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社会教育概述一一 章章第第目录目录一.国内外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现状二.对我国当下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三.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一.国内外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现状 国外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现状最早的幼儿社会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在美国,它被称作“社会学习”(social studies)。伴随着美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美国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开放式的政策吸引大量的外来移民涌入,同时也使生育率激增。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社会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美国的“社会学习”不断修正、丰富,拓展其内涵、目标与内容,以回应当时当代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的学者对美国
2、“社会学习”的目标有着不同的阐述。尽管美国学者对“社会学习”目标的论述各有差异,但他们都把目标指向公民教育,帮助儿童正确地看待自己、国家、世界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以成为未来世界的合格公民。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国家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但虽然各个国家的学者在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时各有千秋,但其依循的目标价值取向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1.1 国外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现状注重社会领域的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历史传统:注重社会领域的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历史传统:20世纪初清政府虽未提出幼儿社会教育的概念,但其幼教法规、幼稚园章程等都与幼儿社会教育有关,其宗旨是做人的
3、教育,强调个体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主张把个体培养为当时社会所期待的社会公民.20世纪30年代初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把“社会和常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并提出了“社会和常识”领域的教育目标。民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教育改革家,他们开辟了幼儿社会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道路,开始创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幼儿社会教育一度被德育取代,着重强调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思想及国民公德,并具有政治化、成人化倾向。有学者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研究,这使幼教界的德育理念开始突破原有的框架,德育的内涵向社会性方向缓慢延伸。1.
4、2 国内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现状(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率先以“社会领域”代替了“品德领域”。2001年,教育部发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将“社会领域”列为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并指出社会学习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社会”不是一门独立的科目,而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从此,社会教育开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被正式列入幼儿教育体系之中。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教育纲领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看作“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我国的幼儿社会教育以促
5、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旨归,落脚点在于处理幼儿个体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着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却忽视了幼儿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的互动。面对急剧变化、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应当不只囿于如何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还应当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阔的格局引导幼儿理解身处的周围环境与自身所处的位置,认识遥远的时空,体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幼儿的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1.2 国内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现状(2)一.对我国当下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 为应对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均在反思现行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调整教育目标,以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幼儿究竟应当学习哪些知识
6、、技能,具备何种能力才能促进未来的社会发展以及个体发展?这是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节试图厘清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下幼儿社会教育目标进行应有的反思与重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育宗旨)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因此,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当下各国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呈现两类价值取向:是应当侧重社会适应还是应当侧重社会参与?是应当侧重社会适应还是应当侧重社会参与?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应当侧重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是应当侧重培养幼儿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涉及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化。人们普遍认为,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即在于社会化。近年
7、来学界逐渐开始反思“社会化”这一固有概念,特别是新童年社会学,着重批判传统的社会化理论。事实上,在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中,儿童远非消极被动的个体。在集体的公共活动中,儿童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社会规则和文化,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动地建构自己的文化,同时参与建构社会文化。积极培养幼儿参与社会的能力应当成为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乃至全球公民是各国社会教育的基本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合格的社会公民与全球公民的内涵也在不断演进。2.1 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反思(1)是应当侧重个体发展还是应当侧重社会需要?是应当侧重个体发展还是应当侧重社会需要?个体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一直
8、是教育领域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也呈现出两种价值取向:一种以“个体发展”为取向,另一种则以“社会需要”为取向。前者以英国、法国为代表;后者则以日本为代表。我国学者在界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时,也因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其共通之处就是他们都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作为幼儿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事实上,社会由个人集合而成,个人又必须生存于社会之中。个体既受社会形塑,又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社会的发展。系统化的幼儿园教育,一方面应当培养儿童学习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与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应当培养儿童的个性与独立人格,促进儿童的自身发展。在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时,个体发展与社会需要需要走
9、向协调与融合。因此,在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时,不能有所偏颇,要综合考量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与社会需要,既要涵盖促进幼儿自身发展的个体目标,也要制定使幼儿能够适应、参与社会活动的社会目标,以实现幼儿个体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协调统一。2.1 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反思(2)幼儿社会教育,简单来讲是培养幼儿逐步成为社会人的教育。在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形成对自我、对社会以及对自我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初步理解力与判断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成为家庭、社区、国家乃至世界积极主动的成员。我国当下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侧重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10、,然而却忽视了幼儿对于自身所处社会的理解与认识;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却忽视了幼儿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需要学会以特殊的方式观察与认识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了解自己与更广阔世界的联系,为今后适应、参与甚至改造社会奠定基础。幼儿社会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担负着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观察、认识、参与甚至改造社会的基本责任。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最终在于促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对于社会的初步理解力,具备初步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能力,成为家庭、社区、国家乃至世界中积极主动的成员。2.2 幼
11、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重构(1)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塑造积极独立的个体。幼儿社会教育首先要着眼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促进幼儿个性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有效的社会行为技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即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情绪能力和有效的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社会情绪能力,即引导幼儿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理解、接纳、处理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他人的情绪问题;培养有效的社会行为技能,即引导幼儿主动发起分享、尊重、谦让、关注、合作、同情等积极有效的社会
12、交往行为,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了解有关社会领域的核心知识,形成对于社会的初步理解与判断,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参与能力。在了解社会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形成关于社会现实的独立认识,使幼儿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引导幼儿认识并体验自身所处的小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世界公民打下基础。2.2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重构(2)三.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我国关于幼儿社会教育的框架与内容,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尽管当前有学者提出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需要重新进行思考,但系统连贯的幼儿社会教育内容框架尚未形成,这也是实践中幼儿社会教育无处不在又无从下手
13、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我国幼儿社会教育基本框架与内容的研制,是推动我国幼儿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借鉴美国社会领域学习的内容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幼儿社会教育实践与我们所提出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在此尝试列出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框架与内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如了解自己的身体、语言表达习惯、行为特点、思维方式等;引导幼儿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较为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情绪,如高兴、悲伤、生气、愤怒等;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并
14、懂得控制和调节消极情绪。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独立生活、思考的机会;让幼儿掌握在某些事情上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并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形成初步的责任感。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让幼儿能够充分地进行自我表达,并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3.1 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了解家庭规则,学会遵守家庭规则;同时可以让幼儿了解亲人的工作,从而了解各种公众职业的特点。让幼儿认识身边的重要他人,如教师、同学等。给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学会理解与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15、的想法,富有同理心;能主动发起交往与互动,建设性地与他人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知道不同类别的社会规范,如家庭规则、幼儿园守则、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知道秩序的重要性,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待他人,做出文明行为。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尤其是社会交往技能,像如何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维持友谊,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分歧、争执,如何接纳他人与自己在语言表达、思考与行事方式上的不同,学会使用协商、分享的方式处理同伴关系。学习在集体里生活及参与集体工作。如参与小团体的讨论、参与制定班规、练习承担集体的共同责任。在成人的协助下,幼儿参与清洁卫生、维持秩序、照料集体的植物或
16、动物等活动。3.1 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2)社会领域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社社会领域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领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幼儿质疑、批判、反思的精神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以培养幼儿的会领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幼儿质疑、批判、反思的精神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以培养幼儿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能力。社会参与意识与能力。社会环境:社区、地理与环境保护:社会环境:社区、地理与环境保护:幼儿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走出家庭,幼儿最开始接触的就是社区环境。因此,要让幼儿了解
17、所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社区内的居民及其关系;要让幼儿了解社区周边的基础设施,使其能够绘制简易的“家社区幼儿园”地图。让幼儿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季节、自然资源、土壤、水等,进而理解地球上的生命;让幼儿学会识别地标和使用地图、地球仪,获得基本的方位感、方向感。在获得基本的社区知识和地理知识后,要引导幼儿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周围环境和地球上的动植物,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懂得资源回收的价值。3.2 社会领域知识的学习(1)社会经济:经济与全球化:社会经济:经济与全球化: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每天都在体验经济的概念,幼儿的衣食住行与经济息息相关。让幼儿从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18、了解货币的概念,如怎样购买玩具、金钱是从哪里来的等;在幼儿购买东西时,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商品,帮助幼儿了解商品的来源和商品的价值,引导幼儿学会利用商品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引导幼儿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形成回收、降低消耗、再利用的社会意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成为生产者,并思考将来自己可以从事哪些职业,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让幼儿理解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经济、政治、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全球性的关联;让幼儿在全球化背景下懂得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告诉幼儿在某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如何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影响,以及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3.2 社会领域知识的学习
19、(2)社会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观、公民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社会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观、公民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幼儿是历史的亲历者和历史发展的见证人。因此,要让幼儿从自身出发,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如通过回顾昨天做了什么、探索一天的时间有多长、思考测量时间的不同方法等掌握基本的时间观念;给幼儿看自己的成长照片、家庭照片、祖父母使用的物件等,让幼儿体会生命延续的意义。让幼儿了解多元文化,探索不同民族、种族的文化相似性与差异性,探究不同地域和国家在语言、故事、音乐、艺术、风俗、饮食、建筑、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用理解、关怀的方式体会相同之处,用接纳、批判的眼光看待不同之处。为幼儿提供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如维护个体尊严、言论与情感表达的权利,反对歧视等,让幼儿学会辨是非、明善恶,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幼儿是有一定权利、需要履行一定义务的社会公民,因此,要让幼儿了解政府和国家的象征符号、基本责任,了解和喜爱国家领导人,知道国家的陆海空范围,学会识别各国国旗,等等。培养幼儿质疑、批判、反思、解决问题与社会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幼儿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幼儿进行多元思考并鼓励幼儿提问题,教给幼儿辩证思考的方法。3.2 社会领域知识的学习(3)THANKS学习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