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中物理复习题纲 第一章、力 一、力一、力 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 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 G、弹力 N、摩 擦力 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 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重力 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 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
2、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x 摩擦力摩擦力 f:阻碍相对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N(N 不是 G,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vt/2 二、比例公式:设v0=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t s 2 0 _ 2 t t vv vv 2 22 0 2 t s vv v 2 _ 2 t t v vv 2 2 2 t s v v 2 _ 2 t t v vv 2 2 2 t s v v 3 a s t 2 1:23:12:1: 321 nntttt n m F a 连接体 1、1、2、3n 秒末瞬时
3、速度之比(v t= at) :vt:v2:v3:vn=1:2 :3 : n 2、1、2、3n 秒内位移之比(s = 1/2 at2) :st:s2:s3:sn=12:22 :3 2: n2 3、第 1、2、3n 秒内位移之比(sn = sn -sn-1=2n-1) st:s2:s3:sn=1:3:5 : (2n-1) 4、连续相等位移时的时间之比: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一定律:一、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为止。 牛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而是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 都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
4、有关。 质量越大, 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牛二定律:二、牛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 = F合/m 或 F合=ma (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解题方法:先确定受力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 系上的力分解。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 max Fy合力= may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F合力合力= ma 超重 失重 图形 加速度方向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计算公式 F-mg=ma mg-F=ma 应用 减速下降、加速上升 加速下降、 减速上升。 当 a=g 时为完全失重,一切与重力
5、 有关的现象都会消失。 但重力仍存在。但重力仍存在。 三、牛三定律:三、牛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 线上。由于这两个力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异体。 四、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四、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五、力学单位制中基本单位:质量 m:千克(kg) ,长度 L:米(m) ,时间 t:秒(s) 4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一、曲线运动条件:F、v 不同线。此时,v 的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 匀速圆周运动中:F、v0相互垂直,F 只改变 v0的方向,不改变大小。 线速
6、度 v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 an 向心力 Fn 公式 v = s/t = 2r/ T = 2rf =/t =2/ T = 2f an = v 2/r = 2r =v Fn = mv 2/r =m 2r = mv 意义 表示运动快慢 表示转动快慢 表示速度方 向变化快慢 向心力是合力。向心力是合力。 单位 m/s rad/s m/s 2 N 关系 v =r F合 = Fn = m an 应用 同一圆周上各 点线速度相等。 两轮传动时, 两 圆边缘上各点 线速度相等。 同一个圆内各 点角速度相等。 弧度=弧长/半径 =角度(/180) 是一个变化 量,方向始终 指向圆心。 是一个变化量,方 向始终
7、指向圆心。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独立性与同时性。 小船渡河时:图 A 表示以最少时间渡河,图 B 表示以最少位移渡河。 平抛运动的分解: 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 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x = v0t vx=v0 ax=0 tg= v y /vx =gt /v0 y=1/2 gt2 v y= gt ay=g v2=vx2+vy2 v=gt 三、万有引力:三、万有引力: 1、开普勒三定律: v2=v船2+v水2 tg= v船/v水 t=L/ v船 v船2=v2+v水2 sin= v水/v船 t=L/ v 船水 vv s v s t 5 2 r
8、Mm GF 2 r GM g r GM v 3 r GM GM r T 32 4 GT r M 2 3 2 2 k T a 2 3 A、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C、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G=6.6710 -11Nm2/kg2。表示两个单位质量的 物体,质心相距 1m 时,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6.6710 -11N。式中 r 表示两个物体质心之 间距离。 3、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
9、分力,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通常情况下, GF引。 4、宇宙速度: A、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7.9km/s 。是发射的最小速度,环绕的最大速度。 B、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 C、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 5、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做同步的匀速转动,周期 T=24h,位于地球赤道的正上方,高度为 定值。 6、解题思路:万有引力、重力为向心力。式中,M 是被绕物体的质量,m 是绕行物体本身 的质量。 请思考下列等式中的求解方法: (从式中,r 越大, v 越小,T 越大。 ) 第五章、动量与动量守恒 一、 、动量与冲量的区别: 物理量 冲量 动量 公式
10、 I=Ft P=mv 单位 Ns kgm/s 矢量方向 与 F 方向一样 与 v 方向一样 性质 过程量 状态量 二、动量定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变化。 I合=P 或 F合t = mvtmv0 (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量方向一致) 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中的单个物体,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三、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P总 = P总 或 m1v1+m2v2 = m1v1 +m 2v2 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爆炸中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系统在某方向上外力矢量和为零时,某方向上动量守恒。 四、完全弹
11、性碰撞:在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不不守恒。 6 k mEP2 m P Ek 2 2 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作用下,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运动,动量守恒,动 能不不守恒。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五、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第六章、机械能 一、功与功率: 1、物理量: 物理量 功(W) 功率(P) 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 也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上有力的作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 功的快慢。 公式 W=Fscosa 式中,F 可以是单个力,也可以是合力。 平均功率:P=W/t,P=Fv 瞬时功率:P=Fvtcos
12、a 式中,F 是牵引力。 单位 焦耳(J) 瓦特(W) 计算 技巧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分力所做功 的代数和。 当 v=vmax时,P=P额定,a=0,物 体作匀速直线运动,F=f。 标量 功的正负取决于 F、s 的夹角,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而是能量的转化。 2、汽车启动: 二、功和能的常用计算公式: 功 阻力做功 重力做功 动能 Ek 重力势能 Ep Fscosa fs mgh 1/2 mv2 mgh(取决于参考平面) 外力 F 对物体做正功,外界给物体能量,物体的能量增加, 外力 F 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给外界能量,物体的能量减少, 重力 G 对外界做正功,物体给外界能量,物体的势
13、能减少, 重力 G 对外界做负功,外界给物体能量,物体的势量增加, 三、能量的转化通过做功来实现。能量的转化通过做功来实现。 A、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7 ghvt2 grv W合 = Ekt Ek0 F合s = 1/2 mvt2 1/2 mv02 应用于受外力运动的单个物体。 B、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 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应用于只受重力 (弹力) 运动的单个物体。 计算时不要考虑中间过程。计算时不要考虑中间过程。 Ek1 + Ep1 = Ek2 + Ep2 1/2 mv12+ mgh 1= 1/2 mv2
14、2+ mgh2 熟记公式:初速度为熟记公式:初速度为 0 的只有重力做功式的下落,末速度大小为的只有重力做功式的下落,末速度大小为 线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线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杆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杆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v=0 第九章、电 场 一、电荷一、电荷 : 1、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 从物体的一个
15、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引起:失去电 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等量负电。 3、电荷量 Q:电荷的多少 元电荷:带最小电荷量的电荷。自然界中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e=1.61019C。 点电荷:与所研究的空间相比,不计大小与形状的带电体。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 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k = 9109 Nm2/C2 二、电场:二、电场: 1、电荷间的作用通过电场产生。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 入其中的
16、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 E: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它的电荷量 q 的比。 E=F/q 单位:N/C 或 V/m E 是电场的一种特性,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 F、q 等无关。 普通电场场强 点电荷周围电场场强 匀强电场场强 公式 E=F/q E=U/d 方向 与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与负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反 沿半径方向背离+Q 沿半径方向指向Q 由“+Q”指向 “Q” 大小 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 各处场强一样大 3、电场线:形象描述场强大小与方向的线,实际上不存在。疏密表示场强大小,切线方向 表示场强方向。一率从“+Q”指向“Q” 。正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顺电场线,负电 荷在
17、电场中受电场力逆电场线。 2 r Qq kF 2 r Q kE 8 电场线的轨迹不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只有电场线为直线, 带电粒子初速度 为零时,两条轨迹才重合。任意两根电场线都不相交。任意两根电场线都不相交。 4、静电平衡时的导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上,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三、电势与电势能:三、电势与电势能: 1、电势差 U:将电荷 q 从电场中的一点 A 移至 B 点时,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WAB与电 荷 q 的比。 U= WAB /q 。电势差是一个标量。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计算时要注意“+,” 符号。U= WAB /q 只取决于电场两点位置,与 W、
18、q 等无关。 单位:V 电势:将电荷 q 从电场中的一点 A 移至无穷远时,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W 与电荷 q 的比。通常取大地与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 单位:V 电势差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只与电场中的两点位置有关;电势的大小与零电 势点的选取有关。 UAB=AB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方向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顺电场线方向 算电势差为“+” ,逆电场线方向算电势差为“” 。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3、电子伏(eV)是电功、电势能的单位。 1 eV = 1.61019J。 4、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等势面一定电场线垂直
19、。电场线的方向由高 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等势面越密,场强越大。 例:作出上面几个图中的等势面。例:作出上面几个图中的等势面。 四、电容四、电容 C: 1、电容 C: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的又相隔很近的物体组成电容。 2、计算方法: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 与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的比。 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与 Q、U 等无关。 额定电压:电容器长期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击穿电压:击穿电容器的电介质使电容器损坏的电压。 U额定极限,n) 对应光谱呈分立线状型。 光谱条数: U P U 1 U P 2 )(U P 2 1 U fL fC R 2 2 1 2 ) 1( 2 nn Cn 17 mv h
20、 p h 2、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总能量减小。 三、物质波:任何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波与之对应。即光子、实物粒子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但在空间的分布几率受波 动规律支配。又称为德布罗意波。 公式: 宏观物体波长小,显粒子性;微观粒子波长长,显波动性。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几率,即 电子云。 牛顿力学只能解决宏观、低速运动的物理问题。 四、原子的结构模型: 1、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可分。 2、 卢瑟福的 a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很小的原子核集中了全部的正电 荷和绝大多数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作高速旋转。 3、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同位素:有
21、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如: (氕) (氘) (氚) 五、核反应:原子核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反应过程中质子数与质量数都守恒。 1、衰变:原子序数大于 82 的所有元素,部分小于 83 的元素有放射性。射线来自原子核的内部,不是核外电子。核衰 变是产生天然放射性现象的根本原因。 组成 穿透力 电离能力 最弱 最强 较强 较强 光子,电磁波 最强 最弱 衰变: 衰变: 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是元素的一个特性,与外界因素无关。是统计规律,对单个原子核没有意义。 2、人式核转化反应:原子核在 a 粒子等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卢瑟福发现质子
22、: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所有元素中铁元素的核子平均质量最小。 (如右图) 3、裂变反应: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过程。 如链式反应(雪崩反应) : H 1 1 H 2 1 H 3 1 He 4 2 e 0 1 ),( 4 2 234 90 238 92 两个质子同时从核射出两个中子HeThU ),( 0 1 234 91 234 90 从核中射出电子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 e PaTh t mm) 2 1 ( 0 HOHeN 1 1 17 8 4 2 14 7 nCHeBe 1 0 12 6 4 2 9 4 nKrBanU 1 0 92 36 141 56 1 0 235 92 3 MeVnHeHH6 .17 1 0 4 2 3 1 2 1 q q Bq mv Bq mv r r 新 新 新 新 )( )( 18 聚变反应: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相同条件下,聚变比裂变释放更多能量。 如: 但反应温度高。 4、核反应中质量亏损能量化学反应能量: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E=mc2 原子(质)量单位:u 1u=1.6610 27kg 1u 相当于 931.5MeV 的能量。 MeVHHHH4 1 1 3 1 2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