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是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人民,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怎么办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2、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必要性(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是什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措施: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3、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原因: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措施: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原因: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措施: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
4、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来源:163文库ZXXK措施: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措施:坚持共享发展,要作
5、出面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
6、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3、要求: 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
7、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措施:(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注意:实体经济的有关内容:地位、措施 含义: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地位: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
8、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目标
9、: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措施: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a.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b.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B.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
10、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C.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a.目标: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b.措施: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D.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
11、、所有制基础(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所有制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按劳分配(1)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 的。(2)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
12、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按生产要素分配(1)内容:知识、技术、管理、资 本、土地、数据等。(2)意义: 实行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居民收入的来源: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5、劳动的重要性、要求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都是来
13、自人们的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14、;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消除贫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实行社会保障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
15、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 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作用:(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2)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和社会保障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3、构成:来源:163文库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基本保障以外,还存在大量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如慈
16、善活动、企业年金、住房保障、社区服务等。(1)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通过政府、单位、个 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 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人来源时, 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来源:163文库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比较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性质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被保险人自愿的市场行为经营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保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方式由国家经办市场交易活动费用来源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全部由个人承担保障对象法律规定
17、有权利和义务享受社会保险的人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保障水平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2)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3)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 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
18、及写 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完善社会保障,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 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完善社会保障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来源:学_科_网 总之,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
19、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1、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1)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2)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3)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4)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成功的创业者
20、需要具备一系列素质: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 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要
21、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实现精准脱贫、共同富裕(1)是什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为什么: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3)怎么办: 消除贫困是一场持久战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既强化政府的责任,又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补充与协作的大扶贫格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