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概念概念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病原学特点病原学特点l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单股RNA病毒。呈球形大小悬殊。其抗原结构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有六种主要蛋白组成:核蛋白、多聚酶蛋白、L蛋白(均为可溶性抗原-S抗原)、含血凝素糖蛋白、神经氨酸酶糖蛋白、血溶-细胞融合糖蛋白(V抗原)。基质蛋白在包装病毒中起作用。发病后一周出现S抗体,但无保护性作用,可用于诊断。V抗原可诱导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发病2-3周)-免疫应答,获持久免疫力。l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宿主。早期患者及
2、隐性感染者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自腮腺肿大前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后日至后9日日具高度传染性具高度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见多见于于1-15岁儿童病后可获岁儿童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持久免疫力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流行病流行病学资料学资料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染源传染源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腮腺病毒呼吸道、飞沫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及淋巴结繁殖进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二次发生病毒血症侵犯其他腺体如颌下腺、舌下腺、睾丸、胰腺等。引起炎症病理解剖病理解剖l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肿胀发红,可见出血性病灶和白细胞浸润,导管壁细胞肿胀,导管周围及腺体壁有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组织水肿从而导致腮腺导
3、管阻塞、扩张和淀粉酶的潴留。其他腺体受累,其相应腺体出现淋巴细胞浸润。l腮腺病毒易累及成熟睾丸,幼年患者则很少出现睾丸炎。l脑膜脑炎的出现主要考虑为血溶-细胞融合糖蛋白所致。病理改变为细胞的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1、前驱期:部分病例可有头痛、发热、无力及 食欲不振等。2、典型临床表现:开始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发热可达40,早期腮腺管口常有红肿。腮腺肿大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下颌骨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肿痛明显,进食酸性物质时疼痛加剧。亦可累及舌下腺、颌下腺。一般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开始消退。并发症并发症1
4、.脑膜炎 多见于发病后4-5天,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及脑膜刺激征,个别先于腮腺炎 出现。预后一般良好,严重者可死亡 或遗留耳聋,视力障碍等后遗症。2.睾丸炎 常见于成人患者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 病人又出现发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 痛。多为单侧,很少引起不育。3.卵巢炎 多发生于5%的成年妇女。出现下腹疼 痛卵巢肿大。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4.胰腺炎 可伴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及压痛。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血象 血白细胞总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2、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的测定 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其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3、脑脊液检查 约50%以上的病人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可分离出
5、腮腺炎病毒。4、血清学检查 抗体、抗原检查。5、病毒分离 诊断诊断l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l临床表现:发热及腮腺肿大的特点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l化脓性腮腺炎 主要为一侧腮腺肿大,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不伴睾丸炎或卵巢炎。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技术明显增高。l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甲流、副流感、柯萨奇A组病毒等。依靠血清学及病毒分离来鉴别。l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亦无明显疼痛和压痛。预后预后 大多良好,病死率0.5%-2.3%,多死于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治疗治疗(一)一般治疗 患者应隔离(注意隔离期限),按法定传染病进行上报。发热期卧床休息,给
6、予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食物及饮料,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生理盐水漱口(二)抗病毒治疗 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成人1g/d,儿童15/,疗程5-7天。(三)对症治疗 头痛及腮腺胀痛者可应用镇痛剂,伴发睾丸炎睾丸胀痛者可用棉花垫及丁字托。(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重症及并发脑膜炎、心肌炎患者可应用地塞米松5-10静点。(五)颅内高压的处理 剧烈头痛、呕吐疑为颅内高压者,可给予20%甘露醇静点。(六)预防睾丸炎 早期可应用乙烯雌酚1/次,3次/天口服。(七)中医中药 患者患者易感者易感者尤其成尤其成人男性人男性一般人一般人预防预防腮腺炎减毒活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孕妇禁用苗,孕妇禁用予呼吸道隔予呼吸道隔离。腮腺肿离。腮腺肿大前大前7日至日至后后9日日开窗通风,开窗通风,少去人多等少去人多等公共场所。公共场所。(麻风腮疫(麻风腮疫苗)苗)复习题复习题1.流行性腮腺炎症状特点有哪些?2.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