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词语“通”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常用义项:通行,通过,通到;通报,传达;畅通,没有阻碍;通晓,精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通”的义项相同的一项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通外直
3、,不蔓不枝(爱莲说)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ABCD2一位同学阅读岳阳楼记后写下一段文字。其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句是_。(填序号)当被贬谪的官员来到洞庭湖时,湖中或阴或晴的景象会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进而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只有具有“古仁人”一样的高尚品德,才会超然物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悲”或“喜”。心怀天下的“古仁人”是作者学习的对象,但作者也同时感慨很难找到具有这种情怀的同道中人。3“以天下为己任”是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以天下为己任”在苏轼和李贤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苏轼)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
4、亡之兆。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取材于宋史苏轼列传)【材料二】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取材于明史李贤列传)注:大兵大的军事行动。西方用兵指对西夏的战争。江南织造为宫中织造丝织品的皇商。锦衣狱明朝特务监狱,由锦衣卫管理。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
5、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奉命于危难之间为民请命B以顺为正者以中有足乐者俭以养德C与民由之似与游者相乐与众不同D不得志处处志之志存高远5下面是对孟子何谓“大丈夫”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甲】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6、,是大丈夫精神实质的体现。【乙】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选择:_理由:_6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链接材料】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
7、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取材于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注:洪亨九指洪承畴。妇翁指妻之父。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8、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古代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现象。如“加”在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与“增”同义,意思是“增加”,在“万钟于我何加焉”中解释为“_”。“得”在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中意思是“_”,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同“德”,解释为“感激”
9、。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翻译: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理解:用当时日常难得到的食物“鱼”“熊掌”进行类比,引出作者的主要看法。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翻译:由此得知,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理解:通过前文正反两方面的假设推理分析,得出如此选择的缘由,仅是为了陈述“人皆有之”这个事实。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翻译:贤者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华美却接受了。理解:本句和后文“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句形成排比,加强
10、了气势和情感,显示孟子说理义正词严的特点。9根据短文及下面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指颜真卿)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c)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淮、蔡平,子頵(yn)、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f)布帛米粟加等。(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八)兴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公元784
11、年。王师:朝廷的军队。希烈:指唐德宗时准宁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公元784年初攻入大梁(今河南开封),称楚帝。朱泚,人名。无状:所行丑恶无善状。多作自谦之辞。使人:奉命出使的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_”奉为人生准则。如上面这则材料中所述的一代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反贼的威逼前,视死如归:_、_(概括做法)。他的忠直英烈与他的书法一样,世代敬之、传之。(每空不超过5个字)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夭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12、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
13、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计日以还通计一舟不计其数斤斤计较B稍降辞色义不容辞不辞而别义正辞严C援疑质理文质彬彬天生丽质质疑问难D持汤沃灌固若金汤赴汤蹈火浩浩汤汤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有时遇到前辈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股勤,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理解:“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翻
14、译:寄居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理解:本句写作者求学的“勤且艰”,“日再食”突出废寝忘食,学习刻苦,“无鲜肥滋味之享”突出物质条件的匮乏。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我却穿着破棉袄和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理解:作者的“缊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装束形成对比,更见出作者苦寒之状,而“略无慕艳意”,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12无论劝学还是劝谏,都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阅读上文和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宋濂、颍考叔、晏子分别是如何“劝”的。【材料一】(郑庄公
15、)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取材于左传隐公元年)【材料二】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
16、是公遂废酒。(取材于晏子春秋)注:姜氏:即郑庄公之母亲,曾多次为难庄公。黄泉:地下深处,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及黄泉”指死亡。颍考叔:郑国大夫。公:郑庄公。繄(y):语气助词。阙(ju):挖据。隧:挖随道。弦章:齐国大夫。废酒;戒酒。章赐死;即将弦章赐死。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爱:吝惜,舍不得。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17、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
18、语常用义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怡然自乐可爱者甚蕃B落英缤纷开张圣听后遂无问津者C无论魏晋妻子邑人起坐而喧哗者D阡陌交通牺牲玉帛先帝不以臣卑鄙1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理解:夹着溪岸生长的桃花林,美不胜收,引发了渔人探寻的想法。【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很惊叹。理解:渔人讲述自己进入桃花源的经过,这令桃花源中的人惊叹不已。【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翻译:(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理解:渔
19、人离开桃花源后到了郡城,将自己做记号的事情告诉了太守。15上文和下面材料中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请你结合相关语句,分别说说这些画面带给你的感受。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20、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行道之
21、人伐竹取道志同道合得道多助B故不为苟得明知故犯沾亲带故公问其故C呼尔而与之与虎谋皮时不我与独与老翁别D得之则生一狼得骨止求之不得妙手偶得1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翻译: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我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时候祸患(我)也不会不躲避的。理解:这里采用了因果推理法,说明对不义的厌恶如甚于舍弃生命时,应不避祸患,慷慨赴难,不惜献出生命。【乙】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翻译: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理解:对举两种看起来不符合常理的做法,有的人不求生,不
22、避患。因为在这些人看来“义”才是最重要的。再次强调舍生取义的观点。【丙】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理解:这句用了排比修辞,强调华丽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8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影响了各个时期的有志之士。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荀巨伯和钱金玉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23、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材料二】钱金玉官松江千总。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径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选自清稗类抄,有删改)注:值:恰逢,赶上。衅:此指战祸。勖(x):勉励。少:稍微。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
24、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诚大丈夫诚惶诚恐心悦诚服开诚布公B丈夫之冠勇冠三军衣冠楚楚怒发冲冠C必敬必戒戒骄戒躁闻者足戒清规戒律D无违夫子事与愿违不违农时不相违背20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甲】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翻译: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理解:孟子用反问语气表达看法,不仅否定了景春的观点,也
25、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与鄙视。【乙】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翻译: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理解:孟子用“妾妇之道”作类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只是顺从君王的意志,没有独立人格,也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寻找另一条路。理解:孟子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一条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自己的行事准则21结合原文内容,概括下面两则材料中苏武和子思的行为,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
26、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取材于班固汉书苏武传)材料二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取材于刘向说苑立节)注释:武苏武,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惠常惠,苏武的副使。旃毛毡子毛。缊袍无表指衣着破旧。旬每旬为十天。伋即子思,孔子之孙,名伋。孟子主张的大丈夫精神,历来为人称颂。原文中“_”成了不少仁人志士在面对
27、不同外部压力下始终坚守的道义。这种精神是材料一中苏武_所捍卫的民族气节,也是子思_所坚守的个人尊严。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28、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亲密无间黑白相间伯仲之间B战于长勺生于忧患重于泰山青出于蓝C公将驰之晓雾将歇将功赎罪将信将疑D大国难测变幻莫测难以揣测人心叵测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大官们道德鄙陋,不能深谋远虑。理解:曹刿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的情况,并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乙】忠之属也。可
29、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这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诚心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能深得民心,可以作战。他愿意跟随鲁庄公打仗,可见其急切盼望战争的心情。【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尽。理解:曹刿认为作战靠的就是士气,所以在战场上,他等齐军三次击鼓后,抓住彼竭我盈的战机,适时击鼓进军,取得胜利。24曹刿论战写战争,下面文段写外交,二者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思想?请结合曹刿论战和下面文段具体分析。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
30、:“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注:赵威后即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书未发书,指齐王给赵威后的信。发,启封。岁亦无恙岁,指一年的农业收成。恙,灾害,忧患。说同“悦”。处士隐居不仕的人。叶阳子是齐国处士。叶阳,复姓。振同“赈”,救济。息养育。业任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31、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2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是以举宠为督举世闻名D可计日而待也可以一战26用下面诗句帮助理解文中画线句
32、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A诸葛亮认为刘备曾经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拜访自己,并且询问了关于国家大事的很多意见,这让他感到烦恼,但他转念一想,责任重大,于是就接受了邀请,并且辅佐刘备父子多年,体现出殷切的老臣之心B诸葛亮认为刘备不介意他的身份低微,委屈地降低自己的身份,接连三次来到草庐拜访,因此他深为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国效力,并在先帝去世时接受嘱托,在出师之前,满怀忧虑上表对刘禅反复嘱咐。27请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诸葛亮的形象特点。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
33、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注释】叨窃:自谦之词,即才不能胜任其位。旄钺: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恤事多暗:考虑事情不明。厥:错误。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后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3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含糊其辞与世长辞义不容辞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精益求精良师益友C即更刮目相待严阵以待宽以待人以礼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过犹不及将功补过得过且过29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
35、下阿蒙了!理解: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加赞赏并深表叹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今非昔比。【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翻译: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结识了朋友,告别而去。理解:鲁肃出于对吕蒙的尊重,不仅叩拜吕母,还在寻阳结交了朋友,随后告辞。30孙权以自己和吕蒙的事务繁忙程度相比较的方式规劝吕蒙就学使吕蒙被刮目相待的。其实,规劝的方式还有很多。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规劝”(或“被规劝”)在陈世恩和甄琛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问以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
36、悔,不复暮归。(取材于八德须知)材料二甄琛,少敏悟,不以礼法自居。颇学经史,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通夜不止。手下苍头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加杖罚,不亦非理!”琛惕然惭感,遂假书研习,闻见益优。(取材于魏书甄琛传)注:季本义是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排行中最小的。游狎本义是交往亲密。这里有游手好闲、嬉闹玩耍的意思。扃jing钥关闭,锁闭。苍头指奴仆。惕惊慌不宁。参考答案:1C23示例:苏轼面对国家大兵大狱,力劝在外做官的王安石,即便违背君臣常理,也要积极进言献策
37、改变局势。李贤面对边疆战事和国内水灾,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对内提出宽恤百姓之策;国家稳定后,又不惧皇权,多次提出宽恤政策。【分析】1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作答。句意为: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通:通达,顺利。句意为: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通:通到。句意为: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通:贯通,顺畅。句意为: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通:通过。综上可知“通”的义项相同,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句:由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38、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面对湖中或阴或晴的景象,会使被贬谪的官员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进而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可见表述正确;句:由文中第五段可知,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表现了作者虽身居江湖,心
39、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选项表述错误;句:由第五段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等内容可知,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以此作结。可见表述正确;综上分析可知表述错误。3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分析拓展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以天下为己任”在苏轼和李贤身上是如何体现的,需结合材料内容作答。由材料一中“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等内容
40、可知,苏轼面对国家忧患之事,力劝在外做官的王安石,即便违背君臣常理,也要积极进言献策改变局势。他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有材料二中“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可知,李贤面对边疆战事和国内水灾,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对内提出宽恤百姓之策;由“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内容可知,国家稳定后,李贤又不惧皇权,与皇帝发生争执,多次提出宽恤政策。他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点睛】参考译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
41、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
42、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
43、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材料一苏轼路过金陵,见到王安石,说:“大的军事行动和大刑狱,是汉、唐灭亡的预兆。现在对西夏用兵,连年不停,东南又多次兴起大狱,你没有一句话去补救吗?”王安石说:“我王安石在外地,怎么敢说?”苏轼说:“在朝廷就说话,在外地就不说,这是服
44、事君王的礼节。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 (取材于宋史苏轼列传)材料二当时每年都有边防警报,天下发生水涝灾害,江南江北尤其严重。李贤对外筹划边疆防务,对内请求宽待百姓,停止一切征收活动。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贤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治,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中断边境大臣的进奉,停止了内外的采购买卖活动。皇帝感到为难。李贤再三再四地与皇帝争执,同朝官员都害怕了。(取材于明史李贤列传)4C5 乙 示例:文中孟子在阐释大丈夫得志与否时,说的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要独自走自己的道路。乙句的表述与文意不一致。6示例:夏完淳兵败被囚,面对洪承畴释放、归顺做官的允诺,不为所动;嘲讽怒骂叛贼,誓死不降;厉声劝导岳丈钱栴慷慨赴死,舍生取义。夏完淳的表现正体现了大丈夫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4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A.命令/命令,任务/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B.来/因为/用来;C