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神经麻痹 由风邪侵袭所致。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锁口:口角后方、口轮匝肌后缘。毫针平刺3cm。开关:口角后上方延长线上,咬肌前缘。翳风:耳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上关:下颌关节上方的凹陷处。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天门:头顶部,枕骨后缘正中。针刺方法:隔日一次,连续4-6次。电针:上关-锁口、锁口-开关舌麻痹 多由感受风邪引起。舌偏向一侧,不能收回口腔内,饮水、采食困难。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后海:尾根下、肛门上的凹陷中都由外力作用或椎间盘突出引起。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由感受
2、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颈椎发病,取天门、身柱、陶道等穴。二眼:背中线两侧旁开23cm,第一、二荐椎背荐孔处。二眼:背中线两侧旁开23cm,第一、二荐椎背荐孔处。针刺方法:隔日1次,连续4-7次。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开关:口角后上方延长线上,咬肌前缘。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严重者,因神经麻痹而使头偏向一侧。治疗:百会、命门、阳关、二眼、后海、小肠俞、膀胱俞。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
3、、天门。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针刺方法:隔日1次,连续4-7次。桡神经麻痹 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后海:尾根下、肛门上的凹陷中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牵肾:仰瓦穴下6cm处的同一肌沟中。发生
4、于胸腰部者,表现腰背部疼痛,弓腰,行动迟缓,不愿蹦跳;膀胱俞:第七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三焦俞:第一腰椎横突末端相对的髂肋肌沟中。后海:尾根下、肛门上的凹陷中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牵肾:仰瓦穴下6cm处的同一肌沟中。邪气:尾根切迹平位与股二头肌沟相交处。胸腰部发病,在邻近病变部位的背中线及其两侧的髂肋肌沟中取穴,如身柱、灵台、中枢、悬枢、命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二眼等,配百会、尾根、后三里、阳辅、后跟、六缝等穴。胸腰部发病,在邻近病变部位的背中线及其两侧的髂肋肌沟中取穴,如身柱、灵台、中枢、悬枢、命门、肺俞
5、、心俞、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二眼等,配百会、尾根、后三里、阳辅、后跟、六缝等穴。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肩外俞:肩峰后下方的凹陷中。肘俞:臂骨外上髁与肘突之间的凹陷中。郗上:肩外俞与肘俞连线的下1/4处。四渎:臂骨外上髁与桡骨外髁间前方的凹陷中。外关:前臂外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六缝:足背指(趾)间,掌(跖)、指(趾)关节水平线上。针刺方法:隔日一次。电针:抢风-六缝穴组。坐骨神经麻痹 多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起立困难,站立时
6、患肢不能负重,爪尖着地或爪背侧着地,肌肉松弛,患肢较健肢长,行走跛行,拖拽患肢。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郗上:肩外俞与肘俞连线的下1/4处。水针 大椎、中枢、悬枢、百会等穴,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锁口:口角后方、口轮匝肌后缘。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电针:取背中线上的穴位构成穴组;外关:前臂外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后海:尾根下、肛门上的凹陷
7、中锁口:口角后方、口轮匝肌后缘。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锁口:口角后方、口轮匝肌后缘。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三焦俞:第一腰椎横突末端相对的髂肋肌沟中。肘俞:臂骨外上髁与肘突之间的凹陷中。膀胱俞:第七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郗上:肩外俞与肘俞连线的下1/4处。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环跳:股骨大转子前方,髋关节前缘凹陷中。后三里:小腿外
8、侧上1/4处的胫、腓骨间隙内。阳陵:后肢膝关节外侧后方约2cm处的股二头肌肌间隙内。后跟:跟骨与腓骨远端之间的凹陷中。邪气:尾根切迹平位与股二头肌沟相交处。汗沟:邪气穴下6cm处的同一肌沟中。仰瓦:汗沟穴下6cm处的同一肌沟中。牵肾:仰瓦穴下6cm处的同一肌沟中。针刺方法:隔日1次。电针:百会-六缝、环跳-六缝。膈肌痉挛 感受寒邪所致。持续打嗝。治疗:双侧脾俞、三焦俞。脾俞:倒数第二肋间,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三焦俞:第一腰椎横突末端相对的髂肋肌沟中。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针刺方法:隔日1次,连续4-7次。脾俞:倒数第二肋间,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
9、肌沟中。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都由外力作用或椎间盘突出引起。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阳陵:后肢膝关节外侧后方约2cm处的股二头肌肌间隙内。邪气:尾根切迹平位与股二头肌沟相交处。后海:尾根下、肛门上的凹陷中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
10、、六缝。背中线上的穴位(如百会)和六缝构成穴组。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电针:取背中线上的穴位构成穴组;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膀胱麻痹 都由外力作用或椎间盘突出引起。排尿困难或不排尿。治疗:百会、命门、阳关、二眼、后海、小肠俞、膀胱俞。命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 阳关:第四、五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 后海:尾根下、肛门上的凹陷中 二眼:背中线两侧旁开23cm,第一、二荐椎背荐孔处。小肠俞:第六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膀胱俞:第七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直肠麻痹 排粪困难或不排粪。治疗:百会、后海、
11、后三里、脾俞、三焦俞、小肠俞。邪气:尾根切迹平位与股二头肌沟相交处。治疗:百会、后海、后三里、脾俞、三焦俞、小肠俞。三焦俞:第一腰椎横突末端相对的髂肋肌沟中。膀胱俞:第七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发生于颈部者,表现为颈部疼痛,肌肉紧张,头运转困难,或前肢跛行;后三里:小腿外侧上1/4处的胫、腓骨间隙内。外关:前臂外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二眼:背中线两侧旁开23cm,第一、二荐椎背荐孔处。都由外力作用或椎间盘突出引起。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
12、上关、下关、天门。电针:上关-锁口、锁口-开关汗沟:邪气穴下6cm处的同一肌沟中。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肘俞:臂骨外上髁与肘突之间的凹陷中。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椎间盘突出 发生于胸腰部者,表现腰背部疼痛,弓腰,行动迟缓,不愿蹦跳;严重者,步态踉跄,两后肢拖拉或后躯麻痹,排粪、排尿困难或失禁,腹壁紧张,触摸腹壁或按压背部有疼痛反应。发生于颈部者,表现为颈部疼
13、痛,肌肉紧张,头运转困难,或前肢跛行;严重者,因神经麻痹而使头偏向一侧。针刺治疗:胸腰部发病,在邻近病变部位的背中线及其两侧的髂肋肌沟中取穴,如身柱、灵台、中枢、悬枢、命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二眼等,配百会、尾根、后三里、阳辅、后跟、六缝等穴。颈椎发病,取天门、身柱、陶道等穴。水针 大椎、中枢、悬枢、百会等穴,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电针:取背中线上的穴位构成穴组;背中线上的穴位(如百会)和六缝构成穴组。面神经麻痹 由风邪侵袭所致。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
14、轮上。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针刺方法:隔日1次,连续4-7次。桡神经麻痹 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命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 阳关:第四、五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 后海:尾根下、肛门上的凹陷中背中线上的穴位(如百会)和六缝构成穴组。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下关:
15、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脾俞:倒数第二肋间,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开关:口角后上方延长线上,咬肌前缘。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治疗:百会、后海、后三里、脾俞、三焦俞、小肠俞。邪气:尾根切迹平位与股二头肌沟相交处。小肠俞:第六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水针 大椎、中枢、悬枢、百会等穴,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治疗:双侧脾俞、三焦俞。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阳陵:后肢
16、膝关节外侧后方约2cm处的股二头肌肌间隙内。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锁口:口角后方、口轮匝肌后缘。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严重者,步态踉跄,两后肢拖拉或后躯麻痹,排粪、排尿困难或失禁,腹壁紧张,触摸腹壁或按压背部有疼痛反应。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开关:口角后上方延长线上,咬肌前缘。治疗:百会、后海、后三里、脾俞、三焦俞、小肠俞。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针刺方法:隔日1次,连续4-7次。阳陵:后肢膝关节外侧后方约2cm处的股二头肌肌间隙内。二眼:背中线两侧旁开23cm
17、,第一、二荐椎背荐孔处。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邪气:尾根切迹平位与股二头肌沟相交处。喉俞:气管腹侧,第三气管轮上。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外关:前臂外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脾俞:倒数第二肋间,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廉
18、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二眼:背中线两侧旁开23cm,第一、二荐椎背荐孔处。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电针:抢风-六缝穴组。百会:背中线上,腰荐十字结合部。翳风:耳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肩外俞:肩峰后下方的凹陷中。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都由外力作用或椎间盘突出引起。严重者,步态踉跄,两后肢拖拉或后躯麻痹,排粪、排尿困难或失禁,腹壁紧张,触摸腹壁或按压背部有疼痛反应。发生于胸腰部者,表现腰背部疼痛,弓腰,行动迟缓,不愿蹦跳;膀胱俞:第七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小肠俞:第六腰椎横突所对的背最长肌和髂肋肌肌沟中。上关:下颌关节
19、上方的凹陷处。邪气:尾根切迹平位与股二头肌沟相交处。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廉泉:气管腹侧,喉结上方。汗沟:邪气穴下6cm处的同一肌沟中。内关:前臂内侧下1/4处,桡、尺骨间隙中。发生于胸腰部者,表现腰背部疼痛,弓腰,行动迟缓,不愿蹦跳;治疗:双侧脾俞、三焦俞。阳关:第四、五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二眼:背中线两侧旁开23cm,第一、二荐椎背荐孔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横突末端相对的髂肋肌沟中。多由感受风寒邪气或外力作用引起。三焦俞:第一腰椎横突末端相对的髂肋肌沟中。治疗:
20、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三焦俞:第一腰椎横突末端相对的髂肋肌沟中。下关:下颌关节下方的凹陷处。严重者,因神经麻痹而使头偏向一侧。治疗:白针双侧锁口、开关、翳风、上关、下关、天门。开关:口角后上方延长线上,咬肌前缘。治疗:锁口、开关、上关、下关、翳风、喉俞、廉泉、天门。治疗:抢风、郗上、四渎、肩外俞、肘俞、外关、内关、六缝。抢风:肩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发生于颈部者,表现为颈部疼痛,肌肉紧张,头运转困难,或前肢跛行;常见的有:单侧性面神经麻痹、双侧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白针百会、环跳、后三里、阳陵、后跟、六缝以及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沟中的穴位,如邪气、汗沟、仰瓦、牵肾。治疗:百会、命门、阳关、二眼、后海、小肠俞、膀胱俞。肘俞:臂骨外上髁与肘突之间的凹陷中。起立困难,站立时患肢不能负重,爪尖着地或爪背侧着地,肌肉松弛,患肢较健肢长,行走跛行,拖拽患肢。椎间盘突出 发生于胸腰部者,表现腰背部疼痛,弓腰,行动迟缓,不愿蹦跳;严重者,步态踉跄,两后肢拖拉或后躯麻痹,排粪、排尿困难或失禁,腹壁紧张,触摸腹壁或按压背部有疼痛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