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5温里剂温里剂第1页/共74页概念第1页/共74页第2页/共74页适应证及代表方寒邪在里损伤中阳凝滞经脉阴盛阳衰 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四逆汤、参附汤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2页/共74页第3页/共74页使用注意注意辨别寒热真假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温热之品每易耗伤津液,中病即止素体阳虚者,宜温补并用第3页/共74页第4页/共74页 伤寒论第4页/共74页第5页/共74页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用法】吴茱萸汤 第5页/共74页第6页/共74页肝胃
2、虚寒或中虚胃寒证胃中虚寒 浊阴上逆 吴茱萸汤 第6页/共74页第7页/共74页【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吴茱萸汤 丁香第7页/共74页第8页/共74页 吴茱萸汤 荜澄茄第8页/共74页第9页/共74页四药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使阴寒去,逆气平,而诸证自除。吴茱萸汤 第9页/共74页第10页/共74页、本方亦主治:美尼尔综合征 吴茱萸汤 八角茴香第10页/共74页第11页/共74页 吴茱萸汤 第11页/共74页第12页/共74页 吴茱萸汤 太子参第12页/共74页第13页/共74页6、现代研究:镇吐 抑制胃酸分泌 缓解胃痉挛 吴茱萸汤 第13页/共74页第14页/共74页
3、伤寒论【组成】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用法】第14页/共74页第15页/共74页中焦虚寒阳气不足,脘腹失于温养:腹中时疼,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缓 阴血亏虚,心失所养:面色无华,心悸,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 第15页/共74页第16页/共74页【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小建中汤 芍药第16页/共74页第17页/共74页臣:桂枝温运阳气桂、饴合用,辛甘化阳,以温建中阳芍药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芍、饴合用,酸甘化阴,以增养阴血,缓急 止痛之效芍药、桂枝共为臣药,一散一收,以调和阴阳,化生气血【方解】小建中汤 第17页/共74页第18页/共74页使:
4、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配伍要点:“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于气血营卫之中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资助营卫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甘温补中,调养阴阳,药用平和 小建中汤 第18页/共74页第19页/共74页均有温中祛寒,益气补中之功。1、吴茱萸汤治疗呕吐,为何配伍甘补之人参、大枣?“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功效:温补气血,缓急止痛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使:大枣、炙甘草补中调药金镜内台方议本方亦主治 阳虚发热证 心中悸动证 腹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小
5、建中汤 西洋参第19页/共74页第20页/共74页寒甚者重用桂枝、生姜 偏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当归 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浮小麦 小建中汤 酸枣仁第20页/共74页第21页/共74页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结肠炎等见有腹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见有发热属中焦虚寒,阴阳不调者,均可用本方治之衍化方 小建中汤 第21页/共74页第22页/共74页伤寒论【组成】【用法】附子第22页/共74页第23页/共74页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不能温养四肢: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心神失养:神疲欲寐血脉失于充养:脉沉微细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呕吐,腹痛下利清谷,舌淡苔白滑 四逆汤 第23页/共74
6、页第24页/共74页【病机】【治法】回阳救逆 四逆汤 八仙藤第24页/共74页第25页/共74页臣:干姜温阳散寒两药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有“附 子无姜不热”之说佐、使: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助制约附子毒性本经疏注“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则难 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 难取坚壁不动之效”【方解】四逆汤 配伍要点:附子+干姜第25页/共74页第26页/共74页四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一、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名医论方三、本方亦主治:休克属于阳衰型者 四逆汤 第26页/共74页第27页/共74页四、临证加减:体壮之人,可用生附子12克气虚者,加人参 四逆汤 第2
7、7页/共74页第28页/共74页五、现代运用:四逆汤 佛手第28页/共74页第29页/共74页七、衍化方八、类方比较 四逆汤 龙骨第29页/共74页第30页/共74页 四逆汤 第30页/共74页第31页/共74页伤寒论【组成】【用法】第31页/共74页第32页/共74页血虚寒凝经脉证营血亏虚经脉受寒阳气虚弱,不能温养四肢:手足厥冷血虚阳弱,血脉失于充养:舌淡、脉细欲绝【病机】营血亏虚,经脉受寒,凝滞不通【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 第32页/共74页第33页/共74页臣:芍药益阴敛营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芍药、当归相配,能养血和血;桂枝与当归相配,温通经脉佐:细辛温经散寒 木通通利血
8、脉、关节使:大枣、炙甘草补中调药配伍要点:当归+桂枝 当归四逆汤 第33页/共74页第34页/共74页一、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名医论方二、辨证要点: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三、本方亦主治:慢性荨麻疹 当归四逆汤 当归第34页/共74页第35页/共74页 血虚寒凝重者:加川断、鸡血藤等以 养血祛风 寒凝厥阴者:加川芎、乌药、香附 当归四逆汤 当归第35页/共74页第36页/共74页血栓闭管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风湿性关节炎、冻疮、小儿麻痹等属血虚寒凝者,可用本方治之六、类方比较:当归四逆汤 肉桂第36页/共74页第37页/共74页 当归四逆汤 小茴香第37页/共74页第38页/共74页
9、金匮要略【组成】【用法】黄芪第38页/共74页第39页/共74页营卫虚弱之血痹【病机】营阴不足,卫气不固,感受风邪,因血行不畅【治法】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39页/共74页第40页/共74页臣:桂枝发散风寒,温经通痹 白芍滋阴养血佐使:生姜疏散风邪 大枣养血益气 姜枣同用可调和脾胃【方解】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40页/共74页第41页/共74页肌肤麻木不仁,舌淡,脉微而涩【运用】一、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名医论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41页/共74页第42页/共74页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亦兼理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绝 一剂呕止,呻吟渐止,安然入睡,原方再进相同点:以“四逆”
10、为名,治四逆之证故急用大辛大热以回阳救逆,以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除其水煎醇沉法制成注射液能 加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增加尿量 促进消化,缓解肠痉挛”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肌肤麻木不仁,舌淡,脉微而涩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阳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大枣养血益气使: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组成:甘草 附子 干姜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风邪偏重者加羌活、防风、独活血滞偏重者,可加当归尾、红花、姜黄 黄芪桂枝五物汤 阿胶第42页/共74页第43页/共74页四、现代运用:多发性神经炎、皮肌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格林-巴利
11、综合征等属于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可用本方治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 蜂蜜第43页/共74页第44页/共74页山药大枣第44页/共74页第45页/共74页第45页/共74页第46页/共74页第46页/共74页第47页/共74页第47页/共74页第48页/共74页均有温中祛寒,益气补中之功。均可用于中焦虚寒而见腹痛,肢冷,下利,呕吐等证理中丸吴茱萸汤第48页/共74页第49页/共74页第49页/共74页第50页/共74页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四逆散: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失以温养之 “四肢厥逆”证。其肢冷严重,冷过肘膝,并见一身虚寒征象。故急用大辛大热以回阳救逆,
12、以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除四逆汤:治血虚阳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证。其寒不在脏,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轻,并见面白舌淡,脉细等。故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法,使阴血充,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脉亦复当归四逆汤:第50页/共74页第51页/共74页名医论方吴昆第51页/共74页第52页/共74页名医论方第52页/共74页第53页/共74页以开厥阴之以开厥阴之阖。当归得芍药生血于中,大枣同甘草益气阖。当归得芍药生血于中,大枣同甘草益气于里,桂枝得于里,桂枝得细辛而气血流经。缓中以调肝,则营气得至细辛而气血流经。缓中以调肝,则营气得至太阴,而脉自太阴,而脉自不绝;温表以逐邪,则卫气得行四末,而手不绝;温表
13、以逐邪,则卫气得行四末,而手足自温。不须足自温。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四逆,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四逆,与太、少不与太、少不同治,仍不失辛甘发散之理,斯为厥阴伤寒同治,仍不失辛甘发散之理,斯为厥阴伤寒表剂欤!表剂欤!”柯韵伯柯韵伯古今名医古今名医方论方论名医论方第53页/共74页第54页/共74页名医论方许宏第54页/共74页第55页/共74页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邪为近,则制小其邪为近,则制小其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尔。心腹之邪为尔。心腹之邪
14、为远,则制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建脾,远,则制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建脾,非与桂枝同用尔。非与桂枝同用尔。内经内经曰: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制大其服,此之,此之谓也。谓也。”成无己成无己伤寒伤寒明理论明理论名医论方第55页/共74页第56页/共74页第56页/共74页第57页/共74页第57页/共74页第58页/共74页第58页/共74页第59页/共74页第59页/共74页第60页/共74页第60页/共74页第61页/共74页第61页/共74页第62页/共74页上六味,以水升,先煎五味,取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
15、三服。第62页/共74页第63页/共74页第63页/共74页第64页/共74页第64页/共74页第65页/共74页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 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第65页/共74页第66页/共74页 吴茱萸汤 荜澄茄第66页/共74页第67页/共74页 当归四逆汤 小茴香第67页/共74页第68页/共74页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四逆散: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失以温养之 “四肢厥逆”证。其肢冷严重,冷过肘膝,并见一身虚寒征象。故急用大辛大热以回阳救逆,以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除四逆汤:治血虚阳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证。其寒不在脏,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轻,并见面白舌淡,脉细等。故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法,使阴血充,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脉亦复当归四逆汤:第68页/共74页第69页/共74页名医论方第69页/共74页第70页/共74页名医论方许宏第70页/共74页第71页/共74页第71页/共74页第72页/共74页第72页/共74页第73页/共74页上六味,以水升,先煎五味,取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第73页/共74页第74页/共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