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docx

上传人(卖家):田田田 文档编号:370236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备战高考: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备战高考: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备战高考: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备战高考: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n)(空间)不容发(f)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

2、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n)其口(

3、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i y)(连词,和)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

4、代词,它)趋之若鹜(代词,它)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名词用作动词不胫而走(长小腿)不翼而飞(长翅膀)晨钟暮鼓(敲钟)(击鼓)耳提面命(当面)江河日下(向下流)密云不雨(下雨)衣锦还乡(穿)莫名其妙(说出)沐猴而冠(戴帽)2名词用作状语白驹过隙(像白驹)蚕(像蚕)食鲸(像鲸)吞车载斗量(用车)(用斗)虎踞龙盘(像老虎)(向长龙)江河日下(一天天)鳞次栉比(像鱼鳞)(像梳子齿)龙飞凤舞(像龙)(像凤)犬牙交错(像犬牙)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水中)3动词

5、用作名词骇人听闻(消息或事件)继往开来(过去的事业)(将来的事业)拾遗补阙(丢失或漏掉的东西)4形容词用作名词摧枯拉朽(枯草)(烂了的木头)党同伐异(意见相同的人)(意见不同的人)防微杜渐(事物的苗头)(事物的开端)革故鼎新(旧的事物)(新的事物)5形容词用作动词江郎才尽(枯竭)人莫予毒(伤害)6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汗牛充栋(使流汗)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孚众望(使信服)穿云裂石(使震裂)投鞭断流(使截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大快人心(使欢快)独善其身(使善)骇人听闻(使惊吓)正本清源(使正)(使清)殚精竭虑(使尽)7意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师心自用(以为榜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以为耻辱)是古非今

6、(以正确)(以错误)四、成语中的文言句式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同样在成语中大有其例。1判断句舌者兵也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浮生若梦2被动句为人所制 受制于人3疑问句不亦乐乎4省略句省略主语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省略谓语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菅,野草春蚓秋蛇应为“春(如)蚓秋(如)蛇”道路以目应为“(于)

7、道路以目(示意)”凤毛麟角应为“(如)凤毛(如)麟角”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省略宾语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悲天悯人应为“悲(于)天悯(于)人”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厝(cu)火积薪应为“厝(cu)火(于)积薪(下)”。厝(cu),放置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高屋建瓴(lng)应为“(于)高屋建瓴(lng)”。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解民倒悬应为“解民(于)倒悬”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

8、足音”5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耳提面命应为“提耳面命”马首是瞻应为“瞻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唯利是图应为“图利”(“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情不自禁应为“情不禁自”时不我待应为“时不待我”(介词宾语前置)夜以继日应为“以夜继日”介词结构后置草菅人命应为“(以)人命(视如)草菅”。菅,野草厝(cu)火积薪应为“(于)积薪(下)厝(cu)火”。厝(cu),放置祸起萧墙应为“(于)萧墙祸起”。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解民(于)倒悬应为“(于)倒悬解民”老于世故应为“于世故老”除了上面讲到的知识之外,像一些特殊虚词(兼词),通假字等,也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如公诸同好(之于),

9、心不在焉(于此),居心叵测(不可),大放厥(代词,其,他的)词,瑕瑜互见(现),再接再厉(砺),一暴(曝)十寒,厉(砺)兵秣马,流言蜚(飞)语,好高务(骛)远。总之,只要同学们在成语学习和文言文学中多一些勾连意识,就一定能化这两个难点为易点,在轻松愉快中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总体水平的最终目的。成语中的文言文字词一、古今异义。如:1.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2.破涕为笑:涕古义:泪;今义:鼻涕。3.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4.赴汤蹈火:汤一一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5.身体力行:身体一一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6.形容枯搞:形容古义

10、: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7.大家闺秀:大家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8.阡陌交通:交通一一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二、通假字。如:1.被发文身被通披2.厉兵袜马厉通砺3.一暴十寒暴通曝4.拨乱反正反通返5.厝火积薪厝通措6.一唱百和唱通倡三、虚词用法。如:1. “之”的用法。(1)无稽之谈:助词,的。(2)等闲视之:代词,它。(3)之死靡它:动词,到。(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 “以”的用法。(1)以貌取人:介词,凭。(2)拭目以待:连词,而。(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5)以

11、理服人:介词,用。(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3. “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2)侃侃而谈:助词,地。(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四、文言固定结构。如:1为我所用:为所,表被动。2.其奈我何:奈何,对怎么样。3.不知所措:处置的办法。4.所向披靡:(力量)达到的地方。成语学习文言文的好帮手摘要:成语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文言文中联系成语教学的方法有:结合成语释义、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句法等。关键词:

12、成语;文言文学习;一举两得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它脱胎于古代汉语。它深受中国语言传统的影响,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教学十余年来,越来越体悟到成语还有一种不大为人注意的妙用:大凡古汉语中不易为同学理解的语言现象,字词也好,语音也好,语法也罢,与其声嘶力竭地正面解释,不如拈来一条含有类似语言现象的成语,稍加说解点拨,同学每每茅塞顿开。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一、结合成语释义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所以结合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例如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堪”与成语“不堪设

13、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同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录毕,走送之”的“走”与成语“走马观花”、“ 奔走相告”的“走”意义相同,是“跑”的意思。有时一篇文章中就牵涉到好几个成语,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就有这几个例子:“期日中”不期而遇(约定)(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太丘径去”去危就安(离开)(离开危险,达到平安)“舍去”舍己为人、舍近求远、锲而不舍(舍弃)“与朋友交不信”言而有信(信用)“入门不顾”王顾左右而言他、瞻前顾后(回头看)二、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现象 一词多义:如:道:道不拾遗(道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以其人道还治其

14、人之身(方法)说长道短(说)又如: 兵:短兵相接(兵器)斩木为兵(兵器)兵强马壮(军队)草木皆兵(士兵)损兵折将(士兵)纸上谈兵(兵法)如:亡亡命之徒(逃亡)亡羊补牢(丢失)亡国之音(灭亡)家破人亡(死亡)唇亡齿寒(掉落、失去)借助成语语境,学生更容易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通假成语中也有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如:拨乱反正(返) 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信口开河(合)景从云集(影)流言蜚语(飞)被发文身(披)博闻强识(志)疾恶如仇(嫉)无动于中(衷)胆战心惊(颤)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成语词意义赴汤蹈火

15、汤热水、开水运斤成风斤斧头破涕为笑涕眼泪乳臭未干臭气味屡试不爽爽差错抱恨终天恨遗憾不名一钱名占有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汉语的这种独特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表现如下: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常有使动用法,如:“无丝竹之乱耳”中“乱”意为“使乱”,成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教学时可用来互相印证。例: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例“夫如是,故远

16、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例“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中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结合常见的成语,这种语言现象就容易接受了。例:“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梅妻鹤子”就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不远千里”就是不以千里为远。“ 是古非今”就是认为古代是对的,认为现代是不对的。成语中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现象百废俱兴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情。例“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从善如流善:形容词

17、作名词,正确的意见。居安思危安、危: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难。披坚执锐坚:形容词,坚硬、坚利,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锐利、锋利,作名词,锐利的武器。例“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取长补短长、短:形容词作名词,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之处。一见如故故: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择善而从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榜样。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成语中名词作状语现象斗折蛇行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分别作“折”“行”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唐?柳宗元小石潭

18、记)耳闻目睹耳、目:用耳朵、用眼睛,分别作“闻”“睹”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凭借方式。风餐露宿风、露:在风里,在露天下,分别作“餐”“露”的状语,表环境处所。日积月累日、月: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分别作“积”“累”的状语,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土崩瓦解土、瓦:象土块、象瓦片,分别作“崩”“解”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星罗棋布星、棋:象星星一样、象棋子一样,分别作“罗”“布”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席卷天下席:象卷席子一样,表动作行为的状态。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对于枯燥的文言句法,很多同学因找不到学习的技巧而苦恼,那么我们不妨通过成语来学习。1、宾语前置句。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

19、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学习“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岁不我与、时不我待”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第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学习“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何患无辞、何罪之有、何去何从”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

20、词的前面。第三,“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在学习 “无乃尔是过与”、“宋何罪之有”、“何厌之有”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不此之图、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马首是瞻”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状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而从古代汉语脱胎而来的成语中也常有这种用法。状语后置现象在成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上

21、可以分为两种。第一,“于”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是由介词“于”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无济于事”中“于事”是状语,放在了谓语“无济”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于事无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于忧患生,于安乐死”;其他类似的还有“重于泰山、死于非命、无动于衷,喜形于色、毕其功于一役、拒人于千里之外、防患于未然”等。在文言文中,这类现象和用法比比皆是。第二,“以”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由介词“以”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动之以情”中“以情”是状语部分,放在了谓语“动”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以情动之”。其他类似的还有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等。文言句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用

22、法,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句中的“以”解释为“把”,“以好乐”解释为“把喜欢音乐这件事”。3、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而成语中却常用“乃”、“为”“ 皆”“非”等虚词来表判断。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草木皆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知之为知之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见”、“为”等等。成语有“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为今用”等;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的,如“蔓草难除”等。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成分很多,成语也如此,如:

23、放之(于)四海而皆准、欲速(则)不达,狗尾续(于)貂,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为戒,欲速(则)不达,亲(者)痛仇(者)快,束之(于)高阁,流芳(于)百世。综上所述,古汉语的各个知识点,大都不乏成语用例。成语具有简洁精辟、信息量大、易于记忆、便于提取等特点,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参考文献:1、成语与中学语文教育葛秀娟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 8 月2、成语与中学古文教学360教育网巧用成语教学高中文言文

24、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成语大多来自于古代文献,是古典文献中的精华部分,不仅浓缩了其中的文化信息,保留了文献原有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而且在现在汉语中还被广泛地运用,是沟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桥梁,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汉语知识的一个窗口,所以有人说成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依据这块“化石”,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还可以利用它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汉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成语具有简洁精辟、信息量大、易于记忆、便于提取等特点,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

25、,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依据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词成语保存了大量的鲜活的古汉语实词,是学生记忆和推求文言词语意义的最好的载体。对那些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如果能较好地利用成语去记忆或推求其词义,那么许多难懂的文言语句就会迎刃而解。如:1、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2、动辄见尤,欲益反损。3、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三个句子中,“尤”是理解句意的难点,且古今意义差异较大。前两句,可以依据成语“怨天尤人”推求出“尤”的意义是“责怪、归罪”;第三句,从“以儆效尤”(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中也可以推求其意义是“过失,过错”。再如:1.人亦不堪其忧,回

26、亦不改其乐。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四例中,前两句“堪”都是“经得住,能承受”的意思,今天也不常用,可联系成语“疲惫不堪”、“狼狈不堪”来推求其意义;后两句“堪”都是“能够”的意思,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当然,许多古今意义差异较大文言实词或虚语还很多,大多都可借助成语记住其含义。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哪里)、巧言令色(令:好,讨好)、毫厘不爽(差错)、如期而至(期:约定)、乳臭未干(臭:气味)、举国同庆(举:全)、欲盖弥彰 (彰:清楚、明白)、追亡逐北(逃亡的人)、不刊之论

27、(刊:削除、更改刻错的字)、防患未然(然:这样)、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假借)、缘木求鱼(缘:沿着、顺着)、亡羊补牢(亡:丢失)等等。二、利用成语来掌握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穷”、和“因”在古汉语意义非常丰富,但是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意义,并借以记忆。穷:穷形尽相(尽致)穷兵黩武(用尽)穷凶极恶(极端)日暮途穷(尽了)穷乡僻壤(贫穷)穷奢极欲(极为)穷追猛打(彻底)穷当益坚(困窘)穷山恶水(自然条件恶劣)因:因噎废食(因为)因地制宜(凭借、依据)因循守旧(沿袭)前因后果(原因)三、成语中含有大量的通假字,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古汉语中的通假字如:水清石见(见同现),受益匪浅、匪夷所思(匪通

28、非),拨乱反正(反同返),再接再厉(厉同砺),博闻强识(识通志,意思是记),待贾而沽(贾通价),一暴十寒(暴同曝),秀外惠中(惠同慧),短发文身(文同纹),华而不实(华同花),不亦说乎(说通悦),被发左衽(被通披),不敢旁骛(骛同务),将取固予(固同姑)等等。四、成语中包含了凡乎所有的古汉语词语法现象,是理解或掌握古汉语语法规则的最捷便的途径(一)成语中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是学习和掌握这个古汉语难点的有效载体和途径1、名词作状语。如: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句中“狼”是古汉语的名词作状语,当理解为“象狼一样”。这与成语“豕突狼奔”中“豕”和“狼”的用法完全一致,都是用在动词前

29、面,且不做主语。具有相同用法的成语还有:瓦釜雷鸣、川流不息、风餐露宿、狼吞虎咽、车载斗量、蝇营狗苟、乌合之众、星罗棋布等。2、意动用法。如: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句中的“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以理解为“把当作睡席,这与成语“幕天席地”中的“幕”与“席”用法完全一样,可以依据“幕天席地”来掌握和记忆。类似的成语还有:不耻下问(把当作羞耻的事)、幸灾乐祸(把当作幸福、快乐的事)、草菅人命(把人命当作草菅)等。3、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如(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句(1)其中的“事”,是名词用如动词,可解释为“做事、做”与成语“无所事事”中的第一个“事”用法相同;句(2

30、)中的“轻”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与成语“轻身重义”里“轻”与“重”的用法又完全一致。具有这种用法的成语还有:春华秋实、不毛之地、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一鼓作气、衣锦还乡、厚古薄今、先礼后兵等。4、使动用法。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句中的“辱”是典型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受辱”,可以用成语“丧权辱国”相印证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同样,含有类似用法的成语还有:完璧归赵、劳民伤财、惊天动地、祸国殃民、飞砂走石等等。5、形容词用如名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较常见,在成语当中也非常普遍。如:成述其异,宰不信。句中的“异”解释为“特殊的本领”,是把形容词用如名词;成语“见异思

31、迁”的“异”理解为“不同的事情”,同样也是用如名词。形容词用如名词的例子在成语中还有很多,如:驾轻就熟(轻巧的车;熟悉的路)、吐故纳新(旧的、不好的;新的、好的)、忆苦思甜(苦艰的生活;甜美的生活)、乘坚策肥(坚固的车;肥壮的马)、摧枯拉朽(枯朽的草木)。(二)利用成语理解掌握古汉语特殊句式成语中包含了所有的古汉语特殊句式,且短小而上口,便于记忆和提取。1、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否定句或疑问句的代词宾语一般要提前到谓语前面。如:城居者未之知也。大王来何操?这种现象在成语当中也同样存在。如:时不我待、人莫予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去何从、何罪之有等。另外,古汉语中常见的用“是”字提

32、前宾语的现象,在成语中也很常见,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等。(2)介词结构后置句。这种古汉语中常见语法现象在成语中常常是以“于”、“以”等介词及其宾语的后置为标志。如:重于泰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于世故、行成于思、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授人以柄、绳之以法等。2、省略句。古汉语中成份省略的很多,成语中也存在,不过成语中以介词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现象居多。如:不以(之)为然、不以(之)为奇、信(之)以为真、如坐(于)针毡、祸起(于)萧墙、如坐(于)春风等。3、判断句。“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而成语中却常用“乃”、“为”等虚词来表判断。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安身为乐、邦以民为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4、被动句。表被动的成语通常以“见于”形式或“为”字等为标志,这与古汉语中的情况是一致的。如: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为我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利用成语教学文言文只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要真正学好文言文还必须全面地认真研读经典的文言篇目,那才是学好文言文的根本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备战高考: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田田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