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名校文化常识题精编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73166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名校文化常识题精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名校文化常识题精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名校文化常识题精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名校文化常识题精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名校文化常识题精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年最新高考名校模拟文化常识题精编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从伯即堂伯、从叔即堂叔。B.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山东省所在区域,又称齐鲁。D.“爵”即爵位,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0C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皇帝就是汉文帝刘恒,孝文是他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B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一般就叫“薨”

2、C.从父即父亲的兄弟,刘安的父亲和孝文皇帝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D.讳即避讳、忌讳,在古代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7A。“孝文”是谥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考中状元才称金榜题名。B迁,调动官职,如“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迁”也有“升职”之意,如“稍迁至栘中厩监”。“左迁”为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C宫掖,掖廷,皇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如“后外祖母邓朱出入宫掖”(后汉书和帝阴皇后纪)。D相坐,一个人

3、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相坐”或“连坐”。如“副使有罪,当相坐”中的“相坐”就是这个意思。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0A(古代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在录取进士后,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C“廷对”指在朝廷上

4、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2B。四个选项是对文中涉及的几个反映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的含义作简单的解释。B项“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是为保卫自身安全。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中“拜”指授予官职,“转”指平调官职,“行兖州刺史”中“行”指代理官职或兼职。B.文中“河北”指黄河以北,与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北”中的“河北”所指范围基本相同,与现在行政区域“河北”不

5、同。C.“会越薨”中“薨”指王侯司马越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死。”可谓“死”之等级森严。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5C(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

6、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D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3C(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实情,而非“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指贬官。

7、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9D。“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出师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为此义。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雍熙初”中的“雍熙”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的事务。宋代刑部主官为尚书,刑部侍郎是次官。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不许人在其中随便进出。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4D。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下列对文中加点

8、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举荐”的意思。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刘基属于大夫阶层。古文化常识测试题70B(除:任命、授职。辟:征召)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建,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释褐,指脱去平民

9、衣服,担任官职。褐,粗布衣服。C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它官职。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以谥法为依据。古文化常识测试题46C(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专门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B.“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C.公,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爵位的一种,旧说周代有公、候、伯、子、爵

10、等爵位,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晦朔,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8D。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句中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怙”指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B国子,本来指国子监这一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国子助教。C疏,有时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在句中指的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的意见书。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祠”左旁“示”表示向神

11、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1B。在本文中,“国子”就是 国子监,“国子助教”是官职名。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2A(庶孽,指庶子。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

12、称号。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6A。“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指谥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为官。如:“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

13、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D.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文章中的“追封”是指后来他在任时,金濂凭借军功加封他为沭阳伯的意思。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追封:死后封爵。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

14、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C“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4B。“劾死”指判决死罪。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C赐绯,赐给绯色

15、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D权,暂时代理官职。权知,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7D(“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解说有误。权:暂代之意。“权知”即暂时主持。又资历浅者任品秩高的职务时,亦加“权知”字样,此则并无暂代之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B.“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

16、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9C。“复国”常见意项有三个:(1)恢复邦国;(2)谓被逐的诸侯归复君位;(3)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复其爵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

17、:“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古文化常识测试题71A(隶书汉朝时通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古文化常识测试题72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

18、宋政权。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古文化常识测试题75B“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是为保卫自身安全。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

19、称。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古文化常识测试题74B【解析】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A.“赵葵,字南仲”。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文中“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中的“授”指授给、给予官职。“判”指低位兼低职。“封”指帝王把土地、封号或爵位授予亲属或臣

20、僚。C.文中“寻奉祠”的“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D.文中“谥忠靖”的“谥”是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古文化常识测试题29B(“判”指高位兼低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C古代祭祀、

21、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附原文: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5D(“戊申就是至正十五年十月”错误。原文是,根据上下文推断,这里的“戊申”应是用来纪日的。)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

22、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古文化常识测试题73B(“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B.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

23、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也称致事、致政、休致。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柤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权知开封”中的“权知”是“暂且管理”的意思。古文化常识测试题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填沟壑”死的自谦说法,“柤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A.燕,周朝诸侯

24、国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燕王,中国古代王爵之一。B.“役”的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C.节,符节,是中国古代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D郡,形声字,形旁“阝”表示“郡”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指古代的行政区域。古文化常识测试题24B“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B“诸生”,是古代中国

25、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古文化常识测试题58D。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

26、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古文化常识测试题30B(“左迁”是降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乡试。举,举荐。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考中者称举人,俗称孝廉。B和亲,与敌议和,约为姻亲。一般来说,和亲双方都是为了避免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C大驾,指天子的车驾,也指皇帝出行的仪仗队中规模

27、最大者,这里是指对他人的尊称。D景泰元年。景泰,是明代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元年,即他即位的第一年。年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附原文:庶大驾可还,敌兵自退。曩者江南寇发,皆以诛王振为名。古文化常识测试题27C“大驾”这里是指皇帝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古文化常识测试题31B。变动官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

28、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D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古文化常识测试题32D。“祭祀”错,应为国家。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

29、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古文化常识测试题36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有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古文化常识测试题7C。尚书是一种官职,比如南北朝设尚书省都官曹长官,即都官尚书(或称尚书),属于三品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粗

30、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C。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例:“士”的死称为不禄。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

31、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即解释经义的文字。B尚书,即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C“淳化二年春”,是中国古代四种主要纪年法中的年号纪年法,另外三种纪年法分别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为“薨”,诸侯去世为“卒”,大夫去世为“不禄”。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古文化常识测试题25B。A“传”是为经书作注的著作。C“淳化二年春”是年号纪年法。D 帝王和王后去世叫崩,王候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也称薨),大夫死叫卒,士死为

32、不禄。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古文化常识测试题9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C“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

33、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古文化常识测试题21C,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古文化常识测试题8C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34、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古文化常识测试题26A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是古代官员任免升降的术语,“提,陟,拔,迁”也表示官员职务提升,而“罢,谪,解,黜”表示官员免职降

35、级。B“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C“檄”,古代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D“朔”,北(方)。朔庭,指北方异族政权,本文指金人建立的政权。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古文化常识测试题33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本文中的“有司”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都含有这两个

36、意思。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本文的“乞骸骨”和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意思一样。附原文: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幸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古文化常识测试题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是日幸允第”的“幸”只有第一个意思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黜等。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古文化常识测试题66B(擢,这里是高中之意。黜,贬职或罢免)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名校文化常识题精编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