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图1为某地景观图,图2为旗状树冠图片。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图1天然植被B.图1草原C.图2人工植被D.图2森林2.造成图2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下图为某地森林树种分布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读图,完成34题。3.此森林最可能属于()A.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的国家是()A.日本B.巴西C.芬兰
2、D.俄罗斯读某地景观图,完成56题。5.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是()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6.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巴西高原D.东非高原广玉兰原产于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是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完成78题。7.该树属于()A.常绿林B.落叶林C.针叶林D.灌木丛8.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A.干冷B.干热C.暖湿D.冷湿读我国植被分布图,完成910题。9.甲、乙、丙三类植被分别是()A.森林草原荒漠B.森林荒漠草原C.草原森林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10.造成甲、乙、丙三类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土壤C
3、.水分D.热量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重要的命名法则。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1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华北地区红色B.南方地区蓝色C.四川盆地青色D.北方地区黑色和黄色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至代表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B.C.D.14.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4、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516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1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D.树木根系越深,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越多16.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
5、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718题。17.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18.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6、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图。读图,完成1920题。19.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20.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A.富士苹果B.山丁子C.久保桃D.山桃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胡杨是生长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 ,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
7、 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 ,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 ,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 ,生长季延长7.78天。由此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空间分布图。(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4分)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熊本县阿苏山的代
8、表性观光胜地是一片富饶的草原(阿苏草原),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但一年一度的烧荒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火势可能会蔓延到附近森林,盲目点火还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图1为阿苏草原烧荒景观图,图2为阿苏草原位置示意图。图1图2(1)指出阿苏草原所在地气候和所对应的植被类型。(2分)(2)分析阿苏草原每年烧荒的时间及原因。(4分)(3)简析阿苏草原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4分)(4)说明应如何确保烧荒安全。(2分)23.(8分)读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框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图中空缺
9、的植被类型。(4分)A,B。(2)以热带雨林地区和荒漠地区为例,说明气候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4分)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改良后的土壤剖面示意图。图1图2材料二甲地区山地、丘陵较多,土质瘠薄,20世纪50年代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和土壤改良技术以及70年代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和温室水培农业(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快速普及,使其成为“欧洲蔬菜之都”,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1)人类改良后的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相比,有什么优势?(4分)(2)结合图说明甲地区经改良后的土
10、壤结构特征。(6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解析:第1题,图1为人工植被;图2为天然植被,为森林。第2题,旗状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3.D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10种左右的树种,说明树种丰富,属于热带雨林。第4题,巴西有热带雨林分布,且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分布区。5.B6.D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区树木高大稀疏,草原广阔,且主要动物为斑马等大型动物,因此为热带草原。第6题,图示景观为热带草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和巴西高原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图中有斑马,因此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东非高原。7.A8.C解析:
11、第7题,北美洲东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植被主要为常绿林。第8题,由其原产地的气候特征可知,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暖湿。9.A10.C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甲类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该区域降水较多,为森林;乙、丙两类植被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更远,因此乙为草原,丙为荒漠。第10题,造成三类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11.A12.D解析:第11题,东北地区黑土广布,黑土是根据土壤的颜色为黑色命名的。第12题,华北地区的土壤用黄色命名,南方地区的土壤用红色命名,四川盆地的土壤用紫色命名,北方地区的土壤用黑色和黄色命名。13.C14.A解析:第13题,地质、地形是土
12、壤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第14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主要提供有机质;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林地高。15.C16.C解析:第1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16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17.C18.A解析:第17题,由材料“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
13、商品粮基地”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第18题,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19.C20.D解析:第19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基岩性质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第20题,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二、综合题21.(
14、1)分布特征: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原因:生长季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沙漠广布,夏季强烈升温后热量扩散较慢,整体较暖,故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2)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变暖。但全球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和田所在地区春秋季变暖都不明显,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不明显,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
15、解析:第(1)题,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趋势,同时要注意描述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分布的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纬度较低且受沙漠影响,整体较暖,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第(2)题,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变暖,但全球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纬度越高、越寒冷的地区变化一般越大。和田所在地区较为温暖,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
16、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高,相对寒冷,但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22.(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冬末春初(3月)。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3)当地水热充足,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逐步演变成森林;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烧荒可以减少有机物的积蓄,变为草木灰(矿物盐),成为刚发芽的嫩草的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烧荒还可以烧死害虫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4)烧荒前,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烧荒时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烧荒时应划出警
17、戒区,加强安全巡逻等。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阿苏草原位于日本南部,结合气候界线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题,由“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可知,烧荒时间为冬末春初。此时,天气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第(3)题,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可以从草原的维护、提供肥料、杀害虫病菌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烧荒前需要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烧荒时还需要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烧荒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平时还需要加强防
18、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等。23.(1)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2)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润,因而发育了红色的呈强酸性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即砖红壤,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而荒漠地区气候干燥,发育了呈中性到碱性、有机质含量很低的荒漠土壤,生长着矮小多刺的耐旱植被。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A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发育有温带荒漠植被;B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发育有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第(2)题,结合热带雨林地区以及荒漠地区实际情况,可总结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润,因而发育了红色的呈强酸性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即砖红壤,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而荒漠地区气候干燥,发育了呈中性到碱性、
19、有机质含量很低的荒漠土壤,生长着矮小多刺的耐旱植被。24.(1)耕作层土壤熟化,肥力高,作物产量高。(2)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并减少水分蒸发;中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防止盐分上升。解析:第(1)题,改良后的耕作土壤肥力高,作物产量高。第(2)题,甲地区土壤改良后,土壤结构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减少水分蒸发;中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可以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防止盐分上升。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检测试卷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3月21日上午,某地理学习小组一直
20、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到达目的地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北京时间为14时8分。据此完成12题。1.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A.降水量分布B.地下水分布C.地势的高低D.气温的分布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34题。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太行山区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D.武夷山区4.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
21、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的排序正确的是()A.B.C.D.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甲),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图乙)。读图,完成56题。图甲图乙5.该公园所处地的自然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甸D.热带雨林6.小山东南沿海一侧森林植被低矮而稀疏主要与土壤特征有关,可能是()A.土层深厚肥沃B.土层含水量高C.土层干旱D.土层瘠薄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完成78题。7.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
22、的是()A.B.C.D.8.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A.B.C.D.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910题。9.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B.C.D.10.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的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土层中,属于耕作土壤土层且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是()A.耕作层B.犁底层C.淋溶层D.自然土层12.自然土壤中,矿物质被淋失的土层是()A.腐殖质层B.淋溶层C.淀积层D.母质层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
23、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1314题。注 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1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14.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
24、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图1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6.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下表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据此完成1718题。海拔/m2 4202 6403 5804 050半阴坡4124120半阳坡2362阴坡181阳坡209017.该山地阳坡有机质含量相对阴坡低的原因主要是()A.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B.阳坡降水多,
25、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C.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D.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18.阴坡在海拔3 580米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A.坡度较小B.降水量大C.太阳辐射强D.气温较低草地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为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图,、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草地,其中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读图,完成1920题。19.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对应的数码分别是()A.、B.、C.、D.、20.下列关于黑土滩治理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有()设
26、置围栏禁牧禁捕食草动物设置草方格沙障补播草种A.B.C.D.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和,属于人工植被的是和。(4分)(2)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2分)(3)指出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2分)(4)指出甲、丁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别。(2分)22.(8分)读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写图中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4分)(2)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4分)23.(10分)读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
27、要求。(1)土壤形成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4分)(2)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黏粒比例,冷湿环境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2分)(3)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的土壤质地有什么差异?(4分)2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8 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
28、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表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日均最高气温/19272818日均最低气温/10181910平均降水总量/mm1981425平均降水天数/天4125(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4分)(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4分)(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解析:第1题,40N位于温带地区,该地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属于热带植被,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针
29、叶林属于亚寒带植被。第2题,森林耗水量大,该地有稀疏干枯的森林,说明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可能是河流沿岸等地下水充足地区形成了森林区,其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分布。3.D4.A解析:第3题,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第4题,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茶树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采茶。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故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5.A6.D解析:第5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其所处地的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A项正确。第6题,土层深
30、厚肥沃、土壤水分含量高,植被高大茂密;土层干旱,不适宜发育森林植被;东南部处在迎风坡,降水较多,雨水带走了大量土壤及养分,最终导致植被生长稀疏、低矮。故D项正确。7.B8.B解析:第7题,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第8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9.D10.D解析:第9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故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第10题,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东北平原、华
31、北平原属温带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11.D12.B解析:第11题,淋溶层属于自然土壤的土层;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属于耕作土壤土层,其中自然土层未经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第12题,腐殖质层是腐殖质积累的土层;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导致本层矿物质淋失;淀积层是上层土壤淋失物质在此沉淀、积累的土层;母质层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13.C14.D解析:第13题,该地区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
32、物质组成的,故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第14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的表现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15.C16.D解析:第15题,根据图1信息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图1表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能力降低。第16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由图2可知,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由图1可知,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高。17.B18.A解析:第17题,甘肃省南部位于北半球的季风气候区,山地南坡为阳坡,同时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气温高,土壤有机质被淋溶、分解,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B项正确。第18题,坡度较
33、小,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高,A项正确。19.C20.D解析:第19题,据材料可知,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图中活根生物量最少,所以应为黑土滩;人工草地退化前比天然草地植株密度大,所以退化后的人工草地死根生物量比天然草地的死根生物量大,活根生物量比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少,即为退化人工草地,为未退化天然草地。第20题,根据材料可知,黑土滩为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黑土滩应合理放牧,实行圈养,种植牧草。二、综合题21.(1)乙丙甲丁(2)四季开花;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
34、象。(3)特征:枝叶退化为针状。成因: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4)甲秋冬季落叶,丁四季常绿。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乙为热带雨林,丙为亚寒带针叶林,属于自然植被;甲为苹果树,丁为柑橘树,属于人工植被。第(2)题,乙为热带雨林,结合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回答即可。第(3)题,丙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退化为针状,以抗寒抗旱。第(4)题,甲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的显著区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22.(1)光合营养物质(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35、;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析:第(1)题,主要涉及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代表植物通过根吸收营养物质。第(2)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23.(1)生物成土母质(2)高高(3)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解析:第(1)题,土壤形成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成土母质。第(2)题,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例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第
36、(3)题,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24.(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为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产生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解析:第(1)题,土壤肥力的大小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等有关。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全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较贫瘠。第(2)题,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为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第(3)题,结合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完成。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会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无土栽培会排放大量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第 28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