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基本病理变化 四、肥大与增生五、再生六、修复七、肉芽组织。印象l红、肿、热、痛、功能障碍l发热、白细胞增多l难看、痛苦、危险、死亡l定义: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l以口腔温度为准,临床上不超过 38为低热38、1 39为中度发热39、1 41为高热41、1为超高热发热原因与机制l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l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组织的吸收:如大手术后、内出血、大面积烧伤等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心力衰竭等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等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其他:中暑、惊厥、癫痫状态等致热原
2、l致热原:能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外源性致热原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截了当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如生物病原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物质等外源性致热原主要是激活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使之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而发挥作用内源性致热原分子量较小,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引起发热如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l是常见的外源性致热原,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耐高温,干热160、2h才能灭活,一般的方法难以清除,是血液制品与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连续数日注射相同剂量的内毒素,发热反应逐渐下降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典型的发
3、热过程分为3个时期37 C42 C体温正常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调定点上移调定点恢复发热时机体的改变l代谢改变:产热增多,代谢加强l生理功能改变循环系统:心率加快,血压变化不明显 呼吸系统:呼吸加快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惊厥 热型及临床意义l将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再将各体温的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l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l依照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l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如下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左右,一天之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且持续时间长可延续多日不退,多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1 2 3 4 5 6 7 8 9 11617 天数3637383940弛张热一般为39以上高热,一日间的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温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1 2 3 4 5 6 7 8 9 11617 天数3637383940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