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1153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学科2022-10-151绪论l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1 1、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源流、形成和、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源流、形成和 发展。发展。2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2022-10-152引言 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鲜明的特色以及完整的体系,是我国人民鲜明的特色以及完整的体系,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中医药学在漫长的历史发

2、展进程中,一直起着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的作用;而且其直起着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的作用;而且其具有丰富的理、法、方、药的理论知识和具有丰富的理、法、方、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确能解决实际问题,疗效卓著,临床经验,确能解决实际问题,疗效卓著,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形成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形成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的热潮。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的热潮。2022-10-153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一)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中医学是研

3、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内容的一门科学,是世界医学科学的断和防治等内容的一门科学,是世界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二)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按照中医学的逻辑演绎等程序,从基理论,以及按照中医学的逻辑演绎等程序,从基本理论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由概念、原理、本理论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由概念、原理、规律所构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规律所构成的医学理论体系。2022-10-154(三)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三)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

4、范畴;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3、中医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2022-10-155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1 1、形成的时间、形成的时间 根据现存的文献资料和史学界的考据与推断,根据现存的文献资料和史学界的考据与推断,一般认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早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一般认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早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便已初步形成。时期便已初步形成。2 2、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1 1)长期医疗经验的丰

5、富积累和总结是中医理论)长期医疗经验的丰富积累和总结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2 2)古代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古代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基础。(3 3)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思想理论基础。2022-10-156医疗工具 砭砭 石石金银针具金银针具2022-10-157医学知识,整理升华临临床床医医疗疗2022-10-158养生预防导导引引图图2022-10-159 3 3、形成的标志、形成的标志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经典医学文献中医学理论体

6、系形成的标志,是经典医学文献黄黄帝内经帝内经一书的问世。一书的问世。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理论专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理论专著。被称为被称为“言医之祖言医之祖”、“医学之宗医学之宗”。该书以问答体形。该书以问答体形式,托名黄帝与其臣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问题。书名式,托名黄帝与其臣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问题。书名冠以黄帝,并不是说该书为黄帝所为,而是战国至秦汉冠以黄帝,并不是说该书为黄帝所为,而是战国至秦汉时期汇集古代众多医家经验和理论的医学总集。全书包时期汇集古代众多医家经验和理论的医学总集。全书包括括素问素问、灵枢灵枢两部分,原书各两部分,原书各9 9卷,每卷卷,每卷9 9

7、篇,篇,各为各为8181篇,合计篇,合计162162篇。突出贡献:强调整体观念、重篇。突出贡献:强调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2022-10-1510 难经难经:又称为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或或八十一八十一难难。成书于汉以前,为战国名医扁鹊即秦越人所著,。成书于汉以前,为战国名医扁鹊即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十分丰富,包括了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其内容亦十分丰富,包括了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各个方面,突出贡献: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了各个方面,突出贡献: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了内经内经精精义,补充了义,补充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不足。尤其在脉诊和针灸

8、方的不足。尤其在脉诊和针灸方面,其内容较面,其内容较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更为详细,是一本在当时可更为详细,是一本在当时可与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相媲美的古典医籍。2022-10-1511专专业业医医生生2022-10-1512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医圣),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医圣),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伤寒杂病论寒杂病论,该书是中医学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该书是中医学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晋代医家王叔和编纂整理成第一部专著,后经晋代医家王叔和编纂整理成伤寒论伤寒论与与金金匱匱要略要略两书。两书。伤寒论伤寒论

9、成成功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纲领,功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纲领,“观其脉证,知犯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逆,随证治之。”是是张仲景对辨证论治原则所作张仲景对辨证论治原则所作的最扼要的概括。的最扼要的概括。金金匱匱要略要略以脏腑论杂病,以脏腑论杂病,开创了后世脏腑辨证的先河。并且在关于病因方开创了后世脏腑辨证的先河。并且在关于病因方面最早把病因分为三类来论述。面最早把病因分为三类来论述。两书除去重复载两书除去重复载方共方共269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被誉为“方书之祖方书之祖”。其中的方剂被称为。其中的方剂被称为“经经方方”。2022-10

10、-1513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简称本草经本草经或或本经本经,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此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此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是大约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手,是大约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该书内容丰富,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该书内容丰富,反映了我国东汉以前药物学的经验与成就。载药反映了我国东汉以前药物学的经验与成就。载药365365种,种,将药物按照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首次将药物按照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首次提出提出“四气四气温凉寒热温凉寒热

11、”、“五味五味酸、苦、甘、辛、酸、苦、甘、辛、咸咸”。2022-10-1514中医四大经典2022-10-1515先民实践,积累经验神神农农氏氏尝尝百百草草伏伏羲羲氏氏画画卦卦黄黄帝帝制制九九针针2022-10-1516(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晋、隋唐时期 晋晋王叔和著王叔和著脉经脉经,总结了,总结了2424种脉象及其主种脉象及其主病,并对脉学理论进行了整理。是我国现存最古病,并对脉学理论进行了整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脉学专著。老的脉学专著。晋晋著名医家皇甫谧著著名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对经络学,对经络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

12、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著。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所著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为中,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唐代唐代孙思邈孙思邈“药王药王”编纂编纂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简称为,简称为“千金方千金方”。其中。其中 备急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唐末昝殷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著成现存最唐末昝殷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著成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早的妇产科专书经效产宝经效产宝。2022-10-1517宋、金元时期宋代医家钱乙著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

13、最早,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的儿科专著。宋末宋慈撰写的宋末宋慈撰写的洗冤录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专著。南宋南宋陈无择则在其所著陈无择则在其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中,提出了著名的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三因学说”,对致病原因进行了,对致病原因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概括。即内因为七情所伤致病;外因较为具体的概括。即内因为七情所伤致病;外因为六淫外邪所感;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呼叫伤为六淫外邪所感;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呼叫伤气、虫兽所伤、中毒金疮、跌损压溺等所致。气、虫兽所伤、中毒金疮、跌损压溺等所致。2022-10-1518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河间)刘完素(刘河间

14、)”寒凉派寒凉派“,主张,主张”六气六气皆从火化皆从火化“,”五志过急皆能生火五志过急皆能生火“之说。善用之说。善用寒凉药物。寒凉药物。张从正(张子和)张从正(张子和)”攻邪(下)派攻邪(下)派“,主张主张”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其基本论点为。其基本论点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因而倡导以汗、吐、,因而倡导以汗、吐、下三法攻邪而祛病。下三法攻邪而祛病。李杲(李东垣)李杲(李东垣)”补土派补土派“,提出,提出”内伤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胃,百病由生“论点。论点。朱震亨(朱丹溪)朱震亨(朱丹溪)”养阴派养阴派“,提倡,提倡“相火相火论论”,谓,谓”阳常

15、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主张”滋阴滋阴降火降火“,对,对”相火相火“学说有所发挥。学说有所发挥。2022-10-1519明清时期明代命门学说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字景岳)提出张介宾(字景岳)提出“阳非有余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真阴不足”的见解,主张补养肾阳与肾阴。认为两肾皆为命的见解,主张补养肾阳与肾阴。认为两肾皆为命门。门。赵献可(字养葵)著赵献可(字养葵)著格致余论格致余论,强调,强调“命门命门之火之火”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两肾之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两肾之间为命门。间为命门。药物学透漏自然科学的倾向药物学透漏自然科学的倾向 明明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

16、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巨著,李时被誉为东方巨著,李时珍被公认为伟大的科学家。珍被公认为伟大的科学家。2022-10-1520传染病学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 明明吴有性(字又可)著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温疫论,创,创“戾气戾气”说,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说,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戾气”,而,而非一般的六淫病邪。非一般的六淫病邪。清清叶天士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外感温热论提出了提出了“卫气营卫气营血辨证血辨证”;吴鞠通;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提出提出”三焦辩证三焦辩证“;薛生白;薛生白温热病篇温热病篇;王孟英;王孟英温热经纬温热经纬。温病学在病因、病机及脉证论治方面形成了温病学在病因、病机及脉证论治方面形成了完

17、整的理论体系。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同为中完整的理论体系。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同为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022-10-1521解剖生理学表现了新的医学方向 清清王清任(字勋王清任(字勋臣),著臣),著医林改错医林改错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而)在脑”,并发展了,并发展了中医的瘀血理论,创立中医的瘀血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有效方剂。2022-10-1522 西方医学早在明代就已传入中

18、国,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早在明代就已传入中国,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大规模进入中国,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西方医学大规模进入中国,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走收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走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实践将证明,中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实践将证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19、势必将促进和推动整个中医学的发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势必将促进和推动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将为生命科学的深入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展,将为生命科学的深入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近、现代2022-10-1523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基本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基本特点:2022-10-1524(一)整体观念 整体,即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所谓整体观整体,即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所谓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理

20、论中的体现。论中的体现。名词: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名词: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2022-10-1525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 1)生理上的整体性)生理上的整体性 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于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五脏一体观;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分

21、割的,即形神一体观形神一体观。2022-10-1526人体生理系统简表心系统心系统:心:心小肠小肠脉脉舌舌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手太阳 小肠经小肠经肝系统肝系统:肝:肝 胆胆 筋筋目目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足少阳 胆经胆经脾系统脾系统:脾:脾 胃胃 肉肉口口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足阳明 胃经胃经肺系统肺系统:肺:肺大肠大肠皮皮鼻鼻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手阳明 大肠经大肠经肾系统肾系统:肾:肾膀胱膀胱骨骨耳及二阴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2022-10-1527(2 2)病理上的整体性)病理上的整体性 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既着眼于整体,中医学

22、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既着眼于整体,又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性病理反映,把局部又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性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发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发生病变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又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生病变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又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的影响。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的影响。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由于五脏一体,因此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协调统由于五脏一体,因此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协调统一、密切配合,在病理上也必然是相互影响;又由一、密切配合,在病理上也必然是

23、相互影响;又由于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整体,因而形与神在病理上也于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整体,因而形与神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是相互影响的。2022-10-1528(3 3)诊治上的整体性)诊治上的整体性 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各脏腑、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在生理与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经络、形体、官窍在生理与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而在诊察疾病时,可通过观察相互影响的,因而在诊察疾病时,可通过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作出正确诊断,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作出正确诊断,为治

24、疗提供可靠依据。验舌与面部色诊都是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验舌与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疾病的治疗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学也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方面,中医学也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进行调节。2022-10-1529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温度、的必要条件。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温度、磁场、引力、生物圈等,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繁磁场、引力、生物圈等,构成了人

25、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最佳环境。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直接或衍的最佳环境。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人与自然环境息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天人一体天人一体”的整体观。的整体观。“天天”,此指整个,此指整个“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而言,包括气候和而言,包括气候和地域环境。若地域环境。若“天天”与与“地地”相对而言,则主指相对而言,则主指“气候气候”。2022-10-1530 (1 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古人以自然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

26、,古人以“天地天地”名之。天地阴阳二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名之。天地阴阳二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人体的生理活动必受天地之气的影响而有相应中,故人体的生理活动必受天地之气的影响而有相应的变化。的变化。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一年间气候变化的规律一般是春温、夏热、秋凉、一年间气候变化的规律一般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自然界的生物在这种规律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冬寒。自然界的生物在这种规律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出现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而人体生理也随季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而出现相应的而人体生理也随季

27、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而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适应性调节。一日之内的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一日之内的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响,而人体也要与之相适应。响,而人体也要与之相适应。2022-10-1531 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地域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要素之一,主要指地势地域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要素之一,主要指地势的高低、地域性气候、水土、物产及人文地理、风俗习的高低、地域性气候、水土、物产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惯等。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机能,进在一定程度

28、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机能,进而影响体质的形成。而影响体质的形成。2022-10-1532 (2 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2022-10-1533 气候变化对人体病理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地域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地域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2022-10-1534 (3 3)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重视外在自然环境与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重视外在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在养生防病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治疗人体的关系,在养生防病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过程中遵循因时、因地制宜

29、的原则。因时制宜因时制宜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气候变化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在养生防病中,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在养生防病中,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法法于四时于四时”“”“四气调神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统一,使精神内守,形体强以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统一,使精神内守,形体强壮。壮。2022-10-1535 因时制宜的用药原则一般是春夏慎用温热,秋冬慎用因时制宜的用药原则一般是春夏慎用温热,秋冬慎用寒凉。但对寒凉。但对“能夏不能冬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能冬不能夏

30、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夏用温热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遵四时之变而预培人体之阴阳,可收到事半功日病减。遵四时之变而预培人体之阴阳,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此即所谓倍之效。此即所谓“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夏病冬治”。根据人体气血随自然界阴阳二气的盛衰而有相应的根据人体气血随自然界阴阳二气的盛衰而有相应的变化,并应时有规律地循行于经脉之中的推理,古人创变化,并应时有规律地循行于经脉之中的推理,古人创立了立了“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按日按时取穴针灸,可更有效,按

31、日按时取穴针灸,可更有效地调理气血、协调阴阳以防治疾病。地调理气血、协调阴阳以防治疾病。2022-10-1536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故在养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故在养生防病中,要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大自然所生防病中,要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并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条件,并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我国的地理特点,是西北地势高而东南地势低,西我国的地理特点,是西北地势高而东南地势低,西北偏于寒凉干燥而东南偏于温热湿润。由

32、于地有高下之北偏于寒凉干燥而东南偏于温热湿润。由于地有高下之异,气有温凉之别,故治疗时应因地制宜,西北少用寒异,气有温凉之别,故治疗时应因地制宜,西北少用寒凉之药而东南慎用辛热之品。凉之药而东南慎用辛热之品。2022-10-1537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不单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人不单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备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均有影备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均有影响,响,因而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因而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对人体身心机能的影响,做到人与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身心机能的影响,做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33、尽量避免的和谐与统一,尽量避免不利的社会因素对人的不利的社会因素对人的精神刺激,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获得有力的社精神刺激,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持,并通过精神调摄提高人体对社会环境的会支持,并通过精神调摄提高人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维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适应能力,以维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促进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并促进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2022-10-1538(二)辨证论治病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

34、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简单的说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整的生命过程。简单的说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 种完整的过程。种完整的过程。症症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称症状,也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称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称体征。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称体征。证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 疾病的原因(

35、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2022-10-1539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与证,虽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

36、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有内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程。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由于证比病更全面、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由于证比病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所以中医更重视辩

37、证论治。更深刻、更具体,所以中医更重视辩证论治。2022-10-1540 辨证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种证。论治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论治过程一般分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论治过程一般分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几个步骤。几个步骤。2022-10-1541辨证和论治的关系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

38、互联系不可分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辨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实际检验。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实际检验。因此,辨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医学认识因此,辨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指导中医临床理法方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指导中医临床理法方药具体运用的基本原则。药具体运用的基本原则。2022-10-1542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

39、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中医学历来都是辨于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中医学历来都是辨证和辨病同时并用的。要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证和辨病同时并用的。要提高中医

40、的临床诊治水平,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2022-10-1543 运用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运用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运用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运用辨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辨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型,从而确立当时该病的型,从而确立当时该病的“证候证候”,然后根据,然后根据“证候证候”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此即通常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此即通

41、常所说的所说的“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的临床诊治原则。原则。对某些难以确诊的病症,可发挥辨证思维的对某些难以确诊的病症,可发挥辨证思维的优势,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出证候,随证施优势,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出证候,随证施治。治。2022-10-1544病治异同病治异同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名词)名词)同病异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 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 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 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证候

42、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 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 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 药来治疗。药来治疗。2022-10-1545 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2022-10-1546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1 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2 2、藏象学说、藏象学说 3 3、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 4 4、经络学说、经络学说 5 5、体质、体质 6 6、病因、病因 7 7、病机、病机 8 8、诊法、诊法 9 9、辨证、辨证 10 10、养生、防治、康复、养生、防治、康复2022-10-1547 谢 谢!2022-10-15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