霜鬓,悲青春易逝,韶华不再;新亭,悲年老多病。) 4、要求: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国运衰

9、微,羁旅之愁,漂泊之苦,壮志难酬) 5、全诗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秋景,抒发自己的悲情,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呢?(情景交融) 审美鉴赏与创造(任务四) 杜甫登高审美艺术赏析 登高是杜甫于公元767年在夔州所作。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不幸,个人的多病,加上壮志未酬,使杜甫内心极为苦闷与忧愁。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诗人带病登台的,想借此排解苦闷与忧愁。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登高”或者“登台”都有着思乡寄情之意,表达志向之感。汉乐府民歌悲歌中写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意思是说,想回家没有办法,心中悲痛,因而暂时

10、用悲歌代替哭泣,用远望代替回乡。可以说,这首诗歌通过登高对所见所闻的秋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单之愁。其审美艺术特点如下: 首先,情随境生,情感深沉 在古代诗歌中,情随境生是常见的手法。情随境生就是诗人在生活中遇到了某种物境,突有所悟,情绪满怀,于是,诗人借着对物境(“境”即孕育诗人心中的主观情感和外物景的统一)描写,把自己现实的情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意与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表现手法。正如朱熹说过:“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这其中

11、的“情”往往是极为深沉的、甚至表现出凝重感,也许是早已孕育心中的情感等。就登高这首诗歌来说,前四句写登高所见。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诗人面对这样的境象,后四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就由此而生,抒写了“登高”的感慨 其中,颈联中“万里”和“百年”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无法喝酒,最后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运用情随境生的手法,不但使诗歌具有较强的形象感,使

12、诗歌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氛围,而且诗人触境生情,忧国伤时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对仗工整,境界开阔 对仗是指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者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对仗手法的运用不但便于展开空间描写,便于空间跳跃,形成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给人在视听觉上以整齐美、匀称美,从而提高诗歌的审美表达效果。因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唐代格律诗中,特别讲究对仗。就律诗来说,要求首尾两联可以对,也可以不对,但中间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就杜甫这首登高来看,从首联到尾联全诗都对仗,而且显得流畅自然,所以后人推此诗为唐人七律第一。比如,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3、不仅上下两句相对,“风急天高”对“渚清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十分工整,而且还有句中自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有表示天象的,有表示名物东侧,有表示色彩的、也有表示物态的。这样,短短两句,不但形象生动、自然和谐,而且审美意境开阔,更增加了诗句的情感的审美张力。 再次,言简意丰,意蕴深刻 我们都知道,古代诗人特别注重“炼字”和“炼句”,做到“言简义丰”,即洗炼而内涵丰富。这样,使诗歌语言达到形象逼真,活泼生动,在富于动态中,实现以少胜多的要求。所以,“言简义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之一,也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在登高这首诗中,可以说每一句

14、都表现出言简义丰的特点。就千古传颂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联来说,宋人罗大经说这两句具有八层意思。其大意是说,“万里”,离家之远,“悲秋”言秋天让人感到悲凉;“作客”点出了羁旅之愁,“常作客”说明了半生飘零;“百年”喻指有限的人生,“多病”指百病缠身;“登台”登高远眺,表示思乡情怀,“独登台”表示孤独的境遇。上下两句一共才十四个字,就蕴含着八层意义,如果再从整体上看,也许意义更为丰富,意蕴更为深刻,足见这首诗歌”言简义丰”的特点,也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意象的密集性特征。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务五) 文人通过登高、望远、抒怀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谢榛诗家直说卷四说:“凡登高致思,

15、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刘勰也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登高是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甚至成为文人的必修之课和崇尚之风。 文人登高所抒之情绚烂多姿,但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孤独和人生道路的辛酸。在悲观而敏感的文人心态影响下,形成中国文人典型的心理特征:有意识的排遣忧愁和不适。愁苦哀怨、沉郁感伤是这类作品共同的主题。 诗人在登高望远中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呢? 第一,悲秋、伤春。 登高作为诗人特定的抒情媒介,与秋构成充满迟暮感、沧桑感的时空组合,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愁,秋,离开了登高便不完美,

16、把悲与秋与登高相联系的诗歌,才是能把愁苦之音写得工巧的诗歌。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凭秋说愁,更添几分悲壮苍凉。 登高伤春的有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以景衬托国之多难。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登高的心绪与所见到的美好景致相融合,可谓“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美景反衬愁思,倍增其愁。 第二,发“思古之幽情”。 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的主题。此类作品有前面提到的王安石的桂枝香,登高望远,隐喻寄兴,实为“绝唱”。还有辛弃疾

17、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实为伤今,咏史实为咏怀。 第三,怀人、怀乡之作。 古人行游,交通不便,使古人“相见时难”,从而送别时凝铸成依依不舍之情。王维有“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的咏叹。孟浩然于“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感慨“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第四,抒发家国身世之慨。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乡子登京口北顾亭有怀,陈与义临江仙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而将这种饱含忧国情绪的登高情怀与自身坎坷遭遇糅合在一起较成功的首推杜甫。如他的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登高等。当时杜甫漂泊在湘江一带,登上岳阳楼,家国之叹,身世之感,忧时之情全部涌上心头。登高望远,忧从中来,字里行间充溢着国破家亡、无处寄身的悲慨意味。 文人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响,奔波于仕途,然而残酷的现实使他们遭到了冷遇,他们大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匡国无门。于是他们转向道家重返自然的思想,登山观海、流连山水成为他们的追求,也是陶冶性情的方式。然而登高望远,或看到山河破碎,或看到宇宙之大,自己的渺小,或看到物是人非,更添了许多忧愁。现实对文人墨客的打击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文人因此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登高》参赛导学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