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0963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5.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学基本 特点的内涵 2、熟悉病证症的区 别和联系 3、了解同病异治和 异病同治的内涵第二章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即完整性和统一整体,即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性;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环境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人体自身外环境的统一性,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

2、体观念。观念。(二)整体观念的内涵(二)整体观念的内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对人体自人体自身的完整性身的完整性及及人与环境(自然、人与环境(自然、社会)的统一性社会)的统一性的认识。的认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功能上相互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病理上相互相互影响。影响。人与环境统一人与环境统一。生活在。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自然环

3、境、社会条件的影响。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 1)生理上的整体性)生理上的整体性 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性,主要体现于 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部分在结构与功 能上是完整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一的,即五脏一体观五脏一体观;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互依附、不可分 割的,即割的,即形神形神一体观一体观。五脏一体观五脏一体观 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它们它们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脏为中心

4、,通过经络系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统的联络作用,构成了作用,构成了心、肝、心、肝、脾、肺、肾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五个五个生理系统。五个系统又通过经络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又通过经络构成一个整体。精、气、血、津液分布、运精、气、血、津液分布、运行于各个脏腑中,支撑各自功能,行于各个脏腑中,支撑各自功能,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机能;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机能;脏腑活脏腑活动又促进了精、气、血、津液的动又促进了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生成、运行。以五脏为中心的结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称为五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称为五脏一体观。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形体,是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和

5、官窍及藏于其中的精、气、血、津液等。它们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形神一体观,即形体与精神统一。在活的机体上,形与神相互依附,不可分离的。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而神一旦产生,就对形体起着主宰作用。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2 2)病理上的整体性)病理上的整体性 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整体性病理反映。既重视局部发生病变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6、又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的影响。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脏腑之间生理上密切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3 3)诊治上的整体性)诊治上的整体性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因而在诊察疾病时,可通过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如:验舌与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学也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2.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温度、磁场、引力、生物圈等,构

7、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最佳环境。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可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认识,即是“天人一体观”。“天”,此指整个“自然环境”而言,包括气候和地域环境。(1 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 的影响的影响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气自然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古人以候和地理环境,古人以“天地天地”名之。名之。天地阴阳二气处于不天地阴阳二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人体,故人体的生理活动必受天地之气的的生理活动必受天地之气的影响而有相应的变化。影响而有相应的变化。气气候候变变化化对对人人体体生生理理的的影影响响 一年间气候变化的规律一般是春温、夏热、秋凉、冬

8、寒。自然界的生物在这种规律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而人体生理也随季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而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一日之内的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响,而人体也要与之相适应。日出而日出而作作日落而日落而卧卧地地域域环环境境对对人人体体的的影影响响 地域环境主要指地势的高低、地域性气候、水土、物产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地域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机能,进而影响体质的形成。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稀疏;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长期居住某地的人,一旦迁居异地,常感到不适应,或生皮疹,或生腹泻,习惯上称为“水土不服”。(

9、2 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人适应自然环境能力有限,如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越人体适应能力,或机体调节失常,不能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调节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与自然界邪气两个方面。若正气充沛,适应、调节能力强,能抵御邪气,一般不会发病;若气候特别恶劣,而人体正气不足,抵邪能力减退,病邪乘虚侵入而致病。气候变化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四时气候异常变化,可发 生季节性多发病或时令性流行病。某些慢性病恢复中,由于气候剧变或季节交替而使病情加重、恶化或旧病复作。昼夜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影响。灵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

10、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甚 。”地域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地域环境的不同,地域环境的不同,对疾病也有一定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某些地的影响。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发生,方性疾病的发生,与地域环境的差与地域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异密切相关。(3 3)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重视外在自然环必须重视外在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境与人体的关系,在在养生防病中顺应自然养生防病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治疗过程中规律,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因时、因地制宜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的原则。因时制宜气候变化影响着人体的生理

11、和病理变化,在养生防病中,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法于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自然环境保持统一,使精神内守,形体强壮。在气候剧烈变化或急骤时,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并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即所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人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故在养生防病中,要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并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环境,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西北地势高而东南地势低,西北偏于寒凉干燥而东南偏于温热湿润,故治疗时应因地制宜,西北少用寒凉之药而东南慎用辛热之品。3.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不单是生物个体,是社会的一员,具备社

12、会属性。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制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人也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平衡、协调,此即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 1)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社会环境不同,造就了个人的身心机能与体 质的差异。这是因为社会的变迁,会给人们的生 活条件、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带来相 应的变化,从而影响人的身心机能的改变。一般 说来,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 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 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压 抑,或

13、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机能,危害身 心健康。(2 2)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常有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 件也随之而变。剧烈、骤然变化的社会环境,对 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损 害人的身心健康。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先贵后贱”可致“脱 营”病,“先富后贫”可致“失精”病。(3 3)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主要通过影响人的精 神情志而对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产生影响,因而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充分考虑社会因素 对人身心的影响,尽量避免不利的社会因 素刺激,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并通过精神调摄提高对社会环

14、境的适应,以维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发 生。综上所述,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本综上所述,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身是一个有机整 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它以人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它以人 为为中心中心,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背景背景,用同源,用同源性和联性和联 系性思维对生命、健康、疾病等系性思维对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作了广泛重大医学问题作了广泛 的的讨论讨论,阐述了,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 形体内部的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整体性联系,认为人体自身,认为人体自身的结构与机

15、能的的结构与机能的 统一、统一、“形与神俱形与神俱”以及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是其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是其 健康的健康的保证保证,而这种人体自身的稳态及其与自,而这种人体自身的稳态及其与自然、社会然、社会 环境环境协调的被破坏协调的被破坏则标志着则标志着疾疾病的发生。病的发生。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 以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相比较,可以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相比较,可见见 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模式的 全部构架,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全部构架,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式增添了新 的内容的内容天人一体观。天人

16、一体观。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生物心理心理社会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形神神自然自然社会社会 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 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 程中,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又讲究辨证与辨病 相相结合。结合。(一)病、证、症的基本概念(一)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 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损伤、障碍与

17、修复、调节的矛盾斗争,亦即邪正斗争。疾病一般都有一定 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诊断要点和与相似疾病的鉴别点。因此,疾病的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如麻疹、感冒、肠痈、痢疾等,皆属疾病的概念。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 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 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 成。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由于病机的内涵中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 正盛衰变化,故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据。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

18、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都属证候的概念。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 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 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称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 象等(称体征)。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但因其仅是 疾病的个别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其病理机制不 尽相同,因此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孤立的症状或 体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 依据。(二)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二)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 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证、症

19、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与证,虽然都是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但病的重点是重点是 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征是病和证的基 本要素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体征构成。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候,反,反 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各阶段或类型的 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的全过程。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

20、可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见于不 同的疾病过程中。同的疾病过程中。病病 证证 证证 证证 症症 症症 症症 症症 症症 症症 症症 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病、证、症状病、疾病:病、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引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的病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的病理过程。理过程。症状: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现,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指疾病的个别表现,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表现。觉或某些病态表现。病、证、症状:病、证、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

21、病的本质,比疾病又更具体、更贴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比疾病又更具体、更贴切、更具有可操作性切、更具有可操作性 病的现象 症的病理概括 自觉症状 他觉症状 病的个性或共性本质 有病必然出现若干症状,通过分辨症状,必然辨出若干证候。证候中又包含若干症状。因此,症是病的现象,是辨证的基础;证是病的本质,是症的病理概括。这就说明,中医治疗的主要依据是“证”。病症证若干若干病病证证1证证2症状症状、体征、体征部位部位病因病因邪正关系邪正关系发生发生 发展发展 痊愈(死亡)痊愈(死亡)(三)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三)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辨证辨证:辨,即辨别;证,即证候;辨证是:辨,即辨别;证,即证候;辨证是将

22、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史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史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盛衰质、部位及邪正盛衰,然后概括、判断为,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谓之辨证。论治,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谓之辨证。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及原则,谓之论治。法及原则,谓之论治。辨证论治的过程1 四诊(望闻问切)收集资料(症状、体征)分析 综合2 辨清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 概括 判断3 证证 候候

23、 依据 确立4 治疗原则或方法5 治疗治疗 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践过程。辨病因即利用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推导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得出以病因命名的证候,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对外感性疾病,辨析病因是辨证过程的首要的环节。但多数内伤性疾病,运用病因辨证的方法并不能找到直接的病因,只能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推断其某阶段和某类型的病机特点以确定证候。辨病位 即确定病证

24、所在的部位。不同的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不同的部位,引起不同的病证。一般说来,外在病邪多侵袭人体之表,引起表证,然后由表入里;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则易直接损伤脏腑精气,病变在里。辨病性 即即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疾病是邪气。疾病是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抗邪而引起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抗邪而引起邪正相搏的结果。邪正之气的盛衰决定着病正相搏的结果。邪正之气的盛衰决定着病证的虚实,故素问证的虚实,故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通评虚实论说:“邪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然致病邪气有阴然致病邪气有阴阳之分,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别。不同属阳之分,人体正气也有阴

25、阳之别。不同属性的病邪侵犯人体,人体相应的正气则与性的病邪侵犯人体,人体相应的正气则与之抗争,导致不同类型的阴阳失调而出现之抗争,导致不同类型的阴阳失调而出现寒热性病证,即所谓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寒热性病证,即所谓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病势 即即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疾病一般都。疾病一般都有有 其一定的传变规律。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分其一定的传变规律。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分为六个病为六个病 期,以六经表示其不同的病期和发展趋期,以六经表示其不同的病期和发展趋势,其传变规律势,其传变规律 可概括为:可概括为:太阳太阳阳明阳明少阳

26、少阳太阴太阴少阴少阴厥阴厥阴。温。温 病学家们则用病学家们则用卫气营血卫气营血和和上中下三焦上中下三焦表示温热病和湿热表示温热病和湿热 病的传变规律。对病的传变规律。对内伤杂病的传变,内经是用五行内伤杂病的传变,内经是用五行 的生克乘侮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表述的,现在趋向于以脏腑之间的相规律来表述的,现在趋向于以脏腑之间的相 互关互关系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表达。掌握了系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表达。掌握了疾疾 病的传变规律,可以洞察疾病发展变化及转归病的传变规律,可以洞察疾病发展变化及转归的全局。的全局。论治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基

27、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选择择适当的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治疗手段和措施来来处理疾病处理疾病的思的思维和实践维和实践过程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论治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因证立法因证立法:即:即依据依据已经辨明的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已经辨明的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 证候证候,确立确立相应的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随法选方随法选方:即:即据据证立证立法法之后,随治法之后,随治法选择选择相应的治疗相应的治疗 手段或措施,并予以手段或措施,并予以处方处方。治疗手段,包括药。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据方施治据方施治:即:即按照

28、处方按照处方,对,对治疗治疗方法予以方法予以实施实施。治疗。治疗 的实施一般应由医务人员执行,某些情况的实施一般应由医务人员执行,某些情况 下可由医生指导病人自己执行。下可由医生指导病人自己执行。(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 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 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 治疗也就有异。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 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 致相同的证候,故可用大致相同的 治法和方药 来治疗。同病异治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29、,治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辩证论治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此,中医学诊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治疾病的着眼点着眼点 是是对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而治。证同则治同,证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异则治异,是 辨证论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治的精神实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辩证论治似兵法辩证论治似兵法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与辨病辨证与辨病,都是,都是认识认识疾病的疾病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辨证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是对证候的辨析,

30、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从而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在于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中医学历来都是中医学历来都是辨证和辨病同时并用辨证和辨病同时并用的。要提高的。要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合的诊治思路。思思 考考 题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3.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 何?4.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5.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6.名词: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