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题型1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NAA、2,4D等)可以促使扦插枝条基部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2.实验流程(1)扦插枝条的选取:一般选取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插条。枝条上保留少量的幼叶和芽,原因是幼叶和芽产生的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2)处理部位:插条的形态学下端。(3)处理方法:浸泡法:要求药液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要求药液溶液浓度较高。(4)分组设置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根枝条。设置对照组,预实验中蒸馏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作为相互对照,正式实验中,可不设空白对照。(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统计各组的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长度,最多或最长的一组所对应的浓度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1.探讨进行科学研究时,为什么在正式实验前要做预实验?提示既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2.请指出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依次是什么?提示(1)注意区分本实验的三个变量自变量: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插条生根的数量(或长度)。无关变量:处理溶液剂量、温度、光照及选用相同的花盆、相同的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带有的芽数相同,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一致等。3.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
3、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分析原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提示由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最适浓度应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之间,即在两种浓度之间再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例证1】 (2018经典高考)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B.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C.100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
4、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解析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是用不加IAA的清水浸泡的,其枝条中仍含有一定量的内源IAA,A错误;由图可知,在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处理的枝条平均生根数最多且平均根长较长,故该浓度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正确;平均生根数与平均根长的乘积可以反映出根生物量的大小,100 mg/L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差异较大,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图中另外三个浓度的IAA均促进了根的生长,故本实验不能体现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答案B【例证2】 (2017海南卷,26)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
5、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生长素用量(mg/枝)处理枝条数第90天存活枝条数第90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数首次出根所需天数0505012750.5505040301.0505043251.5505041302.0504338303.050373333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_。(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_
6、(答出两点即可)。(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审题指导(1)据表格数字可知,当不施加外源生长素时,有些枝条也能生根,说明这些枝条可自身产生生长素,但首次出根所需天数比施加外源生长素的组别要较多天数,其原因为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量少,需要更多天数的积累。(2)据表可知,本实验观察指标为第90天存活枝条数,第90天存活时能生根的枝条数和首次生根所需天数。若各组生长素用量不变的情况下,确定生根效果最佳的生长素用量,则需观察的指标应针对每组枝条的生根数量及生根的长度。(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结合所学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各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可知,高浓度生长素
7、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抑制植物生长。答案(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3)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为某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处理迎春花枝条的实验结果,实验中因疏忽忘记了X1和X3的浓度大小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A对迎春花枝条生根效果具有两重性B.该实验可确定X2是促进迎春花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枝条的时间应该不同D.可分别对X1和X3浓度的NAA加入少量水进行稀释,再分别处理迎春花枝条,生根
8、效果增强的组是低浓度的NAA解析该实验可确定促进迎春花生根的最适浓度在X2左右,B不正确;为控制无关变量,不同组别的处理时间应相同,C不正确;由于实验中疏忽忘记了X1和X3的浓度大小关系,故可稀释X1,若稀释后生根效果增强,则X1X3,反之则X1X3。答案A2.(2019唐山质检)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生长的影响,将若干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待根长到35 cm后,在根尖的“某一区域”剪取10 mm长的根段若干,分别等量地浸泡于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测量根段的长度,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生长素浓度/ppm0105104103102101两天后根段的
9、平均长度/mm1515.516.215.814.614.2A.题中提到的“某一区域”不可能是成熟区B.表中可以体现生长素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C.浓度为103 ppm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该记录实验结果应该是测量多组根段长度的平均值解析据表中信息可知,剪取的根段会继续生长,而成熟区的细胞不能伸长,A正确;分析表中数据,浓度低于或等于103 ppm的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根段平均长度大于对照组,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浓度等于或高于102 ppm的生长素作用的结果是根段平均长度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103 ppm浓度的生长素作用的结果是根段平
10、均长度高于对照组,起促进作用,C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果应取多组根段长度的平均值,D正确。答案C重点题型2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一、与“生长素”有关的常见实验分析与设计大整合1.验证尖端产生生长素(1)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甲所示)。(2)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乙所示)。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1)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之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所示)(2)对照组:胚芽鞘不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1)实验操作(2)实
11、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5.验证生长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合成部位(1)原理:果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如果切断生长素的自然来源(不让其受粉或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果实因缺乏生长素而停止发育,甚至引起果实早期脱落。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子房正常发育为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果实内没有种子。(2)过程相同黄瓜植株(3)结果:A组发育出有子黄瓜,B组不发育,C组发育出无子黄瓜。(4
12、)结论:生长素是果实发育所必需的。 二、植物激素实验设计综合分析1.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实验方案:设置空白(加入等量蒸馏水处理)对照组,单独使用激素A,单独使用激素B,共同使用激素A、B的实验组。(2)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若生长状况更好,表明具有促进作用;否则,若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表明具有“抑制”作用。与“单独使用”组比较,若“共同使用”时比单独使用更好,则表明A与B可表现为“协同”;若“共同使用”时效果差于“单独使用”组,则A、B表现为“拮抗”。2.“五步法”设计和完善植物激素类实验【例证1】 (2018海南卷,26)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为了探究激动素对
13、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a去除2 mg/L激动素溶液涂抹b保留2 mg/L激动素溶液涂抹c保留蒸馏水涂抹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_,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的生长量。审题指导(1)顶芽“抑制”侧
14、芽生长,可显示“顶芽优先生长”即顶端优势。(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产生生长素,源源不断地运输至侧芽,抑制侧芽生长。a组去除顶芽,没有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的抑制,b组保留顶芽,其附近生长素浓度高。(3)表中a、b为实验组,c为对照组,a和b与c的对照存在两个变量,一是是否保留顶芽,二是侧芽2 mg/L激动素溶液涂抹,所以增加的d组为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若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则a组侧芽的生长量大于d组侧芽的生长量。答案(1)顶端优势(2)低于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小于【例证2】 (2015全国,29)某基因的
15、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Lkg1h1)20 d35 d40 d45 dA0271715B0952C000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
16、的基因有_。(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_组,其原因是_。如果在35 d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_组。审题指导(1)B组果实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乙烯释放量比对照组在相应天数要少,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C组乙烯释放量为零,说明反义X或反义Y基因抑制X基因或Y基因表达后,就影响了乙烯的合成,因此,对照组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Y;B组除X、Y基因以外还有反义X基因与乙烯含量有关。(2)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组在相同天数释放的乙烯最多,因此三组果实中A组成熟最早;在35 d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该是成熟
17、程度较轻的B组,因为A组35 d后释放较多的乙烯,B组释放乙烯量少。答案(1)X基因和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A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B1.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解析图中显示:茎的伸长与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光照等几个因素都有关系,A错误;没有赤霉素或者加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植株的茎都比较短,故赤霉素可影响茎的伸长,B正确;根据第1组和
18、第4组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光照时间对茎的伸长影响较大,C错误;根据第4组和第5组的数据分析该植物并不缺少赤霉素,D错误。答案B2.研究表明赤霉素(GA)可以通过调节生长素(IAA)的水平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具体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束缚态IAA”无生物活性)。某研究小组为探究I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设计对照实验探究萘乙酸(NAA,生长素类似物)和GA对豌豆茎段伸长生长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本题图1中涉及的“”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1)图1中IAA的前体物质X是_,a、b、c表示的调节效应分别是_(用“”或“”表示)。(2)结合图1信息并根据对照实验设计思路,图2所
19、示的B组、D组处理方法分别为_、_(3)由图2所示结果可知NAA和GA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作用。(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增加(和/或)细胞长度增加的结果。研究小组在图2所示C组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探究,发现当加入某种抑制性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诱导的豌豆茎段平均伸长量数值曲线位于图2所示C组和D组之间。由此说明GA影响豌豆茎段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5)用GA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稻谷产量_(填“增加”或“降低”),其原因是_。答案(1)色氨酸、(2)加NAA不加激素(3)协同(4)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或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长度增加)(5)降低
20、大部分营养物质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时间:20分钟)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弯曲现象的是()A. B.C. D.解析由于匀速旋转,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同,所以直立生长;的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中没有感受到单侧光刺激,直立生长;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途径,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中生长素能向左侧运输,而右侧生长素无法运输到下部,所以向右侧弯曲生长;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不生长;中仅旋转植物,则植物受光均匀,直立生长;中整体旋转,植物受单侧光照射,故弯向小孔生长。答案B2.有人做了如
21、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将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C.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都具有两重性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解析本实验说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根尖产生了乙烯,而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浓度也越高,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
22、作用。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根尖生长状况以及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但是乙烯不具有该特点。答案C3.(2019广东深圳模拟)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C.D组和E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裂素一定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顶端优势D.本实验说明侧芽的抑制和萌发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只有一种植物,属于无关变量,且植物的生长情况属于因变量
23、,A错误;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维持了顶端优势,但是不能说明尖端细胞产生了生长素,B错误;D组和E组实验含有两个变量,不能作为对照实验,C错误;本实验说明侧芽的抑制和萌发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D正确。 答案D4.为了探究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作用,科学家利用50 mol/L的ABA、IAA和等量清水处理绿果时期的草莓果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花色苷可使草莓果实呈红色)A.脱落酸能促进草莓变红软化B.生产上可适当喷施脱落酸促进草莓成熟C.生长素延迟了果实成熟过程D.在草莓成熟过程中IAA和ABA具有协同作用解析由实验结果分析
24、,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后花色苷的含量增加,果实硬度减小,可推断出ABA会促进果实变红、软化,故生产上可以通过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来加快草莓成熟,A、B正确;IAA处理后,花色苷含量小于对照组,且果实硬度高于对照组,说明IAA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过程,C正确;由图可知,在草莓成熟过程中,两种激素作用相反,故IAA与ABA不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答案D5.(2019广东六校联考)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河北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每组100支插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组别萘乙酸溶液浓度(mg/L)生根插条数(支)平均生根数条/(支)A400696B600
25、8513C800435D0(清水)73A.D为空白对照组,是实现实验目的必须设置的一组B.生根插条数和每支插条的平均生根数均反映了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的情况C.为了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宜萘乙酸浓度,应配制400600 mg/L的萘乙酸溶液再实验D.通过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萘乙酸对插条生根的作用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结论解析D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他三组为实验组,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可以知道实验组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情况,A正确;生根插条数和每支插条的平均生根数均为因变量检测指标,反映了因变量受自变量(萘乙酸溶液浓度)影响的情况,B正确;根据表中数据,促进生根的最适宜萘乙酸浓度应在4
26、00800 mg/L之间,因此,应配制400800 mg/L的萘乙酸溶液再实验,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表中三种浓度的萘乙酸溶液均表现为促进效应,因此,不能得出萘乙酸对插条生根的作用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结论,D正确。答案C6.为了研究脱落酸对植物叶柄的脱落效应,某同学利用某植物茎段(如图)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其中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是用蒸馏水配制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对脱落酸浓度的设置:10 g/mL、1 g/mL、_、0.01 g/mL、0 g/mL。(2)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该植物茎段若干,将其叶片切去,仅剩叶柄,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用脱脂棉将切口包好。(3)实验步骤:将切去叶
27、片的植物茎段均分为五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记为甲、乙、丙、丁、戊,分别在甲、乙、丙、丁叶柄脱脂棉上滴加_,戊的叶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4)用玻璃棒轻触叶柄,以_为观察指标,每天定量观察。请设计一个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解析(1)根据已经给出的浓度可以推出,空缺的浓度为0.1 g/mL。(2)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实验过程中应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去除叶片是为了防止自身产生的脱落酸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故对实验组的处理应是在脱脂棉上滴加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4)经分析可知,本实验应以叶柄
28、脱落的时间为观察指标,在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时,应注意将自变量与实验结果(观察指标)体现出来,具体见答案。答案(1)0.1 g/mL(2)防止自身产生的脱落酸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4)叶柄脱落时间如表脱落酸浓度/(gmL1)00.010.1110叶柄脱落时间技法必备1.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检查和评价“五看法”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常用判断方法(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验组。(2)根据实验的目的,施加什么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那这一组就是实验组。(3)自身前后对照实验中,实验前是对照组,实验后是实验组。3.实验设计语言叙述中应注意的问题(1)
29、实验材料选择:植物:“大小相似,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动物:“体重(体长)、年龄、生长趋势相同”,有时甚至要“性别”相同。有时可以叙述为“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个体”。(2)试剂选择: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要注意“等浓度”“等体积”“适量的”“一定量的”等词语的运用;实验时间和条件上用“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pH”等语言。(3)实验器具选择:容器应使用大小相同的。如果使用滴管滴加不同溶液,应选用不同的滴管。技能展示1.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管号1%焦性没
30、食子酸/mL2% H2O2/mL缓冲液/mL过氧化物酶溶液/mL白菜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1222222232224222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表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各试管中加入的不同物质,则1号和2号是对照组,3号和4号是实验组,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和2号管显橙红色,1号管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
31、,D错误。答案A2.如图是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小麦茎切段的伸长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类别,因变量是小麦茎切段伸长长度B.本实验的对照实验是不加赤霉素和生长素的一组,实验组之间有相互对照的作用C.本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小麦茎切段的伸长D.本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植物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解析从题图可以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类别,因变量是小麦茎切段伸长长度,A正确;不加任何激素的一组是本实验的空白对照组,各组之间相互对照,B正确;本实验只能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小麦茎切段的伸长,并不能得出两种激
32、素都能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小麦茎切段伸长的结论,C错误;本实验可以说明植物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D正确。答案C3.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体温的调节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材料用具:略。实验步骤:取两只健康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并分别测量初始体温。把甲鼠置于0 环境中,把乙鼠置于25 环境中作为对照,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 h,每隔4 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预期结果与结论:甲鼠体
33、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_;_;_。(2)若没有破坏甲鼠的下丘脑,将甲鼠置于0 的环境中,则甲鼠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请写出导致战栗的反射弧: _。(3)寒冷环境下,小白鼠的耗氧量会_,导致这个变化的主要激素是_。(4)将乙鼠从25 移入40 的环境中,产生炎热感觉的结构是_。解析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因个体差异等偶然性情况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常选取多个状态相同的个体进行实验。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实验目的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而最后预期结果与得出结论并没有预测多种结果,而是按照验证性实验处理,这是明显的错误。低温环境下,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减少、骨骼肌产热量增加,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此,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答案(1)取材不当,应取若干只健康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成年小白鼠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将两组小白鼠均置于0 环境中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描述有误,应按探究性实验书写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2)神经和激素调节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3)增加甲状腺激素(4)大脑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