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四首学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中景物特点2.鉴赏写景的方法及作用3.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学设想:重点:感受意境特点,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思路:2课时,前两首一课时,后两首一课时资料链接:观沧海作者及背景:【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厦门行中的第一章,因此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
2、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及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著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
3、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该诗是诗人因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王昌龄,唐代诗人,以写边塞题材著称,尤擅七绝。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只是由于不拘小节。李白在天宝八年(749)春天,在扬州听到了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便题诗抒怀,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天净沙 秋思作者及背景:【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以后),号东篱 ,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
4、、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代表作品汉宫秋。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元曲简介: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
5、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中的一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教学过程:一、观沧海要点: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 写实与想象。 过程: (一)、文常填空曹操,字 ,谯(今安徽亳州)人, (填朝代)末年杰出的诗人、政治家。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厦门行中的第一章,因此本诗是一首乐府 (填体裁名称)诗。 (二)、译读全诗,解释下列重点词语,加点字要注音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cng
6、):通“苍”,青绿色。 观:看。 何:多么。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 ):耸立。竦 、峙,都是耸立的意思。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星汉:银河。行:运行。 若:如同。 幸:庆幸。甚:非常。至:极点 志:理想。 (三)、赏析全文1、整首诗由哪个字来展开线索,统领全篇? 2、诗人观沧海,看到了哪些景?这些景诗人是怎样写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4、整体把握思路: 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全文是什么样的结构? (四)、 巩固练习下列对观沧海
7、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B.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C. 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D. 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文常填空李白,字 ,号 ,是 代(填朝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 ”,与杜甫并称为“ ”。(二)、译读全诗,解释下列重点词语闻:听到,听说 。 左迁:古
8、尊右卑左,即降职。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三)、赏析全文A 第一句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这些写景有何作用? B“过五溪”,写旅途艰险,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C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四)、 巩固练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三、次北固山下(一)、文常填空本诗的作者是
9、王湾,唐 代(填朝代)诗人。本诗是一首五言律 (填体裁)诗,此种诗一般有四联八句,具体来讲,第1、2句是“首 联”,第3、4句是“颔 联”,第5、6句是“颈 联”,第7、8句是“尾 联”。(二)、译读全诗,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次:停靠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前:向前航行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旧年:残冬腊月,过去的一年 乡书:指家信。(三)、赏析全文1、整体感知:你从诗中看到几幅图景?给每幅图分别取个名字。- 图、 图、 图、 图2、赏析颔联A、请用自己的话描叙一下颔联中所呈现的整个江面的情景。 B、整个画面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幅图画了的?提示:着眼于帆的情况,紧扣“正、悬”字眼,了解江面的
10、水流、风速等情况。从而理解“以小景传大景”的意思。 3.赏析颈联:请用自己的话描叙一下颈联中所呈现的情景。 整个画面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幅图画了的? 4、理解情感:你感觉诗人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四)、 巩固练习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客路青山外”暗含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之情,又与末联里的“乡书”遥相呼应。B: “风正一帆悬”刻画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画面,让人视野为之开阔。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暗含海日东升,春意萌动之时,黑夜仍未消退,旧年尚未逝去之意,意在说明生活中总有遗憾和不如人意之处,让旅居他乡的游子黯然伤神。D: “归雁洛阳边
11、”意即游子要继续客路之旅,只能烦劳归雁去问候家乡的亲人,与首联呼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四、天净沙秋思(一)、文常填空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中的一首(填体裁) 。 “天净沙”是 名,“秋思 ”是题目。 马致远,元代 (填朝代)著名散曲家,本曲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 、和白朴 。(二)、译读全诗,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重点词语介绍秋思:秋天的愁绪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西风:
12、:秋风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三)品析鉴赏:1整体感知:请根据诗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感知意象,理解意境A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构成了上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B 作者是如
13、何刻画这幅景的?试着从用词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说一说。- C、说说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结合前面的写景句,你觉得“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此句相对全诗而言有何作用? (四)、巩固练习下列对天净沙 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曲中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暮春晚景图。B. 这首诗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C. 第二句写小桥流水人家,画面突出有了生机,显出温馨恬静的一面,这是一幅典型的“乐景”, 对比反衬出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D. 最后两句,由景及人,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的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