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 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2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3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修建了荆江大堤大量采挖河沙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建设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峡水利工程A BC D解析:第1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段河道弯曲。荆江段
2、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稠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第2题,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第3题,大量采挖河沙易使河道堤防崩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会使得河道水量增大,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答案:1.C2.B3.D读下面光照图,回答45题。4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 ()A60W B60EC30W D30E5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A小于90 B大于90C等于90 D等于180解析:第4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是南半球的光照
3、图,图中中央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24时或0时,根据北京时间(120E)为9时,推出A地经度为30E。第5题,北京时间为9时,则赤道上夜晚的范围为105W向东到75E,而东半球的范围为20W向东到75E,这一段的经度差为95。答案:4.D5.B该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67题。6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A甲、丁 B乙、丙C乙、甲 D甲、乙7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A当日18时 B次日18时C昨日18时 D当日6时解析:第6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第7题,根据图示丙地的昼夜分布
4、判断,其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的2点,世界标准时为零时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故计算得出是前一天的18时。答案:6.D7.C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甲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9甲处谷地成因是 ()A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C断层处岩石破碎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解析:第8题,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石比较完整,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其形成原因是岩石受到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谷地。答案:8.A9.A在山东省临沂大地上,沂河和沭河平行南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姊妹河”,据此回答1011题。10双河并
5、流奇观与地质构造或地貌有关,试分析下图中四幅图表示正确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1该“姊妹河”与塔里木河均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C前者受夏季风影响,后者受高温影响D前者受高温影响,后者受夏季风影响解析:第10题,双河并流现象发生在临沂郯庐大断裂处,属于断层,故甲符合条件。第11题,“姊妹河”位于季风区,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夏季降水多;塔里木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径流量最大。答案:10.A11.C读图和材料,回答1213题。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 0003 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 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
6、 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12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A处 B处C处 D处13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 B上空有逆温层存在C正值春秋季节 D地下潜水位迅速上升解析:处为近地面,且其温度低于0 ,故冻雨可能出现在处。据材料可知,冻雨出现时,其上空温度大于0 ,表明有逆温层存在。冻雨多出现于冬春季节。答案:12.A13.B读台风登陆前后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台风中心登陆该地区的时间是()A8时 B16时C18时 D22时15下列关于该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登陆地点是狂风暴雨的天气B登陆时,长江口盐度达一
7、年中最大值C带来的灾害有风暴潮、地震、狂风暴雨D气流自外围流向中心并做逆时针旋转解析:第14题,台风中心风力很小。台风中心登陆的时间就是风速最小值对应的时间。第15题,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因此气流自四周向中心辐合并做逆时针旋转。答案:14.D15.D读非洲和欧洲大陆沿某条经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16图中P、Q处的自然带分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冰原带B热带草原带、苔原带C高山草甸带、温带荒漠带D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17关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各纬度间无差异B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大陆东西
8、岸相同C自然环境垂直分异现象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似D形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解析:第16题,由图可知P地位于10S20S的非洲大陆,应为热带草原带,Q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欧洲大陆,应为苔原带。第17题,干湿度地带分异与经纬度位置有关;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现象在东西岸不一定相同;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干湿度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故排除A、B、D项。答案:16.B17.C读不同纬度三地自然景观图,完成1819题。18图中低纬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体现了自然带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9影响森林带分布的海拔由
9、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坡度 D海拔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了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不同高度上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第19题,同一自然带是在相似的水热组合条件下形成的,低纬地区山麓较高纬地区山麓的温度高,而要与高纬地区山麓的自然带相同,只有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位置。答案:18.C19.A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下图,回答2021题。20上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近现代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20
1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石炭二叠纪冰期的气温A BC D答案:B21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面积植树造林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 BC D答案:D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发展风力发电最有优势的地方是 ()AE地 BF地 CG地 DH地23图中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大,太阳辐
11、射强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D晴天多,空气洁净,透明度高解析:第22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内蒙古高原和新疆北部等地风能资源丰富,故B项正确。第23题,地位于青藏高原,其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空气洁净,透明度高。答案:22.B23.B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带来一些社会和环境问题。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2425题。24图中所示我国部分
12、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共同问题是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率过低C水污染严重 D利用率高25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塔里木河流域高的原因是()A降水总量小 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解析: 第24题,本题考查了我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水资源更新速度快不属于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图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0%,利用率较高;图示的3、4、5地区水污染不严重。第25题,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存在水资源利用差异的原因。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塔里木河流域的高。答案:24.D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为
13、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5分)(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2分)(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又可以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任举三例)等。(4分)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范围较大,涉及陆地和海洋。位于陆地上空,属于大气圈;是指森林带,应
14、属于生物圈;位于海洋中,属于水圈;是指沉积岩,属于岩石圈;位于地表,能够生长植物,属于土壤圈。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又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答案:(1)大气生物水岩石土壤(2)整体性黄河中下游(3)生物状况肥力下降、盐碱化、荒漠化、土壤污染(任选三项即可)27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类气候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2分)()A乙 B甲C丁 D丙(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15、,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季。(4分)(3)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气候类型地区的植被类型是_。(4分)(4)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附近是著名的_渔场,形成原因是_。(3分)解析: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北海道渔场;甲、乙、丙、丁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答案:(1)C(2)副热带高气压带夏(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或答副热带高气压与信风,或答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的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北海道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12分)材料一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4分)A极冰融化 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2分)(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
17、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3分)解析: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从上到下,自左向右B、D、A、C。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第(4)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答案:(1)(从上到下,自左向右)D B A C(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3)研究
18、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道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4)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29读我国某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段降水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分析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2分)(2)请根据该地的降水资料分析该气候对图中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3分)(3)洪涝灾害是该河段突出的自然灾害。图中A、B、C、D标注出的河段中,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段是哪一段,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该河段洪
19、涝灾害?(5分)(4)如果用工程措施治理该河流的洪涝灾害,该工程应当建在A、B、C、D中的什么地点,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流向自西向东;支流多,南北对称分布;流经平原地区的河道弯曲明显。(2)该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较长,年降水量较大。这种气候特征导致河流流量较大,水位变化较大,汛期长。(3)D。原因:D处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易涝;河道弯曲,泄洪不畅;流域内夏季降水集中,时间长;平原地区一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发生洪涝灾害时受损失更大。措施:D处上游建水库、加固D河段的堤坝、D河段裁弯取直等。(4)C。C地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可以控制上游的全部来水和来沙;工程修建后会形成巨大的水库,其中用于调节洪峰、拦蓄洪水的防洪库容大,可以有效控制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